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接手明朝的土地面积有多大?

宏伟


首先罗列两个数据。


①:明朝巅峰时期的疆域: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直接属地和附属领地加起来1000万平方公里。(包括附属国)当时连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也尽入版图。


②:清朝巅峰时期的疆域: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和赤尾屿,南包南海诸岛,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岸。这是清朝的疆域,说的严格一点儿,是乾隆皇帝北征灭掉准噶尔国之后,清朝疆域达到最大,巅峰时期大概1320万平方公里。


明朝末年,天下动荡,农民起义不断爆发,盘踞东北的满族渐渐权力膨胀。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同时,崇祯皇帝偷跑景山,自缢身亡,自此宣告明朝灭亡。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同年多尔衮带领清军一路势如破竹,进入山海关,轻松打败李自成。后世关于李自成的死亡也是多种猜测。

公元1637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其子皇太极改国名为清),当时后金的国土面积基本上都在东北,国土面积150多万平方米。公元1644年,多尔衮攻入北京,打败李自成,消灭刚刚兴起的大顺。

理论上来说,在清军入关之前,明朝已经被李自成给消灭了。应该来说当时清军接管的是大顺的版图以及南明小朝廷的版图,主要集中在汉地省份,仅仅500多万平方千米。

这也就表明:在明朝中后期,由于朝政腐败等原因,明朝原有附属国在事实上脱离明朝的控制。包括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实际上都不再明朝的控制之内,而蒙古草原明朝从建国开始就没怎么控制下来,再加上东北这一块被努尔哈赤所占领,实际上明朝后期的实际控制范围并不算大。


所以说清军入关后,只是接管了明朝的直接属地500多万平方千米,加上自己原本的东北和辽东、辽南的面积差不多有将近600多万平方千米。

康熙年间,朝廷的“撤三藩”导致云南王吴三桂等“三藩造反”叛乱,历经八年的战争平息三藩,稳定云贵,扩大清朝版图,在云南等边境建立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

随后,康熙北征,击败沙俄,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明确规定了和沙俄在东北的分界线。

康熙年间又举行多伦会盟将蒙古收入版图!康熙后期又确立了对西藏的管辖。

乾隆年间,乾隆帝在康熙、雍正二帝的基础上亲征准噶尔,彻底剿灭准葛尔部,之后两年,乾隆帝又剿灭大小和卓的叛乱,将整个新疆收入版图之下。1783年,清朝派福建海军收复台湾,至此,清朝的疆域在乾隆年间达到了顶峰,扩大到了1300多万平方千米。

后来的清朝,大家都知道了,晚清在1840年被英国打开了国门,步入了近代,伴随着外国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晚清政府的懦弱和无能,外国侵略者通过武力逼迫清廷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大量的被列强所蚕食(主要是以沙俄为主)。



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继承了清朝的固有领土,此时的领土面积已经只有1000平方公里出头了,而且当时的外蒙古地区逐渐在事实上独立。到了蒋介石时期,外蒙古地区正式独立,等到新中国成立时,新中国的领土面积为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小镇月明


今天的中国领土占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领海面积约47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第三。



如果说今天我们的领土是从最近的封建王朝清朝接手的话,那唐宋元明清,清朝接手明朝的土地有多大呢?或者说,接手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呢?

“明清”交接

明朝历经万历、泰昌等多位昏君,早已气数将尽,到了崇祯帝那里,即便想要挽回,可大势已去,不过是垂死挣扎。

那么“清接手明”的说法到底正不正确,首先我们要了解是谁灭了明朝。

1644年3月19日北京城被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破,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

