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種植大蔥,怎樣防治白腐病?

李茗說鄉村


在農村種植大蔥很普遍,各家各戶都會在閒置土地種植一些大蔥,大蔥應用很廣泛,食療價值,中藥價值,因其適應性很強、產量高、效益好,在全國各地均有大面積種植栽培。

大蔥白腐病是大蔥最常見的病害,分佈範圍廣泛,白腐病原真菌是白腐病的小核菌,所以,怎樣防治大蔥白腐病以下幾點防治:

一、大蔥白腐病的症狀和危害:

1:大蔥受白腐病危害的蔥葉片從頂尖開始向下變黃枯死,幼苗株發病通常會枯萎成熟的植株數週期後,衰弱、枯萎,當溼度大時,蔥頭和不定根上會長出許多絨毛狀白色菌絲體,以後菌絲體減退而露出黑色球形菌核,大蔥根或株莖在田間即可腐爛,呈水浸狀。



2:大蔥白腐病一般發生在春末夏初多雨的季節裡,病勢發展很快,土地低溫高溼發病重,土地高溫低溼發病率就慢,長期連作種植,排水不良、缺肥、生長不良時,最容易白腐病發病率蔓延。

3:大蔥白腐病以菌核在土壤中或者病殘體上存活越冬,遇到根系分泌物刺激萌發,長出菌絲侵入株植的根或者莖,會是蔥植病菌感染病毒。



二、大蔥白腐病防治方法:

1:要選用無菌病蔥植幼苗,來控制種苗的傳病率,經常種植大蔥的土地,要進行深耕翻曬輪作,重病的土地要進行三年以上輪作深耕,及時拔除大蔥病株,並且要用石灰或者草木灰進行消毒處理。

2:在種植大蔥期間,要增施有機肥料、配合施用農家肥、氮、磷、鉀等礦物質肥料,並且增加施適量微肥,以提高土壤肥力,來增加蔥植幼苗抗病蟲害的抵抗能力。



3:大蔥白腐病發病初期,可用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倍液、菌核淨倍液、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倍液等藥劑噴霧,或者對蔥植根莖澆灌。

以上就是大蔥防治白腐病的方法,做好田間管理,科學種植,科學預防病蟲害,會增產、增收的經濟效益。#三農#


大秦川小滷陽



蜜遞


大蔥的主要病害有霜黴病、紫斑病、鏽病、黃矮病、軟腐病、灰黴病、疫病、白腐病、炭疽病、葉黴病、黑斑病等。

霜黴病

葉上病斑卵圓形或圓筒形,大小不一,淡黃綠色,邊緣不明顯,病部生白色或淡紫色絨黴。病部上方葉片下垂乾枯,假莖受害時常向被害一側彎曲,易折斷。

防治要點:

實行與非蔥類作物2~3年輪作。從5~6葉期起用75%百菌清600倍液、50%敵菌靈500倍液或1~2毫克/千克放線菌酮等噴霧,7~10天1次,連續3~4次。

灰黴病

發病初期,大蔥葉上生白色斑點,橢圓或近圓形,直徑1~3毫米,多由葉尖向下發展。隨著病情發展,病斑擴大連成一片,直到半張或整張葉片捲曲枯死,葉鞘內部組織腐爛。潮溼時,病部長出灰色黴層。

防治要點:

發病初期用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或65%萬黴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灰黴寧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霧。上述藥劑任選一種,輪換使用,隔10天左右噴1次,連續噴2~3次。

【因為你提的是如何預防和處理大蔥的白腐病,所以下面我們重點詳細點說。】

白腐病

苗期、成株均可發病。幼苗受害時葉尖變黃,後期整張葉呈灰白色枯死,最後幼苗枯萎而死。成株發病時,葉片從葉尖向下變黃後枯死,植株矮化枯萎,莖基部組織變軟,以後呈幹腐狀,微凹陷,灰黑色,並沿莖基部向上擴展,地下部變黑腐敗。溼度大時,葉鞘表面或組織內生許多絨毛狀白色黴,後變成灰黑色,並迅速形成大量黑色球形菌核。菌核圓形較小,常彼此重疊成菌核塊,菌核塊厚度有時可達5毫米左右。

防治要點:

選擇抗病性或抗逆性強的品種,並選用籽粒飽滿、新鮮、無病的種子或無病蔥秧;與非蔥蒜類蔬菜實行2年以上輪作;選擇排水良好、地勢乾燥的地塊栽植;加強肥水管理,雨後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溼度;徹底清潔田園,清除病殘體,減少田間菌源;加強田間檢查,及時將拔除株集中燒燬或深埋,同時在病株穴撒施石灰或草木灰消毒;實行配方施肥,切勿偏施氮肥,要增施磷、鉀肥,以增強植株抗病力。除播前用相當於重量0.3%的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進行拌種處理外,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68%倍得利可溼性粉劑800倍液灌淋根莖或噴灑。



三農溼人


打細菌性的藥物


天空下的月兒


改土、消毒、浸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