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如果截殺外地來的新官,然後冒充對方的可能性大嗎?

滿血原地復活的南恩寵


看過《西遊記》的朋友都知道,唐僧的老爸就被殺害冒充了。

唐僧老爸陳光蕊高中狀元,騎馬遊長安時又抱得美人歸。之後帶著妻子去地方上任,在洪江渡口時,撐船的劉洪看見陳夫人綠柳蠻腰,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遂起歹意。他悄悄將船劃到人煙稀少的地方,在半夜的時候夥同李彪,先殺死了陳光蕊的家童,之後又打死陳光蕊,陳夫人見自己丈夫被打死,於是飛身跳水,劉洪一把將其抱住,恐嚇陳夫人,陳夫人心想自己已有身孕,於是順了劉洪。

劉洪霸佔陳夫人後並不滿足,他帶著陳光蕊的官憑,穿著陳光蕊的衣服,帶上陳夫人到江州赴任,之後在任上做得風生水起。

電影《讓子彈飛》中的情節更加神奇,土匪殺了“縣長”,霸佔了縣長夫人,而真縣長則成了他的師爺,最神奇的是這個假縣長在困境中把縣長當得風生水起。

這兩個故事都是小說與影視劇中的情景,在古代現實中這種事情很難發生,可以說幾率幾乎為零。

古代官員上任都有朝廷的委任狀和告身,告身上面清清楚楚的寫著新任官員的體貌象徵,但是古代沒有DNA和照片,畫像一般不太準確,如果賊人長得與新任官員有一點像,有可能能冒充一時,但冒充不了一世,古代接受教育的人群很少,賊人的才能大多都沒有官員高,如果能中舉了還當什麼土匪,就算有當官的能力(李衛這種人萬里都難挑一),但是你到點的時候需要去向上級述職,一去就露餡,不去找上級,上級也一般要派人下來巡視。此外,當官的都有家人,如果書信來往能偽裝一段時間,但一直不見面嗎?

新任官員是才中舉的新人,毛賊有機會冒充一時,如果是老官或高級官員,小毛賊想都不要想,別人有侍衛、僕人相隨,不捕殺你就算好了。

古代殺官是死罪,還要株連家人,風險十分高,一般毛賊不會去冒這個險。

如果是清朝于成龍第一次當官的地方,我估計小毛賊都不願意冒充他去當官。

古代截殺新官的幾率非常的小,冒充對方就更不用說了。


司馬長史


古代官員到外地任職,是需要憑證的,以前叫告身,就是委任狀,上面寫清楚了當什麼官。

那有沒有把這個任命狀搶了自己去當官的呢?

清朝人徐芳寫了一個《雷州假太守》,就講了這麼一個故事。話說崇禎年間,有一個南京人去雷州當太守。雷州很遠,坐船走到長江時,就碰到了強盜,強盜劫殺了這個江南人,搶走了他的妻子和女兒,然後在強盜中找了一個人去當假太守,拿著公文赴任,其餘的人假裝是僕人。

到了雷州之後,這位假太守假戲真作,真的治理起雷州來,而且治理得很好,百姓都很愛戴。但是,這個太守有個怪規定,禁止南京人來,要是有南京人來了,不得接待,不然要治罪。

大家也搞不懂,但太守很有威望,有什麼意見保留,遵照執行就是了。

不久後,真太守的兒子來到雷州找爹了。一來,雷州所有的客棧都不收留他,因為他是南京人啊。他就很奇怪,蹲到衙門的門口,等太守出來,他一看,這不是自己爹啊,難道換人了?他跑去打聽,可聽到的太守情況跟他的爹一模一樣。

他知道,自己爹可能被人替換了。

兒子找到了監司使,彙報了情況。監司使答應試一下,請假太守來吃飯。

吃飯期間,把兒子叫出來一對質,假太守就此暴露,被抓到南京處死了。

這個故事不知真假,作者寫這個故事的原因,主要是諷刺當官並沒有什麼牛的,而且強盜當太守竟然比真太守當得還要好,還受百姓歡迎。

那有沒有真實的呢?

有的,清末光緒年間,武昌來了三個人,一男一女一僕人。

他們住店以後,很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因為這個僕人像個太監,而這兩個主人用的東西都是有龍的。金龍被、金龍碗,還有御用之寶的字樣,再一聽,這三人一口京片子。

這不會是皇帝來了吧。當時光緒已經被慈禧軟禁了,社會上有很多光緒的傳聞,有的說光緒可能逃出來了,這三位不會就是光緒以及娘娘和太監吧。

這一傳,武漢人都知道了,不少人跑過來面聖,送了一大堆的禮物。這時候,也有懷疑的,把這個僕人騙到澡堂子,脫了褲子,肥皂一扔,咦,這個還真是動過大手術的。

這一下,連張之洞也給驚動了,趕緊給北京打電報,問皇帝是不是跑了啊,人家答,還在北京呢。

張之洞有了底,把這三人抓回來一審就清楚了。“皇帝”是個旗人,在宮裡演過戲,太監倒是宮裡的太監,因為犯了事被趕了出來,而娘娘則是八大胡同的工作人員。那些龍被龍碗都是太監從宮裡偷出來的。

