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詩詞哪首最好?

芳華奢名媛服飾


賞析《臨江仙》,參悟儒道禪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意譯:

夜深宴飲,東坡醒了又醉。回來的時候,彷彿已經三更。這時候,家裡童僕早已睡熟,鼾聲如雷。無論怎麼敲門,無人回應,只好獨自倚著柺杖,傾聽江水流淌。

經常恨我的身體不屬於我,什麼時候能忘了為名利而焦慮的心。夜已深,風靜水面平,令人神往。我多想駕起小船,從這消逝,泛遊江河湖海,度過餘生。

飽受“烏臺詩案”的人生屈辱,經歷“死而復生”的大悲大喜,詩人被謫到偏遠的黃州。為了養家餬口,詩人親自墾荒種地,歷盡生活艱辛。一天晚上,詩人痛飲大醉,深夜醉後復醒,感傷無限:

人生為何如此無常?人生的意義到底何在?人生浮沉,人生無奈,終日奔波,蠅營狗苟,隨波逐流……浮生飄無所依,自己是誰?從哪來?到哪去?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化用莊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蘇軾痛定思痛,黯然神傷。望著“夜闌風靜縠紋平”,心景交會,神物同遊,詩人不安的心靈漸漸融入自然山水,他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全詞雖然體現了詩人對人生的無限感傷,卻沒有“人生苦短”、“盛年不再”的哀嘆,而是深刻反思和平靜覺醒。通過“感傷—了悟”的心理轉變,詩人最終參透了人生和宇宙,人生似乎有了精神依靠,他把心理和情感調整到了最好的狀態。

這一心理文化特質,曾多次出現在蘇軾詩詞當中: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餘浩嘆。

......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微吟罷,憑徵鞍無語,往事千端......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髮。人生如夢, 一尊還酹江月。

詩人滿腹才華,卻命運坎坷。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擊之後,他的思想幾度變化,由入世轉向出世,追求一種無拘無束、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他多次感嘆“人生如夢”,質疑人生目的和宇宙奧秘,總想超越永恆的存在本身,看透人生和社會之謎。

詩人最終參悟人生:生活儘管有悲苦,但別無選擇,人還得活下去。“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與其空嘆“人生如夢”,不如回到現實,珍惜眼前,把握當下,自強不息,用超然物外之心去化解這一切紛擾,把有限的人生融入無限的自然,從而創造並享受人生的歡愉和片刻的禪悟。

據歷史記載,詩人雖然嚮往出世,但最終還是入世。他潛心政務、教學、文學、書法、繪畫、美食......他積極進取,把個人不幸化為詩意人生,從而留下了歷史名勝如杭州“蘇堤”、千年美食如“東坡肘子”、萬世詩詞如“明月幾時有”......

古往今來,人生的悲歡離合如此無情、短暫、偶然,或者悲苦度日如年,或者喜悅稍縱即逝......回首過去,多少往事令人痛心疾首,多少往事讓人遺憾終生,多少風花雪月匆匆而逝......正是如此,人倍感無奈、無助、眷戀......從而更深刻地領略到宇宙永恆之謎:

人生的無目的似乎就是目的,存在的無意義似乎就是有意義......

人生無常令人惋惜、長嘆、惆悵、孤獨、無奈......但是,我們必須效法天地,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順其自然,把似乎偶然的、本無意義的人生,過成必然的、有意義的人生,甚至詩意人生和禪意人生。

目前,多少人或奔波於養家餬口,或沉浮在世俗紅塵,或醉迷於名利場中,早已失去了對人生和自然的敏感,很難發現人生和自然內在的永恆美感。也許,只有在吟詩、看畫、賞樂、遊山玩水的瞬間,或者放下意識的片刻,人們才能偶然感到“鳥飛黃葉落,日現樹出神”的恍然心動之妙悟,甚至達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

