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龍滅絕,撞擊點在哪裡?

老迷84425263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點基本上已經確定,就是位於墨西哥附近的尤坦卡半島。這個撞擊坑今天仍然可以通過遙感衛星觀測到,直接達到200公里,足以可見其撞擊能量有多少強大。

可以在上百公里內的大型動物在撞擊發生之後很短時間就全部滅亡,撞擊也波及到整個地球,導致了核冬天。大量的塵埃遮擋了大氣,導致植物得不到足夠的陽光,世界上的陽生植物開始滅亡,那麼食草的動物就無法生存了,最後是食肉的動物無法生存。

恐龍作為大型生物,滅絕的是最快的。尤坦卡半島幾乎遭到毀滅性打擊,變成一個上百公里直接的坑,引發了強大的海嘯席捲全球。

這次撞擊也改變了地球生命的格局,大型生物全部死亡,只有體積較小的生物倖存,也給了一種猴子生存的空間,後來演化為今天的人類。


太空伊卡洛斯


據科學家推測,6500萬年前撞擊地球造成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其撞擊點位於現在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上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該隕石坑的直徑有180公里,科學家估計小行星撞擊地球時釋放的能量是廣島原子彈的100億倍以上。

科學界普遍認為,在大約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撞擊釋放的能量引發了全球性的火災,將大氣層加熱至很高的溫度,使地球上的森林絕大部分在短時間內就被燒成灰燼。

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時候,其爆炸產生的巨大能量揚起了大量的塵土,同時,小行星撞擊加劇了地球上的地質運動,又造成地球上的一些火山爆發,至使大量火山灰噴入大氣層。這些細小的塵土遮天蔽日,終日不散,擋住了來自太陽的熱量,使地球表面的溫度又迅速下降。

如此冰火兩重天的氣候,導致當時地球上恐龍在短時間內遭受滅頂之災,另據科學家估計,93%以上的哺乳動物和大部份的其它物種也在該事件中滅絕,萬幸的是一些體型較小、適應力較強的哺乳動物得以倖存下來,使得生命的種子得以延續。


魅力科學君


與恐龍時代有關的小行星撞擊於墨西哥,推測是一顆直徑20公里的小行星,形成了直徑180公里的撞擊坑,衝擊波影響半個地球,至少相當於100萬億噸當量核彈。

劇烈的衝撞下,小行星的動能迅速轉化為熱能,使小行星和周圍環境迅速升溫,並且向四周快速釋放,造成了規模龐大的衝擊波,引發了地震,周圍的一些火山爆發,衝擊波席捲了大半個地球,接下來引起了海嘯,這也是全球範圍的災難,還使得海洋海水沸騰,影響到幾乎整個北美大陸。儘管如此,這顆小行星撞擊卻並沒有直接導致全球恐龍全部死亡,恐龍的滅絕(或者說消失)更多的是由這場災難引起的環境變化而消失,或者滅絕了或者是殘存的一些恐龍進化了。

6500萬年前的事件雖然很難追溯,不過像這樣廣大範圍的劇烈撞擊,會使得大量塵埃進入大氣遮擋陽光,造成溫度下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塵埃逐漸又沉降下來,由於小行星或者火山爆發噴發的塵埃性質的關係,可以從地下、冰蓋下的一些冰層中獲得信息。可以通過鑽取巖芯、冰芯的方式瞭解6500萬年前的環境信息。從世界各地獲得的信息可以證明,在6500萬年前地球上確實很可能發生了“核子冬天”,陸地溫度環境變化,一些生物不能適應逐漸滅絕,植物種類也發生了變化,進而導致植食性生物生存危機,最後引發全球範圍內的生物滅絕事件。

這個小行星撞擊坑是墨西哥一家石油公司在尤卡坦半島發現的,最寬處180多公里,被稱為奇克蘇魯布撞擊坑。這個小行星撞擊和大量物種滅絕的時間充分地告訴我們“武功再高也怕菜刀”,花花腸子在絕對的力量面前毫無抵抗之力。





