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接手明朝的土地面積有多大?

宏偉


首先羅列兩個數據。


①:明朝巔峰時期的疆域:東起朝鮮,西據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直接屬地和附屬領地加起來1000萬平方公里。(包括附屬國)當時連南海的“千里長沙,萬里石溏”也盡入版圖。


②:清朝巔峰時期的疆域:北接西伯利亞, 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附屬島嶼釣魚島和赤尾嶼,南包南海諸島,西跨蔥嶺,西北達巴勒喀什池北岸。這是清朝的疆域,說的嚴格一點兒,是乾隆皇帝北征滅掉準噶爾國之後,清朝疆域達到最大,巔峰時期大概1320萬平方公里。


明朝末年,天下動盪,農民起義不斷爆發,盤踞東北的滿族漸漸權力膨脹。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同時,崇禎皇帝偷跑景山,自縊身亡,自此宣告明朝滅亡。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國號大順。同年多爾袞帶領清軍一路勢如破竹,進入山海關,輕鬆打敗李自成。後世關於李自成的死亡也是多種猜測。

公元1637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其子皇太極改國名為清),當時後金的國土面積基本上都在東北,國土面積150多萬平方米。公元1644年,多爾袞攻入北京,打敗李自成,消滅剛剛興起的大順。

理論上來說,在清軍入關之前,明朝已經被李自成給消滅了。應該來說當時清軍接管的是大順的版圖以及南明小朝廷的版圖,主要集中在漢地省份,僅僅500多萬平方千米。

這也就表明:在明朝中後期,由於朝政腐敗等原因,明朝原有附屬國在事實上脫離明朝的控制。包括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實際上都不再明朝的控制之內,而蒙古草原明朝從建國開始就沒怎麼控制下來,再加上東北這一塊被努爾哈赤所佔領,實際上明朝後期的實際控制範圍並不算大。


所以說清軍入關後,只是接管了明朝的直接屬地500多萬平方千米,加上自己原本的東北和遼東、遼南的面積差不多有將近600多萬平方千米。

康熙年間,朝廷的“撤三藩”導致雲南王吳三桂等“三藩造反”叛亂,歷經八年的戰爭平息三藩,穩定雲貴,擴大清朝版圖,在雲南等邊境建立土司制度,實行改土歸流。

隨後,康熙北征,擊敗沙俄,和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明確規定了和沙俄在東北的分界線。

康熙年間又舉行多倫會盟將蒙古收入版圖!康熙後期又確立了對西藏的管轄。

乾隆年間,乾隆帝在康熙、雍正二帝的基礎上親征準噶爾,徹底剿滅準葛爾部,之後兩年,乾隆帝又剿滅大小和卓的叛亂,將整個新疆收入版圖之下。1783年,清朝派福建海軍收復臺灣,至此,清朝的疆域在乾隆年間達到了頂峰,擴大到了1300多萬平方千米。

後來的清朝,大家都知道了,晚清在1840年被英國打開了國門,步入了近代,伴隨著外國帝國主義的入侵和晚清政府的懦弱和無能,外國侵略者通過武力逼迫清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大量的被列強所蠶食(主要是以沙俄為主)。



到了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繼承了清朝的固有領土,此時的領土面積已經只有1000平方公里出頭了,而且當時的外蒙古地區逐漸在事實上獨立。到了蔣介石時期,外蒙古地區正式獨立,等到新中國成立時,新中國的領土面積為60多萬平方千米的土地。


小鎮月明


今天的中國領土佔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領海面積約470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世界排名第三。



如果說今天我們的領土是從最近的封建王朝清朝接手的話,那唐宋元明清,清朝接手明朝的土地有多大呢?或者說,接手這個說法是否正確呢?

