新鄉爺們,過去管外邊吃飯叫“下館子”,言外之意還有炫富的含義

過去管外邊吃飯叫“下館子”。“下館子”言外之意還有炫富的含義。誰家要是有人打算“下館子”,一準兒得想法兒把這事給嚷嚷出去,不為別的,就是想讓人知道他要下館子了。


現在家人朋友吃桌,小聚少不了五六道菜,大餐多至十幾二十個盤兒碗兒。可幾次三番環桌四望,總覺得無處下筷。不論誰做東,您不動筷子,別人定然不舒服;可動筷子真吃,您自己又不舒服。權宜之計就只好比劃幾下,最後撂下一句“酒足飯飽”,其實回家還得另填自己肚子。出現如此尷尬,絕不是筆者嘴饞嫌席面寒酸(有些不缺山珍海味),全賴現在的大小酒樓實在吃不得勁。


新鄉爺們,過去管外邊吃飯叫“下館子”,言外之意還有炫富的含義


新鄉市解放前夕飲食網點分佈圖

上世紀初,新鄉的餐飲,論規模和花哨遠不及現在。可要是論菜品的特色與精細,說登峰造極也不算誇張。當時餐飲的檔次與定位,以營業場所,承辦酒宴規模為標準,大致分為飯莊、飯館、飯鋪三種。

頭等,謂之飯莊。飯莊的營業場所多為大宅院。過去的規矩,兩進以上的四合院方可稱為宅院。飯莊的宅院多數都帶跨院和後花園,另有樓榭戲臺。當時的衙門官府開印、封印、團拜,達官顯貴慶典做壽等紅白事均在飯莊舉行。客人手面大,飯莊能擺下少則幾十多則上百桌。飯莊平日冷灶,不接散客。

二等,稱飯館。環境規模均遜色飯莊,一般為三至五開間的鋪面,另設若干雅間。多為朋友雅聚小酌,應承不了大場面,至多一二十桌。飯館場面雖小,可菜品的色香味形一點不差,各家都有拿手菜。老吃家兒專門講究吃飯館,每家就吃一道特色主菜。哪條饞蟲勾出來了就去哪家,絕不為填飽肚子而走錯字號。名之曰“就吃這一口”。

三等,叫飯鋪。即不承辦整桌席面兒的小飯館,只賣小菜小吃。這裡的顧客大多是平頭老百姓和賣大力丸者。二兩酒,幾粒花生米,可咂摸大半天;勞力者喝櫃檯酒,站在櫃檯邊,要半斤燒刀,八兩餡餅。一仰脖,酒下肚,三兩分鐘吞進餡餅,齊活。不過你可別小瞧了這些飯鋪,每家都有每家的滋味,酸甜口每家也能做得不重樣。

1923年,新鄉餐飲界評出了“八大家”。這八大家就是新鄉最早的老字號:燕春樓、匯方園、天義樓、三星園、福順樓、西域樓(聽聽這名字多有味道)、五州飯莊。過去的新鄉城,熱鬧的地方不多,但只要是繁華的地兒肯定和吃的有關。城裡十字北街口,老火車站建國路,飯館林立。還有咖啡廳、深夜食堂呢,您看這兩位時髦女郎:


新鄉爺們,過去管外邊吃飯叫“下館子”,言外之意還有炫富的含義


新鄉站前餐館 1938.10


可惜的是在日軍侵華時期,新鄉出現了畸形的發展,流出了一些日本口味。但是在新華街西段新開了予華樓、安樂飯莊,在民主路上的真不同和老菜市街的四海春都是這一時期出現的。並且在解放前,還有榮盛館、貴盛館、同樂飯店、回民飯店、同盛館、一品香、三義樓和新來順等回民館,其中只有同盛館保留到了現在。

建國後,全國各個行業都實行了合作化制度,1955年12月,組織了第一家建國路合作飯店。到1956年,共組織了37個合作飯店,並在1956年成立飲食業公司,由此展開了新鄉市飲食業由國家經營的序幕。


新鄉爺們,過去管外邊吃飯叫“下館子”,言外之意還有炫富的含義


1958年新鄉人民公社大食堂 王世龍攝


1982年,新鄉市飲食公司對新鄉市餐飲業做了經營狀況劃分,共分出七個類型:甲級炒菜、乙級炒菜、風味類、餡食類、甜冷食類、回民類、 大眾類,基本包含了新鄉市當時所有的飯館種類。

甲級炒菜:新鄉飯店樓上餐廳、新園村、衛北樓上餐廳;

