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中等学生,他们不厌学,可是确实是一直学不好的,这是为什么?

黄元中


在我接触的学生当中,更多的是中等生和差生。而不管是中等生还是差生,他们自己从心底里是想学好的,而往往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导致不能学好。具体问题有以下几项:

第一, 家庭因素

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无疑会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


而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涉及到家庭经济、父母双方是否恩爱和谐、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家庭经济水平较高,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比如可以给孩子购买更多优秀的书籍,可以为孩子请更优秀的老师,可以给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水平,可以给孩子较多的安全感,也可以为孩子提供较多外出旅游和学习的机会。高经济水平家庭出来的孩子,对学习也更加自信。相反,家庭经济水平较低,则很难提供上述条件,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可能不够自信或比较自卑。但通过对大多数孩子的接触发现,家庭经济水平的影响还是比较有限的。

在我所接触的大多中等学生当中,很普遍的一个现象是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单亲家庭,多为父母双方离婚,孩子跟随爸爸或妈妈。这些孩子普遍缺乏父爱或母爱,这部分孩子不太愿意吐露自己的心事,渴望得到爸妈的关心和爱护,没有安全感,对家的概念比较模糊,没有归属感。这个原因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而正因为父母双方离婚,所以大部分父母觉得愧对孩子,孩子犯错,父母反而觉得是自己的问题,所以缺乏及时且有效的管教,导致孩子比较自我和放纵,甚至肆无忌惮。在成绩上往往不尽如人意。


父母如果接受的教育水平较高,通常家庭收入也比较客观,对教育的认识更深刻,也更重视,更能较好的管理自我,在行动上为孩子做了很好的模范。必要的时候,还能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必要且有效的指导。


综上可知,组建一个和谐美满、稳定的家庭对孩子就是最大的责任,同时也是父母对孩子学习最有效的帮助。


第二, 学习能力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一的。中等学生,普遍学习能力一般,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学习能力强不好好学,所以沦为中等。还有一部分是学习能力低,但努力,所以从差生变为中等生。


学习能力不足,则导致上课学习的过程中该理解的没有理解到位,一知半解,课后作业还要再学习,必会花费大量时间。课前预习和课后自我复习也不能很好完成任务。如此,花的时间比其他同学更多,但成绩总是平平。


第三, 学习方法

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方法不对,再多的努力都很可能是事倍功半或全无效果,更糟糕的还可能撞南墙、再撞北墙。


中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听课和记笔记。听课时分不清重难点,遇到问题就停留,不能跟上课程进度。不会记笔记或是笔记通常记得毫无章法。讲题时只在乎该题的正确答案而不管该题其它错误选项的错误原因,不能抓住核心知识点。


中等学生和差生在学习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很不喜欢动笔,永远抬着个脑袋听,下课就忘,也很少会对老师讲过的知识点和内容进行复习和进一步思考,所以,即使有的学生看着努力学习、作业认认真真,但时间花了,成绩还是中等。


第四, 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也是学习能力的表现、是学习方法的具体体现。


每个学生的每一天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所上的课也是一样的,但一个班学生考试下来,总能分出高低。


中等学生的学习效率通常都不高,在学习上花的时间甚至比优秀学生更多。


第五, 学习态度

在中等学生当中,总有这么一群学生,人很聪明,但是成绩平平。这部分学生通常是学习态度有问题。对家长、老师、学校不满,偏科,不认真对待作业,抄作业,临考时抱佛脚。不肯努力,吃不了苦,整日抱怨学习压力大。


第六, 老师的关注度

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也会影响学生成绩。中等学生往往老师的关注比较少,很多只靠自我驱动,缺乏监督,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经常半途而废。


第七, 意志力

通常中等学生都没有什么学习计划,即使制定了学习计划,也很少能够坚持到最后。

最优秀的学生,老师其实不用怎么花大力气教,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通常能自成系统、自我发掘和创造。最差的学生有时老师再怎么下力气教也看不到任何效果。其实最具有可塑性和可造性的还是中等学生。大部分中等学生,只要老师在学习方法上给予适当有效指导,心理上多开导和引导,并适时关注和监督,很多中等学生都能在短时间之内快速成长,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都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微视教育


鉴于长期对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对于题主所说的这种中等生的成绩一直上不去,我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1,学习基础。

大凡这些孩子一般自小学习基础不是特别好,也可以说是家庭自小营造的读书氛围不是很冥想,孩子没有养成一个很好的阅读能力。从领悟力、理解力等方面来讲很平平。

这需要慢慢积累。

2,学习能力。

这和天赋有一定的关系,有的孩子就是善于学习,善于记忆、背诵,理解力比较强。一通百通,而有的孩子其他方面特别好,可就是这方面不太善长,这是很难说清楚的事情。也很努力,可的确是短板。

这个不同很难改变,只能力学。

3,学习方法。

有的孩子会学习<strong>,能分清主次,比如很多成绩较好的孩子大多会听课、听课的效率很高,对于老师讲的内容,专注力思维很强。而有的孩子可能就没有定见,老师说要多做题,就未做题而做题,不知道做题的意义在哪里,也可以说是不善于思考总结,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人一般很难改变自己已经习惯的方法,但改变就会有效。