“明清”交接

明朝歷經萬曆、泰昌等多位昏君,早已氣數將盡,到了崇禎帝那裡,即便想要挽回,可大勢已去,不過是垂死掙扎。

那麼“清接手明”的說法到底正不正確,首先我們要了解是誰滅了明朝。

1644年3月19日北京城被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破,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盡。

同年四月,吳三桂與李自成激戰,此時,滿清突然入關突襲,殺得李自成這個土將軍措手不及。

四月末,李自成在北京稱帝,然而,龍椅還沒坐熱乎,第二天就逃離了北京城。

滿清入關後,於1662年徹底清掃乾淨了明朝殘餘勢力。
同時為了取得民心,宣稱自己打的是李自成,滿清打下的是李自成的江山,是在為明朝報仇,並厚葬了崇禎帝。

所以說,清朝的土地是從李自成手裡奪來的。而不是從明朝接手的。

明朝鼎盛時期,領土多達1000多平方公里。這其中包括本部和羈縻(未算進版圖,定期納貢)。

雖然明朝有著“不和親,不割地”的底線。可由於領土自立和被敵攻佔等原因,到了滅亡時也只剩下了漢地十三省了。

所以所謂的“接手”時,也只剩下十三省,約400萬平方公里而已。

清朝擴張領土

清朝由於近代我們所瞭解到的屈辱腐敗,賠款割地,為世人所不喜。

可其實,如果沒有清朝,甚至都沒有今天的960萬平方公里,畢竟明朝滅亡時,剩餘領土才不足400萬。


明朝覆滅後,清朝開始了統一全國的大工程。開拓疆土方面,清軍可不含糊。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朝達到地域最大面積。

此時的清朝正值鼎盛時期,領土面積僅比元朝小了一些,高達一千五百萬平方公里。從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到乾隆時期達到最大疆域,只用了143年。

眾所周知,清朝有“康乾盛世”。康熙帝自幼登基,執政61年。在位期間,勤勤懇懇,開創了盛世局面。

後來的雍正皇帝整頓吏治,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火耗歸公,廢除賤籍。雖沒有怎麼擴張領土,但一番良好整治,使國力日益昌盛。

要想打仗,得先保證糧草充足。所以,康熙雍正期間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到了乾隆時期。就有資本出征討伐了。

為了擴大功績,乾隆帝決定出征討伐準噶爾。最終經過數次戰鬥,於1759年,徹底平定準噶爾汗國,收復大約15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這塊土地,就是今天的新疆,其名字取“故土新歸之意”。後來,乾隆帝又發動了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亂、清緬戰爭、安南之役,並於1790至1792年兩次征戰廓爾喀。

以上戰爭的結果均是清軍取勝,也正是通過這些戰爭,天山南北被盡數納入了清朝版圖,總計開拓領土190多萬。

清朝割地賠款

清朝鼎盛時期,版圖形狀如同海棠葉,而今天卻只剩下了一隻大公雞。說到底,還是被閉關鎖國害了。

清朝自閉關鎖國以來,王朝日益腐朽。雖然當時的清朝是全世界白銀的流向,國民GDP也佔了世界一半,可不過也只是經濟發達罷了。

長期的“天朝上國”,閉關封鎖,使得軍事科學等大量落後,也給了曾經的戰敗國,附屬國喘息的機會。

鴉片的流入,使國民意志消沉。鴉片戰爭將清政府的無能與落後徹底展示在了西方列強面前,連跟屁蟲小老弟日本也起了賊心,倒戈相向。

面對西方列強的洋槍火炮,清政府開始了水深火熱的日子。大大小小的侵華戰爭不斷開始,他們燒殺搶掠,清政府就賠款割地。

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等,清政府不得不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海棠葉也開始一點一點被撕割。

下面,就簡單列舉一下清朝時期,簽訂的那些不平等條約。


《尼布楚條約》:康熙年間簽訂,割讓貝加爾湖以東、尼布楚在內的原屬中國的大片土地給俄國。失去約四十三萬平方公里。

《恰克圖條約》:雍正年間簽訂,以額爾古納河西至沙賓達巴哈為界,以北歸沙俄,以南歸中國。失去約十萬多平方公里。

《南京條約》:鴉片戰爭後,將香港島割讓給了英國。

《中俄璦琿條約》:咸豐年間簽訂,黑龍江以北、 外興安嶺以南割給沙俄。失去約六十萬平方公里。

《中俄北京條約》:咸豐年間簽訂,割讓了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失去約四十萬平方公里。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同治年間簽訂,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卓爾南北。失去約四十四萬平方公里。

《中俄伊黎條約》:光緒年間簽訂,塔城東北和伊犁、喀什噶爾以西。失去約七萬多平方公里。

《中日馬關條約》:臺灣及附屬島嶼。失去約三萬多平方公里。

1921年,外蒙古在俄羅斯的控制下二次宣佈獨立,後來被國際認可,失去約157萬平方公里。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1999年12月20日澳門迴歸。時至今日,臺灣統一問題仍待解決。


