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一生下來性格就是天生的嗎?

木偶懶貓


性格很大部分是天生的,基因決定的。

我是內向型性格,老公也偏內向,娃從出生以來就是安靜型的,也比較乖巧。我以前以為性格後天影響大,自從有娃後,真的覺得他天生就有自己的性格。

娃的爺爺深受外向性格好,內向不好的這種思想洗腦,總是逼著我娃要外向,比如主動去打人,去強勢,逼著他說話什麼的。有時候娃不願意就會哭,就會說他懦弱,大人沒教好。真的很想反駁他。

娃才兩週多一點,很小的時候就能看出他的性格了。性格無好壞,人品有好壞,習慣有好壞,禮貌有好壞,所以人要接受自己的性格,不能強迫自己改變,改變真的比較痛苦。

有的人受到刺激,受到管制有可能會性格改變,但那都是已經受傷了,並不是自己願意的。


小豆子大人


滿爸來答:嬰兒的性格是天生的嗎?有人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嬰兒的性格是天生的。也有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性格是後天養成的。那麼,哪一種說法對呢?

影響嬰兒性格的因素:

1、遺傳因素影響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在人類的第11號染色體上,有一種名叫D4DR的遺傳基因,能夠控制大腦形成許多受體。這些受體分佈在人的神經元表面,接受一種叫多巴胺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會持續激起人們敢於冒險,尋求新奇的慾望。所以,D4DR基因較長的人,好奇心更強,也更加願意冒險。

2、環境因素影響

上面的觀點證明了,人們的性格受到遺傳的影響。但是,遺傳對人的性格影響是十分有限的。自身經歷和周圍環境,同樣起著更重要的作用。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和家庭環境,也是塑造著孩子性格的重要條件。

溫馨提示:我們暫時還無法判斷,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哪個對孩子的性格養成作用更大。但是,我始終相信這一點:一個人的性格是可以由壞變好的,“浪子回頭金不換”。

我是“滿爸育兒經”,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堅持分享科學育兒知識,為朋友們帶來最前沿、最科學、最實用的育兒方法。

滿爸育兒經


嬰兒一生下來性格就是天生的嗎?

毋庸置疑,嬰兒生下來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影響的。

影響孩子性格的因素:主要因素影響是遺傳的作用:遺傳因素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礎,它為性格形成與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次要因素影響家庭氣氛: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業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性格有積極的影響。

相反,父母間的爭吵、隔閡、猜疑甚至關係破裂(父母離異或父母病故)青少年犯罪率高。

環境因素影響還有身邊的家人,鄰居小朋友,幼兒園的同學等。

如何培養孩子的性格?

1.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勤奮能幫孩子更加勤奮;


父母的勤勞樸實能幫助孩子更安心的做事。所以有孩子的父母往往變得成熟了,就是有責任感了,要為下一代負責的。

2.我的寶寶以前喜歡看喜洋洋與灰太狼,現在比較喜歡看佩奇還有天線寶寶,推薦你們帶上寶寶一起看哦!因為看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動畫是可以引導孩子成長的。

如果孩子沒有聽懂,媽媽要跟他們解釋,不要覺得孩子問的問題簡單沒有意義。

3.早些送去幼兒園。

我兩個寶寶都是五歲左右送去幼兒園的。這樣可以讓他們提早的和其他小朋友互動。讓孩子們有多的交流活動。


4.孩子作對的事情要鼓勵、誇誇孩子,而孩子做錯了事情不要覺得:小孩子嘛,沒事;

也千萬不要做貶罵孩子的事情,好比如說“真笨”、“這都不會”,要多做教導孩子的做事情,錯了教會孩子就可以啦,下次在做的時候親身教導,孩子做好了之後在適當時機加以表揚。

以上是我總結的經驗,要想寶寶從小就養成一個好的性格,就這樣做吧。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哦!


橘子呀cc


我認為應該這樣說,人一生下來,天生就有自己的性格,有的急躁,有的平和,有的敏感,有的憨厚......隨著成長,隨著教育,隨著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人會養成各種各樣的習慣,形成各種各樣的思維方式,就好像在原本的內核外面裹上了一層層的外衣,跟剛出生時表現出來的性格相差越來越遠。

比如一個暴躁的小嬰兒,我們在他的成長過程中,通過日常對待他的態度,對他的教育和引導,使他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可以以溫和的態度去面對和處理。


我家二寶,一出生就表現出急躁的性格,還沒有滿月,我就知道他和大寶是性格完全不同的寶寶。大寶吃奶從容不迫,穩健有力地吸吮,而二寶卻特別急切,如果吃不到就會很急躁。隨著成長,這種表現越來越明顯,自己吃飯吃不到的時候,會很生氣地扔勺子;搭積木搭不好的時候,也會把積木推到一邊。所以,對於二寶,我更多的是引導他去面對各種問題,不要用生氣和發洩的方式去處理。


更典型的例子,我朋友生了一對異卵雙胞胎,就是兩顆不同的受精卵同時孕育而來的兩個寶寶。從有了他們,朋友就辭掉了工作,專心在家照顧他們,兄弟倆從來沒有分開過,都是媽媽同時在照顧。這樣同時孕育,在同樣環境裡成長起來的孩子,卻表現出完全不同的性格。一個乖巧懂事,主動完成老師佈置的各項功課,可以自己準備各種上學必須的書本、材料,不需要媽媽操心;另一個則完全相反,經常丟三落四,媽媽每天都在班級的群裡向其他家長求助,問作業,問有什麼額外的任務等,上學要帶的東西也要媽媽再三叮囑。


他們讓我知道,人的性格真的是天生的,需要後天不斷的教育和訓練。


愛思媽媽


嬰兒一生下來性格就是天生的嗎?


