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取消英語為必修科目呢?

神都公子哥


英語應該選修。考試成績比重應該降低,50分就可以。願意學的,與今後學習和生活有關的,可以到大學裡學,也可以自學。

實踐證明,在沒有語言環境的情況下,學英語很難,鞏固學習成果更難。為了英語,在教育上國家、家庭和學生投入的代價太大了,學了以後真的有用的更是少之又少。英語教育是最得不嘗失的教育!

就像外國人與國際接規,不一定要學漢語,更不強制學漢語一樣,我們也不一定,更是不應該強制學英語。

鼓勵今後有用的人學,不支持所有人都學。


靜遠


哎呦,誰又提起這個毀我一生的東西了。想起來都是淚呀。

從初中開始學習英語,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我前前後後刻刻苦苦學習了十年,在大學四年的實習生活中,其實漢語我是非常喜歡的,但是沒有時間精力,我沒有選擇漢語,因為英語是必修課,所以把好多精力都用在英語上面,努力考四級,過六級(過不了四級不發畢業證,學位證)。就這樣,為了過級,專業課都放棄了很多精力。(我是理工大學的)

現在,都工作十多年了,在工作上,根本沒有英語什麼事,以前學習的英語知識都全部忘記了。現在是一直不斷的學習我的專業知識,回想起來,真後悔當時花了那麼多時間精力在英語上面。要是花十年時間在一門技術上,對我現在的工作學習都會有很大的幫助,而英語,整整浪費了我十年的青春,真的討厭那個把英語規定為必修課的人。

大家都要必修英語,還要設立一個英語專業。


烽火臺53


在國內學英語可能確實沒有環境,我簡單說點兒我和我表妹的情況,我自己是因為第一份工作在外企上班,開會必須用英語,還好以前有底子去報了某英語口語培訓,接著出國,開始緊張小半年就適應了,然後回國開個小設計工作室,客戶來源海外,就是吃國內外的服務差價

接著我妹在瑞典留學,馬上要和他的瑞典男朋友結婚了,他們瑞典母語,6歲義務教育英語,12歲義務教育第三語言,大學想學其他的可以選修,就是一門溝通用的工具……

所以那些說學英語無意義的網友,月薪在5位數以下的恐怕居多吧?……我和我妹目前的年收入都是7位數。

補充:我發現最後一句傷到挺多低收入網友的,我自己是做設計工作室(上文說過了再說一遍),我妹在瑞典的投行工作,工作壓力大,英語只是一個溝通工具而已,如果把英語當職業比如英語老師,基本上國內上萬就不錯了,薪資越高必定對應的工作壓力要承擔,就看你在哪個位置。


HAPPY135219099


我覺得應該。我是初中開始學英語,那時候條件不好,一開始練聽力是老師提個錄音機來,放磁帶那種,一天能聽一次,直到高考學了六年完全聽不懂,都是猜的。上了大學後,我們學位證與四級掛鉤,沒過,學位證也沒有。工作十幾年了,也沒怎麼用到英語。我弟大學選了日語,他們學校英語不好可以選其他語種,當然工作後也是用不上的。但絲毫沒有影響他的收入。其實至少95%的人畢業是用不上英語的,那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時間精力去學習呢?我們周圍根本就沒那環境,要學好真難。況且我們注重的是語法,我們中文平時交流注重語法嗎?語言就是一種工具而已,非要強制要求所有人都要精通,可能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語言這東西還是要看天賦,反正我被強迫學了那麼多年,我覺得是沒有用的。只有真正需要了,才有更大動力和毅力!當然要鼓勵那種喜歡英語的人學習


吾了537


我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學英文,當年可是文革時期,我所在小學是北京市為數不多的開英語課的學校。算下來,小學學了四年半,中學六年,大學二年,總共學了十二年半。可是留學時頭幾個月仍然是聽天書。早年學英文就是死記硬背,單詞語法學了一堆,聽和說卻總是短板。

改革開放伊始,中國要學習國外的東西,要交流,特別是各種職稱評定時都要考,不懂英文確實不行。如今我們對外交流越來越多,懂英文的人也越來越多,英文的重要性似乎在下降,但對外交流英文仍然是第一語言,這是短時期內無法改變的。

