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以来,有什么曾流行的东西现在几乎消失了?

Bobby粤语电影电视剧


80年代的时候,咱们中国还比较贫穷落后,所以那个时候小孩子们玩的东西跟现在可是不太一样喽!

那个时候,过年最喜欢玩的就是放鞭炮。可那个时候家里面没有钱,不可能买一大堆鞭炮随便放。所以,小孩子都是去小卖部买一包一百响或者几百响的鞭炮。

找一个朝阳被风的地方,把包着鞭炮的红纸撕开,露出里面红色的鞭炮。然后。把成挂的鞭炮一个一个拆开。



那个时候,我习惯一边拆鞭炮,一边数到底这一挂小鞭有多少个鞭炮。我发现,标注是100响的鞭炮,顶多也就是九十几个,甚至少的时候可能只有八十几个。

总之,是存在偷工减料现象的。

当然,这不是我关注的重点,我着急的是赶紧把鞭炮拆开,放几发。



拆散后点起一支烟,或者是一根香。如果这两样东西都没有,也可以用高粱杆儿的瓤来当作点小鞭的引火。具体操作是,把高粱杆儿的外皮剥去,里面的就是瓤了,干燥的瓤和香差不多,点上以后不会起火苗,但是会一直燃烧,很适合点小鞭。



(高粱杆儿)

不过高粱杆的瓤燃烧的非常快,如果风比较大的话,一会儿就会烧去大半,所以必须要多备几个放在背风的地方。

然后,就可以放鞭炮了。点燃一个小鞭,听着火捻发出“嘶嘶”的声音,然后迅速把它向远处扔去,只听“啪”的一声,炸开了!



有的时候,我火药捻燃烧的比较快,还没等把小鞭扔出去,就在手边爆炸了,经常将手炸的生疼。

不过这个时候很少会感到害怕,反而觉得很兴奋。有时候和小伙伴一起比谁的胆子更大,故意等一下再把小编扔出去。谁要是赢了比拿到压岁钱还要高兴,因为毕竟压岁钱在手里还没焐热,就会被家长以各种手段要去。


当然,我的胆子比较小买的小鞭威力都不大,有些虎了吧唧的小孩比较喜欢买威力大的鞭炮,每年都有人把手炸伤。所以,等到开学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在学校里有的小孩手上缠着纱布。

最近这些年,放鞭炮的越来越少了。同时,对于小孩们来说,他们有了更多的消遣手段,也就没有兴趣放鞭炮了。



儿时这种放鞭炮的习俗注定会逐渐消失了。


游者走天下


几十上百个吧。随便说几个吧。
录音机系列,以及随身听,cd机,收音机,磁带等。九几年那会,弄个随身听别再要上不要太拉风。
录像机,VCD,DVD,系列。还有碟片,胶带。估计只有特殊行业才用的到吧。


胶片照相机。估计现在很多小朋友对拿胶卷去照相店洗照片会觉得不可思议吧。讽刺的是,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是最大的胶卷公司,柯达生产的。而随着柯达在2013年的彻底破产,宣告胶片相机彻底告别历史舞台。现在估计只有极少数发烧友手里有胶片照相机吧。
算盘,记得我们小时候还学珠算,打百子。现在我儿子都学计算机了。或许算盘只有个别的老会计用吧。

理发的推子。曾几何时,父母的单位里面都用这种手动推子理发。现在都是电动的了。
各种计划经济时期的票证。什么粮票,布票,油票等等。在那个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的时代,各种票成了硬通货。现在市场全面放开,有钱什么都买的到。

九十年代末流行的产物。最早是bp机,后来是传呼机,再后来是汉字显示机。寻呼台,传呼台一时风光无二。随着手机的普及,各种
机彻底淘汰。留下来的只有那些被玩坏的梗。
知道这个的牛逼了。小时候老妈在美发店卷发的时候看到用过。各种彩色的卷在头上。现在基本退出市场了。

其他还有很多,比如搪瓷缸子,拨号电话机,连环画,蝙蝠衫,贴纸,体操鞋,克赛帽子,蒲扇,座钟等等。


西索的苹果


二八永久凤凰自行车,上海牌手表,双开门大衣柜,台式电脑,收录机,盒式磁带,BP机,MP3,胶片照相机,解放鞋,雪花膏,大宝SOD蜜,101生发水,磁条银行卡,现金,台式打印机,光盘,刻录机,DVD放像机,喇叭裤,连衣裙,蛤蟆镜,蜂花洗发液护发素,无打火燃气灶,压力锅,三节头皮鞋,北京黄色小巴,纸质公交车票,小面包车,人力三轮板车,报刊摊,西瓜摊,收破烂的小贩,街头公共厕所,随意横穿马路的行人,随地吐痰的人,编织行李袋,闹钟,电池手电筒,铝制锅碗勺,炒股的散户,挂历,显像管电视机,短波收音机,塑纸地板,节能灯管,单缸洗衣机,万宝双门电冰箱,电风扇,的确良上衣裤子,北冰洋汽水,5分钱的小豆冰棍儿,小商品市场,中华牙膏,红双喜球拍,红双喜乒乓球,蒸汽机车,普通银幕电影,练气功,春节打长途电话发短信互致问候,夏天去颐和园什刹海后海游泳,雨后挖知了猴,夏天用凉水泡西瓜,用洗衣粉洗衣服,给婴儿吃国产奶粉,把服务员称小姐,对陌生人称师傅,粮票,集邮,国营百货商店,粮店,随时随处叼根烟卷的人,放学后开心玩耍的儿童,