同年四月,吴三桂与李自成激战,此时,满清突然入关突袭,杀得李自成这个土将军措手不及。

四月末,李自成在北京称帝,然而,龙椅还没坐热乎,第二天就逃离了北京城。

满清入关后,于1662年彻底清扫干净了明朝残余势力。
同时为了取得民心,宣称自己打的是李自成,满清打下的是李自成的江山,是在为明朝报仇,并厚葬了崇祯帝。

所以说,清朝的土地是从李自成手里夺来的。而不是从明朝接手的。

明朝鼎盛时期,领土多达1000多平方公里。这其中包括本部和羁縻(未算进版图,定期纳贡)。

虽然明朝有着“不和亲,不割地”的底线。可由于领土自立和被敌攻占等原因,到了灭亡时也只剩下了汉地十三省了。

所以所谓的“接手”时,也只剩下十三省,约400万平方公里而已。

清朝扩张领土

清朝由于近代我们所了解到的屈辱腐败,赔款割地,为世人所不喜。

可其实,如果没有清朝,甚至都没有今天的960万平方公里,毕竟明朝灭亡时,剩余领土才不足400万。


明朝覆灭后,清朝开始了统一全国的大工程。开拓疆土方面,清军可不含糊。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朝达到地域最大面积。

此时的清朝正值鼎盛时期,领土面积仅比元朝小了一些,高达一千五百万平方公里。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乾隆时期达到最大疆域,只用了143年。

众所周知,清朝有“康乾盛世”。康熙帝自幼登基,执政61年。在位期间,勤勤恳恳,开创了盛世局面。

后来的雍正皇帝整顿吏治,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火耗归公,废除贱籍。虽没有怎么扩张领土,但一番良好整治,使国力日益昌盛。

要想打仗,得先保证粮草充足。所以,康熙雍正期间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到了乾隆时期。就有资本出征讨伐了。

为了扩大功绩,乾隆帝决定出征讨伐准噶尔。最终经过数次战斗,于1759年,彻底平定准噶尔汗国,收复大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这块土地,就是今天的新疆,其名字取“故土新归之意”。后来,乾隆帝又发动了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清缅战争、安南之役,并于1790至1792年两次征战廓尔喀。

以上战争的结果均是清军取胜,也正是通过这些战争,天山南北被尽数纳入了清朝版图,总计开拓领土190多万。

清朝割地赔款

清朝鼎盛时期,版图形状如同海棠叶,而今天却只剩下了一只大公鸡。说到底,还是被闭关锁国害了。

清朝自闭关锁国以来,王朝日益腐朽。虽然当时的清朝是全世界白银的流向,国民GDP也占了世界一半,可不过也只是经济发达罢了。

长期的“天朝上国”,闭关封锁,使得军事科学等大量落后,也给了曾经的战败国,附属国喘息的机会。

鸦片的流入,使国民意志消沉。鸦片战争将清政府的无能与落后彻底展示在了西方列强面前,连跟屁虫小老弟日本也起了贼心,倒戈相向。

面对西方列强的洋枪火炮,清政府开始了水深火热的日子。大大小小的侵华战争不断开始,他们烧杀抢掠,清政府就赔款割地。

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等,清政府不得不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海棠叶也开始一点一点被撕割。

下面,就简单列举一下清朝时期,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


《尼布楚条约》:康熙年间签订,割让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在内的原属中国的大片土地给俄国。失去约四十三万平方公里。

《恰克图条约》:雍正年间签订,以额尔古纳河西至沙宾达巴哈为界,以北归沙俄,以南归中国。失去约十万多平方公里。

《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将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

《中俄瑷珲条约》:咸丰年间签订,黑龙江以北、 外兴安岭以南割给沙俄。失去约六十万平方公里。

《中俄北京条约》:咸丰年间签订,割让了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失去约四十万平方公里。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同治年间签订,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失去约四十四万平方公里。

《中俄伊黎条约》:光绪年间签订,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失去约七万多平方公里。

《中日马关条约》:台湾及附属岛屿。失去约三万多平方公里。

1921年,外蒙古在俄罗斯的控制下二次宣布独立,后来被国际认可,失去约157万平方公里。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时至今日,台湾统一问题仍待解决。