然而對於很多從事一般性工作的人而言,一生中能用到英文的機會並不多,可是卻在人生學習能力最強的時候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學一個未來很少用到的東西,確實是一種浪費。

我以為,英文學習可以有,但不要作為一種硬性要求,讓喜歡英文和需要用英文的人自己把握。

我留學時的一個碩士同學,本科是工程系的,居然從小到大沒學過化學。她上一門課遇到化學方程式是一臉的懵圈。導師對此卻毫不在意,只是讓她跟著本科生聽了一學期的化學課,夠用就行了。當年我很詫異,現在想想把時間多用著自己感興趣或必須用到的知識上的確是明智的,學海無涯,窮極一生能瞭解的永遠是滄海一粟。


紫色141756233


我認為現在高考把英語改為選修非常有必要!先解釋一下,不是不學英語,而是高中把英語列為選修,不是必修,更不應該將其作為150分的必修。

一、英語是什麼時候納入高考的?

1983年,英語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根據這個事件,大家應該很好理解,這是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急需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資金、管理經驗等,將英語列為高考科目,有利於激發社會學習英語的熱情,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二、現在為什麼可以將英語作為選修?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大家非常熟悉的網紅——鳳姐!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看看鳳姐紐約面試當記者的視頻,初到美國1個月的鳳姐,雖然在去美國之前苦學英語,做了充分的準備,當時在面試時,一口比較乾癟的“中式英語”,還是讓面試官直言“聽不懂”。

然而,去美國不久後,鳳姐的英語水平急劇增加,一名留學生為了試探鳳姐的英語水平,全程用英語約會鳳姐,而鳳姐可以說是應答如流。

這就是我們學習外語的最重要的目的——交流。而現在的教育,因為有考試存在,英語已經成了“做題技巧”,成了“三長一短選最短,三短一長選最長,長短不一選擇B,參差不齊就選D”的投機、成了“衡水體”的書法比賽,而不是交流工具,失去了學習外語的意義。

現在全民學英語的背景下,英語學習出現很多怪現象:

1、不會說:這可能是很多人,尤其是農村學生的一個感慨,大學花費大量時間考下的四級證、六級證,在老外面前,竟然不會說,也不敢說,甚至連最基本的對話都完不成。

2、用不到:不可否認,很多研究生、博士生在寫論文,進行研究時,都需要英語,但是多數人根本用不到,即便是研究生畢業,如果相關工作和研究沒有關係,英語一點都用不到,比如我周圍很多研究生畢業的學生來中學當老師,可能英語就會逐漸被淡忘了。

3、高投入:孩子從三年級就開始學英語,我在某著名連鎖機構給孩子報名學習,低年級每年學費五六千,每週上一次課;如果有外教的課程,一般要過萬。這對於一般工薪家庭,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4、不公平:高考必考英語,還有一個很深層的影響,就是影響教育公平。這是今年高考我班的高考英語成績,有29個普文生,其中英語過130分的有12人,如果再加上120分的,一共多達19人。而這同一批老師,換一下校區,去教一下來自農村的學生,就能明顯感覺到,英語水平的差距太大了!

有人認為,不學英語,不能與國際接軌,影響我們吸收國外先進科技,越到高層次,英語越重要。這句話有道理,但是不全對!印度、菲律賓、非洲很多國家的英語水平如何?這些國家科技發達了嗎?日本的英語水平如何?記者提問,特朗普、華春瑩這些人都感到很蒙圈。

這樣看來,英語列為高考必考科目,還有必要嗎?是時候給英語降降溫了!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教育和教學工作,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贏在高三


同意取消英語。一個力證:民國時期出現過許多大師,有的還在國外得了諾獎,那時候對英語重視程度比我們現在應該差得很遠吧?愚以為:漢語言是學好任何一門功課的基礎,國人應當首先學好這個立身之本,也就是世界上最具智慧的語言--漢語言,傳承好諸子百家先賢們的大智慧,而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所謂“語文”,唯其如此,才叫把國語學好了。至於英語,上了大學再學也來得及,或者出國前速成都可以。原則是:想學者學,有需要者學,學完可以用得上的人就學,相關方面提供最大便利就好!而不是從小強制必須學,導致多數人學而不用,到頭來白費功夫,得不償失!


