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是不婚族,或者已婚又丁克。他們是什麼樣的心理?

東方150354


作為一名既開放又保守的年輕人,我說以前我的看法。

不婚和丁克,有這樣一些原因:

1.所處環境壓力大,經濟條件不允許。或者說,一個人生活質量可以更好。

2.離婚率居高不下,年輕人對於婚姻有著不信任感。在如今自由的時代,婚姻並不能提供像我們老一輩那樣的安全感。

3.向傳統結婚模式的決裂,拒絕相親,信奉寧缺毋濫。

4.父母思想的開放以及不婚主義者越來越多,之前可能還會迫於壓力去結婚生子,現在有了新的選擇。

5.從學校出來的時間越發推後,導致了工作年齡的不斷增長,不婚或丁克是對一些人們對“剩男剩女”的刻板印象的反擊。

總之,有家庭,社會,自我在內的繁多因素的影響,而且與開放且多元的世界形式有關係。

需要強調的是:

不婚可能只是自己感覺沒有合適的結婚對象,畢竟是自己的事情。

丁克可能更多的是為了生活質量。

人們要多予以理解,要去看看他們是為什麼這樣,而不是用傳統的道德綁架他們。


詩人維吉爾


小二認為不結婚,丁克的人們大多習慣自由自在,獨立自主的生活。或者被婚姻傷害已深,內心恐懼己超過希望。

人 與人的共處是很複雜的,牽涉到時間,物質,精神,情感的共享。一人獨處很自在很自由,加一人就多一分的牽掛,多一分的不自由。再加上婚姻後面的家庭瑣事,房子,車子,彩禮,油鹽醬醋,人情往來也很麻煩。小孩的事更多,十月懷胎到出生,小心翼翼的不停檢查,出生時的緊張期盼。出生後的撫養,教育直到成年,結婚生子。這要多少時間,多少精力,多少金錢。這些事情耗費一個人一生太多的精力。人都是應當平等而自由的。每個人都可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過自己想過的人生。大家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就好。人終歸走向告別,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也無可厚非。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世界也會更精彩。無需強求人人都過一樣的生活。

小二年輕時也不想結婚。從小因為家庭不完美,生活不和諧。對人生有一種恐懼,對婚姻有一種抗拒。家庭經濟條件差,自己個人能力也不好。不想連累他人。玩一玩可隨便,談婚論嫁就很害怕。結婚都不敢,又何談小孩,那更是不敢了。後來身邊人一個一個的結婚生子,一胎二胎後,壓力越來越大。家中老人越來越老,每次見面總會說想在有生之年見到小二成家生子。種種壓力下,勉強結婚生子。到今年家中老人己經仙逝。父親又已年老。小孩不到兩歲,無業,無房,無存款。家中老房子也快成危房了。此刻壓力比沒結婚時反而更大。還得頂著壓力笑對人生,因為上老下小的責任由不得你不笑。唯一的快樂源泉就是小孩。剛學說話的小孩實在好玩。

人活一世,很難只為自己而活。能做到的心比石堅。有人說人死之後人人可入天堂,因為人間就可能是地獄。你我在此受劫,唯有甘心忍受,一切隨緣,萬事不可強求。








0雲小二0


我個人覺得這是社會發展其中的一部分體現。首先,現代社會發展快,壓力大,俗話說沒有哪個行業存在錢多活少還離家近的工作,迫於經濟壓力,因此年輕人有不婚或丁克的想法。

其次,年輕人基本上獨生子女的一代,上面有最少四個老人要養,一旦老人有頭痛腦熱,精力上根本分不過來,一邊是工作的經濟保障和理想價值,一邊是孝順父母照顧父母的應做之事,如果生了孩子,精力上更加無法兼顧,所以考慮不結婚或不要孩子。

再者,也有一部分年輕人有想法,思想超前,覺得人生應該首先為自己而活,自己的意願是首要的,他們選擇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被另一半或孩子牽絆住追求自由的腳步,其實這樣瀟灑一生也是很多人羨慕不來的,大家也都應該支持他們自己的選擇。

世界紛繁複雜,每個人想要的想做的都不盡相同,社會進步的一個體現便是我們能夠包容不同的對社會無害的人生價值觀,避免不必要的“從眾心理”,堅守內心。和而不同的社會也許會讓大家過得更舒心自在一些。



潘多拉的橙子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是不婚族,這是個很現實的現狀,為什麼會有這個現狀,據不完全統計,大城市女性自己買房佔74%,這些女性有自己的工作,經濟獨立,她們卻選擇了不結婚,自己獨立生活,她們的理由是,自己過的就很好,為什麼還要選擇結婚?乍一聽,這樣說法並沒有問題,其實潛在話語可能是,曾經交的男朋友沒有給自己安全感,比如現在網絡普及,男朋友除了自己以外,又交其他女朋友,使得正牌女友,她的心理的安全感大打折扣,於是這些經濟獨立的女性,為了自己過的踏實,安心,寧願放棄那個讓自己,患得患失的男友,而自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再養一隻泰迪寵物犬,也使得生活顯得充實,不無聊。



而那些已婚又丁克的年輕人,他們喜歡自我,自由的生活,暫時不願承受照顧小孩的重擔,所以雙方只要達到共識,就一致選擇了丁克。


心靜與美好


不婚不代表不想結婚,大部分人不婚是因為他們還沒擁有結婚的條件,雖然他們口口聲聲說單身很好,可這個世界上是不會有任何人喜歡孤獨的。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就必然要與周圍的人發生聯繫,如若不然,就會遭到社會的淘汰。

他們之所以說單身很好,只是為了掩飾自己的孤獨感,只是為自己還處在單身中找一個逃避的藉口罷了。實際上他們何嘗不想找到自己心儀的另一半,怎奈方方面面的條件將他們所限制。即使他們有心,也無力罷了。

一些人認為單身是一種恥辱,是自己不如其他人的標籤,為了洗刷這種恥辱,摘去這個標籤,他們努力使自己相信,他們根本就不願談情說愛,甚至根本就不想結婚。然而實際上他們的內心是痛苦的,因為這與人類與生俱來的性本能與情感本能是相互違背的。

他們愈掩飾,其內心痛苦的程度就越大,孤獨感就越強烈。假如一個人說他喜歡單身,不想結婚,這話即便不假,也絕不會真。他們只不過是為自己的錯誤認知找一個看似合理的藉口罷了。

至於已婚又丁克者,這不能怪他們,畢竟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情。既然是兩個家庭的事情,就必然會出現更多俗事雜事,難免有一件會處理不當,久而久之,導致夫妻不和。換句話來說,不婚是因為結婚方面有阻礙,離婚是因為方方面面的事件。

前者的心理需要端正,後者則需要學會夫妻相處之道,學會治理家庭之道。


心理短文


我就丁克,活的像箇中產階級一樣自由,如果有了孩子,馬上落一級,關鍵孩子也沒啥用,我對生死送終之類的看的很淡,我死大街上都無所謂,年輕時候要對得起人生


去倫敦敦倫


或許是生活的壓力又或是不善與人交流,害怕擁有一個悲劇的婚姻


石下籜龍


時代在變遷思想也隨之改變,以前的人生都是給別人活的,現在為了自己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