乙級炒菜:月盛樓、同樂飯莊、新鄉飯店東餐廳、新鄉飯店西餐廳、春華飯莊、衛北食堂樓下、交通飯店、新華餐廳樓上、化纖廠飯店、北站市場飯店、平原六部、又一村、中同街餐館、京津餐館;

風味類:狗不理包子鋪、同盛館、牛忠喜燒餅店、車站回民食堂、三味館、平原路回民飯店;

新鄉爺們,過去管外邊吃飯叫“下館子”,言外之意還有炫富的含義


同盛館


餡食類:衛北餃子館、平原路餃子館、豫新餐館、向陽餃子館、京津餐館、又一村、中同街餐館;

甜冷食類:清真甜食店、美惠甜冷食店;

新鄉爺們,過去管外邊吃飯叫“下館子”,言外之意還有炫富的含義


解放路國營清真甜食店 王利平攝


回民類:車站回民食堂、同盛館、平原路回民飯店、解放路回民飯店、解放路甜食店、勝利路回民飯店;

大眾類:車站便民食堂、新獲路食堂、黃崗食堂、北站道北食堂、水泥廠飯館、電廠飯館、勞動路青年點、茹崗飯館、師院飯館、榮校路飯店、勝利一三飯店、中古樓飯館、中原路餐館、城裡十字飯館、大眾油貨館、勞動路飯館、文化路飯館、大型廠飯館、縣百貨小餐館、北關橋頭飯店、飲馬口承包點、五味齋、建國路飯館、新榮街飯館、新華街飯館、姜莊街飯館、新華餐廳樓下、健康路飯館、新建飯店、黃崗點、車站承包點、北關大饃門市部。

新鄉爺們,過去管外邊吃飯叫“下館子”,言外之意還有炫富的含義


技術大比武


想起了以前去飯館吃飯的經歷。大學以前幾乎沒在外面餐館吃過飯。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父母帶我去了一家包子鋪。那是一個滿是油漬的大開間,屋子裡面站滿了人,媽媽讓我站在一個桌子前等位,她和我爸去買包子。我面對著幾個吃得正香的客人直咽口水,旁邊的桌子也都是相同的情形。好容易等他們吃完走了,趕緊叫服務員來收拾。服務員是一個胖胖的中年婦女,她摔摔打打地把盤子碗收走,又用油膩的抹布在桌子上胡亂擦了一把。餓的咕咕叫的我早已在凳子上坐好了,我還用手摸著旁邊一個凳子,有人看這凳子一眼,我都會大叫:“有人!”

包子終於來了。我剛把第一個包子塞進嘴巴里,旁邊不知打哪冒出來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對著我們說:“行行好吧。”說實話,我被嚇了一跳,包子剛咬了一口,裡面的油正順著嘴角往下流。我父母對那個乞丐擺了擺手,他又跑到另外一個桌子去了。我的眼睛一直追隨著他,後來看到有一張桌子上剩了幾個包子,他便拿起來吃掉了。


新鄉爺們,過去管外邊吃飯叫“下館子”,言外之意還有炫富的含義



當下貌似異常紅火的餐飲,其實缺乏上世紀的標準特色。標準是尺子,特色是招牌。舊時餐飲,一是有行業規範,全體同人自覺自願遵守,不遵守者根本不能立足。二是各家字號有各家的規矩。選料、刀口兒、火候兒、濃淡、滋味、顏色,有一樣兒掌櫃的看不上眼,絕不給客人上桌。一道簡單的“肉絲帶底”,甭管客人身份如何,隔十年來吃,仍絲毫不走樣兒。

對於趕上過那個時代的人來說,也許現在的國營飯館服務態度並不像現在的高檔餐廳那樣好,但大多數人認為國營飯館的飯菜食材真,吃得放心。雖然這樣的管理體制被時代所淘汰,但國營餐館是經過了幾十年歲月的沉澱的,他所留下的老味道仍在許多老新鄉人的記憶裡迴盪。


新鄉爺們,過去管外邊吃飯叫“下館子”,言外之意還有炫富的含義


西大街夜市

現在我們不僅不提“下館子”,連出門吃飯也少了,掏出手機叫個外賣,過不了多久餐就送來了。可是每次吃外賣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新鄉爺們,別慌吃了,打個電話給發小,說上一句:“今兒個咱上哪撮一頓去啊?”。

新鄉爺們,過去管外邊吃飯叫“下館子”,言外之意還有炫富的含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