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啊,文盲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美盲!

孩子啊,文盲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美盲!

來源丨布穀聽聽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大家都說學習藝術能陶冶情操,可這個“情操”到底是個啥?好像沒誰知道啊。

花了那麼多時間金錢精力讓孩子學興趣班,到底最後孩子能得到多少東西?

不指望孩子以後當特長生參加藝考,讓孩子把精力專注在學習上,有多餘時間也讓孩子去歇會兒、去玩會兒,這麼做有問題嗎?

說到底,人生只有一次,孩子的成長也只有一次,如果把孩子的養育看成一種投資行為,時間、精力和金錢就是我們現有的資本,我們必須尋求到最高性價比的項目,來幫孩子擴大資本。

那麼,藝術這門課程,性價比到底有多高,到底該不該投資?

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一、外國人眼中的藝術教育

孩子啊,文盲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美盲!

其實在很多年以前,歐美國家就對藝術教育相當重視,美國在1994年就專門制定了《藝術教育國家標準》,而歐洲孩子也是從小就被鼓勵瞭解藝術史,廣泛接觸藝術作品,參加藝術實踐活動。

英國的喬治小王子在5歲時,曾被媒體爆出:他就讀在倫敦著名的貴族學校,每年學費高達2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7.7萬元)。

小王子的課表上除了數學、語言、地理、歷史、科學等學術課外,還要上宗教課、戲劇課、藝術課、繪畫課、和芭蕾課......

一個5歲的孩子要學習的課程竟有10幾門,然後看起來特別複雜,但是這些課程的背後不僅是知識,更是能訓練孩子們的各種能力。

英國教育部有這樣一個說法:他們培養孩子的標準,要有優異的學術成績,有出色的體力技能,有傑出的藝術修養,還要有良好的公民意識。

總而言之,藝術在這裡,不是一項獨立於孩子課業學習、日常生活的“技能訓練”,而是讓孩子更好地學習、更好地生活的工具。

不得不說現在在國際的大環境下,越是上層教育、越是精英教育,越會注重培養孩子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

當然,僅僅看別人怎麼做是不夠的,畢竟每個家庭的生活環境也不同。那麼我們還是來看看,學藝術,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肉眼可見的改變呢?

二、學藝術會對孩子帶來哪些優勢?

孩子啊,文盲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美盲!

1學習學科知識的優勢

斯坦福大學曾經做過一個調查,跟蹤一批小學生十多年,然後發現:孩子如果長期——特別是在生命早期——參加各種藝術課程(繪畫、音樂等)活動。

那麼他未來在學術上取得成就的幾率會高於其他人4倍,在學校當選班幹部的幾率也會高於其他人3倍。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藝術學習裡面包含了很多科目的學習,比如畫物品的陰影面積,就跟數學有關,比如調色,就跟物理化學有關;而在講述自己作品的過程中,公眾表達能力也相應地得到了提高……

所以,孩子越早接觸藝術,就會越早接觸到了這些知識。

我們說,人腦聰明需要有豐富的神經連接,而神經連接的前提就是有足夠豐富的神經元。神經元越豐富,大腦的連接就越方便,而神經元的建立又是建立在豐富的刺激基礎上。

我們早期的藝術學習就給孩子提供了足夠豐富的刺激——刺激得越多,孩子今後的神經網絡連接就會越豐富,孩子也就越聰明。

2性格上的優勢

從小學藝術的孩子往往會比其他孩子內心更強大。

美國當代著名的美術教育家、心理學家羅恩菲德有一個經典的案例,有一個12歲的盲人小女孩,最初她有自閉症,羅恩菲德就教她泥塑,用這種藝術形式打開她的心扉,然後一點一點和她交流,最後她給自己做了一個自塑像,從以前的自己中然後脫離出來、獨立起來。

這也是為什麼你會看到,很多學美術的人好像每天都很自在?實際上就是因為很多畫家都會把情緒宣洩到畫上,創作也是一次宣洩的過程。

3未來職業上的優勢

有些人看到孩子在幼兒時期有一定的繪畫才能,就覺得孩子將來長大了就一定能成為畫家。說實話,也不用抱有這種幻想, 幼兒時期畫得相當出色的孩子,長大後真正成為美術工作者的為數並不多。

但是,許多導演、科學家、建築師和畫家的成才之路卻與兒時愛畫畫有著密切的聯繫。

在學習藝術的過程中,孩子也能發揮創造性思維。同時保證腦、眼、手並用,因而促進身心的成長髮育。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也有利於兒童思維能力和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所以說,讓孩子學藝術後最差的結果,也是能讓孩子身心發育的更好。而如果幸運的話,孩子可能會在藝術的學習中收穫極大的優勢。

然而,可能還是會有人覺得,說了這麼多又怎樣?藝術再有用還能比文化課有用嗎?將來考試決定生死的,還不是要看學科成績?

