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研二戰失敗,今年25周了,是三戰還是工作,兩次考研都達線了超了十幾分?

淡淡的雲205292900


我是“教育有故事”,專注解答教育問題,歡迎大家關注。

最近,很多大學都在進行碩士研究生複試工作,今年的研究生考試非常激烈,很多人被擋在了複試線之外,還有人進了複試,最後卻被刷,都非常遺憾。

類似題目裡這樣的考生,其實身邊也見到過,很多學子心裡一直有一個讀研究生的執著信念,他們從大學畢業的時候就開始考,一戰失敗,二戰再敗,這時候是否還有勇氣再戰一次呢?

站在局外人的立場來看,是否三戰,要慎重考慮一下,你需要認真考慮下面幾個問題:

一,2次考研失敗的原因到底在哪?

兩次考研都過線,而且還超了十幾分,我不知道是超過國家線還是複試線?如果都是超過了複試分數線,最後兩次都是倒在了複試環節,那就要冷靜一下了。為什麼初試能成功,複試卻失敗2次?是面試怯場?還是英語太差?還是複試時筆試失誤?找到關鍵問題非常重要。

如果2次失敗的原因都是自己最不擅長的,比如有人膽非常小,一到面試就怯場,怎麼練習都沒用的那種,如果是這種情況,建議暫時不要再去三戰了。就算三戰初試成功,到面試又遭遇滑鐵盧,就更鬱悶了。還不如先出去工作一段時間,長長見識,多點人生閱歷,在工作中成長,總窩在大學校園裡,成長速度是很慢的。

如果複試失敗的原因僅僅是英語或者筆試,那還是可以花時間提高的,有了前次慘痛教訓,也有了兩次寶貴的複習經驗,再戰成功的概率要高許多。

二,三戰考研需要面對的問題

雖然這位朋友的孩子25歲了,從本科生的角度來說,確實有點大了,不過讀書來說,年齡不是多麼大的問題,就算考上研究生,再讀三年,畢業29歲,出來工作還不算年齡很大,正合適的。所以不用過多考慮年齡問題。

其實,要正視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心理承受能力。畢竟第三次拾起勇氣考研,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超強的心理素質的。好好審視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具備這種能力?

不管是繼續考研還是找工作,切不可盲目埋頭走路,一定記得抬頭看天。


教育有故事


孩子考研二戰失敗,這種情況我身邊就有一個。同事的孩子,去年考研敗在英語上,無奈二戰,專門報了個輔導班,靜心備考,期待今年衝關成功,可惜的是,再次敗下陣來,還是因為英語不過關。看來,英語真的成了孩子的硬傷。現在,冷靜了一段時間,孩子打算考公務員。至於以後考不考研,等公務員考試結束,結果公佈再做決定。

相對而言,你家孩子的情況好多了。兩次初試成績都過線,結果敗在複試上。要不要三戰,我覺得應該先總結一下失敗的原因,然後看自己能否攻克這一難關再做決定。

面試失敗,要麼是專業課有欠缺,要麼英語表達能力差,要麼是膽小、怯場、緊張、不自信等各種原因造成的。如果屬於專業課和英語方面的問題,努努力或許可以過關。但如果天生膽小、怯場因而影響了正常發揮,我覺得想要改變不太容易。就像有的老師,課講的很好,可是一上大型的公開課,或者到市裡、省裡參加優質課賽講,就亂了陣腳和方寸,發揮不出應有的水平一樣,天性膽小所致,需要慢慢鍛鍊。


孩子今年已經25歲了,如果明年再戰,已經26了,感覺年齡是有點大了。因此,在總結失敗原因的基礎上,如果合適考研就繼續。如果不合適,還是先參加工作再說。現在,很多工作也得考試,也得面試,這說不定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次鍛鍊的機會。如果工作不錯,工作穩定住再考研也不遲。你說是嗎?歡迎留言,歡迎評論!