來看世界呀


地球上已經出現了五次生物滅絕事件,這五次生物滅絕,原因是相同的,都源於地球重心位置轉移。地球存在著三種主要的運動方式,即自傳、公轉和搖擺運動。地球重心與中心不同心,重心位於中心以南,兩心的位置確定了地軸位置,兩心距離決定著地軸傾斜角度的大小。地球繞中心自傳,自傳時重心產生了偏心力,牽引著地軸發生傾斜,伴隨地球自傳,偏心力方向不停的改變,牽引著地軸方向不停的改變,於是地球出現了搖擺運動。地軸位置不是永恆不變的,隨地球重心位置改變而改變。兩極冰川融化,小行星撞擊都會造成地球重心位置發生大的轉移,導致地軸位置改變,地球自傳方向偏轉,引起地殼運動方向和速度改變,造成全球性的地震和大規模火山噴發;地球經緯度改變,造成全球氣候鉅變;洋流循環途徑改變,海陸重新分佈;地球磁極方向轉移。全球環境和氣候鉅變,地球上的原有的植物不能適應這種短時期的鉅變而死亡,新的植物要經過幾千年,甚至上萬年的孕育,由於初級食物鏈斷裂,導致全部大型陸生生物死亡,這就是恐龍滅絕的真相。


搖擺的地球


悟空傳問,6幹五百萬年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撞擊點在哪?

地球是行星限制在太陽系。和月球一樣也會碰到小行星的撞擊,但有些恆星也會產生爆炸形成流星可能撞擊到它們。而月球上由於沒有生物太空中沒有物理過程降解。月球上的隕石坑很難複合到地球的變通,也就是說地球上再大的隕石坑可用液太水修補。再說恐龍滅絕,而今類似於恐龍還有,質量瘦了吧。言歸正傳。小行星撞擊地球點在哪。其實不難搜到說墨西哥有圓徑18O公里的隕石坑。眾所周知,美國三面臨水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灣。也可說撞擊在太平洋,此次撞擊將此某些區域淪入地曼,形成太平洋板塊,相繼產生斷裂帶,諸如東非大裂谷,而處於板塊斷裂帶由於地基不實,常會形成等級不同的地震,不是說島國三天兩頭震嗎。然而由於此次撞擊不但襲擊了恐龍生物,在6幹萬年時,還醞釀了亞歐板塊和印度板塊並也消失了部分陸地,科學說地幔是軟的,就像沼澤,上面形成陸地受撞擊下沉,兩板塊下沉時擠壓作用形成了喜馬拉雅,……


在人間2244850284


墨西哥灣的尤卡坦隕石坑,深9OO米長18O公里,科學考查認為是65OO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所至。據推測其撞擊能量相當於美國在曰本廣島投放原子彈的爆炸當量的1O0億倍,其爆炸衝擊力波及地球的每一寸土地,其塵埃廕庇天曰,阻擋陽光照射地球,地球溫度因此驟降,大批動植因環境變化而面臨生存困境,其中大型動物的生存更是岌岌可危。這種環境持續兩百萬年後,動物基本上經過了一次徹底的更新換代,根據適者生存的自然界規律,地球環境誕生了一大批新的動植物生命,從而也淘汰了一大批不適應地球環境的生命,不幸的是,孔龍位列淘汰名單之內。目前許多科學工作者在論證孔龍滅絕的原因時認為,除隕石撞擊地球之外,還因為6500萬年前,孔龍末期,地球誕生很多種類的哺乳類肉食動物,而孔龍蛋成為它們最優質的食物原料,沒有來得及成為幼崽的孔龍蛋,成為這些食肉動物的美餐,孔龍面臨又一次生育的巨大挑戰,還有一種說法是,在白堊紀時期,持續的大面積普降酸雨,導致地球植物生長含有致使動物慢性中毒的化學物質鍶,孔龍是巨型的食草動物,長期大量食用有毒草料,造成孔龍驟減,最後滅絕。也許恐龍滅絕兼具以上三種原因,或許還有更多不明的原因,總之孔龍滅絕給所有的生活在地球動植物都有警示作用,無論什麼時候,生存才是硬道理。


蟻議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之謎,已讓現代人類文明無從猜起,很多人會懷疑是小行星撞擊,也很多懷疑是氣候環境變異。眾多猜測都難以真正揭開本星球上,生存幾億年的物種竟然也會悄然地滅絕。

事實現在人類文明也同樣擔憂這個神秘的滅絕,推敲億萬年生存的恐龍為什麼神奇滅絕,無疑給人類生存提高一份保險。人類文明在這個星球上才僅僅只有千萬年,各種生存的危機到處都潛伏。科技的發展雖然給人類發展添磚加瓦,但是同樣隱藏著一種更神秘更可怕的危機。

地球上為什麼會存在生命,恐龍又為什麼能夠統治這個星球幾億年?它又為什麼會悄然無聲的滅絕,這一切現代科技卻又無法從根本上認證。在這個宇宙中諸多的神神秘秘讓現代人類無限的猜想,人類究竟是怎麼起源的,人類是否也會象恐龍一樣自然滅絕?