總結過去,珍惜當下,放眼未來,蘇軾最終化腐朽為神奇,彰顯了人的偉大。縱觀蘇軾的一生和他的精美詩文,我們驚喜地發現,他不僅具有儒家入世和莊子出世精神,而且更有禪宗妙悟精髓,極大地豐富了儒家、道家和屈原的中國美學。

驚歎之餘,我突然想起唐詩《秋》和《春曉》,似乎恰好暗合了東坡先生的思想和審美情趣,分享如下,請大家仔細品味:

秋(新韻)

千年黃葉地,萬里雨風天。

自古悲生易,從來樂命難。

孔丘乘馬累?老子坐牛閒。

何不活當下?自強還自然。

春曉(平水韻)

微醺不覺醒,處處鳥相鳴。

醉看春山秀,心空盡忘情。


詩意抱朴天地笑


自認為是失敗者和心情鬱悶者都來看看蘇東坡的滿庭芳!

蘇東坡是中國文化史上少有的全才,可以說是中國文化上的珠穆朗瑪。其實他的全才除了來自他的天才之外,更為重要的是他儒道佛兼修的思想內涵。在中國文化中,儒道佛三家思想,是中國文人的治病藥,是修養身心的補藥,是絕望時候的救命藥。蘇東坡在宋朝算得上是比較倒黴的人,但是他能在宋朝的黨爭中不斷被貶,也能在任何地方快樂地野蠻生長,他可以長歌當哭,但是他能擦乾眼淚後毅然前行,他可以開心大笑,但他知道淡然面對一切榮辱得失,才是修行之要。蘇軾的一生,既是面對現實奮力拼爭的一生,也是擺脫名韁利鎖超然物外的一生。宋朝文藝界那可怕的流言擊不倒他;新黨舊黨爭相流放折磨不死他;那些忘恩負義的文藝流氓奈何不了他。他始終堅守著中國文人的最高道德,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在順境時平靜而不囂張;處逆境中隨遇而安但不消極;如日中天之際不害人;悽風冷雨之時不媚人;居廟堂之高時兼濟天下;處江湖之遠時樂天知命。這簡直就是一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這是一個在艱難世事中“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典範。

他的這些思想,其實都集中表現在他的滿庭芳中:

《滿庭芳》:

蝸角虛名, 蠅頭微利, 算來著甚幹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閒身未老, 須放我、些子疏狂。百年裡, 渾教是醉, 三萬六千場。

思量、能幾許? 憂愁風雨, 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皓月, 苔茵展、雲幕高張。江南好,千鍾美酒, 一曲《滿庭芳》。

微小的虛名薄利,有什麼值得為之忙碌不停呢?名利得失之事自由因緣,得者未必強,失者未必弱。趕緊趁著閒散之身未老之時,拋開束縛,放縱自我,逍遙自在。即使只有一百年的時光,我也願大醉它三萬六千場。沉思算來,一生中有一半日子是被憂愁風雨干擾。又有什麼必要一天到晚說長說短呢?不如面對這清風皓月,以蒼苔為褥席,以高雲為帷帳,寧靜地生活。江南的生活多好,一千鍾美酒,一曲優雅的《滿庭芳》。

人生在世,我們到底在追求什麼?其實在莊子看來,那就是一點細微的不上臺面的東西。我們的人生很漫長,但是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上,也不過是白駒過隙而已。如果有上帝的話,看著我們在下面爭權奪利互相殺戮,看著我們為一點點小利益而開心大笑長歌當哭大打出手等,上帝肯定笑的前仰後合。

那麼生活到底該如何行走呢?蘇東坡認為,大醉一場才是爽。當然,這是他在經歷了萬千磨難之後的牢騷之語,也可以看成蘇東坡的看透世事的參悟。

“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這是一種明顯的宿命意識。但對於他多災多難的人生境遇來說,應是大徹大悟後的自我安慰吧。“百年裡, 渾教是醉, 三萬六千場”,侯門深似海,人生實難料, 何必過分強求,“行其所當行, 止其所不可不止也”。


好玩的國學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知道評價一首詩詞的標準是什麼?

