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白月光”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head>/<head><body>

有句話說“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白月光’”,我想也許真的是這樣吧。

“白月光”是一個流行詞,被人們用來形容那些可望不可及的人事物——一直在心上,卻不在身旁

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張愛玲的小說中,她寫道:“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飯粒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


心理學:“白月光”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我們曾收到一個男孩的留言,他這樣說:你好,我最近遇到一個困惑,是關於我生活中很重要的兩個女生的。

一個是我曾經喜歡了很多年的女孩子,她是我父母朋友的孩子,我們算是青梅竹馬吧,她應該也是我人生中第一個喜歡的人。

她比我大兩歲,小時候我父母的關係不好,她經常陪我聊天,分零食給我吃。高中時我曾經向她表白過一次,但她拒絕了我。不過那之後至今,我們也一直維持著好朋友的關係。

現在我有一個關係穩定的女朋友,我雖然覺得自己已經不喜歡當年那個女孩子了,但我不得不承認,對我來說她依然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存在,她在我心裡也永遠佔據著一個重要的位置,即便這個位置可能與愛情無關了。

我的女朋友似乎並不能接受這一點,經常為此和我吵架,希望我不要再和她聯繫。但我覺得這樣很沒有必要,因為我很清楚我們之間是沒有可能的,而且她對我來說是一種精神支柱般的存在。我覺得這樣的一個存在和我現在的關係狀態並沒有什麼矛盾。

心理學:“白月光”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這位粉絲所描述的這種“白月光情結”,的確存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於很多影視和文學作品中。今天,我們想來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


我們為什麼會有“白月光”?


我曾經讀到過這樣一個諮詢案例,在那個案例中,來訪有一個念念不忘了近20年的高中同學,她和對方現在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她也明確地表示自己愛著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也從未想過離開他們。

但同時,她也會時常夢見高中的那個人,幻想著如果當時他們在一起了的話,現在的一切會是怎麼樣的。可以說,雖然他們這些年的聯繫寥寥無幾,但他從未真正退出過她的生活。她的心中永遠有一個特定的角落是留給他的。

在這個案例中,諮詢師指出,她心中作祟的這種類似我們說的“白月光情結”,與三種心理因素有關:

慾望(desire)、無回報的愛(unrequited love),和熟悉感(familiarity)


1.對慾望的滿足

大多數即便是已經擁有一段穩定關係的人,也或多或少仍然對另一種生活和另一些人抱有慾望。當這種慾望過於強烈時,一個“白月光”的存在,讓人們能以幻想(fantasy)的形式去在一定程度上、從一個穩定的對象身上獲得慾望的滿足。

就如文章開頭粉絲來信中的情況,這種慾望和現實伴侶之間的親密並不矛盾。在關係治療師Esther Peril的觀點中,親密是來自擁有的狀態,而慾望來自渴望的狀態。更詩意地說,親密是一種在家的感覺,而慾望則指向某個未知的彼岸


她認為,親密和慾望這對關係中必不可少、看似親緣的夥伴,實際從最源頭就包含著水火不容的敵意。

這是因為,慾望的關鍵詞是:“未知的”、“陌生的”、“危險的”——正因為不可預測,它才顯得誘人。而伴侶的關鍵詞則是“已知的”、“熟悉的”和“安心的”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如果一個人沒有能力在現實關係中同時汲取親密和慾望層面的滿足的話,“白月光”作為一種人們慾望的載體,實際上也能給現實的關係帶來一種微妙的平衡。

2.對無回報的愛的追求

人們對“白月光”的感情往往是單方面的。即便情感上獲得了對方的回應,兩個人也一定因為某些特定的原因無法建立關係。默默地、不求回報地愛著一個人這件事,本身也能給很多人帶來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感(Baumeister, Wotman &Stillwell, 1992)。

這種不求回報對他們而言代表著一種更加純粹的感情。對於一部分人來說,他們對白月光的這份感情甚至接近於一種信仰。宗教信仰給人帶來的精神上的狂喜,他們或許也能感受得到。當然,這建立在他們“神化”了對方的前提上,而這種神化本身其實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逃避。這一點我們會在後文再詳細討論。

3.對熟悉感的逃離

人是矛盾的。我們既需要熟悉感,又想要逃離這種熟悉感。這種帶來無聊與乏味的熟悉感,本質上不是來自其他人事的,而是來自我們自身的——我們變成了讓自己感到無聊的人,我們沒能努力讓自己保持有趣,我們變成了一個完全“可預測”的人。

因此,人們愛著自己的“白月光”,既是對眼下熟悉的一切的逃避,也是對當下的自己逃避——和我們永遠有著恰到好處卻又不可及的距離的白月光,不會看到現在自己身上熟悉的、無趣的一面。同時,又是因為擁有著這份特殊而遙遠的情感寄託,使他們覺得自己不至於完全陷入純粹的日常平庸中。


心理學:“白月光”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除了這幾個特點以外,白月光還和另一些特定的心理機制有關。