史之策


关于明朝土地面积这个问题,历来争议很大。其实,明朝享国276年,在这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明朝的领土面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在变化。

明朝土地面积在明成祖朱棣的永乐时期(1403年-1424年)达到顶峰,近1000万平方公里。

我们具体来看看这个时期明朝对各个方向上的领土控制。

奴儿干都司

永乐九年(1411),明朝决定,升奴儿干卫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为大明管辖黑龙江口、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奴儿干都司管辖范围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北达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和图们江上游,包括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至库页岛的广大地区。大致包括了现在的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东北部分及以西俄罗斯局部、乌苏里江以东、外兴安岭及以北。其境内的蒙古、女真、吉里迷、苦夷(苦兀)、达斡尔等族人民,多以渔猎为生,明朝在此设立卫所管辖,初期所辖卫所130余,到万历年间增加到384卫。

关西七卫

关西七卫是指明朝在嘉峪关以西设立的7个羁縻卫所,又称西北七卫,由于明朝采用的是羁縻政策,七卫首领皆为蒙古贵族,因此又称为蒙古七卫,先后有安定、阿端、曲先、罕东、沙州、赤斤蒙古、哈密七卫, 后沙州卫内迁,在其故地又设罕东左卫。关西七卫所辖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甘肃西北、青海北部及新疆东部。

乌思藏都司

乌思藏都司,全称为乌思藏都指挥使司。乌思藏都司的设立时间比较早,洪武五年(1372)乌思藏内附,六年(1373)置乌思藏卫(今拉萨),属西安行都司,七年(1374)改置乌思藏都指挥使司,治所乌思藏。乌思藏是明朝时期对西藏地区的称呼,因此,乌思藏都司是明朝对今天西藏自治区(除昌都地区以外)的最高军政管辖机构,但是,和今天的西藏自治区管辖面积不同,乌思藏都司辖区还包括了今天的锡金、不丹地区。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于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设置,是明朝的一个地方一级行政机构,统治范围大致为现在越南北纬十七度以北地区,布政使司下设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余县。明朝在东南亚的边界一度达到缅甸中北部、老挝北部、泰国北部一线,可谓幅员辽阔。

领土的全面收缩

以上是明朝鼎盛时期对主要边疆地区的控制情况,但是,俗话说,花无百日红,随着明朝国力渐渐衰退,加上后面的明朝皇帝没有开拓进取之心,明朝领土也渐渐萎缩。

到了明朝末年,东北已经被满人控制,西藏的乌斯藏都司也被废止,北面的蒙古人从土木堡之变后,就一直是明朝的边患,并占领了长城以北地区,西北的西域地区从明初就不在中央王朝的直接控制之下。

总结

明末时期,明朝能够直接管控的地区也就大概是长城以南地区传统的汉人区域,即通常所说的两京一十三省,另外加上及辽西一隅,大概500多万平方公里。而辽东是满人的兴起的地方,到后期也被清朝夺了。所以,实际上,清朝接手明朝的土地面积大概就是在400-500万平方公里。


一卷青史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回答明朝末年到底有多大面积。

关于中国古代王朝面积有多大,其实是一个非常难以计算的问题。因为古代王朝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当时还没有领土主权的概念。在古代中国人眼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现在人计算明朝的疆域有多大,就很难提供一个非常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当时的中国人是根据同心圆理论,即中间是天子直辖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国;再外围一层是土司羁縻区;再外一层是藩属国区;第四层是远柔区;第五层就是蛮荒区。所以,只有直辖区属于现代领土主权范围,还是也可以包括土司羁縻区,抑或包括藩属国区和远柔区,人们持不同的看法。