我用9個字概括:立意高,意境遠,用詞準。

這只是籠統的評價標準,欣賞一首詩還要結合當時的心境。



那麼回到重點,蘇東坡的哪首詩詞最好呢?鑑於我給出的標準,每個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樣。我覺得蘇軾的《定風波·三月七日》最好。為什麼呢?

先給大家品鑑一下原詩: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詞說的是:

驚蟄前夕,蘇軾和友人在前往沙湖途中遇到綿綿春雨。友人覺得好狼狽,獨有自己放任形骸,任雨飄灑,毫不顧慮。雨水打在路旁的樹葉上劈啪作響,作者一邊引吭高歌一邊緩緩前行。簡陋的竹杖草鞋卻覺得比高頭大馬還要輕捷。風雨再大沒沒什麼好怕的,這一生照樣活的瀟灑!
風雨漸漸停下,初春小雨帶來些許寒意,酒意已消,剛巧山頭斜陽撒下溫暖的光輝。回首風雨中走過的的路,一切都變得無所謂,晴也好雨也好,都影響不了我的心情。


這是蘇軾被貶黃州,前往沙湖買田準備終老於斯,不料途中下起雨來,有感而發。

蘇軾被貶本該是落寞不快的心境,加之寒雨碰面,更是不爽才對。但詩人卻表現出無比豁達的心胸。“一蓑煙雨任平生”,連遭挫折,卻不放在心上。這是多麼達觀的心境!“也無風雨也無晴”,當陽光普照,幸福來臨,詩人並沒有大驚大喜,而是淡然處之,好的壞的,皆如石沉大海,在詩人心中擊不起半毫漣漪。這又是多麼淡然的心境!


我也曾遭遇過很多挫折,經歷過一些失敗。然而讀罷這首詞,看看古人的態度,還有什麼不能泰然處之呢?


歷史在此築城


感謝長得好看的人關注我看我的問答。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蘇東坡何許人也。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蘇東坡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我最喜歡的是《水調歌頭》,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賞析



全詞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象,緊緊圍繞中秋之月展開描寫 、抒情和議論,從天上與人間、月與人、空間與時間這些相聯繫的範疇進行思考,把自己對兄弟的感情,昇華到探索人生樂觀與不幸的哲理高度,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的美好祝願、無限熱愛。 上片表現詞人由超塵出世到熱愛人生的思想活動,側重寫天上 。

開篇“明月幾時有”一句 ,借用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詩意,通過向青天發問 ,把讀者的思緒引向廣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以下數句,筆勢夭矯迴折,跌宕多彩。它說明作者在“出世”與“入世”,亦即“退”與“進”、“仕”與“隱”之間抉擇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態。以上寫詩人把酒問月,是對明月產生的疑問、進行的探索,氣勢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幾句,寫詞人對月宮仙境產生的嚮往和疑慮,寄寓著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寫詞人的入世思想戰勝了出世思想,表現了詞人執著人生、熱愛人間的感情。 下片融寫實為寫意,化景物為情思,表現詞人對人世間悲歡離合的解釋,側重寫人間 。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三句,實寫月光照人間的景,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 。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兩句,承“照無眠”而下,筆致淋漓頓挫 ,表面上是惱月照人 ,增人“月圓人不圓”的悵恨,骨子裡是本抱懷人心事,借見月而表達作者對親人的懷念之情 。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三句,寫詞人對人世悲歡離合的解釋,表明作者由於受莊子和佛家思想的影響,形成了一種灑脫、曠達的襟懷,齊龐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為社會現象的人間悲怨、不平,同月之陰晴圓缺這些自然現象相提並論,視為一體,求得安慰。

結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轉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包括自己的兄弟 ),發出深摯的慰問和祝願,給全詞增加了積極奮發的意蘊。


詞的下片,筆法大開大合,筆力雄健渾厚,高度概括了人間天上、世事自然中錯綜複雜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美好 ,幸福的生活的嚮往 ,既富於哲理,又飽含感情。

