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裡苗宛秋請學生們到家吃飯,戲外于謙也是沒事就帶孩子們下館子。
《戰狼2》劇照
《縫紉機樂隊》劇照
電影《老師·好》上映之前,導演張欒對票房並沒有抱有太大期望,他自己預估的票房上限是五千萬。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這部電影在上映後的首周,總票房便超過了八千萬,又緊接著突破了一億、兩億的關卡……如今,影院排片穩定,票房繼續滾動。導演說,這部電影,戲裡戲外都要感謝于謙老師。
作為主演和監製,于謙一度是這部電影最大的賣點。之前,無論相聲舞臺,還是銀幕作品,觀眾都已習慣他的捧哏身份,這也是他最擅長扮演的角色,主光環之外,C位旁邊,他一向進退有據,自得其樂。這次在電影《老師·好》裡身兼兩職,是于謙對自己的一次叛逆。
耳根子軟,不愛操心
——有人請他當導演,他拒絕
幾年前,曾有投資方找到于謙,希望請他導演一部戲,于謙拒絕,連什麼戲都沒問。他的理由很簡單,導演是個操心的活兒,自己是個懶人,怕累,性格也不適合,耳根子軟,沒有自己的堅持,“別人給我出個主意我覺得挺好,過兩天我自己想一個也覺得挺好,你再跟我說這個該咋樣、這個鏡頭怎麼處理我也會覺得好。”
不愛操心是于謙的顯性特質,起碼在公眾認知層面如此。太過認真會失去玩兒的樂趣,對他來說,影視劇就是玩兒,相聲也是玩兒。他對這個行業沒有野心,偶爾當一回演員近乎是他對這個行業的融入極限,給小角色添些光彩是他對錶演的要求。
找于謙演戲的多是他生活中的朋友。他接演角色有兩個標準,熟人來請的,不用怎麼挑戲,意義在於幫忙,“你幫朋友忙,朋友也不能對不起你,你到這兒來,給你一個角色,角色要是任何東西都沒有他也不會寫進劇本里。”另一類戲份比較重的角色,他會考慮更多,從導演、劇本到對手戲演員,角色形象是否正面,不過後一類角色並不會經常找到他。
于謙表演上的才能在小角色上頗為凸顯,在他自己的評判體系裡,這些表演是合格的,既對得起朋友,也對得起自己。這幾年他曾先後在主流院線影片《縫紉機樂隊》和《戰狼2》裡兩次扮演小老闆,熨帖地完成表演任務,後者如今是中國電影票房紀錄保持者,有網友稱于謙是被忽略的總票房五十億演員。
散戲後,就像朋友聚會
——女演員吐槽,越拍人越胖
不過票房成績,並不是他的追求,喬杉在《縫紉機樂隊》宣傳時,曾說過與于謙的合作,晚上一散戲,于謙就拉著大夥喝酒聊天。
于謙交朋友,總能輕鬆僭越年齡、行業。在《老師·好》劇組,他是監視器裡的苗宛秋老師,監視器之外,“學生們”會隨著德雲社裡的稱呼,喊他大爺。演戲之餘,于謙總帶他們下館子,女演員接受採訪時吐槽,拍到後來人都吃胖了。談及相處,年輕演員說于謙對他們屬於寵溺。于謙說,雖然學生都是孩子輩,但和他的關係都特別好,他以朋友相待,“處得跟親兄弟姐妹似的”。扮演班長安靜的演員湯夢佳在首映當天的微博裡回憶片場生活,最開始大家因為陌生而緊張,是于謙主動融入大家,讓創作氛圍變得輕鬆。“跟著大爺,吃喝玩樂一樣沒落下”。于謙在轉發時回覆:請各位同學不定期返校,地點臨時通知,按當天想吃什麼而定。
因為于謙的緣故,工作之外的劇組像是老朋友聚會,探班的、客串的演藝人士不絕,導演說,所有客串的演員都是于謙的私人關係,客串分文不取,劇組準備了紅包都被退回了,酬勞最後都變成了一頓涮羊肉。除去老友何冰、張國立,在《縫紉機樂隊》和《戰狼2》兩部電影合作過的主演喬杉、吳京也前來客串。喬杉的角色沒臺詞,演了三場戲;吳京剛手術完,無法長時間站立,進組時帶著輪椅。一場操場上的對手戲,需要吳京拍拍于謙的肩膀,從他身後走過,攝影師緊著吳京開始走的節點,最快速度將吳京移出畫面。
