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強公司的中國企業有哪些?

用戶52617777445


2018年世界500強中國企業有120家,比2017年的115家增加5家,國家電網排名世界500強排名第2,中國排名第一,中國前10有除了臺北鴻海精密和中國平安非國企外,其他都是國有企業,其實中國平安到底是國有持股多還是民營資本持股多,一直沒有明確說法。

附2018年世界500中國企業名單。


互金圈


根據2018年7月19日,美國權威財富雜誌《福布斯》的最新一期世界500強的排名,中國公司上榜總共包括了120家,其中大陸地區(包含港澳、不包括臺灣)111家,這個數據僅次於擁有126家企業的美國。

那麼世界500強中,中國企業有什麼特點呢?

  • 國營企業佔據統治地位,基本都是獨佔型、壟斷

在這份世界500強榜單中,基本上還是以國營企業為主,並且大部分都是壟斷型、獨佔型企業,基本上把持著某一方面的國家資源,並且民營企業不能參與、至少是不允許大規模參與的行業。

比如在這份榜單中排名靠前的企業中,例如“能源巨頭”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國家能源,“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建築巨頭”中建築、華潤集團、中交建設、太平洋建設,“幾大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三大運營商”移動、電信、聯通,“幾大車企”上汽集團、東風汽車、北汽、一汽,保險和金融巨頭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信集團,“鐵路雙子星”中國鐵路、中鐵建築,其他包括郵政集團、中糧集團、五礦集團、中國化工等等基本上都是大國企。

除了這些大國企,排名最高的民企是鴻海精密(排名27,臺灣)、華為(排名72)、京東(排名181)、聯想(排名240)、阿里巴巴(排名300)、美的(排名323)、騰訊(排名331)、臺積電(排名368,臺灣)蘇寧(排名427)、海爾(排名499)。可以說是少之又少,不過京東這樣的企業都能排在阿里、騰訊前面,並且連百度都沒上榜,京東居然上榜了,這榜單也是蠻有趣的。

民營企業寥寥無幾、內資民企更是少之又少、內資民營科技公司更是極其稀有

正如前面所說,這些企業裡面,基本都是壟斷型的大國企,但是缺少民企,其中是內資的企業就更少,內資的民營科技企業更是極其稀有。

即使在這些榜單上的企業,比如阿里、騰訊、京東等這些企業,其實本質上依然是外資企業,由於早期我國的資本發展不夠好,互聯網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阻礙,那時候大家都不相信互聯網,只有海外的資本願意給這些企業融資,造成了這個無法逆轉的局面,導致了大多數互聯網企業都是外資。

很多國企的領導要麼吆喝自己是“弱勢群體”、要麼感嘆“賺不到錢、要賠錢”,因此我們需要更多能夠賺錢的民營企業上榜才行,這些“悽慘”的大國企就安好吧。

因此這個世界500強的榜單中這麼多壟斷國企,其實還蠻尷尬的,不過隨著時間推移,現在優秀的民營企業越來越多。正如幾年前浙江工商局局長鄭宇民所說,國營企業體現的是國家意志,但民營企業才是經濟之水、國計民生之水。


文章為字節跳動作者Emacservimer悟空問答原創專稿,未經允許轉載、抄襲必究!我是一名互聯網技術從業者、也是一位創業者,全網原創文章閱讀量已經突破1億,歡迎大家關注我的賬號,我們一起探討互聯網、暢聊足球和籃球!

