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縣人武部搭建精準扶貧的支點

鄄城縣人武部搭建精準扶貧的支點

精準扶貧,關鍵要找準著力點。

鄄城縣人武部政委張學明向記者介紹道:“作為人武部,貫徹落實精準扶貧戰略,關鍵是要找準精準扶貧的支點,著力點找準了,事半,功必倍之;著力點找不準,事倍,功必半之。”

他還形象地向記者引用了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鄄城縣人武部帶著為民盡責的使命,傾心盡力幫民解困,全縣千餘名專武幹部和民兵骨幹共幫扶貧困戶3249戶,實現脫貧2579戶,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建強班子抓脫貧

大埝鎮東魏莊村的鄉親們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從退役軍人魏建國當上村支書後,三年就摘掉了村裡貧困落後的帽子,戶戶住上了別墅式小洋樓。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鄄城縣人武部在扶貧調研中感到,雖然貧困戶、貧困村致貧原因多樣,但多數村委會班子軟弱是一大主因。人武部把調研的結果上報到縣裡,得到縣委縣政府的認同和支持。於是,在各級組織部門的協調下,人武部幫扶的幾個貧困村,先後進行了村級兩委班子選舉,幾名退役軍人經過層層選拔,走上了村兩委班子的崗位。

2014年,大埝鎮武裝部部長劉峰被選派到東魏莊村抓幫扶。當時,村裡兩委班子成員,在位不盡責,致使村級兩委班子長期處於半癱瘓狀態。沒有了“帶頭人”,村民致富無門路,遇事靠自己,是有名的貧困村。劉峰帶工作組進村後,把民兵整組、兩委換屆捆到一起抓,挨家挨戶訪民意、摸實情、尋對策,動員退伍軍人、民兵骨幹參選兩委。

退伍軍人魏建國,自部隊退伍返鄉後,利用在部隊學到知識和技術,帶領全家人很快致富。起初,劉峰動員他競選村支書時,魏建國十分猶豫,害怕挑不起這副擔子。劉峰一心幫助村裡脫貧的誠心和退役軍人的責任感,促使魏建國堅定了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決心。經過選舉,魏建國順利當選村支書,村5名班子成員中,3名是退役士兵。

人之所以能,是因為相信能。魏建國帶領村“一班人”立誓:牢記使命,不忘本色,甩開膀子加油幹,不拔掉“窮根”決不收兵。隨後,他們從整理村容村貌開始,動員全村清理垃圾數十車。緊接著,他們根據村裡實際,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並創立自己的品牌,使村裡的有機蔬菜遠銷北京、濟南、鄭州等城市。在“兵書記”的帶領下,三年時間,東魏莊經濟翻番,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先進村、富裕村,新建別墅式庭院290座、老年公寓40戶,95%的貧困人口順利脫貧。

據縣人武部部長司偉介紹,近年來,全縣行政村兩委成員中,退役軍人佔了40%,成為村級政權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

依託產業幫脫貧

記者在西曹村扶貧車間裡看到,3名工人手裡都抓著一把凌亂的頭髮,通過在一排釘子上一遍遍地捋,凌亂的頭髮也就變得越來越直順。

“這沒啥技術含量,一個小時還給8塊錢,很容易。”50歲的孟素萍對記者說。孟素萍家裡有3個孩子,一直是村裡的貧困戶。以前經濟來源主要靠種地,可謂是看天吃飯。自從村裡有了這扶貧車間,孟素萍只要沒事就來扶貧車間,一個月便能掙上近2000元。

在扶貧車間,6位人均70多歲的老人,每人一隻手裡捏著刀子、鉗子,另一隻手裡挽著藤蔓,擠壓、穿插,標準的動作反覆重複著,一個個藤編傢俱在老人們的手中完成。

83歲的曹存其老人對記者說:“剛開始,什麼也不會,但忙碌了大半輩子了,在家裡又閒不住。村裡組建了這扶貧車間,自己就跟著車間裡的師傅學起了藤編的技術活。”曹存其老人一邊忙活,一邊興奮地對記者說:“年紀大了,地裡的活幹不動了,坐在這一天能編30個茶几板,掙50多塊錢,一個月下來掙的錢自己花不完,還可以給孩子買點零食。”

西曹村黨支部書記曹海軍向記者介紹,像孟素萍、曹存其這樣的工人,在這個車間還有50人,其中貧困群眾21人,每人每月收入600—1800元左右。

為了滿足訂單量,該車間還與博納百川公司合作,積極實施了“互聯網+戶外傢俱”電商模式。從網上下訂單 ,放到車間加工,不僅擴大了扶貧車間的訂單量,我們車間的扶貧效益也更加顯著。據曹書記介紹,他們村僅人發收益,每年已達到3個億。