3月22日,首映當天,沒有太多宣傳的情況下,到訪的有郭德綱、何冰、潘長江、王學兵、蔡明、喬杉、大鵬等眾多明星。導演張欒說,來的都是于謙老師的朋友,把首映禮辦得像個電影節。
沒演出,月收入就幾塊
——相聲靠不住,考進北電導演系
于謙並不是影視圈忽然的闖入者。上世紀90年代相聲不景氣的時候,他接演了很多影視劇,接二連三的小角色讓于謙找到了新行業的存在感,“相聲養不活自己了,只能往別的門道里看看”。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身在院團的于謙沒有登臺說相聲的機會,也正是這段時間,影視劇向他打開了大門,與表演接觸得多了,發現自己能靠這個吃上飯,但身上的東西不夠用。為此,于謙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成考班,有過職業化的打算。
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是于謙的第一選擇,當時,成人教育裡有表演系的學校只有中央戲劇學院和北京電影學院,兩個學校每年交替著招生。于謙報考那年,正趕上中戲不招表演系。他轉投北京電影學院報名,有人勸他,不如直接報考導演系,導演系也有表演課,還能學些導演的知識。于謙聽了勸,不過他的打算不是成為導演,他覺得學點導演知識能理解導演的意圖,對錶演有好處。
于謙曾在做客《魯豫有約》中講述過自己的影視之路,在與郭德綱合作之前,自己十年沒給單位幹過活,院團每週上班一天,先報到後開會,演出沒有,他開會也不去,每月工資被扣,最少時到手只有幾塊錢。這十年間,于謙靠影視劇生活,也在行業裡積累起小小的名聲。他如今的很多朋友都是那時結識的。
搭檔郭德綱,於相聲舞臺走紅後,粉絲整理了于謙在影視作品中的角色,這些角色穿插在電視劇的黃金期,其中《編輯部的故事》《小龍人》《海馬歌舞廳》《人蟲》如今都被奉為了經典,代表著品質與創意的高峰,豆瓣評分多在8分以上,最低的《海馬歌舞廳》也在7.1分。
這種考古式的整理,屬於飯圈文化,在曲藝演員裡並不多見,在影視行業中,也多限於當紅流量明星。于謙的例外在於,他幾乎沒有做過任何主動的形象經營,卻輕鬆地突破了次元壁,讓傳統成為潮流的另一種走向。
在最初混跡影視圈的時間裡,客串各個劇組並非于謙專利,大明星小演員皆有,但多是一時一地的熱鬧和人情,經典客串如葛優在《我愛我家》裡的紀春生,在二十年後化作表情包、化作GIF圖,成為社交平臺的寵兒,穿越過去解構現在,是偶然的事件,也有必然的基礎。于謙的客串是另一類,在那些被奉為經典的作品裡,于謙的戲份幾可忽略,例如在他的表演處女作《編輯部的故事》裡,他扮演的警察只有一場戲,與路人甲無異。可如今人們談及《編輯部的故事》,于謙的驚鴻一現,也成了一個醒目的談資。曾有劇迷在網絡上出題,于謙出現在《編輯部故事》第幾集。這些客串沒有讓于謙的角色二度流傳,卻成了鐵桿粉絲尋找同好的有力探試。
表演生活流,一切憑感覺
——會看網友評論,也有自知之明
從無相聲可說的相聲演員到黃金捧哏,從路人甲到唯一大男主,于謙用二十幾年顯露天分。如今,他將天分變現,開始收割紅利,在《老師·好》上映後,郭德綱在微博上表示,我們欠于謙一個最佳男主角;演員何冰也調侃于謙搶飯吃。作為影視圈的資深客串,忽然被集中討論演技,于謙有些迴避,他說生活中,大家就是喝酒聊天,朋友之間不能總聊演技,“兄弟你(演得)真好,老這麼說那還能做朋友嗎?”他把朋友對他的肯定當做友情的體現,“就大夥捧,這不代表我的真實水平,但也不代表他們說得不對。”