不过也并非无迹可寻,那么,明朝面积有多大呢?有人根据《明史》计算,东起半岛,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抵大碛,东西11750里,南北10940里,从而推算出明朝鼎盛时期的疆域大约为1200万平方公里。其实,这种算法包括了东北和安南,基本上都是藩属国,安南虽在明初收回,但后来又独立出去成为藩属国了。也有人持350万平方公里的观点,认为直接由中央管辖并设官施政的区域,也就是两京和十三省(布政使司)。像东北的奴儿干都司,西藏的乌斯藏都司等,都由当地首领担任,且可以世袭,只需要向中央汇报一下,并定期进贡即可。


到了明朝末年,东北已经被满人控制;西藏的乌斯藏都司也被废止;北面的蒙古人也一直是明朝的边患,并占领了长城以北地区;西北的西域地区从明初就不在中央王朝的直接控制之下。所以说,明末时期,明朝能够直接管控的地区也就大概是长城以南地区及辽西一隅,大概500多万平方公里。所以,如果以接手明末直接控制的地区的话,那就只有500多万平方公里。但如果说接手明朝鼎盛时期控制地区的话,那就包括了满人兴起的奴儿干都司以及西藏地区,那就不止这么多了。不过,必须得承认的是,清朝鼎盛时期的疆域的确要比明朝大,因为清朝经历康雍乾三朝的武功,直接控制了蒙古、西藏、新疆(后来在晚清时期设省)、台湾(后来也在晚清时设省)等地区。所以,有种说法,即认为清朝让中国的疆域扩大了几乎一倍。


国家人文历史


在网上有很多喷子不喜欢清朝,但是我要说的是,今天中国的疆域在很大程度上由清朝奠定的。

(这是明朝前期的疆域图)

那么在清朝之前的明朝,其疆域有多大呢?在南方和越南、老挝、缅甸的边界,大体和今天的边界差不多。在东面,隔鸭绿江和朝鲜为邻。这一点和今天相比也没大的变化。但是在东北方向,却不同了。明朝说是在黑龙江的入海口设立过奴儿干都司,但实际上明朝政府并没有能够有效管辖那些地区,明朝政府实际控制的地区也就是今天辽宁省和吉林省的南部而已。而当满清崛起之后,尤其是萨尔浒一战,确定了明朝在关外的颓势。清军入关前,东北已经在满清的控制之下了。在北方,明政府大体以长城一线和北方的蒙古各部为界。虽然名义上北方的蒙古各部承认明朝皇帝为天子,并且接受了明朝的册封。但实际上,他们和明朝政府之间是敌对的关系。瞅准机会,他们就会南下弄一票。比如土木之变中,明英宗皇帝朱祁镇就被抓到了北方。

(这是明朝后期疆域的示意图)

在西南方向,有众多的土司,他们仿佛是一个个的独立王国,中央政府拿他们也无可奈何。而西藏,明朝政府虽然也册封了一些官员。但更多的,明朝政府对西藏的控制只是一种名义上的。在西北方向,明朝政府所能控制的也就是河西走廊而已,嘉峪关事实上成了明朝的西大门。明朝也只是在名义上和新疆的地方政权保持了君臣关系而已。

(看这个图更直接一点)

但是,早在清军入关之前,皇太极已经统一了满洲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完全控制了今天中国的东北地区,包括了外兴安岭和黑龙江下游地区。接着,皇太极发动了对蒙古人的战争,通过军事征服和政治联姻等手段,已经和漠南蒙古实现了联盟,满清政府将八旗制度推广到蒙古各部之中,对蒙古各部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清军入关以后,一路向南,南明的抵抗并没有能够有效组织清军的南下。到了公元1661年,清朝基本上已经把原来明朝的疆域照单全收了。1681年清政府派大将施琅征讨台湾,郑克爽出降。清朝获得了台湾,在台湾设立了完整的地方行政机构。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有效地管理台湾。

