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打造智慧物流園區

濟南打造智慧物流園區

物流中心是濟南正全力打造的“四個中心”之一,隨著國際內陸港規劃的發佈,越來越多的物流園區、物流企業在積極建設智慧化物流,關注物流產業與製造業的相輔相成。

園區引導“智能+物流”助推高端物流園區建設

物流行業正經歷著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型,隨著各園區逐漸引入“智慧”理念,解放人力、提高物流效率等效應開始凸顯。

貨主APP下單後,系統自動分配運輸車輛,貨主全程監測運輸進程,徹底摒棄過去貨主自行上網找車甚至熟人介紹車輛的模式,這就是零點國際物流港的物流信息化平臺。位於歷城區華山街道的零點國際物流港項目就是以物流信息化平臺為核心,以“線上交易、智能管理、商務協同”為特點,建設智慧物流園區。

據悉,零點國際物流園規劃佔地約500畝,建築面積100萬平方米,投資26億元。項目一期於2018年7月竣工並投入運營,二期正全面開工建設。園區重點打造線下物流總部集聚區、電商總部集聚區兩個實體板塊和線上園區智能管理、物流信息網以及電商交易服務三大平臺。智慧園區管理平臺採用智能運營系統,運用物聯網和雲計算等先進技術,實現了園區智能安防、智能停車、智能樓宇和無線覆蓋,能夠為企業提供智能化一站式服務。

依託街道南鄰河道高鐵、北跨高速、東接機場、西擁高架、內有立交的區位優勢和傳統物流業優勢,緊抓打造中央物流集聚區(CLD)的核心節點,華山街道正努力建造省內領先、全國一流的物流園區,推動物流產業轉型升級,當好全市現代物流發展標杆。

近日,濟南經濟開發區韻達山東總部產業園項目現場,塔吊林立,機械設備運轉不停,數百名工人正緊張施工。

韻達山東總部產業園項目佔地10.3萬平方米。該項目是一個集電商產品銷售培訓、中小電商孵化、智能裝備製造、快遞電商新型材料生產製造的綜合項目,將打造成集物流配送、網貨展示、交易、網商辦公、創業孵化、人才培訓、信息交流等於一體的線下實體綜合平臺。項目正式投產後,計劃與區內製造業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提供物流配套服務,依靠韻達集團專業標準化管理,將取得25%以上的年複合增長,同時為區內生產製造、電商企業降低18%的運輸、包裝等綜合成本,實現整個產業鏈上下游降本增效,降低社會綜合成本,提高企業利潤,促進濟南乃至山東省經濟發展,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企業給力科技強大自身狼性精神打通市場

山東統超物流有限公司主要以服務山東省內約200家統一銀座超市為主,包括倉儲、訂貨、驗收、存儲、訂單、分揀、配送全流程作業。今年,公司不斷對冷鏈物流建設進行健全完善。

目前,統超物流在溫控區域安裝溫度傳感器進行現場溫度控制,加裝除溼機進行溼度控制,同時加裝GPS溫溼度監控設備,根據各庫區溫度要求,設定異常報警溫度,超出正常溫控範圍,將自動報警提醒,以保證溫控區域隨時保持在最適當的溫度範圍。統超物流還對低溫車安裝了GPS溫度監控系統,以隨時監控車輛運輸途中的溫度,以符合商品儲存、運輸要求。

今年,統超物流還採用SMART2000系統,供應商進貨時輸入商品可追溯信息;商品庫存管理、理貨分揀時嚴格按照先進先出原則操作。作為整個物流作業的核心繫統,採用Smart2G系統將實現全自動信息化接收及大數據作業處理功能,通過與新型物流作業工具相配合,實現無紙化作業,大大提升作業效率及作業準確率。

打鐵必須自身硬。對企業而言,既要積極擁抱智慧化物流的大趨勢,在市場競爭過程中還要有一股敢想敢為敢爭先的精神。

零擔物流做的是我們常說的“散拼”運輸。“散拼”運輸往往貼著明顯的地域標籤,做通全國市場很難。邢尚文創辦的壹米滴答奔騰物流憑藉“群狼戰術”讓其僅用短短几年就打通全國市場。