這首詞是蘇軾哲理詞的代表作。詞中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永恆的宇宙和複雜多變的人類社會兩者的綜合理解與認識,是作者的世界觀通過對月和對人的觀察所做的一個以局部足以概括整體的小小總結。


陸阡陌


蘇軾的詩詞,名篇太多了。各人有各人的喜好,個人最喜歡的莫過於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邪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把蘇軾豁達的心境表達的淋漓盡致。面對風風雨雨依然堅定地前行,讀了以後真的令人心境豁然開朗。


漁耕樵讀


東坡先生的詩詞要選出一首最好的太難,我只能告訴您我最喜歡的一首!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我尤其喜歡其中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句!有沒有和我一樣最愛這首詩的?


萬物皆明


蘇軾的詩詞都很好,有不少千古絕唱。但我最喜歡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常羨人間琢玉朗,天應乞於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確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西出陽關楊時明


蘇東坡有很多非常著名、非常優秀的詩詞,

若是要挑最好的,那真的是非常困難,無論選哪一首,都會難以割捨其它。

因為最好的最字,標準太多了,各人有各人的標準。

若是挑幾首,那挑選的困難度就會少許多。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

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無功用行


蘇東坡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全面的,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他流傳至今的詩作有四千多,詞作三百多。每一種文體都是宋朝甚至古代文學的最高代表。要從這些詩詞中選出最好的一首,無從下手,不知道該怎麼選擇。打個不太恰當比喻吧:地上有一堆錢,有很多張一百塊的,也有些五十塊的,但可能有些舊,有些髒,有些新;你問我在從容不迫的時候撿哪一張?我告訴你,越多越好。所以,在這裡選出一些個人相對熟悉和喜歡的,供大家參閱。



詞作部分: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為公悼亡之作。真情鬱勃,句句沉痛,而音響淒厲,誠後山所謂“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也。第一首悼亡詞,用詞至簡,用情至深。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表達了蘇軾最闊達樂觀的心胸,面對困難坦蕩處之,寵辱不驚。

念奴嬌 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是千古絕唱,既有表達自己的理想志向,又有不能實現的無奈,上半闕,豪氣盡顯。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有評論者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全詞執著,轉念到釋然,這樣的情感變化在蘇軾其他作品中也常有存在。表達了人世最樸素的感情。



浣溪沙(選二首)  

麻葉層層檾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麨軟飢腸。問言豆葉幾時黃。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這是第一首描寫農村風光、寫農民勞作的詞,進一步開拓了詞的創作題材。同時也表露了蘇軾熱愛農村生活,嚮往歸隱的心理。

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一句“天涯何處無芳草”足以讓這首詞傳頌千古了。更是寫出了多情與不知情者的微妙心理,春天的光景也描寫得十分傳神。

定風波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多次被貶官,但每到一處,都能為當地帶來許多幫助,更以他鄉為故鄉,一往的隨遇而安。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這首詞,表現他從一開始的執著於官場,執著於理想,轉而一念有釋然了,繼續享受生活。體現了矛盾思想:執著,轉念,釋然。

念奴嬌·憑高眺遠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

這首詞極具浪漫主義色彩,仙氣十足。通過想象月宮的美好,反映了對美好生活和自由的嚮往。

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這首詞,才情盡露,寫花寫情寫惆悵,若即若離間,花與人與情合在一體。

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倚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這詞,寫美人嫻雅淑靜,氣質優雅;寫景,空靈美妙;寫情,面對時間的無奈,淋漓盡致。

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此詞,幽靜空靈,如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鴻,就是人;人就是鴻。不著痕跡,清新自然。

詩歌部分:(按絕句、律詩、古體詩的順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二首)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放生魚鱉逐人來,無主荷花到處開。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裴回。

此詩一氣呵成,能與李白寫詩媲美的只有蘇東坡了。比喻的運用十分妙,下雨的景象就如在眼前。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此詩,具有宋詩的典型“理趣”,但卻沒有其中的掉書袋的意味。通過畫中景,寫出心中景,人生理。