而就在此前后,漠西蒙古准格尔部也逐渐兴起。在清军入关之后,漠西蒙古各部和清政府之间确立了藩属关系。但在葛尔丹逐渐控制了准格尔部之后,开始了和清政府之间的对抗。他不仅试图将整个漠西蒙古各部统一成为一个整体,向南消灭了叶尔羌汗国,而且也试图进而控制整个蒙古。1688年,葛尔丹对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的战争。甚至一度打到了离北京只有八百里的乌兰布通。康熙皇帝发动了对准格尔部的三次亲征。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清军大胜。葛尔丹带了数千人逃走。1696年,康熙皇帝第二次亲征准格尔部,在可莫多之战中再次获得大胜。1697年,康熙皇帝发动了对准格尔的第三次亲征,葛尔丹病死。至此,清政府不仅已经将触角伸到了新疆,而且取得了对漠北蒙古的控制。康熙三十年(1691)在多伦诺尔(多伦)与喀尔喀蒙古各部贵族进行的会盟,清政府也将盟旗制度推广到了喀尔喀蒙古,取得了对漠北蒙古的绝对控制。

与此同时,清朝政府也开始加强了对青海的经营。蒙古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曾经与中央政府对抗多年,雍正初年,罗布藏丹津逃往伊犁河谷,清政府完全控制了青海,开始了对青海的直接管辖。

准格尔部在与清政府争夺蒙古各部的同时,也试图控制西藏,葛尔丹之子策妄阿拉布坦曾经率兵占领了拉萨,控制了西藏。但是在两年后就被清军打跑了。到雍正时期,开始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到了清朝乾隆皇帝的时候,乾隆两次派兵打败廓尔喀(今尼泊尔)的侵犯,制定《钦定西藏章程》。规定:设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在西藏驻军,分驻前藏、后藏;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圆寂后,在驻藏大臣亲监下,灵童转世设立金奔巴瓶制,用金奔巴瓶掣签决定继承人,这就是著名的金瓶掣签制度。清朝开始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清乾隆十五年,准格尔部上层为了争权夺利出现分裂。乾隆皇帝则是利用这一机会发动了对准格尔部的战争,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清军占领了伊犁,北疆被完全纳入到清朝的版图之中。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军攻占喀什噶尔,南疆也大体被完全地纳入到清朝的版图之中。至此,清朝的版图大体定型。

(这是清朝全盛时期的疆域图)


野叟杂谈


历史的中国朝代不断更替,从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总体上来说我们中华民族的领土面积还是在不断扩大。虽然战乱比较频繁,而且在这些朝代更替之中,也有周边的少数民族趁乱入侵我们国家,但是经过各个朝代君主和大臣们的努力,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土面积仍然保持非常辽阔的土地。

大家都知道,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封建国家中央集权也不断加强,各个大权都紧紧握在皇帝的手中。这样一来,皇帝对各个地方的控制也就更加严格,管理起来也就更加方便。这种情况下,每当一个封建王朝确立,就会接管前朝的土地,之后凭借自己的军事、经济力量,再进一步扩张国家的面积。



五千年历史中,明朝可以说是在唐朝之后又一个非常繁荣与强大的王朝。而唐朝加上明朝就构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中最繁盛的时期。既然明朝国力强盛,甚至都可以承担得起“郑和下西洋”的伟大任务,那么明朝国土面积一定也非常大。明朝总共持续了276年,统治的时间也非常长,并且还是汉人一直维持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由于明朝前期的君主非常清廉正直,也很有作为,所以经过努力,又出现了与唐朝类似的太平盛世,曾经一时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裕。

这种情况下,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明朝的军队实力也非常强大,周边的少数民族都纷纷归顺明朝皇帝,甚至周围的一些国家都会定期向明朝皇帝朝贡,然后请求明朝的军事保护。所以明朝在强盛的时候,国土面积非常大,达到了1000多万平方公里,比现在中国的面积还要大,向北最远可以到达蒙古地区,向南则可以达到越南,向西边有吐鲁番地区,最东边则包括了朝鲜。