“市場就這麼大,你不去搶別人的地盤,別人總會來搶你的。”揣著這個信念,邢尚文找到各大省份比較強勢的物流企業,開始軟磨硬泡。湖北大道物流、東北金正物流、山東奔騰物流、山西三毛物流、陝西卓昊物流以及四川金橋物流先後聯手創建壹米滴答,併發布品牌。

從山東到河北,從河北到北京,再到吉林,再到湖南、湖北……在資本的助推下,壹米滴答開啟擴張之路,一路發展到除港澳臺地區外的物流全網覆蓋。現有網點12000餘家,3800多條線路、3600多臺車輛、167個轉運集散中心、60多萬平方米操作面積,覆蓋33個省份,一二級城市100%覆蓋,縣級區域86%覆蓋。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夢想,我們的夢想是共建中國最強物流網絡平臺。”邢尚文說。

政策賦能濟南港口疊加優勢漸顯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提出:逐步在綜合保稅區全面適用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政策。受此政策影響,有49個城市躋身跨境進口(只限於綜保區)名單。其中,我省有五個城市入圍,分別是濟南、東營、臨沂、濰坊、日照。另外,山東小清河復航工程最新消息傳出。醞釀7年的小清河復航工程將於今年上半年招標,下半年開工。作為內陸城市,濟南保稅港、空港、河港、路港疊加的優勢日漸凸顯。

海關總署統計月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擁有海關特殊監管區140個,其中綜合保稅區96個。隨著綜合保稅區逐步開展跨境進口稅收政策,全面理論上可以做跨境保稅備貨1210的城市將會劇增。全國77城市有綜合保稅區,其中,和跨境試點進口試點37城市重合的,有28個城市。這就意味著,全國將由此新增49個跨境進口城市(只限定於綜保區)。

綜保區逐步適用跨境進口政策後,具有資質的城市夠廣,政策窪地將被拉平。未來三年內,很多試點城市將在競爭中被迫逐步調整。更多城市介入到跨境進口,將使地方政府、企業、媒介會轉化到推廣跨境進口隊列來,這對三四五線城市跨境消費指引、教育會作出更多貢獻,對全面推動跨境進口在全國範圍內的普及化產生積極影響,帶來更多的增量市場。

跨境電商的政策紅利熱度仍在,又一波有關小清河復航的好消息又來了。

小清河源於濟南西部,經歷城、章丘、鄒平、高青、桓臺、博興、廣饒、壽光,在羊口以東注入渤海萊州灣,全長237公里。小清河復航工程的起點為濟南荷花路小清河橋,終點為濰坊港羊口作業區,規劃濟南、濱州、淄博、東營、濰坊5個港,可實現1800噸級船舶通行。其中,濟南港區作為起點港,主要運輸鐵礦石、建材、鋼鐵等。濟南港根據主要工礦企業的分佈,規劃主城港區、章丘港區;濱州港區規劃3個港;淄博規劃4個港;東營規劃東辛橋、王道閘、廣北3個作業區;濰坊規劃羊口、壽光2個作業區,目前壽光已運營。

小清河全面復航後,濟南、濱州、淄博、東營、濰坊一船直達,通過東平湖可直接進入京杭大運河,成為山東省唯一可實現海河聯運的河流。小清河復航可以直接拉動航運相關產業的發展,可為沿線直接帶來10多萬個就業崗位。

早前,《濟南國際內陸港建設專項規劃》發佈。依託區位優勢,以及鐵路、公路、航空、水運、信息“五網合一”的互通網絡,濟南將打造交通樞紐、物流樞紐和供應鏈樞紐三大樞紐。

“國際機場、中歐班列、高鐵東站、N條高速、小清河入海、地鐵R3,這些元素在園區疊加,未來我們招商信心更足!”中德企業合作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