史之策


關於明朝土地面積這個問題,歷來爭議很大。其實,明朝享國276年,在這兩百多年的時間裡,明朝的領土面積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直在變化。

明朝土地面積在明成祖朱棣的永樂時期(1403年-1424年)達到頂峰,近1000萬平方公里。

我們具體來看看這個時期明朝對各個方向上的領土控制。

奴兒干都司

永樂九年(1411),明朝決定,升奴兒干衛為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簡稱"奴兒干都司",為大明管轄黑龍江口、烏蘇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機構。奴兒干都司管轄範圍西起鄂嫩河,東至庫頁島,北達外興安嶺,南瀕日本海和圖們江上游,包括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至庫頁島的廣大地區。大致包括了現在的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東北部分及以西俄羅斯局部、烏蘇里江以東、外興安嶺及以北。其境內的蒙古、女真、吉里迷、苦夷(苦兀)、達斡爾等族人民,多以漁獵為生,明朝在此設立衛所管轄,初期所轄衛所130餘,到萬曆年間增加到384衛。

關西七衛

關西七衛是指明朝在嘉峪關以西設立的7個羈縻衛所,又稱西北七衛,由於明朝採用的是羈縻政策,七衛首領皆為蒙古貴族,因此又稱為蒙古七衛,先後有安定、阿端、曲先、罕東、沙州、赤斤蒙古、哈密七衛, 後沙州衛內遷,在其故地又設罕東左衛。關西七衛所轄地區大致相當於今天的甘肅西北、青海北部及新疆東部。

烏思藏都司

烏思藏都司,全稱為烏思藏都指揮使司。烏思藏都司的設立時間比較早,洪武五年(1372)烏思藏內附,六年(1373)置烏思藏衛(今拉薩),屬西安行都司,七年(1374)改置烏思藏都指揮使司,治所烏思藏。烏思藏是明朝時期對西藏地區的稱呼,因此,烏思藏都司是明朝對今天西藏自治區(除昌都地區以外)的最高軍政管轄機構,但是,和今天的西藏自治區管轄面積不同,烏思藏都司轄區還包括了今天的錫金、不丹地區。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於明成祖永樂五年(1407年)設置,是明朝的一個地方一級行政機構,統治範圍大致為現在越南北緯十七度以北地區,布政使司下設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餘縣。明朝在東南亞的邊界一度達到緬甸中北部、老撾北部、泰國北部一線,可謂幅員遼闊。

領土的全面收縮

以上是明朝鼎盛時期對主要邊疆地區的控制情況,但是,俗話說,花無百日紅,隨著明朝國力漸漸衰退,加上後面的明朝皇帝沒有開拓進取之心,明朝領土也漸漸萎縮。

到了明朝末年,東北已經被滿人控制,西藏的烏斯藏都司也被廢止,北面的蒙古人從土木堡之變後,就一直是明朝的邊患,並佔領了長城以北地區,西北的西域地區從明初就不在中央王朝的直接控制之下。

總結

明末時期,明朝能夠直接管控的地區也就大概是長城以南地區傳統的漢人區域,即通常所說的兩京一十三省,另外加上及遼西一隅,大概500多萬平方公里。而遼東是滿人的興起的地方,到後期也被清朝奪了。所以,實際上,清朝接手明朝的土地面積大概就是在400-500萬平方公里。


一卷青史


其實,這個問題就是回答明朝末年到底有多大面積。

關於中國古代王朝面積有多大,其實是一個非常難以計算的問題。因為古代王朝不是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當時還沒有領土主權的概念。在古代中國人眼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現在人計算明朝的疆域有多大,就很難提供一個非常具有說服力的數據。當時的中國人是根據同心圓理論,即中間是天子直轄區,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中國;再外圍一層是土司羈縻區;再外一層是藩屬國區;第四層是遠柔區;第五層就是蠻荒區。所以,只有直轄區屬於現代領土主權範圍,還是也可以包括土司羈縻區,抑或包括藩屬國區和遠柔區,人們持不同的看法。