靜等花開2579


情況和我基本相同,我也是今年二戰,25歲了,分數兩次也都不高,今年調劑還巨難,動不動就要985,211出身,即使沒明確標出來,調劑複試的時候學校也是優先考慮。真的是“高考不努力,調劑徒傷悲”。

要不要三戰,我個人認為還是分專業吧,有的專業沒個研究生學歷是不好就業,但有的專業工作經驗也很重要。客觀來分析,考了兩次還考不了高分,確實是在考研這方面的學習能力欠缺了一點(也包括說我自己),我考的是計算機類,努力了兩次也都沒能邁入理想大學的校門,只能說自己不後悔了,起碼拼過兩次了,二戰的時候我幾乎每天八點準時到教室,中午吃完飯在教室趴半個鐘頭,晚上學到十二點回去,到宿舍洗漱完還要用手機背單詞刷政治題,大概一點半左右才睡覺。結果還沒考好,說明自己在考研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也就不死磕了。如果只為個研究生學歷隨便找了個學校,就計算機行業來說肯定是得不償失,試想兩年天天學都沒把考試那點東西弄明白,讀研以後接觸的知識更深更多,學校還一般,說實話有質的提升的概率比較小。三年中學會的知識能趕上行業生產力水平就不錯了。

而且年齡也是一方面問題,不是吃青春飯的還好,只要家裡條件允許,自己還能學的進去,再考試試也無所謂。但是如果樓主孩子從事計算機行業的話,還請慎重,成功了還好,能更上一個臺階,直接入職更高的職位。萬一失敗,就26了……正常23大學就都畢業了,你說你一個26考研三次沒成功的人去應聘,和23應屆生,水平幾乎差不多,有些方面應屆生還更有優勢,你說企業會選誰。

以上是結合我自己情況發表的一些看法,還希望對樓主的提問有所幫助。


我最響亮326


不請自來,說說我的經歷,我是08年本科畢業,本科讀的一所二本里的末流專業,高三複讀兩年,本科畢業時已經24週歲。我們專業的學生都調劑過去的,由於對本科專業不感興趣,所以大三時,我決定跨專業考研。但是,在大學期間瘋狂地玩網絡遊戲,雖然說準備考研,但是沒有全力以赴,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結果可想而知,大四畢業那年考的很差。本科畢業那年,剛好家鄉所在的四線小城市招大學生村官,在家人的建議和要求下考了村官,被錄取,同時準備考研二戰,由於複習時間比較短,考研二戰再次失敗。下定決心給自己最後一年機會,準備考研三戰。然後一邊工作,一邊複習,第三次複習時間比較長,也比較用功。2010年,三戰考研過線,被中部一所211錄取26歲去讀研究生,29歲碩士畢業,去南方一所985高校讀博士。畢業後到一所高校當老師。今年也有一些考生聯繫調劑,今年調劑的考生特別多,調劑難度比較大,西部B區的高校都爆滿。明年考生只會更多,調劑的難度會更大。所以二戰沒有考上的話,建議慎重選擇。


Miller38


您好,不知道該稱呼您為叔叔還是阿姨。

我今年23歲,18年6月畢業的,

目前正是考研複試的階段,很不幸,跟您兒子一樣,我也是二戰失敗,看著比我小一屆的學弟學妹一個個在朋友圈,空間裡曬出擬錄取的照片,心裡很不是滋味。

因為我的專業是食品科學與工程,這個專業要不就考研考博當老師,是最好的出路。不然,大多數人畢業也只能進一個工廠當品控。

最尷尬的是,我今年二戰失敗,連進一個工廠當品控,都有許多條條框框束縛著我,因為我不是應屆生,缺少經驗。

作為一個同樣二戰失敗的人,我想建議您,如果您的兒子,本科專業很好的話,可以不用三戰了,等工作穩定,需要提升學歷的話,可以考在職研究生。

如果,本科專業不太好的話,我建議三戰可以求穩,考一個211或者普通一本,甚至跨考一個好就業的專業。希望您別給兒子太多壓力,人生其實就是一場選擇,每一個決定在此時此刻都看不出來好與壞,只有時間才能證明。加油,希望與您兒子一起振作起來,共勉。


