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新”事件應問責監管部門

健康時報特約評論員 鄧海建

保健品江湖雲譎波詭,“權健”尚未過去,“如新”再起波瀾。

美國直銷行業巨頭如新集團日前陷入質疑之中。年僅34歲的如新銷售人員林某(化名)生病後,靠喝如新果汁“排毒”,拒絕就醫治療,最終因肺部嚴重感染,搶救無效而死亡。(詳細報道見本期3版)

儘管如新稱“已成立專案組”,但諸多跡象皆指向直銷保健品行業的瘋狂與混亂。作為如新員工,林某在世時對親屬反覆強調,“生病不要去醫院,喝果汁就可以”;如新內部培訓資料也顯示,“85%的藥品是無效的,對病人最好的措施就是儘量減少醫療干預。”如新在中國這些年,究竟有無歇斯底里地瘋狂洗腦營銷、有無喪心病狂地虛假宣傳?這些問題不容含糊!如新想要自證清白,還得仰仗監管的力量。

有病不就醫、發燒是排毒……這些石破天驚之語,在直銷類保健品世界有無數虔誠的信徒。早在五年前,人民日報就曾連續刊發報道《看“如新”怎樣編織謊言》等文章,揭露如新公司虛假宣傳、涉嫌傳銷及利用大型集會“洗腦”。早些年,如新在美國亦曾屢遭處罰,斯坦福大學甚至在2012年公開與之決裂,要求如新公司停止在宣傳資料中使用其研究人員姓名。

前科累累,彼時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曾“依法對公司及相關人的違法違規作出處理”。但這樣的直銷界頭部企業,依然在保健品領域玩著相似的套路。最叫人瞠目的是,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藥監局網站信息顯示,涉事的如新“g3果汁”既沒有保健食品備案信息,也沒有藥品註冊信息。那麼它是如何掛上如新中國官網,又如何在直銷中化身為了神奇的“爆款”?

鋪天蓋地的“洗腦”直銷,海量走貨的違規操作,若非一場人命事件,“g3果汁”和它的姊妹產品,估計依然在國內暗夜妖嬈。追問企業社會責任是輕佻的,喟嘆消費者健康素養缺失是冷血的。最該追問的更是監管之責任、是公權之擔當。

保健品市場有個悖論:出事了企業不擔責,鍋甩給經銷商。可偏偏規矩和紀律幾乎就沒有針對經銷商的。司空見慣的問題,在監管層面仍能找到九龍不治水的影子:功效上的虛假宣傳、發展上的人頭模式、經銷上的目錄外產品……

如新事件是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13個部門聯合開展整治保健市場“百日行動”之中發生的,那麼對於監管部門的調查問責應快速啟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政府部門做好服務是本分,服務不好是失職。”眼下如新事件應警鐘長鳴:在保健品直銷領域,很多欠賬還沒有還清,很多“本分”還有待跟進。總之一句話:監管若有失責,生命豈能“如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