但是明朝的后期,当这个朝代开始走向衰败的时候,国家的土地面积也就随着开始减小。由于后期君主的腐败无能,明朝军队也都是老弱病残,战斗力直线下降。而在边境地区,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分裂势力,一些少数名族趁着明朝管理松懈,开始形成了地方的割据势力,所以到了明朝后期,边疆的战火不断,到明朝灭亡的时候,只剩下了三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相比于全胜的时候,几乎缩小了三倍。

由此看来,当清朝北下入关,推翻明朝的时候,也就仅仅接手了这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最后我们看到清朝宽广的领土,其实都是清朝皇帝一点一点收复回来,经过改革、出军讨伐、打击少数民族的分裂势力等一系列措施后,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努力,才又重新出现了盛世景象。这时清朝的领土达到了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甚至还要多于明朝最繁盛时的土地面积。而这个版图也就基本定型,虽然之后有减少,但总体来说还是非常大。

我是篱上青,欢迎吐槽,评论,点赞,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我会继续贡献优质作品!


篱上青


清朝康熙时期,清朝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割让了西伯利亚一部分。

雍正时期,和沙俄签订条约,割让了贝加尔湖南部,安加拉流域三十万平方的土地割让给了别人。乾隆时期,约十万平方公里库页岛被俄国暗中吞并。两次鸦片战争割让了香港等地,现在已回归。中日战争。割让了台湾以及附属国,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现在两岸还未统一。

中间还有很多大大小的战争,清政府的无能让 中国丧失了非常多的土地,其中俄国成了清政府时期土地争夺者最多的国家,当时很多地方的人民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成了别的国家的奴隶。很多地区都自觉地组织起来了反对外国列强的运动。

而当时中国的版图从如同一大片海棠叶,今天只剩了一只大公鸡。当时清政府的官员也被百姓骂为败家子。将土地不要钱一样的割让给别人。将祖先打下的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全部给了别人,这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这些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其中清朝的土地是靠自己所争取的,最后也是凭自己的无能将之前的所有的努力都送掉了,是长期的闭关锁国,做自己的天国大梦所败坏完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在当时清朝入关的时候土地只有四百万平方公里而已。

可能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这却是事实。在明朝后期的时候政治腐败,全国早就已经乱成了一团,这个曾经强盛的朝代也已经走向了没落。后期的君主腐败无能,当时的军队也是老弱病残居多,没有军饷,大家吃不饱,战斗力非常的低。

许多地方早就开始了分裂势力。一些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趁着这个机会也就开始割据势力。大家散的散,独立的独立,最后明朝灭亡的时候也就只有了三百五十平方公里。这相比较于当时朱棣在位时期鼎盛时期足足缩小了三倍。

在明成祖时期,明朝也曾经强大到傲视群雄。朱棣带领军队打下领土,东起日本海,外兴安岭,西至印度次犬陆,南则到达了越南,北边到了蒙古地区。当时甚至周边的一些国家也会定期的来朝贡,请求当时强大的明朝进行保护,明朝领土一直达到了一千万平方公里,想想都振奋人心。

而什么事情都会物极必反,这已经是明朝时期领土最高的时期了,接下来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开始败家。从一千万平方公里最后只有不到四百万平方公里。后来李自成提出了‘均天满腹’等口号等到了大家的支持,开始组建军队推翻明王朝,清军才入关赶走了李自成,所以清朝对崇祯皇帝比较尊敬。

这个时候清朝接手的土地只有四百万平方公里。当时还有南明的建立,很多的事情都在等待处理,清朝时满族人自诩自己是马上的民族。而在前期的时候,有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代皇帝的努力,收复当时明朝失去的土地,收复了青海,新疆,内蒙,西藏这些地方。

除此之外,还对这些写地方设立了官职,专门来管理这些东方,成为今天的吉林,黑龙江,辽宁三省。当时的版图也已经到了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比当时明朝最鼎盛的时期还要多一些。

只是后来这些让所有人都迷了心智,闭关锁国,一个国家如果不学习就只能是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才有了后来我们看到的割地事件,将中国分割的七零八散。