果汁男孩不愛榨汁


孩子考研二戰失敗,兩次考研都超了十幾分,是三戰還是工作?我建議先工作,工作後再考慮非全日制或者三戰。



首先,兩次初試成績都不低,說明文化基礎不錯。可能問題出在複試的面試環節。

今年考研形勢嚴峻,初試成績第一複試被刷也不是個例。而一些剛剛過線的同學,卻能在複試中逆襲,說明光筆試成績好還不夠。

有的人可能會說面試有多少貓膩等等,但實際上,絕大多數複試都是公平的。院校根據考生的初試和複試綜合成績來決定是否錄取。

面試這一關,尤其重要。英語口語是否過關,對專業背景和前景是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面試時是否表達得體,給導師的第一印象如何,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到最終結果。

我的研究生室友,當年在考公務員時,分數剛好能進面試,後來她花高價錢找了個專門輔導公務員面試的機構,進行了幾天集中學習。最後,她的面試成績第二,最終被錄取。

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面試有一定的運氣在裡面,但更多的,在於是否瞭解面試裡的一些套路和規則,是否做足了充分準備。研究生導師選擇的學生,綜合素質要過關。



其次,第二次失敗,也許應該轉換思路,工作可以更好地調節狀態。

兩次都沒被錄取,心理上一定有一些陰影。不被認可的心情,很多人都有深刻體會。這時如果還再複習再考試,承受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25歲年紀不算大,但是,一味地在象牙塔和家庭的庇護下生活,是得不到成長的。

我老公的堂弟,醫學院畢業,家裡給安排在縣醫院工作,他不願意。就待在家裡考研,考了兩年都沒有考上。後來就待在家裡,又過了兩年去另外的一個城市,也不知道做的什麼樣的工作。現在三十五歲了,還沒有成家。

這樣一耽誤,就是四年時間。如果當初他去縣醫院一邊工作一邊考研,也許現在是另外的結果。

工作不僅僅起謀生的作用,更多的是,工作能讓人反思,讓人成長。我的那一屆研究生同學,有十幾個都是工作了幾年考的。他們在讀研期間的表現,真的好過直接讀上去的同學。



現在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拿雙證,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題主的孩子一定有讀研深造的情結,即使工作了,可以讀在職研究生,週末上課學習,畢業有雙證。豈不是一舉兩得。

因此,我建議可以先工作,讓孩子對工作,對學習,有更多的信心。


英語老師Minnie


2019年的考研人數和18年相比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不僅初試線高了,而且今年調劑競爭也非常的激烈。

根據不確定的消息,今年廣西大學、海南大學等二區的211院校調劑時,競爭也特別激烈,有的專業只有10多個調劑名額,卻有1000多人申請調劑。在往年這些學校都需要經過多輪調劑,才能夠完成當年的招生計劃。

今年的考研形勢,對於很多普通院校,特別是二戰的普通院校考生十分不利。如果是一戰失敗了,畢竟年齡還小,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話,不妨選擇二戰,但是如果二戰失敗了,這時候就需要考慮一下年齡的問題。

一般大學本科畢業是21歲左右,讀完研三年之後也就24歲左右,而自己目前已經25歲了,再考一年26歲,研究生畢業就是29歲,即便是能夠順利的考上名校的研究生,可能在找工作的時,在年齡方面也不會有太大的優勢。

並且有一部分用人單位在校園招聘時,對應屆畢業生的年齡卡的比較死。如果自己年紀比較大,也沒有相應的工作經驗,用人單位就會覺得這種人就是典型的“死讀書”的人,培養價值並不是很大。

另外,年紀越大顧慮就會越多,當身邊的人有的已經工作,有的人已經在讀研,而自己還在備考,並且是前途未卜,這時候心裡肯定有很大的落差,會直接影響到複習備考。

既然兩次考研都過線了,並且超過分數線10多分,也就意味著已經進入了複試階段,但是在複試階段被淘汰,這種情況有可能是自己某方面能力比較欠缺,比如像溝通能力,心理素質等,而這些能力在短期內是很難快速提高的。另外,預計2020年考研的報考人數和19年相比還會出現一定比例的增長。