一顆小行星隨隨便便砸向地球,把幾億年來生存在本星球上的物種滅絕了,顯然有些不可思議,真會是這樣嗎?想在這個星球上找到當時所撞擊的方位來證明,顯然有點太為難現代科技。千萬年的歷史早已把這個星球上的一切在滄海桑田中改變,根本無法清楚是否真的是小行星從容不迫,在這個星球上撞擊造成恐龍完全滅絕的結果。

畢竟一種上億年生存的物種不可能只是一個撞擊連它種都完全消失。雖然在撞擊後地球上各種自然災害也會不斷髮生,讓這種物種完全沒有了生存之地,也未必就會造成這種物種徹底滅絕。一個隕石坑可以把這個星球上的物種普遍滅絕,也無法滅絕幾億年頑強地生存在這個星球上的強大物種。所以,也很多人並不贊成恐龍滅絕是小行星撞擊的結果,更何況在地球上存在著什麼隕石坑。

然而這些與恐龍同時的物種悄然滅絕以後,更神奇的是與人類一起的這些物種突然又從天而降氾濫在這個星球上。


Ncz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恐龍的滅絕,一直以來都是最受關注的自然未解之謎。

經過科學家的不斷探究和探索,小行星撞擊成了造成恐龍滅絕最大的可能。最早提出這一理論的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路易斯·阿爾瓦雷茨(Luis Walter Alvarez)和他的兒子,阿爾瓦雷茨曾經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圖注:提出小行星撞擊理論的阿爾瓦雷茨父子,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在新墨西哥州白堊紀與古近紀交界地層中出現的銥元素富集,圖片來自網絡


阿爾瓦雷茨父子在研究白堊紀與古近紀交界地層時注意到銥元素的異常富集,而這種元素在地球上並不常見,反而是在隕石、小行星等地外天體中含量豐富,因此他們提出了小行星撞擊說,也就是著名的"阿爾瓦雷茨假說"(Alvarez Hypothesis),時間是上世紀70年代。


既然小行星撞擊造成了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恐龍滅絕了,那麼小行星撞在哪裡呢?肯定會有隕石坑留下來吧?

就在1951年,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南岸的尤卡坦半島開鑿了多個鑽井用於研究地層,其中一個鑽井在1300米處發現了安山岩,這種岩石是在高溫高壓狀態下形成,一般見於火山爆發, 或者是隕石撞擊。在後來的探測中,石油公司發現了一個由尤卡坦半島向北深入墨西哥灣中的巨大弧形構造,這個構造與周圍的地質結構並不吻合,很像是一個撞擊坑。

圖注:從太空俯瞰尤卡坦半島,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尤卡坦半島上的撞擊坑,圖片來自網絡


90年代之後,美國科學家確認了位於尤卡坦半島的弧形構造是撞擊坑,其直徑至少有180公里,撞擊中心點在希克蘇魯伯村(Chicxulub)附近,因此這個撞擊坑被命名為希克蘇魯伯撞擊坑(Chicxulub Crater)。希克蘇魯伯撞擊坑正是造成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之後留下的,其年代與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吻合。

圖注:希克蘇魯伯撞擊坑的想想圖,圖片來自網絡


科學家估計,造成希克蘇魯伯撞擊坑的小行星直徑有10公里,撞擊時產生的能量高達4.0×10^23焦耳,約等於100萬億噸TNT的爆發威力。如果用美軍投在廣島的原子彈換算,這次撞擊的威力相當於70億顆原子彈。

小行星的撞擊帶來了一系列的地質災難,包括有地震、火山爆發、海嘯、衝擊破等等,撞擊產生的塵埃進入大氣層,將地球包裹住,隔離來自太陽的光和熱。在各種災害的綜合作用之下,地球上超過四分之三的物種消失了,其中就包括恐龍。中生代結束,新生代開始。

圖注:被煙塵包裹的地球,圖片來自網絡

最後糾正大家幾個常見的誤解:

第一, 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發生在距今6600萬年前而不是6500萬年前。2008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使用氬-氬年代測定法確定滅絕事件發生在6595萬年前,上下浮動4萬年,因此白堊紀結束的時間被更新為6600萬年前。

第二, 恐龍並沒有滅絕,今天的鳥類都是恐龍的後代,所以現在稱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中的恐龍滅絕為非鳥恐龍滅絕。


古生物探索


我要說的,都在這張圖裡數據算過了!



尖峰4642


這種說法我認為沒有充分的理由。鞏龍確實有滅絕不一定是的天體撞擊地球而造成的!也有其它方面使鞏龍滅絕:例如高溫,乾旱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