這是古代的事,其實現在也有啊。

比如曼德拉追悼儀式,奧巴馬在講演講,後面有一個人在比劃手勢,把世界感動壞了,這還配有手語翻譯啊。

結果一查,這位比劃手勢的哥們根本不是什麼翻譯,就是路人甲。而他也壓根不懂手語,比劃全靠感覺。


腦洞歷史觀


冒充的案例有,但冒充官員難度極大,實際上非常稀少。明末的廣東雷州,就發生過一起強盜殺了來上任的雷州知府,自己假扮雷州知府的案件。強盜做知府的那段時間,風評竟然還不錯。

崇禎初年,有一個金陵人調任雷州知府,在前往雷州任職的途中,遭遇了一夥強盜。強盜殺了雷州知府和他的隨從,以其中最為狡猾的一個人拿著官府公文和官服,偽裝成雷州知府上任,其它人偽裝成隨從。

強盜冒認的知府幾個月內沒有被發現,竟然還獲得了不錯的官聲。可能因為不是官場中人,反而可以做點有利於百姓的事。強盜知府不久後下了一道奇怪的命令,境內都不許接待金陵人,百姓以為是知府嚴禁家鄉人過來搞裙帶關係,對其更加欽佩。

不久後,正牌知府的兒子來雷州,無人敢讓其住店,知道知府禁止接待金陵人的命令很疑惑。正牌知府的兒子偷偷守在道路旁,看到知府面目後確認不是自己父親。

知府的兒子隨即去報官,強盜假扮的知府被捉拿歸案,判處斬首之刑。

但這個案例的成功非常難複製,且成功假扮時間也不長,只有不到一年。雷州是當時廣東最為偏遠的州郡,廣東當時在全國也是比較落後的地區,一般官員也不願意去這麼偏遠的地方任職,這類地方官原本就是在官僚體系中很邊緣的人物,要求也不高,與其它官員迎來送往的機會相對也較少。正常地方能成功的幾率非常小。

現代也有冒充官員的成功案例。上世紀90年代的廣西柳州,有個叫劉和平的人,冒充中央來人掛職擔任副市長,幾年後才被識破。任職期間,評價還相當不錯。柳州還是一個大城市,不是偏遠小地方。


仁勇校尉


這幾年經濟發展很快也帶動了影視的發展,種類也越來越多,為了符合大家的口味,推出了很多的古裝劇武俠劇,在這類電視劇中也會經常出現強盜和官員衝突的戲碼,雖然增加了一定的刺激性但是真實性卻不一定了。

類似於走馬上任的官員在赴任途中被人劫殺或者冒名頂替的戲碼時有上演,那麼在我國古代的真實歷史中,是否真的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呢?

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的,既然有這種想法肯定就有一定的依據,但是這種情況出現的幾率可以說是微乎其微,近乎沒有了。因為古代的做官講究很多,做官的渠道也有很多的演變。在明清以前最盛行的有推舉的制度,簡單來說就是如果想要做官,沒有家世背景沒有通達的人脈還是非常困難的。

明清以前

所以說尋常人家基本上是沒有做官的,官場上混的人也基本上都你來我往相互認識,不是親戚關係就是禮尚往來的關係。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就需要認識很多官場上的人,經過他們的推薦才有可能做官,所以官場就那麼大相互來往,即便是外地的,不是很熟都會有過一面之緣,也就是說圈子裡相互都是認識的。

當官的家世顯赫,不敢招惹

假如說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前去赴任的官員在赴任的路上,先不說不會不會被人襲擊,光憑藉這些人身上的背景,一般的小毛賊也不敢輕易招惹,即便是被江洋大盜路上殺害了,也只可能是謀財害命,也沒有那個膽子去頂替他的位置。因為如果貿然頂替官員之間都是打過照面,想要當官肯定都提前做了一定的工作,如果冒充他,肯定會有人認出來,真的得不償失。

暴露的後果

另外如果被發現頂替上任以後面臨的後果也是十分嚴重的,那個時候大家都是靠著關係做官,有身世背景,而落草為寇多半也是迫於生計,到時候官場上的人發現自己的人被害後肯定不會輕易放過的,那麼殺害官員的人肯定難逃一死。