还有很多很多,虽然仅仅过去了30年,但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那时的眼光看现在,现在的生活真是不可思议。


高山流水999888


在我们生活中消失的,第一个图像的照片的形式,照片,交卷照片没有了,虽然我们现在有更多的照片了,却保存下来的没有以前多了,因为没有影集了。没有几个人再去洗照片存影集里,都是在手机里,手机坏了,换新手机重新照,不再珍视照片。你能找到八几年九几年照片,你能找到2012年照片吗?很难了。技术革新了,心态也随之变化了。

第二个,听音乐的介质,音乐应该大众最普遍的娱乐活动之一了。以前唱机磁带碟,多少有点仪式感,听的内容没有现在的随心所欲,想听什么哇哇就来,以上再土豪的主也有局限,也就更加专注。且不论音质,那都是虚无或者专业范畴。我们现在很少一个歌单曲回放几十次几百次,听到深入到骨子里去。但我们听到老歌,回有回首到特定场景里的代入感,悲喜离欢。听到一首歌前奏,接着知道歌名歌词,甚至MV的一幕一幕。

第三,纯粹,专注。缺少专注和纯粹。就说这几句吧。











時光清淺


在八十年代最流行的莫过于购买一台收,录,唱三用机。用盒带唱的歌,那时候人们痴迷于台湾情歌,一唱一整天。后期迟志强的囚歌火爆全中国。那歌难度低,很好学,是学生,农民,工人,小混混…等的挚爱。唱歌这东西,一定是学起来能唱,才能有群众基础。才能使市场火热,社会需求旺盛。十万个人里面只有一人确实唱得好的。大多数人当时文化局限,和声音条件不良。是学不会唱的。那么他的兴趣也有很有限。但囚歌不但好学,好唱,还带有严重的罪犯情结。小青年尤如闻到屎味的苍蝇,蜂涌而至。热情之高,浪潮之涨。是八十年代之最。应该是史无前例。后来随着VCD的出现,三用机被淘汰。这个最也没有翻盘。也可反映出一个侧面,歌手条件好,唱的都是吼歌,别人学不来,那么唱片的市场反而很不好。久而久之,人们便麻木了。周杰伦的歌能火也是(他的难度较大)李玉钢也火也是具备超凡脱俗的情结,产生吸引力的作用而有那样的结果。


爱的新感觉


要说画风突变,欧洲在19世纪中后期的印象画派已经与传统画派以及后来的写实主义画派截然不同,还有19世纪末新印象派的梵高,20世纪初的抽象主义的毕卡索,反倒是抽象主义之后突破已经很少了

音乐、文学也是经过这些改变,例如二战后的摇滚,可以看见越是动荡的年代,越是激发文化的发展创新

中国的改变,也有很多,民国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已经使中国现代与古代文章截然不同,划时代改变

要说到80年代为什么有这种改变,可以从时代背景出发理解,那时对于香港台湾来说,是四小龙的年代,经济腾飞,娱乐圈也是那时形成的,以香港音乐为例,港乐诞生于1974许冠杰的铁塔凌云,巅峰则是80年代中后期的谭张争霸以及90年代四大天王,这些与香港经济从70年代山寨厂崛起,到80年代确立亚洲金融中心地位,90年代进一步发展有关,到97金融风暴以后,香港经济不行了,港乐也不行了,台湾则没有香港那么起伏,所以台湾音乐发展稍平稳一些

内地80年代流行文化的出现,根本原因就是改革开放,86年崔健的一无所有,唱出无数年轻人在那个年代的心声,那种面对社会变革的彷徨与无助,80年代的文化是无比开放的,经过那场动乱以后,很多东西都不让谈不让说了,所以中国流行文化发展最灿烂的,也恰是那个开明的80年代


稀奇历史百科全书


我自己曾装了只5管真空管收音机,下面带大喇叭音箱,后来搬家时被老伴狠心丟弃了;然后买的双卡收录音机,用不到10年又淘汰了,留下一些录音磁带成鸡肋;再后来买的磁带录像机,隨着影碟机普及,约10年前又淘汰了,留下不少录像磁带也成鸡肋。如今有什么好视频用U盘考了直接插液晶电视USB上播放,影碟机和大量影视光碟在那长期吃灰,又面临淘汰了。

紧跟时尚,花了好多冤枉钱。


朴人1


那时的评书广播可以说很流行,记得小时候中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听评书,杨家将,呼家将,三国演义,水浒传,官场斗,太多太多了,满满的都是回忆,可惜现在媒体发达了,听广播的人已经很少了,自然就更没有人听评书了!


南阳E传媒


录音机,黑白电视,录像机,随身听,MD,LD,落地音响组合,手持微型摄像机。现在就剩CD



匠人19


比如说收音机,磁带,算盘,DVD,VCD等,老式装电池的手电筒,黑白彩色电视机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