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望子成龙到望父成龙再到望师成龙,下一个被“望”的会是谁?

从望子成龙到望父成龙再到望师成龙,下一个被“望”的会是谁?

中国自古就有望子成龙的思想,就是说自己这一辈子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来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情。当然,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本就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所以,望子成龙本来就没有错。

从望子成龙到望父成龙再到望师成龙,下一个被“望”的会是谁?

但这背后的东西却值得人们去思考。当人们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激励孩子去奋斗,把“大丈夫当如此也”作为奋斗的目标,你是否能感受得到这其中的意味?我认为,人们在望子成龙的思想中虽表达了身处社会底层的人们对过上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但它更多地包含着“人上人”的等级思想,“成王败寇”的观念,以及母以子贵,光宗耀祖等等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

从望子成龙到望父成龙再到望师成龙,下一个被“望”的会是谁?

而现在人们的望子成龙,虽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古代这些思想的影响,但它更多的还是体现了身处社会底层的人们对过上美好生活的渴望。然而,当今社会的分层越来越清晰,底层人们向上的通道越来越不畅通,孩子们的奋斗越来越艰难,希望越来越渺茫,社会现实由“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变成了“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时,望子成龙就也变成了望父成龙。父亲这一辈子本就没有什么希望了才“望子成龙”,而“望父成龙”不就是说儿子这一辈子也没什么希望了吗?一旦社会开始“望父成龙”,就意味着身处社会底层的人们由对过上美好生活的“渴望”变成了“失望”。

从望子成龙到望父成龙再到望师成龙,下一个被“望”的会是谁?

虽说有些失望,但谁甘心就此罢休呢?总得想方设法去拼一把。于是,在现有规则下,教育就受到了空前重视。但由于教育资源极不均衡,从 “胎教”到大学,名校名师,让社会中上层的人们占尽了先机,而身处社会底层的人们只能无奈地把希望寄托在那些办学水平并不高的学校和教学水平也不高的教师身上。他们希望这些教师能尽快提高水平,帮他们的孩子找到一条好的出路,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出现了“望师成龙”。可以说,“望师成龙”就是身处社会底层的人们的一种挣扎。

从望子成龙到望父成龙再到望师成龙,下一个被“望”的会是谁?

从“望子成龙”到“望父成龙”再到“望师成龙”,人们从渴望到失望再到挣扎,形势越来越严峻,下一步该是绝望?如果不愿绝望的话,那么,下一个被“望”的会是谁?

如果真的能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真的能让每个人都过上美好的生活,或许人们就不会再有这些“望什么成什么”的思想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