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獨木難支 第一季度中國電影市場同比縮水

儘管《流浪地球》從大年初一放映至今,累計票房超過46億元;儘管1月和3月也都有票房超過10億元的《大黃蜂》和《驚奇隊長》;儘管《瘋狂的外星人》和《飛馳人生》也分別貢獻了超過22億元和17億元的票房——然而根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統計,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影票房為186.14億元,這一數據比2018年同期的202.22億元,下降超過16億元。

票房雖然同比下滑只有8%,但是4.7960億的觀影人次比去年的5.6076億少了近1個億,同比下滑14.5%;而全國平均上座率更是從去年同期的16.65%下滑到了11.99%。在完成年度600億元大關的跨越之後,擺在中國電影市場面前的欄杆還有一道又一道。

日子有點難

開年起,2019年就顯得有點難。整個1月,只有《大黃蜂》一部票房破10億元的影片,其他如《白蛇:緣起》和《來電狂響》這兩部被稱為“黑馬”的國產片都未過4億票房大關,與去年同期的《前任3:再見前任》(單月16億元)和《無問西東》(單月6.4億元)兩部國產片無法相提並論。

當市場還沒來得及為1月的頹靡開局嘆息,2月春節檔同樣叫人笑不出來。一方面,今年春節檔票房成績再創歷史新高(57.7億元),也湧現出了《流浪地球》這樣具有話題度、影響力的電影,熱映至今;另一方面,受到票價、盜版、市場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春節檔在票房同比小幅增長的同時(增長1.2%),觀影人次下滑了9.7%。尤其這是一個後繼乏力的春節檔,去年2月16日上映的《紅海行動》和《唐人街探案2》,到了3月還分別有10.98億元和6.6億元的票房,而今年3月《流浪地球》票房貢獻不足2億元,另外兩部春節檔影片《飛馳人生》和《瘋狂的外星人》在3月則分別僅有3千萬元、1千多萬元的票房。進入到3月後,儘管有大批國內外的優秀影片扎堆上映,甚至有不少好萊塢大片實現了同步引進,但都沒能成功救市。

好片少人看

僅以剛剛過去的三月為例,看起來好片不少,但僅有一部口碑平平的《驚奇隊長》票房超過10億元,又到底為何?比如口碑不錯的國產片《過春天》和《地久天長》,前者票房不足1千萬元,後者哪怕有新鮮滾燙的柏林電影節最佳男女演員加持,賣力路演,也只賣了4千多萬元,文藝片節奏偏慢又受眾不廣,讓它們還很難達到一個很可觀的票房成績;在最新一屆奧斯卡頒獎禮上多有斬獲的優質進口片《綠皮書》和《波西米亞狂想曲》由於沒有下沉到三四線城市,也沒能給市場帶來驚喜。唯一值得說道的兩部華語影片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與《老師·好》,前者“悶聲發大財”,賣了9億多元,但口碑與票房形成極大反差,後續增長乏力;後者在最初不被看好的情況下,逐漸迎頭趕上,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超過《小飛象》成為了週六、週日票房冠軍(目前累計票房2.46億元),但本身體量有限,也很難徹底扭轉整個大盤的頹勢。

在好片匱乏的情況下,3月單日票房在28日跌至4611.2萬元,而且4月仍在持續下跌,1日、2日票房分別為4418.3萬元和4029.7萬元。以全國一萬家影城計算,平均下來一家影城一天收入可能只有4千多元,也就是說有一大批影城單日收益僅有幾百塊,日子很不好過。

海外片疲軟,國產片乏力,讓各大影院無米下炊。“接下來就靠進口片了!”影迷和影城經理們或許都對全球超前首映的《復仇者聯盟4》抱以期待。但即使這部超大體量的進口片能超過《速度與激情8》(目前進口片在國內電影市場最高票房紀錄保持者,26.7億元),拿下超過30億元的票房,但在它上映之前的日子、下線後的日子、暑期檔國慶檔之外的日子,市場仍可能是低迷的、不容樂觀的。

《流浪地球》独木难支 第一季度中国电影市场同比缩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