因此,如果二戰也失敗了,這時候不妨先找一份工作,有些學生選擇考研是想通過提升自己的學歷,增加自己的就業競爭力,但是現在既然考研這條路走不通,不妨想一想自己到底適合哪些工作,說不定自己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發覺其實自己更適合在工作中學習,在工作中提升自己,而不是先讀書再工作。

如果工作一段時間之後,確實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並且對所做的工作也不感興趣,這時候不妨考慮一下,調整下自己努力的方向,特別是在選擇目標院校時,目標稍微定低一點,然後邊工作邊考研。

去年就遇見過一個學生,已經是二戰,並且也複試失敗了,他兩次都報考的是同一所知名985院校的法律碩士,第一次是分數沒有上線,第二次分數上線了,但是複試被淘汰了。

當時給他提供的意見是不如先找個工作,邊工作邊考研,並且法律類實踐經驗非常重要,如果沒有任何實習經歷,考上研以後找工作也是問題。後來他就去了一個律所,找到了一份兼職的工作,主要是做文案和接待方面的內容。工作一段時間後,他對自己的認識也更加深刻了,他發覺自己在平時的學習中,有很多不良的習慣,這些習慣甚至也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後來,他開始可以改變自己,和之前相比變得更加自律了。今年他調低了目標,選擇了個不太知名的985院校,目前複試已經結束了,並且接到了錄取通知。

如果年齡比較大,二戰考研失敗了,真的不建議在一條道上走到黑。在考研時,有些時候真的是你越想得到的,你越得不到,因為距離太近了,有些東西蒙蔽了自己的雙眼,當工作一段時間之後,你再來看考研這件事情,肯定會有不同的感悟,備考的心態和之前相比肯定也有很大的不同。

期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歡迎關注“升學與考試”,專注升學與家庭教育。


升學與考試


菜鳥來談談吧,歡迎大家關注菜鳥!*^O^*


菜鳥有個疑問,兩次考研都超國家線十幾分,那為什麼沒有被錄取?難道是單科成績沒有達到國家線,或是調劑每次都失敗,亦或是調劑的學校都不滿意,沒有打算去?這其中的問題,菜鳥也很好奇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分數都超了沒有學上,這個著實很奇怪。


一、工作

這是菜鳥給你的第一個建議。都二戰了還沒有考上,但考了兩次都超國家線十幾分了。很明顯不是智商的問題,但為什麼沒有學上?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思考一下了。要麼是單科分數怎麼也達不到,如果是這樣即使是總分夠了也說明不了多少問題。要麼是調劑失敗,這個菜鳥覺得不太可能,總得有一個能調劑上吧。而且是兩次都調劑不上,這個確實是有點奇怪了。

所以,兩次都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能只有一種情況了。想上一個好大學,對於那些自己覺得低的學校沒必要調劑。可事實是,那些好學校超十幾分去讀,被錄取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可能導致每次都沒有學上。菜鳥的建議是不能再拖了,考研越來越難了,人數越來越多了。拖的時間越長,對你可能就越不利。實在考不上那就先工作吧,等以後有機會了再考。

二、三戰

接著考,才25歲。這個年齡還可以,不算太大。但是還是要做好兩手準備,萬一再超的分數不多,菜鳥個人建議最好調劑一下。如果報的是211高校,那就往B區調劑,往稍微偏遠一點的211高校調劑。其實,這個也是比較難了,因為人數確實是比較多了。2019年貴州大學的申請調劑學生達到了1.9萬餘人,這個就有點可怕了。所以,調劑也是一門技術活,還得盯準看穩,早早去調劑。

現在的情況是,看看你自己能否再努力一把了。沒辦法了,現在考研越來越難,能早早考上那肯定是非常好的,不能再拖了。如果想要再戰一次,那菜鳥覺得你的時間確實是不太充裕了。也希望你能夠及早做好打算吧。


菜鳥大師兄


作為一個工作一年後參加考研的過來人,很高興幫你回答這個問題!

