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中等學生,他們不厭學,可是確實是一直學不好的,這是為什麼?

黃元中


在我接觸的學生當中,更多的是中等生和差生。而不管是中等生還是差生,他們自己從心底裡是想學好的,而往往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導致不能學好。具體問題有以下幾項:

第一, 家庭因素

一個好的家庭環境,無疑會給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


而一個好的家庭環境,涉及到家庭經濟、父母雙方是否恩愛和諧、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響。

家庭經濟水平較高,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多的學習條件,比如可以給孩子購買更多優秀的書籍,可以為孩子請更優秀的老師,可以給孩子提供較好的生活水平,可以給孩子較多的安全感,也可以為孩子提供較多外出旅遊和學習的機會。高經濟水平家庭出來的孩子,對學習也更加自信。相反,家庭經濟水平較低,則很難提供上述條件,培養出來的孩子也可能不夠自信或比較自卑。但通過對大多數孩子的接觸發現,家庭經濟水平的影響還是比較有限的。

在我所接觸的大多中等學生當中,很普遍的一個現象是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是單親家庭,多為父母雙方離婚,孩子跟隨爸爸或媽媽。這些孩子普遍缺乏父愛或母愛,這部分孩子不太願意吐露自己的心事,渴望得到爸媽的關心和愛護,沒有安全感,對家的概念比較模糊,沒有歸屬感。這個原因對孩子的影響比較大。而正因為父母雙方離婚,所以大部分父母覺得愧對孩子,孩子犯錯,父母反而覺得是自己的問題,所以缺乏及時且有效的管教,導致孩子比較自我和放縱,甚至肆無忌憚。在成績上往往不盡如人意。


父母如果接受的教育水平較高,通常家庭收入也比較客觀,對教育的認識更深刻,也更重視,更能較好的管理自我,在行動上為孩子做了很好的模範。必要的時候,還能為孩子的學習提供必要且有效的指導。


綜上可知,組建一個和諧美滿、穩定的家庭對孩子就是最大的責任,同時也是父母對孩子學習最有效的幫助。


第二, 學習能力

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不一的。中等學生,普遍學習能力一般,當然,也有一部分是學習能力強不好好學,所以淪為中等。還有一部分是學習能力低,但努力,所以從差生變為中等生。


學習能力不足,則導致上課學習的過程中該理解的沒有理解到位,一知半解,課後作業還要再學習,必會花費大量時間。課前預習和課後自我複習也不能很好完成任務。如此,花的時間比其他同學更多,但成績總是平平。


第三, 學習方法

高效的學習方法是學習能力的一種體現。方法不對,再多的努力都很可能是事倍功半或全無效果,更糟糕的還可能撞南牆、再撞北牆。


中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會聽課和記筆記。聽課時分不清重難點,遇到問題就停留,不能跟上課程進度。不會記筆記或是筆記通常記得毫無章法。講題時只在乎該題的正確答案而不管該題其它錯誤選項的錯誤原因,不能抓住核心知識點。


中等學生和差生在學習中的一個普遍現象是,很不喜歡動筆,永遠抬著個腦袋聽,下課就忘,也很少會對老師講過的知識點和內容進行復習和進一步思考,所以,即使有的學生看著努力學習、作業認認真真,但時間花了,成績還是中等。


第四, 學習效率

學習效率也是學習能力的表現、是學習方法的具體體現。


每個學生的每一天的時間都是一樣的,所上的課也是一樣的,但一個班學生考試下來,總能分出高低。


中等學生的學習效率通常都不高,在學習上花的時間甚至比優秀學生更多。


第五, 學習態度

在中等學生當中,總有這麼一群學生,人很聰明,但是成績平平。這部分學生通常是學習態度有問題。對家長、老師、學校不滿,偏科,不認真對待作業,抄作業,臨考時抱佛腳。不肯努力,吃不了苦,整日抱怨學習壓力大。


第六, 老師的關注度

老師對學生的關注也會影響學生成績。中等學生往往老師的關注比較少,很多隻靠自我驅動,缺乏監督,良好的學習習慣得不到很好的貫徹和執行,經常半途而廢。


第七, 意志力

通常中等學生都沒有什麼學習計劃,即使制定了學習計劃,也很少能夠堅持到最後。

最優秀的學生,老師其實不用怎麼花大力氣教,這部分學生在學習上通常能自成系統、自我發掘和創造。最差的學生有時老師再怎麼下力氣教也看不到任何效果。其實最具有可塑性和可造性的還是中等學生。大部分中等學生,只要老師在學習方法上給予適當有效指導,心理上多開導和引導,並適時關注和監督,很多中等學生都能在短時間之內快速成長,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和學習效率都會邁上一個新臺階。


微視教育


鑑於長期對學生的觀察和思考,對於題主所說的這種中等生的成績一直上不去,我大致從以下幾個方面認識:

1,學習基礎。

大凡這些孩子一般自小學習基礎不是特別好,也可以說是家庭自小營造的讀書氛圍不是很冥想,孩子沒有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能力。從領悟力、理解力等方面來講很平平。

這需要慢慢積累。

2,學習能力。

這和天賦有一定的關係,有的孩子就是善於學習,善於記憶、背誦,理解力比較強。一通百通,而有的孩子其他方面特別好,可就是這方面不太善長,這是很難說清楚的事情。也很努力,可的確是短板。

這個不同很難改變,只能力學。

3,學習方法。

有的孩子會學習<strong>,能分清主次,比如很多成績較好的孩子大多會聽課、聽課的效率很高,對於老師講的內容,專注力思維很強。而有的孩子可能就沒有定見,老師說要多做題,就未做題而做題,不知道做題的意義在哪裡,也可以說是不善於思考總結,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人一般很難改變自己已經習慣的方法,但改變就會有效。