所以從劫匪的角度來說這樣的做法既不能讓他榮華富貴,反而小命不保還不如在山上做盜匪來的逍遙快活,幹嘛沒事找事呢。

明清時期

而隨著朝代的更替,做官的制度也越來越講究,從推薦的方式逐漸演變成考試的方式來做官,尤其是明清時期。在這種情況下,做官也越來越麻煩,不僅需要從小讀書還要層層考試。而且那時候當官的走馬上任還會隨身攜帶朝廷的任命書以及相關的文件,隨身也會攜帶護衛之類的。明清時候政府的管制力度也更加大,謀害朝廷官員是絕對不可饒恕的死罪,一般的強盜劫匪也不敢輕易招惹,何況還冒名頂替。

除此之外,明清以後做官多是讀書人的選擇,所以說隨便一個官員就算是芝麻召喚也是自帶文人氣質的,落草為寇的人身上的氣質完全不符合,明眼人一眼都看得出來,當然也不會有人吃飽了撐的去冒充。

再者,那時候也不是人人都稀罕做官,畢竟好處又不多還很得罪人,除了寒窗苦讀為了獲得認可以外,很少人願意去幹這種苦差,更不用說迫於生活上山為寇的那些人了。

總而言之就是在古代劫殺官員的情況還是蠻多的,為了搜刮金銀財寶像是強盜的做法,但是劫殺了以後再冒充的可能性幾乎沒有,這種情節最多隻會出現在虛構電視裡。像電視劇中那樣人為創造的充滿抱負想要改變自己前途的強盜,實際上是很不真實的。電視大家也就看看就好,別都拿來和真實情況作比較。


羽評郡主


古代冒充官員的事件時有發生,從神話到現實、從影視到歷史,都有許多相關記載。

最有名的,當屬唐朝新科狀元陳光蕊,赴任江都途中,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被水賊劉洪劫了道,推入江中。

不可思議的是,這個劉洪腦洞大開,拿了陳光蕊的官憑、文牒,摟著陳光蕊的嬌妻,頂替陳光蕊去江都赴任了。而且,劉洪這一冒名頂替就是十八年,直到唐僧出馬為父申冤,才把這件離奇的冤案揪出水面。

大家可能會說這是《西遊記》裡的情節,太過玄幻 ,不可信。

其實,明朝崇禎年間發生了一件類似的頂包事件。有一個山賊,劫殺了過路的赴任官員,並效仿水賊劉洪,拿了官員的文牒等物,去地方上任做了兩年知府。

厲害的是,這哥們做官這兩年口碑還賊好。要不是被害官員的兒子投奔父親,發現冤情,不知這山賊還會冒充多久。在古代,信息不暢通,沒有身份證,沒有照片,沒有電子檔案,沒有指紋識別,沒有DNA認證,沒有電子監控……

官員上任,只要拿著兩個證件就行,一個是朝廷的委任狀,就是吏部發的“敕牒”;另一個東西就是“告身”。

敕牒跟大學錄取通知書差不多,寫著“某某同志各項考核合格,經組織研究決定,特任命為壽川市委—書記”。

告身跟個人檔案差不多,上面會詳細的記錄著新任官員的姓名、年齡、籍貫、體貌特徵等信息。

新任官員拿著敕牒和告身,就是赴任時的“官憑”。看似天衣無縫,其實漏洞很大,因為沒有照片啊!

這個漏洞明眼人都知道,為了防止有人鑽空子,冒名頂替,從五代開始,“告身”上就增加了詳細的官員相貌、體態及歲數等描述。

但描述終究是抽象化的,而且符合描述的人不止一個。

例如,當代文豪老舍的父親當年在紫禁城當差,是禁軍軍官,他出入宮門全憑一張腰牌,腰牌上有一個相貌描述“面黃無須” ,每天出入紫禁城的官員成百上千,門頭兵簡單看下腰牌就放人了。

我想,要是秦瓊穿越回大清,拿著老舍他爸的腰牌,絕對比紫禁城的旅遊年卡都好使。

還記得電影《讓子彈飛》中,姜文扮演的馬匪,半道劫了進城當官的馬縣長,搖身一變取而代之,做了鵝城縣長。電影拍的非常精彩,不管是姜文、葛優還是周潤發,都是影帝級別的表現,姜文把這場冒充官員的戲演繹得毫無違和感。