EmacserVimer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財富》雜誌FORTUNE每年都會發布世界500強企業榜單,排名依據是營業收入的高低。2017年的榜單中,中國有115家企業上榜(含港澳臺),下面先附上上榜名單:

排名中國前五位的,分別是國家電網、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工商銀行、中國建築,分別排名世界第2、3、4、22、24位。

從企業性質看,國企數量多於民營企業數量,說明規模大的企業仍然是國有企業為主。民營企業雖然數量眾多,總量更大,但是企業實力還是不能與國企比較。上榜的企業中,有56家總部設立在北京,且多是中字頭企業,與這個結論相互印證。

從行業角度看,上榜企業多是能源、金融已經一些國家壟斷行業,少數地產巨頭、互聯網巨頭上榜。互聯網巨頭中,京東的排名超過了阿里巴巴,主要是因為京東有自營業務,銷售商品的收入也算做營收,而阿里是平臺業務為主,因此營收較少,但實際上阿里的利潤和平臺交易量是遠遠大於京東。

科技企業只有華為一家上榜(剔除臺灣企業),說明了我們的科技實力與國家經濟實力的不匹配。

雖然我們有115家世界500強企業,但是上榜企業的質量還不夠好。未來只有更多華為一樣的公司出現在世界500強名單中,我們才不會被輕易掐住脖子。


首席投資官


2017年《財富》雜誌發佈最新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國上榜企業連續14年增長,達到115家,其中中國大陸(包括香港企業,不包含臺灣企業)上榜企業數量為109家。 臺灣地區6家企業上榜分別是第27的鴻海、第296的和碩、第369的臺積電、第390的廣達電腦與第411的國泰人壽和458的仁寶電腦。

騰訊和阿里巴巴兩家互聯網服務企業首次入榜,加上之前的京東,中國有三家互聯網企業上榜,美國也是三家互聯網企業谷歌、亞馬遜和facebook上榜,這是全球唯一6家進入世界500強的互聯網企業,中國和美國各佔一半。

中國企業上榜數量排第二,第一是美國上榜企業132家,第三是日本上榜企業51家。

以下是2017年中國115家上榜企業榜單和2017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長圖


2017《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






一一近朱者赤


“世界500強”,是中國人對美國財富雜誌每年評選的“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行榜的一種約定俗成的叫法。

第一份《財富》五百強企業誕生於1955年,當時上榜的企業僅限於美國公司。而在1976年國際版的世界五百強,卻不包括美國公司。直到1995年,才有了包含美國公司在內的世界各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五百強排行榜。那一年,中國有3家企業上榜,而美國則是151家,日本149家。到了2018年,世界各國五百強企業數量如下,其中中國有120家,美國126家,日本52家。

中國的這120家五百強企業中,包含中國大陸的103家,中國臺灣的9家,以及中國香港的8家企業,這些企業的排名、營收、以及總部所在城市等信息如下:

從榜單可以發現,上榜的企業以國有企業居多,排名最靠前的企業是國家電網,其營收高達3489億美元,位居五百強榜單第二名。而排名最低的是青島海爾,以235.6億美元的營收位居第499名。從總部所在城市看,以北京居多,高達53家,北京也是全球五百強企業總部最多的城市,這與北京國企雲集有很大的關係。而香港、深圳、上海、臺北的上榜數量在6~8家,領先國內其它城市。

世界五百強排行榜是由《財富》雜誌每年發佈一次,衡量全球大型公司最著名、最權威的榜單。


錦繡中源


1995年,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世界500強排行榜發佈,包含了美國和其他國家企業的綜合排名。這份榜單後來常被作為基準,用來對企業、行業或國家之間歷年的表現進行數據對比。

在第一份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有3家企業來自中國。該年,沒有有151家企業進入500強,日本有149家企業入圍500強。美日兩國世界500強企業合計300家,佔了全部榜單的60%。

從增長速度看,中國無疑是最快的國家,從1995年的三家增長到2018年的120家,23年的時間增加了117家,平均每年增加五家企業。另外幾個經濟大國,美日德英法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日本下降最為嚴重,從1995年的149家下滑為2018年的52家,減少了97家,平均每年減少4.2家。

2018年中國有三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的前十,他們是排名第二的國家電網、排名第三的中石化和排名第四的中石油。前十強中只有中美荷日德英等六個國家的企業。其中中國3家、美國3家、日本1家,德國1家,荷蘭1家,英國1家。

