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周建人兄弟,為何共娶一對姐妹花?

帝國的臉譜


紹興周氏三兄弟,我們對魯迅、周作人相對熟悉,他倆名氣大的原因吧,往往忽略了這個三弟的周建人。其實,周建人的建樹也不低,他數十年如一日研究生物學,在自然科學領域成績不俗。在抗日戰爭期間,做過大量的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任過浙江省長等要職。

三兄弟的關係,我們熟悉的,也是魯迅和周作人兄弟由兄弟情深到手足相爭、不歡而散,對周建人在兄弟之間的關係相對模糊,其實,周建人在三兄弟中有過十分與眾不同的表現,比如,他曾與周作人共娶一對姐妹花;同時,他還曾與大哥魯迅攜手情人,同居於上海景雲裡。這即使是在那個時代,也是頗為特立獨行而令人側目的。

魯迅與周作人,兄弟二人曾在日本留學多年。在西風東漸之際,中國東渡日本的人特別多,那些去日本或謀生、或求學的中國人,特別是去日本做生意的中國人,很多人與日本女子同居,無論家裡是否有妻,都有此愛好,廣東話叫“包日本婆”,每月給予一定的報酬,以照顧生活,日久生情,後來便如同配偶,甚至養兒生女。比如民國詩僧蘇曼殊,便是他父親與所包日本婆亞仙所生的兒子。

這一風氣形成後,也影響了許多前來日本求學的青年學生,周作人在日本留學,也未免俗。當時,兄弟倆與另外三個留日學生一起,共同聘請了一個女傭,她叫羽太信子,羽太信子勤勞肯幹,尤其對周作人照顧體貼有加,1909年春,周作人便與羽太信子在日本註冊,正式結為夫妻。

周作人學成歸來後,就把羽太信子帶回了紹興。1912年,在羽太信子的要求下,又將她的弟弟重久和妹妹羽太芳子接到了紹興。這一年,周建人24歲,羽太芳子15歲。二人在同一屋簷下,低頭不見抬頭見,慢慢有了感情,周作人和羽太信子便做他倆的工作,成人之好,因此,1914年,周建人與羽太芳子成了親。

1919年,魯迅一家賣了紹興的房子,在北京八道灣購置了一座宅子,一家人搬到了北京生活。後來,周建人到上海去工作,羽太芳子因有身孕,沒有隨丈夫去上海。周建人一個人在上海,生活畢竟難以周全,便多次做芳子的工作,希望同自己一起到上海生活,芳子對姐姐太依賴,堅持不去,讓周建人傷心不已。

周建人在上海孤獨的生活中,認識了江蘇靖江的小學教員王蘊如,不久同居,但未辦結婚手續,王蘊如沒有名分,也安之若素,一起還生下了女兒。魯迅與周作人失和後,搬出了北京的家,也與許廣平有了夫妻之實。

後來,魯迅到上海工作,便與許廣平一起,搬到景雲裡同周建人及他的外室住在了一起,竟也十分和諧。


帝國的臉譜


據知情人士披露:周作人的日本妻子想讓她的親妹妹長期留在自己身邊照顧自己,便設計把周建人灌醉,然後說服她妹妹與酒醉的周建人睡在一起,逼迫周建人娶了她的妹妹。周建人的收入有限,遠遠沒有他的兩個兄長收入高,在家中頗受周作人妻子與他自己妻子這對日本親姐妹的蔑視,這對日本姐妹常對周建人冷嘲熱諷。周建人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便離開北京家中去了上海,重新組建了家庭。周建人的家庭悲劇是他的嫂子(即周作人的日本妻子)一手操縱而成的。


跪射俑


兄弟倆娶姐妹倆倒不是什麼稀奇的事,那個時代接觸到日本人或者其他列強國家的人也不稀奇,稀奇的是因為羽太信子魯迅和周作人翻臉,兄弟倆登報互不相往來了。

搬到北京的大院,魯迅很忙,畢竟在教育部有官職了,魯迅在此階段非常忙,但收入好了,把母親和朱安也接到北京了。同時,將周作人夫妻也接來一起住。

但魯迅的工資是有限的,他要養房子養老母親和從未有過夫妻感情的朱安,壓力很大。而周作人帶著日本老婆,吃吃喝喝穿穿買買去趴體,還要從魯迅這掏錢。魯迅說管管你媳婦,大手大腳花錢,這日子撐不了多久。

周作人翻臉了,羽太信子也翻臉了,對魯迅穢語,還打了魯迅。魯迅無奈,在外找了小院子,問母親是跟周作人過日子還是跟自己過,周母說大兒去哪我就去哪。問朱安,朱安很惶恐,她怕魯迅拋棄她,說婆婆去哪大先生去哪我就去哪。於是魯迅找了小院子,借了很多錢,把院子收拾了,搬了過去。

對這件家庭矛盾,我們沒什麼好評辯的,魯迅也有煩惱,日本號稱禮儀最好最敬老的國家,也有羽太信子這樣的潑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