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太子石邃政變失敗 全家二十餘口被殘殺

後趙太子石邃,深得石虎的信任,不僅繼承了其父的剽悍驍勇,而且驕淫殘忍有過之而無不及。早在石虎政變,脅迫石弘之時,石邃即統領禁衛,負責宮廷戒嚴。至石虎為丞相、魏王、大單于,又以子石邃為“魏太子,加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錄尚書事”委以重任。石虎篡位後,更是對石邃青睞有加,命其可尚書奏事,僅有國家祭祀、州牧任免、打仗、殺罰等方面由石虎親斷,其餘皆委任於石邃。太子石邃權傾朝野,其母劉氏也被封為宜城君,大肆收授賄賂,干預朝政,“求仕進者多出其門”。石虎荒淫酒色,喜怒無常,常常借酒誚責石邃,月而再三。石邃每有事彙報,石虎便曰:“此小事,何足白也!”有時不報,又怒曰:“何以不白!”藉故笞棰石邃。石虎對石邃表現出失望的同時,又對其子河間公石宣、樂安公石韜亦是寵愛有加,這使得石邃誤認為自身地位不保,將石宣、石韜視為企圖奪取自己儲位的敵人,故而心中怏怏。石邃與李顏等商議,“官家難稱,欲行冒頓之事”,李顏等懼而不答。

蠢太子石邃政變失敗 全家二十餘口被殘殺

建武三年(337)七月,石邃稱病不上朝,偷偷潛入宮中,率領文武大臣五百餘騎聚飲於李顏別舍,發佈命令前往冀州殺河間公石宣。這次政變行動事先並沒有溝通一致,手下部將各有心思,大軍行數里,皆逃跑潰散。石邃見政變不得人心,又在李顏等人的勸諫下,昏醉而歸。這次烏龍政變,使石邃羞憤難當,不僅殺掉了其母鄭氏派來問責的使者,甚至將石虎派遣前來探視的女尚書,一併擊殺。石虎聞之大怒,執李顏等責問,李顏只得說出實情。石虎立即殺掉李顏等三十餘人,石邃先被幽禁於東宮,既而又召見於太武東堂。石虎本想將責任推與李顏,藉此機會複合父子關係,繼續維持太子地位,從而穩定後趙政局。不料石邃完全不理石虎之意,“朝而不謝,俄傾即出”,石虎使人留之不住,遂大怒,廢石邃太子之位,當夜殺邃及其妃張氏,並男女二十六人同埋一棺中。與此同時,石虎誅殺太子宮臣部屬二百餘人,廢太子母鄭後為東海太妃,立子石宣為天王皇太子,石邃政變事件遂告一段落。

石虎對石邃以繼承者的要求培養,不可謂不信任,常謂群臣“司馬氏父子兄弟自相殘滅,故使朕得至此;如朕有殺阿鐵(石邃小字)理否?”石邃稱病謀逆,石虎親自去看望石邃,面對佛圖澄的阻止,石虎還嗔目大言:“我為天下主,父子不相信乎!”不料石邃竟然謀逆篡位,儘管政變失敗,但對石趙政權卻產生了消極的影響。首先,經歷了石邃事件後,石虎不再刻意培養一位繼承人,而將中樞權力分散。“以秦公石韜為太尉,與太子石宣迭日省可尚書奏事,專決賞刑,不復啟白”,?這種分權的做法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對,“二政分權,鮮不階禍”最終導致了石宣、石韜自相殘殺的局面出現。其次,宣、韜火併之後,石虎又在石斌、石遵、石世三人中,放棄了有文藝武德的石斌、石遵,而選擇了年紀最輕的石世作為太子,石虎曾曰:“吾生兇子,兒年二十餘便欲殺公。今世方十歲,比其二十,吾已老矣”。?可見,此時石虎考慮的已不是自己百年之後國家的興衰,而是自身當下的性命安危了。

從歷史的經驗來看,儘管在石趙政權在石虎時期達到了興盛階段,但石邃的謀反事件已顯示出後趙政權的隱患。在中央集權尚未完善的魏晉時期,沒有謹慎的立儲安排,勢必導致中樞的混亂與外臣干政的局面出現,以此觀之,石虎死後,後趙的動盪與敗亡就不足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