電影學院學的知識,從來沒有變成於謙的職業評判標準,他形容自己的表演風格是生活流,一切全靠感覺。《老師·好》裡有一場戲,于謙扮演的老師苗宛秋,接連面對自己被舉報,學生出車禍之後,重返講臺。起初,于謙和導演都覺得這段可以煽煽情,工作人員為他準備了眼藥水,正式開拍前,于謙先走了一遍戲。過程裡,動了感情,結束時,他跟導演商量,這個感動不應該是他自己感動,是讓觀眾感動,不能侷限在個人情感上,而是要讓觀眾知道,出了這麼多事,老師還要繼續站在講臺上,繼續做著一份平凡的工作,這才是重點。
于謙決定不哭了,“別哭半天再給哭錯了”。
于謙對自己在這場戲裡的表演很滿意,那種突如其來的靈感,讓他感覺很好。他會在微博上看網友對他的評價,多數評價是正向的,他既安心又高興,也不忘提醒自己,“心裡得有數,誇也不像各位誇得那麼好,還是得知道自己在哪”。
決定接演前,拒絕過多次
——小姨是《老師·好》的原型
《老師·好》最初源於導演張欒無意間看到的一個視頻新聞,一中學生在教室內打了自己的老師,老師沒退縮也沒還手,師生倆在教室裡沉默對峙。視頻新聞下面有相似推薦,導演挨個點進去看,他發現如今的師生關係特別脆弱,師道尊嚴與尊師重教,都在消弭。
他找于謙聊天,兩人曾在《相聲大電影之我要幸福》中有過合作。于謙對老師的故事有興趣,因為家人有很多都從事教育工作,他的小姨還是他的小學班主任。小姨也是苗宛秋的原型,導演張欒說,這部電影裡于謙奉獻了自己的經歷。
于謙是從劇本階段開始參與的,他和導演、編劇一起聊出了這個故事。劇本成型後,于謙是苗宛秋這個角色的首選。但張欒第一次把劇本發給于謙後,他拒絕了,他覺得這並不是他的故事,“我一時接受不了,就沒有仔細看,看不下去了,跟我想得不一樣了,這個我不太願意。”
拒絕不止一次。于謙跟張欒說,角色不接了,我給你推薦其他人。張欒每次都回復,就您合適。最終讓于謙改變主意的是一次深聊,張欒勸他把自己心裡那個故事先放下,當個新劇本看,再作決定。兩人聊了一夜,于謙後來又重看了遍劇本,決定接演。
老師和師父,完全不一樣
——小學時也弄壞過老師自行車
雖然故事變了,但保留了于謙聊天時說的成長經歷,電影裡,刮掉老師自行車車漆的事,于謙自己現實生活中也幹過,只不過電影裡發生在高中,于謙在現實裡提前到小學。
這樣的惡作劇只是于謙學生時代的插曲,因為小姨是班主任,整個小學期間,于謙得到的照顧比較多,跟老師的關係也都不錯。于謙說自己開竅晚,上學時每天渾渾噩噩,愛好文藝,成績不好。老師怕他落下太多,有時候抓得嚴一點,因此他和老師打交道更多,這些回憶,最終折射在苗宛秋這個角色上。
小學畢業後,于謙去了曲藝團的學習班,結緣相聲。此後,從體制內演員到德雲社元老,經歷了相聲的落寞與中興,也從相聲學員,變成了相聲演員的師父。
于謙說,當老師和當師父不一樣,當師父主要教手藝,徒弟多是成年人,他想學,你願意教,所以沒什麼矛盾,可以海量培養,重點選拔,而當老師面對的都是未成年,要把所有學生送出去,所以相聲行裡的經驗,很少能帶到苗宛秋這個角色裡。
張欒原想讓郭德綱客串個老師角色,可覺得郭德綱怎麼看都不像老師,後來設計了一場關於精神文明建設的戲,由於郭德綱實在排不出時間,這場戲也隨之取消。相聲舞臺上,于謙很少喧賓奪主,不可能成為郭德綱那樣的大角,但在影視上,他的成就是超過郭德綱的。郭德綱曾跟他說,自己相聲行裡祖師爺賞的東西太多,做什麼都有相聲的印章在。而在於謙這裡,相聲,影視,似乎都可以成為他的印章。
採寫/新京報首席記者 湯博 人物攝影/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閱讀更多 新京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