4,学习态度。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要有一个恒久的坚持,才会有成绩的提升,一般孩子很难坚持,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产生惰性和拖延等。

人的心理走出舒适区不容易。

对于中等生成绩稳步中游,大致不出这几个原因。


快乐庭院


在一个普通班级通常会存在三种类型的学生: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班主任常做的工作就是抓两头带中间,抓优等生有了升学的保证,抓差生有了班风学风的保障。而作为人数最多,可塑性最强的中等生只是被一“带”而过。其结果往往是抓了两头,丢了中间。其实,对于中等生如果同样采取“抓”的态度,也许能促进中间因素相积极的方向转化。要抓好中等生,首先分析一下中等生的成因。

一、学习习惯不好。常听一些中等生的家长抱怨说别人家的孩子不要父母操心,每次都考那么好,而自家的孩子怎么操心都不管用。其实,这中间的差别就在于学习习惯的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后认真复习、有严格的学习机划、勤于思考、触类旁通等等。不少中等生并非厌学,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可就是考不上来,这可能就是习惯不好造成的。

二、学习能力不平衡。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学习掌握新知识能力,也就是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常表现为理解力、注意力、概括力、思考力等。所谓“会学”才能“学会”。中等生往往因为某种学习能力不足,成绩无法得到提高。

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广义而言,非智力因素指的是除智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中等生之所以成绩平平,往往是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没有责任感,认为学习是为了完成父母和老师的任务,无求知欲和上进心,差不多就行。没有坚强的意志,遇到困难就退缩,不肯吃苦,也就不能更上一层楼。没有良好的心态,遇事不冷静,易产生消极情绪,成绩不稳定。


乐学乐教


中等生,主要分为几种情况。

一是智力水平一般,但还是比较勤奋踏实。

第二种是比较聪明,但是就是不好好学。

中等生这个群体本为就是班级里为数最多的一个部分。一般来说,老师都最容易忽视他们。

因为他们一不会太调皮,二学习也跟是上,不用老师花太多的心思。

老师最关注的是尖子生和差生。

尖子生可以代表一种成绩,而差生如果太差了,也会拉低班级水平,所以这两个端头的学生是最受老师的关爱的。

中等生经常被忽视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就一直那样了。


妈咪乐享邦


这种孩子很有可能是没有找到好的一个学习方法,并且也可能是自己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首先应该给自己制定一个比较合理的,切实可行的一个学习计划,但是你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课程表的安排来进行制定学习计划。就是按照这个计划一步一步地依计行事,坚持不懈。慢慢的去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这是第一步,然后第二步可能得需要去向专业的老师去请教一下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比如是学习方面的问题还是到底是因为自己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搞清楚,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韩老师英语课堂


智力应该没问题,关键只有一个:学习方法落后,效率太低,这不是一两个学生的问题,可以说是整体社会的问题,家长不知道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校又只会布置作业,所以大多数学生是在盲目学习,碰到对的路子,一路顺风成绩优秀,钻进死胡同的,再努力也成绩平平。

所以,借你这个问题,我再次呼吁家长要多少学点育儿经,再次呼吁学生多少学点学习方法,真的会改变,会顺势而为的学生才是优秀的学生。

有中等生,我建议你试一下这个方法:熟练重要试题。找一些关键题,重点题,练到心知肚明,永不忘记。

前边的一知半解,后边的似懂非懂,努力只不过是浪费时间,这样的学生不努力当然更残。找关键练到光明!

说起来长了,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问题的,以后再聊吧。


王西海高效学习法


本问题提到的中等生可能指的是学习生绩中等,这是学校的大部分人群。这群人体中有些是智力超群但学习不肯下苦功夫,该记的不去记,该背的不去背,数理化很厉害,其它科目都不敢恭维,对这类学生只要正确引导,他们的成绩会上升很快。另一类中等生可能是智力反应跟其他有些差别,学习也很刻苦但效果不明显。其实这类学生只要坚持,相信笨鸟先飞的道理,不放弃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我相信他们也会成功的。


chen9321436272028


中等学生不厌学却学不好,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学习中的乐趣,学习方法不当。没有辩证的去学习,一个只知道努力却不知道独立思考,只知道努力,只知道做题,只知道听课,是会被牵着鼻子走的。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是成不了优等生的也不可能发自内心爱上学习的,也找不到乐趣只是行为习惯很好,价值观端正而已


陈老师志愿堂


不厌学,那么,畏学不?乐学不?善学不?这是学生这一头。另外两头是家长与教师。家长之间和谐吗?成天叨叨吗?教师很关心他们吗?有没有有针对性的指导?我从不相信学生学习好是什么天才,能在学习上被称之为天赋极高的天才的万不足一,但读书优秀的却往往是百分之十左右,良好的也有百分之二十样子,这个常见数据已经说明问题~~学习成绩往往受非智力因素影响较大!


牛小歪


学习不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人和人是有先天上的资质不同,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有强有弱。二是是学习的方法决定了学习的效率,好的方法能够事倍功半。错误的方法只会造成事半功倍。三是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上了课不等听了讲,听了讲不等于学会了,学要积累和沉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