關於這樣的想法,我想和大家說一個我們常常會談到的理論——關鍵期

三、不學藝術的孩子會怎麼樣?

孩子啊,文盲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美盲!

小學的關鍵期是三年級,通常學生的成績都是在三年級開始分流。

你可以觀察一下,一、二年級時成績一直領先的孩子到了三年級不一定繼續領先,但三年級名列前茅的孩子,一般到了四五年級仍然會成績優秀。

這主要是因為,一、二年級的課程其實難度不大,有些孩子成績特別好是因為“搶跑”,在入學前已經先學了一些學科知識。

而沒有提前學習的孩子,只要學習習慣好,學習興趣高,學習能力強,到了三年級就慢慢趕上去了。

也就是說,在一、二年級,一味地去補習課程知識,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其實意義不大,如果在三年級以前把時間精力多投入在孩子的藝術教育上,反而會產生更好的結果。

龍應臺在給兒子的一封信裡面,曾提及自己幼時居住的小漁村,“小漁村環境相當糟糕,人車雜沓、雞鴨爭道,汙水橫流、經濟更是貧困落後。”

龍應臺長大後離開漁村,領略過城市的繁華與美好後發現:物質上巨大的落差都是可以補救的,最難以補救的,是自身“美的貧乏”。

已經成為知名作家,並擔任過臺灣文化部部長的她,還是會很遺憾的跟自己兒子說:“生活的藝術,這其中包括品味和態度,是無法補課的。音樂、美術,在我身上仍舊是一種知識範圍,不是一種內在涵養。”

生活的藝術,它應該像呼吸,像不自覺的舉手投足。

很多知識和技能上的缺失,可以通過後天努力來彌補,但生活藝術、審美情趣這些東西,若想通過後天努力補足就會非常困難。因為這些都是需要從小餵養和薰陶,長大以後才會頗見成效。

藝術教育必須從小抓起,然而在學藝術這方面,很多家長也很犯難,藝術班的選擇,確實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四、怎樣為孩子選藝術課程?

孩子啊,文盲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美盲!

我們在選擇藝術課的時候,一定要考慮這三點。

  • 專業性

沒什麼好說的,沒有專業性的課程,不如不學。

  • 趣味性

孩子多動是正常的,如果老師講解的不夠有趣,吸引不了孩子,孩子怎麼會有興趣一直堅持下去呢?

  • 實用性

讓孩子有機會學以致用,才是我們學習真正的目的。

如果你還不知道如何給孩子進行藝術啟蒙,如果你還不知道如何給孩子進行藝術啟蒙,那那麼我們推薦你試試這門課程

​給孩子的第一堂藝術課。

1給孩子的全球藝術啟蒙體系

這門課程是由法國巴黎藝術教授親自撰寫,專業性不必多說,而且這門課還被全世界讀者譽為超適合孩子學習的藝術啟蒙體系。

2趣味講述,孩子記得住

課程中最有趣的地方是,模擬邀請了藝術大師“親自”講述,同時挖掘了藝術大師一生中各種有趣的故事,引導孩子主動思考,給藝術大師打標籤。

3世界名畫賞析,孩子聽得懂

說到各種世界名畫,除了貴以外,你還能說出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聽完這門課,孩子瞬間就能知道如何看懂一幅畫,在走南闖北看世界的路上,在各種藝術館裡將不再只是走馬觀花,只看眼前的皮毛,孩子將真正明白如何欣賞藝術。

孩子啊,文盲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美盲!

布穀說說

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說過:“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作為普通家庭的父母,我們雖然不能像喬治王子那樣,家裡有皇位給孩子繼承,但是我們可以給孩子一顆感受美的心靈和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