4,學習態度。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必須要有一個恆久的堅持,才會有成績的提升,一般孩子很難堅持,很容易受情緒的影響,產生惰性和拖延等。

人的心理走出舒適區不容易。

對於中等生成績穩步中游,大致不出這幾個原因。


快樂庭院


在一個普通班級通常會存在三種類型的學生:優等生、中等生和差生。班主任常做的工作就是抓兩頭帶中間,抓優等生有了升學的保證,抓差生有了班風學風的保障。而作為人數最多,可塑性最強的中等生只是被一“帶”而過。其結果往往是抓了兩頭,丟了中間。其實,對於中等生如果同樣採取“抓”的態度,也許能促進中間因素相積極的方向轉化。要抓好中等生,首先分析一下中等生的成因。

一、學習習慣不好。常聽一些中等生的家長抱怨說別人家的孩子不要父母操心,每次都考那麼好,而自家的孩子怎麼操心都不管用。其實,這中間的差別就在於學習習慣的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課前預習、課堂上積極參與、課後認真複習、有嚴格的學習機劃、勤于思考、觸類旁通等等。不少中等生並非厭學,付出了比別人多得多的時間,可就是考不上來,這可能就是習慣不好造成的。

二、學習能力不平衡。學習能力是指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學習掌握新知識能力,也就是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常表現為理解力、注意力、概括力、思考力等。所謂“會學”才能“學會”。中等生往往因為某種學習能力不足,成績無法得到提高。

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廣義而言,非智力因素指的是除智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中等生之所以成績平平,往往是非智力因素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沒有責任感,認為學習是為了完成父母和老師的任務,無求知慾和上進心,差不多就行。沒有堅強的意志,遇到困難就退縮,不肯吃苦,也就不能更上一層樓。沒有良好的心態,遇事不冷靜,易產生消極情緒,成績不穩定。


樂學樂教


中等生,主要分為幾種情況。

一是智力水平一般,但還是比較勤奮踏實。

第二種是比較聰明,但是就是不好好學。

中等生這個群體本為就是班級裡為數最多的一個部分。一般來說,老師都最容易忽視他們。

因為他們一不會太調皮,二學習也跟是上,不用老師花太多的心思。

老師最關注的是尖子生和差生。

尖子生可以代表一種成績,而差生如果太差了,也會拉低班級水平,所以這兩個端頭的學生是最受老師的關愛的。

中等生經常被忽視了,自己的學習能力也不是很強,所以就一直那樣了。


媽咪樂享邦


這種孩子很有可能是沒有找到好的一個學習方法,並且也可能是自己沒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比如首先應該給自己制定一個比較合理的,切實可行的一個學習計劃,但是你可以結合自己學校的課程表的安排來進行制定學習計劃。就是按照這個計劃一步一步地依計行事,堅持不懈。慢慢的去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這是第一步,然後第二步可能得需要去向專業的老師去請教一下自己的問題在哪裡,比如是學習方面的問題還是到底是因為自己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搞清楚,然後才能對症下藥。


韓老師英語課堂


智力應該沒問題,關鍵只有一個:學習方法落後,效率太低,這不是一兩個學生的問題,可以說是整體社會的問題,家長不知道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學校又只會佈置作業,所以大多數學生是在盲目學習,碰到對的路子,一路順風成績優秀,鑽進死衚衕的,再努力也成績平平。

所以,借你這個問題,我再次呼籲家長要多少學點育兒經,再次呼籲學生多少學點學習方法,真的會改變,會順勢而為的學生才是優秀的學生。

有中等生,我建議你試一下這個方法:熟練重要試題。找一些關鍵題,重點題,練到心知肚明,永不忘記。

前邊的一知半解,後邊的似懂非懂,努力只不過是浪費時間,這樣的學生不努力當然更殘。找關鍵練到光明!

說起來長了,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決問題的,以後再聊吧。


王西海高效學習法


本問題提到的中等生可能指的是學習生績中等,這是學校的大部分人群。這群人體中有些是智力超群但學習不肯下苦功夫,該記的不去記,該背的不去背,數理化很厲害,其它科目都不敢恭維,對這類學生只要正確引導,他們的成績會上升很快。另一類中等生可能是智力反應跟其他有些差別,學習也很刻苦但效果不明顯。其實這類學生只要堅持,相信笨鳥先飛的道理,不放棄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我相信他們也會成功的。


chen9321436272028


中等學生不厭學卻學不好,主要原因是沒有找到學習中的樂趣,學習方法不當。沒有辯證的去學習,一個只知道努力卻不知道獨立思考,只知道努力,只知道做題,只知道聽課,是會被牽著鼻子走的。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和獨立思考是成不了優等生的也不可能發自內心愛上學習的,也找不到樂趣只是行為習慣很好,價值觀端正而已


陳老師志願堂


不厭學,那麼,畏學不?樂學不?善學不?這是學生這一頭。另外兩頭是家長與教師。家長之間和諧嗎?成天叨叨嗎?教師很關心他們嗎?有沒有有針對性的指導?我從不相信學生學習好是什麼天才,能在學習上被稱之為天賦極高的天才的萬不足一,但讀書優秀的卻往往是百分之十左右,良好的也有百分之二十樣子,這個常見數據已經說明問題~~學習成績往往受非智力因素影響較大!


牛小歪


學習不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人和人是有先天上的資質不同,對於事物的理解能力,有強有弱。二是是學習的方法決定了學習的效率,好的方法能夠事倍功半。錯誤的方法只會造成事半功倍。三是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上了課不等聽了講,聽了講不等於學會了,學要積累和沉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