恩威並施806


Do we really need English? Should be 95% people do not need, now some English translation software and translation machine enough 95% people daily use. Only the former colonies have elevated English beyond their mother tongue. How many jobs do 1.4 billion people in China need to be proficient in English, 50 million? No. Is it to let these individuals to master English, it is necessary to let the other 90 million people also spend a lot of time and money, after learning a simply useless things Study good inspirational in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or doctoral students can start from high school elective in English for three years plus four years of college, 78 years should be enough time! Is it necessary for 1.4 billion people to start wasting a lot of time in kindergarten? Isn't it good for children to have more time to play? Is learning calligraphy calligraphy brush than learning English useful to people! 我們真的需要英語嗎?應該是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不需要,現在的一些英語翻譯軟件和翻譯機足夠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日常使用了。只有以前的殖民地,才會把英語抬高到超過自己母語的地步,中國14億人有多少工作崗位是需要熟練使用英語的,有五千萬嗎?沒有吧!難道就是為了讓這些個別人熟練掌握英語就要讓其他13億九千萬的人也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學一個以後根本就沒有一點用處的東西嗎? 學習好的勵志於考研或者讀博的人可以從高中就開始選修英語高中三年加上大學四年,七八年時間應該足夠了吧!有必要14億人從幼兒園就開始浪費大量的時間做無用功嗎?讓孩子多點時間玩耍不好嗎?就是學毛筆字練書法也比學英語對人有用吧!


靜已思之愈濃2


我讀了十幾年英語,在別人眼裡,我算是飽讀英文了,可只有自己知道,大部分還給老師了,主要是平時用不上,漸漸地就生疏了。

做了外貿後,接觸的是一幫非洲的客戶。加班加點攻讀英語,結果,黑老外的中文說的比我還流利。

當初上學時,老師經常威嚇我們,英語不學好,以後怎麼跟國際接軌。

好嘛。現在祖國強大了,老外都學中文了,跟我們接軌了。

可我們還在拼命地從娃娃抓起。

建議:英語為選修科目。

同意的走起。


閱盡人間冷暖


我是一名高中老師,對於你的問題很有體會,可以說一些我的看法。

首先,英語教育起源自清末民初,時值國運衰微,中華文明暗淡無光。因而導致不少精英國人對於傳統文化產生深深懷疑,認為我中華之文明乃迂腐落後註定被世界所淘汰,不自信心理和極度渴望文明飛躍導致了一種深刻的“崇洋媚外”心理,認為西方文明在任何一方面都遠勝於中國文明,所以還有學者提議要全盤西化,徹底改變。(魯迅等曾提出以拼音文字代替漢字)從那時起英語教育就逐漸開始成為學習先進的一種必要手段,並經歷了一個特殊時期(建國以後曾短暫推廣國人學習俄語,因為當時學習蘇聯一邊倒政策)到改革開放後,西方的先進科技文化制度讓當時剛剛打開國門的中國人十分震驚,因而導致了出國留學熱(參見電影《中國合夥人》)此時,英語教育也成為國家當政者的一項重要舉措,可以說英語教育的普及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我們對西方文化的一種崇拜心理而導致的,現在很多人說不學英語就無法看懂西方的文化資料,這是一種狡辯,偷換了概念。將文明的交流傳播說成是語言的交流障礙問題,這是沒有深度思考問題的。

其次,自改革開放後,中國的教育體制一直存在著相當多的問題,其中一個大問題就是高等教育資源無法滿足多數人的需求,從而必須經過選擇淘汰一部分人轉為技術職業教育等“下等教育”,英語作為一種陌生的語言具有高度的區分色彩,從而將高度素質不同的學生進行有效“篩選”,從而合理的形成“公平選拔”機制,減少社會資源分配矛盾。

最後,英語教育已經在多年的發展中連接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其中成分複雜多樣,有政界,也有教育界和商界等。這些精英們依靠英語教育獲利不菲,從而成為英語教育政策的鐵桿支持者。想要改革難上加難,甚至越改革越重要,因此各位學子們還是順應時代吧,屁股決定腦袋,任何時代都是如此,努力學習吧。如果你因為英語影響了你的命運,那麼就把你能夠做好的事業做到最好吧!不要抱怨,因為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抱怨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