不過也並非無跡可尋,那麼,明朝面積有多大呢?有人根據《明史》計算,東起半島,西據吐蕃,南包安南,北抵大磧,東西11750裡,南北10940裡,從而推算出明朝鼎盛時期的疆域大約為1200萬平方公里。其實,這種算法包括了東北和安南,基本上都是藩屬國,安南雖在明初收回,但後來又獨立出去成為藩屬國了。也有人持350萬平方公里的觀點,認為直接由中央管轄並設官施政的區域,也就是兩京和十三省(布政使司)。像東北的奴兒干都司,西藏的烏斯藏都司等,都由當地首領擔任,且可以世襲,只需要向中央彙報一下,並定期進貢即可。


到了明朝末年,東北已經被滿人控制;西藏的烏斯藏都司也被廢止;北面的蒙古人也一直是明朝的邊患,並佔領了長城以北地區;西北的西域地區從明初就不在中央王朝的直接控制之下。所以說,明末時期,明朝能夠直接管控的地區也就大概是長城以南地區及遼西一隅,大概500多萬平方公里。所以,如果以接手明末直接控制的地區的話,那就只有500多萬平方公里。但如果說接手明朝鼎盛時期控制地區的話,那就包括了滿人興起的奴兒干都司以及西藏地區,那就不止這麼多了。不過,必須得承認的是,清朝鼎盛時期的疆域的確要比明朝大,因為清朝經歷康雍乾三朝的武功,直接控制了蒙古、西藏、新疆(後來在晚清時期設省)、臺灣(後來也在晚清時設省)等地區。所以,有種說法,即認為清朝讓中國的疆域擴大了幾乎一倍。


國家人文歷史


在網上有很多噴子不喜歡清朝,但是我要說的是,今天中國的疆域在很大程度上由清朝奠定的。

(這是明朝前期的疆域圖)

那麼在清朝之前的明朝,其疆域有多大呢?在南方和越南、老撾、緬甸的邊界,大體和今天的邊界差不多。在東面,隔鴨綠江和朝鮮為鄰。這一點和今天相比也沒大的變化。但是在東北方向,卻不同了。明朝說是在黑龍江的入海口設立過奴兒干都司,但實際上明朝政府並沒有能夠有效管轄那些地區,明朝政府實際控制的地區也就是今天遼寧省和吉林省的南部而已。而當滿清崛起之後,尤其是薩爾滸一戰,確定了明朝在關外的頹勢。清軍入關前,東北已經在滿清的控制之下了。在北方,明政府大體以長城一線和北方的蒙古各部為界。雖然名義上北方的蒙古各部承認明朝皇帝為天子,並且接受了明朝的冊封。但實際上,他們和明朝政府之間是敵對的關係。瞅準機會,他們就會南下弄一票。比如土木之變中,明英宗皇帝朱祁鎮就被抓到了北方。

(這是明朝後期疆域的示意圖)

在西南方向,有眾多的土司,他們彷彿是一個個的獨立王國,中央政府拿他們也無可奈何。而西藏,明朝政府雖然也冊封了一些官員。但更多的,明朝政府對西藏的控制只是一種名義上的。在西北方向,明朝政府所能控制的也就是河西走廊而已,嘉峪關事實上成了明朝的西大門。明朝也只是在名義上和新疆的地方政權保持了君臣關係而已。

(看這個圖更直接一點)

但是,早在清軍入關之前,皇太極已經統一了滿洲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完全控制了今天中國的東北地區,包括了外興安嶺和黑龍江下游地區。接著,皇太極發動了對蒙古人的戰爭,通過軍事征服和政治聯姻等手段,已經和漠南蒙古實現了聯盟,滿清政府將八旗制度推廣到蒙古各部之中,對蒙古各部進行了有效的管理。

清軍入關以後,一路向南,南明的抵抗並沒有能夠有效組織清軍的南下。到了公元1661年,清朝基本上已經把原來明朝的疆域照單全收了。1681年清政府派大將施琅征討臺灣,鄭克爽出降。清朝獲得了臺灣,在臺灣設立了完整的地方行政機構。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有效地管理臺灣。

