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和馬鈴薯瘡痂病呈什麼症狀?如何防治?

廣西農業農村廳


看到這個問題我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您為什麼會把這樣的兩個問題放在一起,因為不僅僅是作物不同,連病症都沒有任何關聯性。

一,油菜菌核病屬於子囊菌亞門真菌性病害,油菜感染病菌後會危害整株油菜的各個部位,莖、葉、花、角果都會被侵染危害,嚴重時會造成油菜產量大幅度減產甚至絕產。

油菜菌核病的菌絲適宜生長髮育溫度在0-30℃,最適宜溫度20℃,相對適宜溼度在85%左右。所以溫度和溼度是制約菌核病發生髮展的主要因素。

二,防治措施。

1,農業措施。做好土壤消毒,種子處理,增施腐熟好的有機肥或生物菌肥。選擇抗病品種,減少田間溼度,合理輪作,減少氮肥使用量,適當增加磷肥和鉀肥使用量。

2,藥劑防治。40%甲霜嘧黴銨懸浮劑2000-3000倍液噴施或35%吡唑代森聯懸浮劑3000倍加20%咪鮮胺抑菌脲2000倍噴霧防治。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加30%甲霜惡黴靈懸浮劑2000倍液噴霧。

三,馬鈴薯瘡痂病屬於瘡痂鏈黴菌放線菌的細菌性病害,適宜發生溫度25-30℃,一般情況下溫度越高溼度越低越容易發病。

馬鈴薯瘡痂病主要危害地下塊莖,地上部位症狀表現不明顯,初侵染往往是通過地下害蟲危害的洞孔或者在耕耘過程中機械創傷口而進入塊莖。

馬鈴薯染病後病部細胞組織會逐漸木栓化,表皮出現開裂狀隆起,使馬鈴薯失去商品價值。

四,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做好田間地下害蟲防治,在耕耘過程中儘量避開塊莖生長區域,減少人工創傷,高溫季節及時澆水,降低小環境溫度過高。

2,藥劑防治。6%井岡嘧苷素水劑1000倍液或4%春雷黴素水劑1000-1500倍液噴施植株並噴淋根部。


人已醉夢難醒


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一般發生於花期。花瓣感病後呈暗黃色、水漬狀;葉片感病後首先褪綠成淡黃色,後變為黃褐色、水漬狀、近圓形斑塊。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兼顧早熟、優質、高產。

2、防止種子帶菌,通過篩選、藥劑拌種等方法消除菌核和殺滅種子表皮病菌。

3、加強田管,開溝排水降漬,改善群體結構和環境條件,促進油菜健康抑菌。

4、適時藥劑防治。初花期用40%菌核淨50克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克或70%甲基託布津100~150毫升,兌水50~70公斤噴霧1~2次,相隔約7天。2次噴藥後若遇連陰雨,應進行第3次噴藥。

馬鈴薯瘡痂病

細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莖塊,病菌主要從薯塊皮孔或傷口侵入,表皮組織被破壞後,易被軟腐病菌侵入,造成塊莖腐爛,病塊莖品種變劣,不耐貯藏。

防治方法

選用無病種薯,選擇馬鈴薯與豆科、葫蘆科、百合科、葵科等2年以上輪作;可選用農用鏈黴素、加瑞農等藥劑進行防治,每隔7~10天1次,連續噴施2~3次。


廣西農業農村廳


油菜菌核病的症狀:初現淺褐色水漬狀病斑,後發展為具輪紋狀的長條斑。

油菜缺硼也會導致菌核核病的發生,要注意噴施硼肥,還要及時摘除下部無功能的老、黃葉,以便通風透氣,可防止和減輕菌核病的發生。

菌核病的防治時間,最好是在油菜主莖株花率達80%時用藥。主要用多菌靈、甲基硫菌靈和菌核·福美雙、菌核淨等藥物。用藥劑量,一定要仔細看藥品說明書,來科學用藥。

馬鈴薯瘡痂病的症狀:最初在莖塊表面產生淺褐色小點,逐漸擴大成褐色近圓形至不定形大斑,使病部表層粗糙、開裂後病斑邊緣隆起,中央凹陷呈瘡痂狀。

防治:選種要用無病薯塊留種,播種前要用福爾馬林200倍液浸種2小時,浸種後在切成塊備播。還要選擇保水性好的土地種植,保持土壤溼潤可減輕發病。

防治瘡痂病的藥物:可用農用鏈黴素、新植黴素、春雷黴素等藥物。用要劑量要仔細看說明書,按照說明書要求的劑量來用藥。


麥隴翠浪


我們這兒一不種油菜,二不種土豆,對二種作物沒做研究。不便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