從地域分佈來看,總部在北京的世界500強企業多達53家,遠超另外4個一線城市。其中,香港有8家世界500強企業,上海和深圳均有7家,廣州有3家,以上五個城市合計有78家,佔了我國500強企業總數的65%。其他城市方面,中國臺北有6家世界500強,廈門、杭州均有3家,佛山、福州、烏魯木齊、西安等4城市均有2家。120家世界500強企業數據如下:

不過,在這120家企業中,大部分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數量很少。其中較為知名的民營企業有華為、蘇寧、正威國際、京東、魏橋、聯想、恆大、國美、萬科、騰訊阿里巴巴,等等。


財經知識局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顯示,2017年,中國擁有世界500強企業115家。其中中國大陸(含香港在內,不包括臺灣地區)為109家企業。絕大部分上榜企業為國有控股企業。

排名最高的是國家電網,世界排名第二,中國排名第一。中石化排名全球第三,中石油排名全球第四。這也是全球十強的三家中國企業。

接下來,世界500強中,中國區排名4、5、6、7的分別是:工行、中國建築、建行、農行,世界排名分別是22、24、28、38。

來自臺灣的鴻海精密世界排名27,中國區排名第八,這也是臺灣首富郭臺銘控制的企業集團。

中國平安是排名最靠前的大陸民營企業集團,世界排名39位,中國區排名第九位。中國民營企業中,華為排名第二,世界總排名83位;太平洋建設集團排名中國第三,世界總排名89。

上汽排名中國區第十,世界排名41位。

2017年有10家中國公司首次上榜,它們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包括安邦保險集團、恆力集團、陽光金控、阿里巴巴、碧桂園、騰訊、蘇寧雲商、廈門建發集團、國貿控股集團和新疆廣匯。

從其他上榜國家看,美國2017年有132家公司,日本有51家。雖然中國在上榜公司數量是第三位的日本一倍還多,但是除了金融業,日本上榜主體是10家電子和通信行業公司和10家汽車製造業公司,來自具備創新能力的優勢行業;作為對比,中國除了金融業,最多的行業分佈是19家能源、煉油、採礦公司和14家房地產、工程與建築公司。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阿里巴巴、騰訊上榜,加上去年首次上榜的京東,全球6家互聯網服務大公司中國和美國各佔一半。美國的三家為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今年新上榜的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也就是在互聯網領域,中國與美國“平分秋色”。


波士財經


什麼叫世界五百強?

“世界500強”,是中國人對美國財富雜誌每年評選的“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行榜的一種約定俗成的叫法。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權威的榜單。由《財富》雜誌每年發佈一次。

評選標準是什麼呢?

1)銷售收入

2)企業統計數據必須具有較高的透明度。這也是很多大公司不能上榜的原因之一。

3)獨立的公司治理;比方說中航科工集團,如果按照營收來算,肯定會屬於,但是實際上卻不是。

2 2017世界五百強

看看世界前十名,中國上馬三家,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企業,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以及國家電網。另外,美國有4家,日本、德國、荷蘭各一家。

3 中國的世界五百強2017

共有115家,其中總部位於北京的是最多的。


以股易金


2017年的數據,中國大陸擁有109家公司登上世界500強排行榜,其中大部分為國有控股企業。排名最高的是國家電網,在世界排行榜上排名第二。中石化,中石油分別排在世界500強排行榜的第三,第四。民營企業中排行比較高的是中國平安,排在第39位。上汽排名第41位。同時中國登榜公司的有阿里巴巴,騰訊,碧桂園,新疆廣匯等十家公司。中國擁有世界500強企業的數量,是排名第三位的日本的一倍多。


用戶3343794875902


截止2017年年底,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大陸企業佔了109家,比排名第三日本數量多出一倍多。從上榜的企業上來看絕大部分都是國有控資企業,排名最高的是國家電網,在500強企業中排名第二。其次中石化,中石油分別排名第三,第四。民營企業排名最前的是中國平安,排在世界500強的第39位。新上榜的有阿里巴巴,騰訊,碧桂園,新疆廣匯等10家中國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