“白月光”背後的心理機制

1. 蔡格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

和白月光之間的關係和感情,往往包含著很多“未完成”的部分。戛然而止、遺憾、無疾而終、錯過……這些都是人們在提到白月光時,會想到的一些關鍵詞。即便事實上與對方之間的關係或是交集已經結束了,但人們卻在內心隱隱抱有一種”未完待續“的期待。

蔡格尼克效應作為一種記憶效應,它的核心觀點是,人們對未完成的事項的記憶力是遠遠超過那些已完成/終結的事項的。也就是說,白月光情結中常見的那些與“未完成”有關的部分,使得他們變成了如此令人難忘和印象深刻的存在。

2. 不同的敘事風格

敘事(narrative),即一個人是如何向自己、向他人講述和解讀自己的人生故事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敘事風格,不同敘事風格也被研究者們從不同維度進行了區分和闡釋。

比如,有一種區分方法是將敘事風格分為“發展型”和“命運型”。顧名思義,發展型的敘事風格是相對更加積極的、靈活的,也更強調自我的能動性;而命運型則更加消極、僵化,“自我”在自己講述的故事中也處於一個更被動的境地。

舉個例子,面對同樣的失戀場景,一個發展型敘事的人可能會說“我曾經真的很愛他,我們也度過了非常快樂的時光。但我相信,之後我也可以像愛他這樣愛另一個人,並且可以通過努力和以後的那個人建立同樣好的關係。”

而一個命運型敘事的人則可能說:“我真的很愛他,我從來沒有想過和一個人在一起可以那麼快樂,錯過了他,我以後再也不可能像愛他那樣去愛另一個人了”。

顯然,習慣採用命運型的敘事方式的人更容易將曾經愛過的人昇華為與眾不同、不可再得的“白月光”。

3. “第一次”體驗帶來的刺激是最強烈的

除了包含很多”未完成“這個特點以外,就像開頭的粉絲來信中提到的,“初戀”往往更容易成為人們心中的白月光。而不論是經濟學中的邊際遞減效應,還是社會心理學中的貝勃定律,都在強調一件事情:我們只有在初次體驗一件事時,它給予我們的刺激才是最強烈的。然而,這種積極體驗會隨著我們接觸它的次數的增加逐漸消退。


心理學:“白月光”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真的和白月光在一起,會怎麼樣?


“距離”是所有白月光存在的一個重要且必要的條件。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月亮是我們夜夜都能望見,卻從來觸碰不到的所在。

白月光好似一座人們自己為自己建造的、精神上的烏托邦。這個烏托邦的本質也是一個內心理想化自我的載體,這意味著它必須和註定有瑕疵的現實隔離開來。

這種永遠存在的距離也使得惦記白月光成為了一件十分安全的事。人們看重一個不在身邊的、沒有和自己處在關係中的人,並無限地抬高和重視對方,他們所擔當的風險是有限且既知的——無非就是Ta並不屬於你。

與此相比,重視真實的親密關係,不論這種重視體現在情感的投入,還是時間精力的投入,才是更加困難的。因為,這意味著此時人們要面對的風險是未知的、不確定的,需要處理的是近在眼前的、當下的問題。這遠比將情感寄託在一個不在身邊的、包裹著玫瑰色濾鏡的理想化客體上要麻煩和容易受傷得多。

白月光是人們為了逃避現實中關係的問題而產生的理想化投射,它之所以那麼美,正是因為始終和我們有著遙遠的距離,而遠遠地看著總是迷人的。而當這種距離消失時,Ta也難以逃脫成為我們無法忍受的平庸日常的一部分的命運。我們追隨的月光並不來自月亮,月亮本身是不會發光的。


心理學:“白月光”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前段時間從一個同學那裡得知,我也曾經是別人心裡的“白月光”。但當我的同學向我轉述他形容我的話時,當我看到他在博客裡寫給我的文字時,我發現他所愛慕的那個對象,幾乎完全是他所想象出來的——他所認識的“我”,根本就不是我。他喜歡的不是真實的我,而是他想象出來的我。

最後,還有一些想對那些為“白月光”感到困擾說的話:

有白月光本身不是一個問題,問題是你應該如何去看待和處理“白月光”與身邊人之間的關係。

你需要認識到,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始終應該是那個陪伴在你身邊,和你彼此扶持,和你共度每一個平凡日子的人。你需要清楚地知道,這是任何一種理想化了的記憶、幻想都無法比擬的、也是真正值得你看重和珍惜的。

如果你的伴侶有白月光,你也應該去了解,他是否能明確你和白月光之間的關係和區別。他是否在這件事上足夠真誠,以及他能否清晰地認識到,他對白月光的特殊感情只是一種特定意義的懷舊,是否意識到你是遠比白月光更重要的存在,因為你是他身邊的那個人——“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

最後,現實一定不是完美的,這種不完美註定了我們會在當下有很多想要逃離的時刻,有失望的時刻。但,沒有任何一種真實的幸福是不包含失望的。學著一邊懷抱著失望,一邊感受到幸福,才是一種讓我們能夠抓住更多實實在在的、值得珍惜的東西所需要的智慧。

你有自己的白月光嗎? (單選)
0人
0%
0人
0%
沒有
<button>投票/<button>
/<bod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