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以來,有什麼曾流行的東西現在幾乎消失了?

Bobby粵語電影電視劇


80年代的時候,咱們中國還比較貧窮落後,所以那個時候小孩子們玩的東西跟現在可是不太一樣嘍!

那個時候,過年最喜歡玩的就是放鞭炮。可那個時候家裡面沒有錢,不可能買一大堆鞭炮隨便放。所以,小孩子都是去小賣部買一包一百響或者幾百響的鞭炮。

找一個朝陽被風的地方,把包著鞭炮的紅紙撕開,露出裡面紅色的鞭炮。然後。把成掛的鞭炮一個一個拆開。



那個時候,我習慣一邊拆鞭炮,一邊數到底這一掛小鞭有多少個鞭炮。我發現,標註是100響的鞭炮,頂多也就是九十幾個,甚至少的時候可能只有八十幾個。

總之,是存在偷工減料現象的。

當然,這不是我關注的重點,我著急的是趕緊把鞭炮拆開,放幾發。



拆散後點起一支菸,或者是一根香。如果這兩樣東西都沒有,也可以用高粱杆兒的瓤來當作點小鞭的引火。具體操作是,把高粱杆兒的外皮剝去,裡面的就是瓤了,乾燥的瓤和香差不多,點上以後不會起火苗,但是會一直燃燒,很適合點小鞭。



(高粱杆兒)

不過高粱杆的瓤燃燒的非常快,如果風比較大的話,一會兒就會燒去大半,所以必須要多備幾個放在背風的地方。

然後,就可以放鞭炮了。點燃一個小鞭,聽著火捻發出“嘶嘶”的聲音,然後迅速把它向遠處扔去,只聽“啪”的一聲,炸開了!



有的時候,我火藥捻燃燒的比較快,還沒等把小鞭扔出去,就在手邊爆炸了,經常將手炸的生疼。

不過這個時候很少會感到害怕,反而覺得很興奮。有時候和小夥伴一起比誰的膽子更大,故意等一下再把小編扔出去。誰要是贏了比拿到壓歲錢還要高興,因為畢竟壓歲錢在手裡還沒焐熱,就會被家長以各種手段要去。


當然,我的膽子比較小買的小鞭威力都不大,有些虎了吧唧的小孩比較喜歡買威力大的鞭炮,每年都有人把手炸傷。所以,等到開學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在學校裡有的小孩手上纏著紗布。

最近這些年,放鞭炮的越來越少了。同時,對於小孩們來說,他們有了更多的消遣手段,也就沒有興趣放鞭炮了。



兒時這種放鞭炮的習俗註定會逐漸消失了。


遊者走天下


幾十上百個吧。隨便說幾個吧。
錄音機系列,以及隨身聽,cd機,收音機,磁帶等。九幾年那會,弄個隨身聽別再要上不要太拉風。
錄像機,VCD,DVD,系列。還有碟片,膠帶。估計只有特殊行業才用的到吧。


膠片照相機。估計現在很多小朋友對拿膠捲去照相店洗照片會覺得不可思議吧。諷刺的是,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相機是最大的膠捲公司,柯達生產的。而隨著柯達在2013年的徹底破產,宣告膠片相機徹底告別歷史舞臺。現在估計只有極少數發燒友手裡有膠片照相機吧。
算盤,記得我們小時候還學珠算,打百子。現在我兒子都學計算機了。或許算盤只有個別的老會計用吧。

理髮的推子。曾幾何時,父母的單位裡面都用這種手動推子理髮。現在都是電動的了。
各種計劃經濟時期的票證。什麼糧票,布票,油票等等。在那個有錢也買不到東西的時代,各種票成了硬通貨。現在市場全面放開,有錢什麼都買的到。

九十年代末流行的產物。最早是bp機,後來是傳呼機,再後來是漢字顯示機。尋呼臺,傳呼臺一時風光無二。隨著手機的普及,各種
機徹底淘汰。留下來的只有那些被玩壞的梗。
知道這個的牛逼了。小時候老媽在美髮店捲髮的時候看到用過。各種彩色的卷在頭上。現在基本退出市場了。

其他還有很多,比如搪瓷缸子,撥號電話機,連環畫,蝙蝠衫,貼紙,體操鞋,克賽帽子,蒲扇,座鐘等等。


西索的蘋果


二八永久鳳凰自行車,上海牌手錶,雙開門大衣櫃,臺式電腦,收錄機,盒式磁帶,BP機,MP3,膠片照相機,解放鞋,雪花膏,大寶SOD蜜,101生髮水,磁條銀行卡,現金,臺式打印機,光盤,刻錄機,DVD放像機,喇叭褲,連衣裙,蛤蟆鏡,蜂花洗髮液護髮素,無打火燃氣灶,壓力鍋,三節頭皮鞋,北京黃色小巴,紙質公交車票,小麵包車,人力三輪板車,報刊攤,西瓜攤,收破爛的小販,街頭公共廁所,隨意橫穿馬路的行人,隨地吐痰的人,編織行李袋,鬧鐘,電池手電筒,鋁製鍋碗勺,炒股的散戶,掛曆,顯像管電視機,短波收音機,塑紙地板,節能燈管,單缸洗衣機,萬寶雙門電冰箱,電風扇,的確良上衣褲子,北冰洋汽水,5分錢的小豆冰棍兒,小商品市場,中華牙膏,紅雙喜球拍,紅雙喜乒乓球,蒸汽機車,普通銀幕電影,練氣功,春節打長途電話發短信互致問候,夏天去頤和園什剎海後海游泳,雨後挖知了猴,夏天用涼水泡西瓜,用洗衣粉洗衣服,給嬰兒吃國產奶粉,把服務員稱小姐,對陌生人稱師傅,糧票,集郵,國營百貨商店,糧店,隨時隨處叼根菸卷的人,放學後開心玩耍的兒童,