我最想說的一句話是

無論你的孩子考不考研,要不要選擇進行三戰,時間都會不斷地過去的!不會因為不考研而使孩子的年齡不變的!我是工作後考研的,我能體會到當你上研究生的時候,別的同學買車的買車,買房的買房,結婚的結婚,有的孩子都幾歲了!要說沒壓力是不可能的!這種壓力是無形的壓力!所以,別說是三戰了,你的孩子即使是二戰也會感覺到有很大的壓力的!

但是,我想說的是!

如果你的孩子確實想上研究生那就三戰吧,我今經常這樣想,我都二戰了我還怕三戰嗎!好多人認為我說的有點自私,不顧家庭負擔,對自己不負責任,但是我想反駁的是考研並非找工作一樣,可以隨時找,考研的黃金時期就這麼幾年,你錯過了可能永遠就錯過了!工作幾年後或者成家立業後你考研的鬥志基本被生活磨滅完了!到時候留下的只能是遺憾!難道你要孩子帶著遺憾過一輩子嗎?(可能我說的有點過了,請見諒!)

個人建議!

你的孩子兩次考研均能過校線10幾分,說明你的孩子並非不適合考研,我猜測你的孩子兩次考的都是同一個學校!所以,我覺得考研能成功選擇其實比用功更重要!就拿我一起考研的六個同學(均二戰),其中只要是換了目標院校的均考上,沒換目標院校的均失敗(其中沒換目標的每年錄取人數大概10個以內!)

所以,你的孩子之所以兩次上線均沒被錄取,不是能力問題,是選擇問題!

解決方法:(如果選擇三戰的話)

①適當的降低一點目標,找一些比較好考的學校!②不降低目標但是可以選取錄取比例大的學校!③走出名校誤區,有的名校不一定適合我們考研,比如清華,北大,復旦,交大等等!(錄取比例太小,風險太大!)總之,我對你的孩子三戰持支持態度,考研黃金期就這麼幾年!不過,最終的選擇權還是歸你的孩子,遵循他內心的想法吧!(如果他選擇三戰希望叔叔阿姨可以支持他,不要給他壓力,每個考研人的夢想都應該被尊重!)加油,一定會成功的!以上是個人看法,如有不足之處歡迎在下方評論!

喜歡小李的朋友不妨點贊關注轉發支持一下吧!


小李子雷彘穼


從提問中明顯能夠感受到作為父母的焦慮和擔憂,自己孩子25+了還在為考研努力,別人家的孩子或許已經在讀研或者工作了,有壓力是正常的。

而且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全國與你們家同樣情況的學生不在少數,我國研究生考試複試採用的是差額形式,各大高校差額比例一般都不低於120%,這就意味著會有不少數量的考生註定在複試被刷,複試被刷且調劑不成功就意味著當年考研失敗告終。

孩子兩次超線十幾分,說明他在考研方面是有能力的。因此你要保持一顆平常心,與孩子敞開心扉的溝通,幫助孩子找到自己兩次考研失敗的原因所在,具體到你們要清楚孩子兩次都是過線十幾分,那麼具體是過了國家線還是學校複試線?孩子考研被刷是還是運氣不佳,還是準備不充分?最後的考研調劑失敗的原因是什麼?把失敗的原因找出來是最關鍵的,吸取教訓才能不斷的進步。

目前的普通本科生在社會上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研究生學歷的人競爭在就業時優勢巨大,這一點相信很多在社會上打拼多年的人都有體會。從一流高校本科畢業生的深造率、從考研對象中逐年遞增的社會考生,無不在說明研究生學歷在現在的“緊俏”,從國企、民企、政府事業單位,好一點的崗位都是研究生學歷起步了。

另外作為一名參加考研的過來人,見過那些準備兩三個月就成功的,也見過那些辛苦準備一年考研失敗後繼續二戰三戰的成功的。不同的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所面對的壓力不同、對考研的執念不同,因此繼續考研亦或者參加工作還是需要你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商量定奪,重要的是不做讓自己後悔的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