而就在此前後,漠西蒙古準格爾部也逐漸興起。在清軍入關之後,漠西蒙古各部和清政府之間確立了藩屬關係。但在葛爾丹逐漸控制了準格爾部之後,開始了和清政府之間的對抗。他不僅試圖將整個漠西蒙古各部統一成為一個整體,向南消滅了葉爾羌汗國,而且也試圖進而控制整個蒙古。1688年,葛爾丹對漠北蒙古喀爾喀蒙古的戰爭。甚至一度打到了離北京只有八百里的烏蘭布通。康熙皇帝發動了對準格爾部的三次親征。1690年的烏蘭布通之戰,清軍大勝。葛爾丹帶了數千人逃走。1696年,康熙皇帝第二次親征準格爾部,在可莫多之戰中再次獲得大勝。1697年,康熙皇帝發動了對準格爾的第三次親征,葛爾丹病死。至此,清政府不僅已經將觸角伸到了新疆,而且取得了對漠北蒙古的控制。康熙三十年(1691)在多倫諾爾(多倫)與喀爾喀蒙古各部貴族進行的會盟,清政府也將盟旗制度推廣到了喀爾喀蒙古,取得了對漠北蒙古的絕對控制。

與此同時,清朝政府也開始加強了對青海的經營。蒙古和碩特部羅卜藏丹津曾經與中央政府對抗多年,雍正初年,羅布藏丹津逃往伊犁河谷,清政府完全控制了青海,開始了對青海的直接管轄。

準格爾部在與清政府爭奪蒙古各部的同時,也試圖控制西藏,葛爾丹之子策妄阿拉布坦曾經率兵佔領了拉薩,控制了西藏。但是在兩年後就被清軍打跑了。到雍正時期,開始在西藏設立駐藏大臣。到了清朝乾隆皇帝的時候,乾隆兩次派兵打敗廓爾喀(今尼泊爾)的侵犯,制定《欽定西藏章程》。規定:設駐藏大臣督辦藏內事務;在西藏駐軍,分駐前藏、後藏;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等圓寂後,在駐藏大臣親監下,靈童轉世設立金奔巴瓶制,用金奔巴瓶掣籤決定繼承人,這就是著名的金瓶掣籤制度。清朝開始了對西藏的有效管轄。

清乾隆十五年,準格爾部上層為了爭權奪利出現分裂。乾隆皇帝則是利用這一機會發動了對準格爾部的戰爭,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清軍佔領了伊犁,北疆被完全納入到清朝的版圖之中。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軍攻佔喀什噶爾,南疆也大體被完全地納入到清朝的版圖之中。至此,清朝的版圖大體定型。

(這是清朝全盛時期的疆域圖)


野叟雜談


歷史的中國朝代不斷更替,從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總體上來說我們中華民族的領土面積還是在不斷擴大。雖然戰亂比較頻繁,而且在這些朝代更替之中,也有周邊的少數民族趁亂入侵我們國家,但是經過各個朝代君主和大臣們的努力,我們中華民族的國土面積仍然保持非常遼闊的土地。

大家都知道,隨著歷史的發展,中國古代封建國家中央集權也不斷加強,各個大權都緊緊握在皇帝的手中。這樣一來,皇帝對各個地方的控制也就更加嚴格,管理起來也就更加方便。這種情況下,每當一個封建王朝確立,就會接管前朝的土地,之後憑藉自己的軍事、經濟力量,再進一步擴張國家的面積。



五千年曆史中,明朝可以說是在唐朝之後又一個非常繁榮與強大的王朝。而唐朝加上明朝就構成了中國古代歷史中最繁盛的時期。既然明朝國力強盛,甚至都可以承擔得起“鄭和下西洋”的偉大任務,那麼明朝國土面積一定也非常大。明朝總共持續了276年,統治的時間也非常長,並且還是漢人一直維持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由於明朝前期的君主非常清廉正直,也很有作為,所以經過努力,又出現了與唐朝類似的太平盛世,曾經一時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富裕。

這種情況下,經過一系列的改革,明朝的軍隊實力也非常強大,周邊的少數民族都紛紛歸順明朝皇帝,甚至周圍的一些國家都會定期嚮明朝皇帝朝貢,然後請求明朝的軍事保護。所以明朝在強盛的時候,國土面積非常大,達到了1000多萬平方公里,比現在中國的面積還要大,向北最遠可以到達蒙古地區,向南則可以達到越南,向西邊有吐魯番地區,最東邊則包括了朝鮮。