還有很多很多,雖然僅僅過去了30年,但我們的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那時的眼光看現在,現在的生活真是不可思議。


高山流水999888


在我們生活中消失的,第一個圖像的照片的形式,照片,交卷照片沒有了,雖然我們現在有更多的照片了,卻保存下來的沒有以前多了,因為沒有影集了。沒有幾個人再去洗照片存影集裡,都是在手機裡,手機壞了,換新手機重新照,不再珍視照片。你能找到八幾年九幾年照片,你能找到2012年照片嗎?很難了。技術革新了,心態也隨之變化了。

第二個,聽音樂的介質,音樂應該大眾最普遍的娛樂活動之一了。以前唱機磁帶碟,多少有點儀式感,聽的內容沒有現在的隨心所欲,想聽什麼哇哇就來,以上再土豪的主也有侷限,也就更加專注。且不論音質,那都是虛無或者專業範疇。我們現在很少一個歌單曲回放幾十次幾百次,聽到深入到骨子裡去。但我們聽到老歌,回有回首到特定場景裡的代入感,悲喜離歡。聽到一首歌前奏,接著知道歌名歌詞,甚至MV的一幕一幕。

第三,純粹,專注。缺少專注和純粹。就說這幾句吧。











時光清淺


在八十年代最流行的莫過於購買一臺收,錄,唱三用機。用盒帶唱的歌,那時候人們痴迷於臺灣情歌,一唱一整天。後期遲志強的囚歌火爆全中國。那歌難度低,很好學,是學生,農民,工人,小混混…等的摯愛。唱歌這東西,一定是學起來能唱,才能有群眾基礎。才能使市場火熱,社會需求旺盛。十萬個人裡面只有一人確實唱得好的。大多數人當時文化侷限,和聲音條件不良。是學不會唱的。那麼他的興趣也有很有限。但囚歌不但好學,好唱,還帶有嚴重的罪犯情結。小青年尤如聞到屎味的蒼蠅,蜂湧而至。熱情之高,浪潮之漲。是八十年代之最。應該是史無前例。後來隨著VCD的出現,三用機被淘汰。這個最也沒有翻盤。也可反映出一個側面,歌手條件好,唱的都是吼歌,別人學不來,那麼唱片的市場反而很不好。久而久之,人們便麻木了。周杰倫的歌能火也是(他的難度較大)李玉鋼也火也是具備超凡脫俗的情結,產生吸引力的作用而有那樣的結果。


愛的新感覺


要說畫風突變,歐洲在19世紀中後期的印象畫派已經與傳統畫派以及後來的寫實主義畫派截然不同,還有19世紀末新印象派的梵高,20世紀初的抽象主義的畢卡索,反倒是抽象主義之後突破已經很少了

音樂、文學也是經過這些改變,例如二戰後的搖滾,可以看見越是動盪的年代,越是激發文化的發展創新

中國的改變,也有很多,民國時期的白話文運動已經使中國現代與古代文章截然不同,劃時代改變

要說到80年代為什麼有這種改變,可以從時代背景出發理解,那時對於香港臺灣來說,是四小龍的年代,經濟騰飛,娛樂圈也是那時形成的,以香港音樂為例,港樂誕生於1974許冠傑的鐵塔凌雲,巔峰則是80年代中後期的譚張爭霸以及90年代四大天王,這些與香港經濟從70年代山寨廠崛起,到80年代確立亞洲金融中心地位,90年代進一步發展有關,到97金融風暴以後,香港經濟不行了,港樂也不行了,臺灣則沒有香港那麼起伏,所以臺灣音樂發展稍平穩一些

內地80年代流行文化的出現,根本原因就是改革開放,86年崔健的一無所有,唱出無數年輕人在那個年代的心聲,那種面對社會變革的彷徨與無助,80年代的文化是無比開放的,經過那場動亂以後,很多東西都不讓談不讓說了,所以中國流行文化發展最燦爛的,也恰是那個開明的80年代


稀奇歷史百科全書


我自己曾裝了只5管真空管收音機,下面帶大喇叭音箱,後來搬家時被老伴狠心丟棄了;然後買的雙卡收錄音機,用不到10年又淘汰了,留下一些錄音磁帶成雞肋;再後來買的磁帶錄像機,隨著影碟機普及,約10年前又淘汰了,留下不少錄像磁帶也成雞肋。如今有什麼好視頻用U盤考了直接插液晶電視USB上播放,影碟機和大量影視光碟在那長期吃灰,又面臨淘汰了。

緊跟時尚,花了好多冤枉錢。


樸人1


那時的評書廣播可以說很流行,記得小時候中午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收音機聽評書,楊家將,呼家將,三國演義,水滸傳,官場鬥,太多太多了,滿滿的都是回憶,可惜現在媒體發達了,聽廣播的人已經很少了,自然就更沒有人聽評書了!


南陽E傳媒


錄音機,黑白電視,錄像機,隨身聽,MD,LD,落地音響組合,手持微型攝像機。現在就剩CD



匠人19


比如說收音機,磁帶,算盤,DVD,VCD等,老式裝電池的手電筒,黑白彩色電視機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