无笔史官


明朝极盛时期,是永乐年间,当时实际控制的疆域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如果算上有争议的在缅甸地区的六个宣慰司和印尼的旧港宣慰司,那么疆域面积将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


但是,这庞大的疆域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随着明朝国力的衰退,西南、西北和东北的很多地区都陆续脱离了明廷的控制。


到明朝末年,明朝的势力基本上已经全部退进关内,关外之剩下宁锦防线一带的狭长区域。其疆域面积大约只有380万平方公里左右。如下图:


其实这张图也不完全是明末的疆域,因为辽东半岛在明末其实已不属于明朝的了。也就是说,清朝入关后从明朝那里接手的领土面积,大约不到380万平方公里。因此,不少人认为:清朝只从明朝手中接手了这点土地而已,其他的都是他们的“嫁妆”。

但是,这是入关后接手而已,其实大家不要忽略一点,那就是清朝原来就是明朝的一部分。努尔哈赤过去是大明的臣属,是明朝的官。后来反叛大明,才建立后金,再后来就有了清朝。


所以,事实上清朝在关外的主要势力范围,其实就是大明的奴儿干都司辖区。奴儿干都司虽然到明朝后期已经有较大萎缩,但这片广袤的区域,法理上还是大明的疆域。

在万历年间,随着明朝军势复振,明朝在奴儿干都司的辖区内增加到卫384、所24、地面7、站7、寨1,通称384卫。后来,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以努尔哈赤的逐渐崛起,才最终取代了明朝对广袤的东北地区的统治。

因此,这些土地都算是满清从明朝那边接手的。


接下来是西藏地区。其实也是明朝曾经的势力范围,只是他们看到明朝的败亡已定,后来才投向清朝。因此,那里也应该算是清朝从明朝那里接手的。

综上所述,所谓的清朝只从明朝手中接手380万左右的土地,其他地方都是清朝带给华夏的嫁妆,这样的观点本身就有问题。


当然,经历康雍乾几代皇帝的努力,清王朝确实巩固了更为辽阔的疆域,奠定中华今日之版图,这也是不可否认的巨大贡献!


这些历史要读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啊。

明亡清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乱世,在这个乱世中,神州大地相继发生了明朝崩溃、大顺入主、清朝入关几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国的发展方向在几大历史事件中不断变换,最终迎来了清朝的建立!

在这一重大变革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明确:

  • 明朝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消灭的,说接手也应该是大顺。然后清朝再从大顺手中接手,不存在清朝直接接收明朝土地的说法;

  • 但凡接手一般都是和平交接,而明亡清兴是纷争的乱世,所谓的接手根本说不过去。清朝入关后,领土是通过消灭大顺得来的,是一步步打下来的!

因此,不存在清朝从明朝接手土地的问题,更没有接手多少面积这一干事情!

那么,清朝的疆域是如何得来的,答案是一步步打下来的!那么到底分几步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步:

1、1616年至1644年

这一阶段为清朝的草创阶段。在这一阶段,清朝在关外一步步壮大,终于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

在这一阶段,发生了几件事,促使后金不断壮大:

1615年,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8年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明军,在辽东站稳了脚跟;

1635年后金征服漠南蒙古,1636年皇太极建立清朝;

1637年,后金征服朝鲜。

通过一系列战争,后金逐渐占据了黑龙江、松花江以南的广袤地区,通过征服漠南蒙古将势力向西延伸到几乎整个长城以北的漠南地区。

另外,通过征服朝鲜,使明朝在关外彻底没有了立足点,明朝的形势更加被动。

1628年,乙巳之变,皇太极入寇京师附近,京师大震。其后清军更是不断绕道蒙古南下明朝,明朝的关锦防线成为摆设。

到1644年,清朝已经占据了长城以北的大片地区,对明朝形成了压制的态势,入关势不可挡。

2、1644年至1682年

这一阶段为清朝的巩固阶段。在这一阶段,清朝主要是巩固汉地十八省地区,为清朝坐稳江山和向外开拓打下基础。

在这一阶段,发生了以下几个事件,帮助清朝坐稳了江山:

1644年,清军入关,随即顺治入主北京,清朝开始走向全国;

清朝入关后,以追剿农民军为借口,开始了对全国的占领。1662年,吴三桂在云南勒死永历帝,大陆的南明政权彻底覆灭,清朝完成了汉地十八省的占领;

1673年,康熙撤掉三藩,导致吴三桂叛乱,史称“三藩之乱”,经过八年的战争,清朝平定三藩之乱,随后在云贵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彻底将西南地区纳入版图。

可以说,通过消灭南明政权,清朝逐渐在汉地十八省地区站稳了脚跟。

汉地十八省和明朝的两京一十三省面积相当,是明朝统治的核心区域,面积大约为350万平方公里。如果是清朝接手,能够接手的也只能之这一片区域。

不过从清朝在汉地十八省确立统治的过程来看,不存在和平交接的情况,这是清朝一步步打下来的!

3、1683年至1759年

这一阶段为清朝的扩张阶段。在这一阶段,清朝主要向漠北、西域以及青藏地区扩张,为彻底解决蒙古问题而努力。

在主义而阶段,发生了以下几大事件,帮助清朝不断向外扩张:

1683年,清朝平定宝岛,设置机构隶属于福建省;

1686年、1689年,清朝发动两次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同意签订《尼布楚条约》,巩固了东北边疆;

1691年,康熙举行多伦会盟,标志着漠北喀尔喀蒙古纳入清朝版图;

1690年、1696年,清朝在乌兰木通、昭莫多两次击败准噶尔噶尔丹部,迫使其自杀,巩固了漠北统治;

1716年,准噶尔入侵西藏;1722年,清军驱逐准噶尔,西藏纳入清朝版图;

1724年,清朝平定青海和硕特蒙古叛乱,青海纳入版图;

1755年,乾隆进兵准噶尔,彻底消灭准噶尔部;1757年,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至1759年,新疆彻底纳入清朝版图,至此清朝疆域达到极盛!

清朝开拓的疆域,是明朝大部分时期无力管辖的区域,通过清朝的扩张,我国辽阔疆域的框架基本奠定,由此也彻底解决了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的问题。

<strong>

所以概括起来,清朝没有从明朝这里接手什么土地。

而历史也证明了,土地主要还是需要自己来开拓的!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记得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清朝疆域管理的文章,结果被某些民族主义者质疑了清朝领土的数据虚高。不可否认清朝的疆域有很多是从明朝手里继承过来的,但也有不少是后来自己开拓的,应该客观评价,不应一直带着有色眼镜去诋毁、谩骂。



历史其实就是一个客观和主观融混的人文学科,真实的史实很少有人见到过,只能通过前人记述的史料去窥见一斑,所以正史记载也就成为最具有说服力的史论。

言归正传,本题是问清朝从明朝那里继承了多少的疆土?所以就要先搞明白明朝有多少国土?据史料记载,明朝疆域最大时在永乐年间。领土囊括内地十八省范围,东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辽河流域;北达戈壁沙漠一带;西北至新疆哈密,后改为嘉峪关;并曾在满洲、新疆东部、西藏等地设有羁縻机构,甚至短暂征服并统治安南,永乐年间明朝极盛国土面积约达1000万平方公里。



到大明灭亡崇祯之时,仅有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不到400万平方公里,这就是清朝继承到手的前朝疆域。后来明朝丢的领土也都被清朝逐一收复,并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不再像前朝一样作为附庸国存在而是主权在我,政权吞并。

清朝灭亡之时,国土1310万平方公里,包括中国和外蒙和俄罗斯及中亚的一些土地,可以说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对中华大一统具有重大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