但是明朝的後期,當這個朝代開始走向衰敗的時候,國家的土地面積也就隨著開始減小。由於後期君主的腐敗無能,明朝軍隊也都是老弱病殘,戰鬥力直線下降。而在邊境地區,許多地方都出現了分裂勢力,一些少數名族趁著明朝管理鬆懈,開始形成了地方的割據勢力,所以到了明朝後期,邊疆的戰火不斷,到明朝滅亡的時候,只剩下了三百五十萬平方公里,相比於全勝的時候,幾乎縮小了三倍。

由此看來,當清朝北下入關,推翻明朝的時候,也就僅僅接手了這三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最後我們看到清朝寬廣的領土,其實都是清朝皇帝一點一點收復回來,經過改革、出軍討伐、打擊少數民族的分裂勢力等一系列措施後,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努力,才又重新出現了盛世景象。這時清朝的領土達到了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甚至還要多於明朝最繁盛時的土地面積。而這個版圖也就基本定型,雖然之後有減少,但總體來說還是非常大。

我是籬上青,歡迎吐槽,評論,點贊,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我會繼續貢獻優質作品!


籬上青


清朝康熙時期,清朝同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割讓了西伯利亞一部分。

雍正時期,和沙俄簽訂條約,割讓了貝加爾湖南部,安加拉流域三十萬平方的土地割讓給了別人。乾隆時期,約十萬平方公里庫頁島被俄國暗中吞併。兩次鴉片戰爭割讓了香港等地,現在已迴歸。中日戰爭。割讓了臺灣以及附屬國,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現在兩岸還未統一。

中間還有很多大大小的戰爭,清政府的無能讓 中國喪失了非常多的土地,其中俄國成了清政府時期土地爭奪者最多的國家,當時很多地方的人民還沒有反應過來,就已經成了別的國家的奴隸。很多地區都自覺地組織起來了反對外國列強的運動。

而當時中國的版圖從如同一大片海棠葉,今天只剩了一隻大公雞。當時清政府的官員也被百姓罵為敗家子。將土地不要錢一樣的割讓給別人。將祖先打下的辛辛苦苦打下的基業全部給了別人,這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的痛。

這些觀點是正確的,但是其中清朝的土地是靠自己所爭取的,最後也是憑自己的無能將之前的所有的努力都送掉了,是長期的閉關鎖國,做自己的天國大夢所敗壞完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在當時清朝入關的時候土地只有四百萬平方公里而已。

可能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是這卻是事實。在明朝後期的時候政治腐敗,全國早就已經亂成了一團,這個曾經強盛的朝代也已經走向了沒落。後期的君主腐敗無能,當時的軍隊也是老弱病殘居多,沒有軍餉,大家吃不飽,戰鬥力非常的低。

許多地方早就開始了分裂勢力。一些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趁著這個機會也就開始割據勢力。大家散的散,獨立的獨立,最後明朝滅亡的時候也就只有了三百五十平方公里。這相比較於當時朱棣在位時期鼎盛時期足足縮小了三倍。

在明成祖時期,明朝也曾經強大到傲視群雄。朱棣帶領軍隊打下領土,東起日本海,外興安嶺,西至印度次犬陸,南則到達了越南,北邊到了蒙古地區。當時甚至周邊的一些國家也會定期的來朝貢,請求當時強大的明朝進行保護,明朝領土一直達到了一千萬平方公里,想想都振奮人心。

而什麼事情都會物極必反,這已經是明朝時期領土最高的時期了,接下來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開始敗家。從一千萬平方公里最後只有不到四百萬平方公里。後來李自成提出了‘均天滿腹’等口號等到了大家的支持,開始組建軍隊推翻明王朝,清軍才入關趕走了李自成,所以清朝對崇禎皇帝比較尊敬。

這個時候清朝接手的土地只有四百萬平方公里。當時還有南明的建立,很多的事情都在等待處理,清朝時滿族人自詡自己是馬上的民族。而在前期的時候,有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代皇帝的努力,收復當時明朝失去的土地,收復了青海,新疆,內蒙,西藏這些地方。

除此之外,還對這些寫地方設立了官職,專門來管理這些東方,成為今天的吉林,黑龍江,遼寧三省。當時的版圖也已經到了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比當時明朝最鼎盛的時期還要多一些。