人武部在扶貧工作的實踐中意識到,貧困地區實現長期增收、穩定脫貧,關鍵要靠產業做支撐。為此,人武部在縣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幾個扶貧點上確立了以種植中藥材、發製品、藤編等傳統產業,並結合村情、戶情抓產業扶貧,30多名民兵幹部骨幹依託扶貧車間開展多種經營,吸引帶動了貧困群眾就業增收。

董口鎮專武幹部陳西民,2016年幫扶周廠、仝堂、前張莊3個村莊,在群眾中廣泛宣傳推廣中藥材種植,先後流轉土地2000畝種植金銀花,產品直接進入縣舜王中藥材市場銷售,實現了產銷一條龍,年產值達到1200多萬元,貧困群眾得到了實惠,產業脫貧的信心也更足了。

改善設施促脫貧

在人武部扶貧點臨濮鎮北董莊村通往縣城的快速路上,一輛輛裝滿有機蔬菜、鬥雞雞蛋等農產品的車輛,奔赴北京、濟南等城市,他們要把最新鮮的農產品送到居民的菜籃子裡。

村民老李向記者介紹,我們村地處黃河灘區,以前出入村裡只有一條凹凸不平的土路,每逢遇到雨雪天,泥濘不堪,嚴重影響村民的生產生活。

一次,一個外地客商聽說北董莊村盛產鬥雞,便前來考察。客戶品嚐了鬥雞和雞蛋後,十分滿意,當場簽下了銷售協議。誰知,天有不測風雲,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雨,把準備出村客戶的轎車陷在泥裡。不得已,村裡用兩頭牛拉著轎車,把客戶送到了4公里外的公路上。望著滿是泥水的轎車,客戶搖搖頭說:“等你們修好了路,我們在做生意吧!”就這樣,客戶當場撕毀了協議。

“要致富先修路”,鄉村振興,離不開道路暢通這一“硬指標”。

人武部進駐幫扶村臨濮鎮北董莊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修通村裡的道路。人武部政委張學明上門找縣領導要政策,到縣交通局協調修路規劃和資金。規劃有了,但資金尚有缺口。張政委與村委會商議後決定,動員村裡民兵,路基土方、修築護坡義務幹。為自己修路,群眾的積極性也調動了起來,4公里的道路按期完成。從此,村裡的大棚種植、鯉魚養殖、鬥雞飼養等隨機興旺起來。

據人武部部長司偉介紹,三年來,全縣共出動民兵預備役人員10多萬人次參與重點工程建設,整修鄉村道路150餘公里,興修水庫1座,構築村臺4處,疏通箕山河、引黃干支渠300餘公里。

創新思路激脫貧

近年來,在脫貧攻堅戰中,縣人武部堅持探索創新,以聚焦精準的路徑激發活力,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提升脫貧成效。為此,縣人武部連走四步棋:

第一步,開拓思路定方向。結合縣裡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差異較大的實際,人武部研究提出“一個依託(依託扶貧車間),兩個貼近(貼近群眾,貼近產業),個性化、小班額、多批次”的精準培訓思路,將大集中改為小集中,將辦大班改為送學下鄉,解決了貧困戶出不來、住不下、學不好、難管理的問題。

第二步,科學制定扶貧目標。人武部著眼提升貧困群眾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實現“以培訓促就業、以就業促脫貧、以脫貧促發展”目標,合理確定培訓對象,凡建檔立卡貧困戶,身體健康、有勞動能力、無劣跡和不良嗜好的均可參加;合理確定培訓專業,扶貧車間幹什麼就培訓什麼,周邊產業需要什麼就教什麼;合理確定培訓時間,將培訓時間選擇在農閒季節,依據課程內容安排兩至三週;合理確定學員待遇,參訓群眾免收一切費用,提供就餐、交通、服裝保障。

第三步,精心組織扶貧培訓。本著位置優越、便於管理的原則,縣人武部和扶貧辦在4個鄉鎮設置9個培訓點,向周邊輻射延伸。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組織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講師授課,配備了巡迴教學專用車輛和教學設備物資。每個培訓點,鄉鎮領導、專武幹部、授課教師對培訓學員實行全方位、全過程管理,既提高了培訓質量,又確保了培訓安全。

第四步,實現就業脫貧。人武部堅持把貧困戶是否脫貧作為衡量培訓實效的唯一標準,聯合縣委、縣政府共同制定駐鄄部隊參與扶貧工作計劃方案,出臺《關於積極參加鄄城經濟社會建設的意見》,承訓學校出具培訓鑑定,縣人武部、扶貧辦、人社局、教育局、工商局、地稅局6家單位積極向社會推薦就業。人武部主動到扶貧車間、企業對接用工需求,協調提供崗位,確保貧困戶就近就地就業。

縣人武部俯下身子、沉入村子,在推進精準脫貧中進百家門、辦百家事、解百家難、聚百家心,一大批好事、實事、脫貧攻堅項目在扶貧村實施,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村民腰包鼓了起來,對脫貧攻堅充滿了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