當然不是啦!誰性格這個東西是很神奇的,一方面有天生的因素使然,另外一方面就是後天的培養了。


個人感覺性格受後天因素影響非常重要。

父母想讓孩子變成什麼樣子,就應該著手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去培養。

如果想讓孩子變的大度,那麼父母就要包容孩子;

如果想讓孩子變的勤快,那麼父母就要懶惰一點,有意識培養孩子去做;

如果想讓孩子變的獨立,那麼父母更是要給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如果想讓孩子開朗,父母就要開朗,並且要帶寶寶多多的出去玩。

父母的言傳身教,對於孩子性格的養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位天天抱怨的父親,其兒子多半也是充滿了戾氣;

一位天天打架的父親,其兒子多半也是暴力分子……


一位溫柔嫻靜的媽媽,其女兒多半也會溫柔入水;

一位強勢的媽媽,其孩子多半會懦弱……

總之呢,爸爸媽媽對孩子的培養,除了教育方式之外,言傳身教是非常重要的。還有就是需要爸爸媽媽和孩子多多的交流和溝通,聊天,是他們瞭解彼此最好的方式。多跟孩子講話,引導孩子自己表達,對孩子性格的培養也是有幫助的。

希望能幫助您!


我是晨兒媽Tina,期待跟大家一起分享、探討育兒知識和教育理念,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本文系本人原創,抄襲必究!轉載請註明!

晨兒媽Tina


我覺得天生的應該是有些因素,但是更多的應該是環境影響的吧!

有句話不是說嘛,人之初,性本善,我們人出生的時候應該都是一樣的,之所以後面性格各異,是跟我們所處的環境和父母的教育有關。


我們現在說的很多的問題都是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那原生家庭的教育會影響著人最開始的性格,特別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性格,處事方式,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我爸爸是非常樂觀的人,愛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從來都沒有看到他愁眉苦臉的,因此我們家的小孩都很愛笑,性格開朗。但是爸爸做事情毛躁,沒有耐心,也不謹慎,我覺得我身上就有爸爸做事情的風格,即使後來長大了刻意去改正,還是很難改過來,只能說比小時候要稍微好一點罷了。所以我很相信,性格真的是後天培養起來的。


當然,我也不是研究人員,看到事情畢竟膚淺,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據我觀察,身邊很多同學朋友都是這樣的。看到一個人,跟一個人相處,就可以大致知道他是什麼樣的家庭,就可以大致推斷出他父母是什麼樣的性格。不知道這個真的是遺傳,還是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

總之,我覺得都有一些吧,天生的佔的少點,主要還是後天因素影響大!


哆哆仔媽


人一出生都是自帶性格的,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孩子的性格是父母雙方血統基因的遺傳。老話說三歲看到老,細心觀察很有道理。

一個孩子生來是倔強的,老實的,還是內向或是外向的,都是伴隨他的一生,特別是倔強的人。至於後天的影響或是家庭的受教跟性格沒有太大的關係。

比喻說一個家庭兩個女孩子,同樣都是母親教育,一個很友善溫和,另一個脾氣暴躁強勢倔強。教育是改變不了一個人性格的,老實膽小怕事的你叫去偷去搶去打人他也不敢。教育只是改變人的善知,也就是說遇到正能良的父母教育孩子都是有善知,遇到沒有善知的父母教育孩子也是有問題的。


觀雪兒354


人之初性本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

環境對人有很大影響,人對人的影響也有很大的影響,

有些長輩脾氣很大,孩子的脾氣也很大,大家就說隨長輩,

在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孩子的脾氣大也是受長輩,受環境的影響,類似模擬學習那樣,

我不敢百分百的說性格是天生的,但是我始終認為,性格跟環境教育息息相關。

後天的教育,環境,選擇什麼樣的教育的方式這都非常重要。


月兒林


主流教育界和發展心理學,把孩子天生的特質稱之為『氣質』,後天養成的叫做『性格』,一般性格在三歲左右定型。


你好,我是睿小丫和睿小咩的爸爸,也是一個從業近十年的早教人,曾輔導過超18000名孩子和家庭。 邀請你關注我,我們一起探索科學育兒,自我成長的道路。


李慶Celeb


應該說性格先天會有一部分,後天的影響也會很大的,中國人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耳濡目染,老外講,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所以父母,家庭,對小孩的影響都會很大,但是在教育中還要根據小孩的先天特質因材施教,這就要考慮先天的部分,所以我覺得兩者都要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