只是後來這些讓所有人都迷了心智,閉關鎖國,一個國家如果不學習就只能是落後,而落後就要捱打,所以才有了後來我們看到的割地事件,將中國分割的七零八散。


無筆史官


明朝極盛時期,是永樂年間,當時實際控制的疆域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公里。如果算上有爭議的在緬甸地區的六個宣慰司和印尼的舊港宣慰司,那麼疆域面積將超過1200萬平方公里。


但是,這龐大的疆域並沒有維持多長時間,隨著明朝國力的衰退,西南、西北和東北的很多地區都陸續脫離了明廷的控制。


到明朝末年,明朝的勢力基本上已經全部退進關內,關外之剩下寧錦防線一帶的狹長區域。其疆域面積大約只有380萬平方公里左右。如下圖:


其實這張圖也不完全是明末的疆域,因為遼東半島在明末其實已不屬於明朝的了。也就是說,清朝入關後從明朝那裡接手的領土面積,大約不到380萬平方公里。因此,不少人認為:清朝只從明朝手中接手了這點土地而已,其他的都是他們的“嫁妝”。

但是,這是入關後接手而已,其實大家不要忽略一點,那就是清朝原來就是明朝的一部分。努爾哈赤過去是大明的臣屬,是明朝的官。後來反叛大明,才建立後金,再後來就有了清朝。


所以,事實上清朝在關外的主要勢力範圍,其實就是大明的奴兒干都司轄區。奴兒干都司雖然到明朝後期已經有較大萎縮,但這片廣袤的區域,法理上還是大明的疆域。

在萬曆年間,隨著明朝軍勢復振,明朝在奴兒干都司的轄區內增加到衛384、所24、地面7、站7、寨1,通稱384衛。後來,在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以努爾哈赤的逐漸崛起,才最終取代了明朝對廣袤的東北地區的統治。

因此,這些土地都算是滿清從明朝那邊接手的。


接下來是西藏地區。其實也是明朝曾經的勢力範圍,只是他們看到明朝的敗亡已定,後來才投向清朝。因此,那裡也應該算是清朝從明朝那裡接手的。

綜上所述,所謂的清朝只從明朝手中接手380萬左右的土地,其他地方都是清朝帶給華夏的嫁妝,這樣的觀點本身就有問題。


當然,經歷康雍乾幾代皇帝的努力,清王朝確實鞏固了更為遼闊的疆域,奠定中華今日之版圖,這也是不可否認的巨大貢獻!


這些歷史要讀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啊。

明亡清興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亂世,在這個亂世中,神州大地相繼發生了明朝崩潰、大順入主、清朝入關幾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我國的發展方向在幾大歷史事件中不斷變換,最終迎來了清朝的建立!

在這一重大變革中,有幾個問題需要明確:

  • 明朝是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消滅的,說接手也應該是大順。然後清朝再從大順手中接手,不存在清朝直接接收明朝土地的說法;

  • 但凡接手一般都是和平交接,而明亡清興是紛爭的亂世,所謂的接手根本說不過去。清朝入關後,領土是通過消滅大順得來的,是一步步打下來的!

因此,不存在清朝從明朝接手土地的問題,更沒有接手多少面積這一干事情!

那麼,清朝的疆域是如何得來的,答案是一步步打下來的!那麼到底分幾步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步:

1、1616年至1644年

這一階段為清朝的草創階段。在這一階段,清朝在關外一步步壯大,終於成為明朝的心腹大患。

在這一階段,發生了幾件事,促使後金不斷壯大:

1615年,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18年薩爾滸之戰中大敗明軍,在遼東站穩了腳跟;

1635年後金征服漠南蒙古,1636年皇太極建立清朝;

1637年,後金征服朝鮮。

通過一系列戰爭,後金逐漸佔據了黑龍江、松花江以南的廣袤地區,通過征服漠南蒙古將勢力向西延伸到幾乎整個長城以北的漠南地區。

另外,通過征服朝鮮,使明朝在關外徹底沒有了立足點,明朝的形勢更加被動。

1628年,乙巳之變,皇太極入寇京師附近,京師大震。其後清軍更是不斷繞道蒙古南下明朝,明朝的關錦防線成為擺設。

到1644年,清朝已經佔據了長城以北的大片地區,對明朝形成了壓制的態勢,入關勢不可擋。

2、1644年至1682年

這一階段為清朝的鞏固階段。在這一階段,清朝主要是鞏固漢地十八省地區,為清朝坐穩江山和向外開拓打下基礎。

在這一階段,發生了以下幾個事件,幫助清朝坐穩了江山:

1644年,清軍入關,隨即順治入主北京,清朝開始走向全國;

清朝入關後,以追剿農民軍為藉口,開始了對全國的佔領。1662年,吳三桂在雲南勒死永曆帝,大陸的南明政權徹底覆滅,清朝完成了漢地十八省的佔領;

1673年,康熙撤掉三藩,導致吳三桂叛亂,史稱“三藩之亂”,經過八年的戰爭,清朝平定三藩之亂,隨後在雲貴地區推行改土歸流,徹底將西南地區納入版圖。

可以說,通過消滅南明政權,清朝逐漸在漢地十八省地區站穩了腳跟。

漢地十八省和明朝的兩京一十三省面積相當,是明朝統治的核心區域,面積大約為350萬平方公里。如果是清朝接手,能夠接手的也只能之這一片區域。

不過從清朝在漢地十八省確立統治的過程來看,不存在和平交接的情況,這是清朝一步步打下來的!

3、1683年至1759年

這一階段為清朝的擴張階段。在這一階段,清朝主要向漠北、西域以及青藏地區擴張,為徹底解決蒙古問題而努力。

在主義而階段,發生了以下幾大事件,幫助清朝不斷向外擴張:

1683年,清朝平定寶島,設置機構隸屬於福建省;

1686年、1689年,清朝發動兩次雅克薩之戰,迫使沙俄同意簽訂《尼布楚條約》,鞏固了東北邊疆;

1691年,康熙舉行多倫會盟,標誌著漠北喀爾喀蒙古納入清朝版圖;

1690年、1696年,清朝在烏蘭木通、昭莫多兩次擊敗準噶爾噶爾丹部,迫使其自殺,鞏固了漠北統治;

1716年,準噶爾入侵西藏;1722年,清軍驅逐準噶爾,西藏納入清朝版圖;

1724年,清朝平定青海和碩特蒙古叛亂,青海納入版圖;

1755年,乾隆進兵準噶爾,徹底消滅準噶爾部;1757年,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至1759年,新疆徹底納入清朝版圖,至此清朝疆域達到極盛!

清朝開拓的疆域,是明朝大部分時期無力管轄的區域,通過清朝的擴張,我國遼闊疆域的框架基本奠定,由此也徹底解決了遊牧民族入侵中原的問題。

<strong>

所以概括起來,清朝沒有從明朝這裡接手什麼土地。

而歷史也證明了,土地主要還是需要自己來開拓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記得之前寫過一篇關於清朝疆域管理的文章,結果被某些民族主義者質疑了清朝領土的數據虛高。不可否認清朝的疆域有很多是從明朝手裡繼承過來的,但也有不少是後來自己開拓的,應該客觀評價,不應一直帶著有色眼鏡去詆譭、謾罵。



歷史其實就是一個客觀和主觀融混的人文學科,真實的史實很少有人見到過,只能通過前人記述的史料去窺見一斑,所以正史記載也就成為最具有說服力的史論。

言歸正傳,本題是問清朝從明朝那裡繼承了多少的疆土?所以就要先搞明白明朝有多少國土?據史料記載,明朝疆域最大時在永樂年間。領土囊括內地十八省範圍,東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遼河流域;北達戈壁沙漠一帶;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並曾在滿洲、新疆東部、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甚至短暫征服並統治安南,永樂年間明朝極盛國土面積約達1000萬平方公里。



到大明滅亡崇禎之時,僅有兩京和十三布政使司,不到400萬平方公里,這就是清朝繼承到手的前朝疆域。後來明朝丟的領土也都被清朝逐一收復,並正式納入中國版圖,不再像前朝一樣作為附庸國存在而是主權在我,政權吞併。

清朝滅亡之時,國土1310萬平方公里,包括中國和外蒙和俄羅斯及中亞的一些土地,可以說奠定了近代中國的版圖,對中華大一統具有重大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