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此詩,以簡短的筆墨,概括性地寫出西湖的美景。

有美堂暴雨

遊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雲撥不開。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十分瀲灩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鼓催。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

此詩,可以前面的《望湖樓醉書》對照閱讀,同樣是極具想象力,將暴雨的情景寫得雄奇新妙,構思獨特。

初到黃州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此詩,雖寫被貶,卻絲毫沒有悲觀,而且在平淡的黃州,發現其美好之處。詩人生性樂觀、豁達表露的淋漓盡致。

汲江煎茶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此詩極盡渲染煎茶的事,寫來細膩,使人讀來也如親臨其境。風物光景,如在眼前,如在耳邊。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非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飛鴻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此詩,前四句極具哲學意味,寫出了人生的無常,如飛鴻一般,痕跡在有無之間,前塵往事,有留念,也鼓勵人往前看。

寒食雨二首

其一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汙燕脂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其二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此詩寫出了蘇軾少見的悲觀絕望的思想,表達了他現實與理想間矛盾下的一種無奈。但用詞寫事十分荒涼,渲染了十分悲愴的色彩。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 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 雨中有淚亦悽愴,月下無人更清淑。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忽逢絕豔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 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銜子飛來定鴻鵠。 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

黃庭堅《跋所書蘇軾海棠詩》謂此詩“殆古今絕唱”,黃徹謂之“冠歸絕今”。蘇軾自己亦深喜之,“平生喜為人寫,蓋人間刊石者,自有五六本”。蘇軾詠物詩,物與人,自為一體,此詩以海棠自喻,興象深微,煙波跌宕。

遊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發源,宦遊直送江入海。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羈愁畏晚尋歸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

汪士行評論此詩“起二句,將萬里程,半生事,一筆道盡。”這首詩寫得如蘇軾的散文一樣,該行則行,應停則停,如流水般暢快。

百步洪二首(其一)

長洪鬥落生跳波,輕舟南下如投梭。水師絕叫鳧雁起,亂石一線爭磋磨。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絃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四山眩轉風掠耳,但見流沫生千渦。險中得樂雖一快,何異水伯誇秋河。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覺一念逾新羅。紛紛爭奪醉夢裡,豈信荊棘埋銅駝。覺來俯仰失千劫,回視此水殊委蛇。君看岸邊蒼石上,古來篙眼如蜂窠。但應此心無所住,造物雖駛如餘何。回船上馬各歸去,多言譊譊師所呵。

此詩歷來為人稱頌,前半部分,連用七個精闢的比喻,生活地描寫了百步洪的壯麗雄偉景象。如蘇軾其他古體詩一般,淋漓暢快。

選了這些詩詞,對於蘇軾其他的詩詞是不公平的,因為還有許許多多好的詩詞,在這些詩詞中,只好簡明的說說選擇的理由,詩歌的好處。不正之處,請斧正。


龍31991660


姓名:蘇軾 性別:男 別稱:蘇子瞻、蘇東坡 字號:字:子瞻、和仲;號:東坡居士 所處時代:北宋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四川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 出生時間:1037年1月8日(丁丑年) 主要作品:《赤壁賦》《飲湖上初晴後雨》《念奴嬌·赤壁懷古》《浣溪沙》 去世時間:1101年(辛巳年)8月24日 主要成就:詩、詞、賦、散文、書法、繪畫 國籍:中國 地位:“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蘇之一 派屬: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之一 信仰:儒家蜀學 卒葬地: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 追贈:太師 諡號:文忠

《定風波·三月七日》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麼可怕的?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吧,對我來說,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蘇軾的詞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這一首,也認為他這一首詞是他最好的作品。這首詞作於蘇軾被貶黃州之時,蘇軾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曠達胸懷。全詞都是遇景生情,語言詼諧。

尤其是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自然界中的晴雨既屬平常,也無區別,社會人生中的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呢!強烈表現出蘇軾的曠達胸懷,同時也暗示蘇軾當時幾乎至他於死地的政治風雨和險途。

喜歡我的可以關注一下我,分享更多有趣的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