據說電影中冒充官員這情節,取材於清朝真實發生過的一件事。

所以說,在古代那種信息閉塞的環境下,只要你運氣好、有文化、智商高、情商高、演技好,拿著“官憑”到偏遠地方冒充新任地方官員是可行的。

古代冒名頂替官員的事,雖說偶有發生,但在實際執行上,也是很容易被戳穿的。

一方面,朝廷每隔幾年會要求地方官員進京述職,述職的時候難免會遇上幾個熟識的官員吧?哪個當官的在朝廷還沒個熟人的。

另一方面,在外當官的,誰還沒個老家親戚投奔或探親的;再怎麼說,也總有幾個故交舊友來拜訪或探望的吧。

到那時,即使你是金馬影帝,也裝不過去了。

這畢竟是一個人情社會,每一個人都不是單獨無依的個體。當你回頭時,你會發現你的身後一直都站著許多人。要是你當官了,背後的人就更多了。

誰想冒充你,恐怕並沒那麼容易。


南宮尋歡


別說,在古代還真有過這樣的事情, 比如永樂年間,有個叫蘇雲的縣令帶著妻子去一地出任縣令,在路上的時候被一個叫徐能的強盜殺害,此人霸佔蘇雲的妻子,並且威脅她不能告訴其他人,順理成章的冒充了縣官,當然只有一段時間,沒有多久他便被識破。

除此之外歷史上還有過截殺新官冒充的事情,那麼這種冒充的可能性大嗎?只能說是剛開始完全可以,但絕對不能長久。之所以能夠這樣幹,說白了就是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古時候只有畫像沒有照片,僅僅憑一些文字的描述,完全能夠在期初矇騙眾人。

能夠當上一個地方的縣令,最起碼也是有點實力的,強盜和讀書人的氣質差別是很大的,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不對勁來,如果是一個非常有文化的人去冒充還有點可能,當然這些人也幹不出殺人的勾當來,殺害朝廷命宮可是重罪,沒幾個人敢冒這個險。

別的不說,當一個人上任之後,他以前的朋友肯定前來祝賀,這一看不就露餡了,即使是去非常偏遠的地方做官,也肯定會有親戚來看望,總不可能告訴他自己換了張臉吧。朝廷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傻到一個人上任之後便不聞不問。

其實嚴格的說起來,截殺外地新官然後冒充對方,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沒有人是傻子,有歷史專家認為這都是民間百姓自己所想的,現實中很少發生。因為很容易就會被戳穿,而且古時候那些攔路搶劫之人,遇到這種人絕對不敢加害,殺了的後果是他們無法承擔的。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可能性是有的,不過比較小,但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可能有人為了過把官癮,還真敢去冒這種風險。

殺官冒充這種事更多出現在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裡,如《西遊記》中唐僧他老爹就是被人殺了,十幾年後才被發現,而且還是因為託夢。另外在電影《讓子彈飛》裡面,張麻子就劫了未上任的鵝城縣長馬邦德,還冒充他大搖大擺去上任。

文學戲曲都源於生活,歷史上還真有這種事。

古代信息傳遞很慢,也沒有圖像傳輸、電子檔案什麼的,官員走馬上任基本就靠兩樣憑證,一個是敕牒,另一個是告身。敕牒是朝廷發的委任狀,上面有吏部的印章,告身則是用於證明上任者本人的真實身份的,上面也有官印。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只要有了這兩樣東西,冒充新官不成問題,問題是能夠冒充多久。

在明朝崇禎初年,一個金陵(今南京)人被任命為雷州(在今廣東湛江)知縣,雖然是偏遠的雷州半島,但好歹也是官,金陵人收拾收拾就帶著家小隨從上路了。

結果天有不測風雲,一行人在坐船的時候遇到水盜,金陵人和隨從全都被幹掉了,只剩下了他的妻女。水盜們經過商量,找出一個讀過書腦子活的人去冒充知縣,其他人則冒充隨從,他們帶著正主的妻女來到雷州上任。

強盜也是良民出身,要是日子過得去,誰願意當強盜,這幫人都是底層上來的,深知民間疾苦,當了知縣之後,不貪不淫,光顧著處理政務了,也不撈錢。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獲得了當地百姓和官吏的愛戴擁護,大家紛紛稱讚新知縣廉潔能幹,是個難得的好官。

強盜們安心做著官,但為了避免暴露,他們宣佈了一項政策:禁止遊客留境,尤其是金陵人,雷州人絕對不能收留他們。百姓們聽了還以為知縣是為了防止有親戚來託關係,於是又大讚知縣嚴於律己。

然而百密一疏,真知縣的兒子年紀比較大,留在金陵沒來,現在趕來探親,可是到了雷州一說自己是從金陵來的,發現根本沒人理他。他起了疑心,等在路邊偷偷看知縣,發現不是自己老爹,這才知道出事了,就去密報給監司使(監察州郡官吏的官)。

監司使經過確認,秘密派人包圍了縣衙,一番搏鬥後,只抓住了七個人,其餘的都逃走了,這七人被押往南京受死刑。

這個故事出自清初小說家徐芳的《諾皋廣記》,名叫《雷州盜記》,用來諷刺官府的腐敗,徐芳在文末闡述了自己的諷刺言語。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一部文學作品,堪稱明朝,《讓子彈飛》,雖然真實度相對要高一點,但也不排除可能是徐芳自己編造活著根據原型改造的。

還有馮夢龍的《警世通言》裡也有這樣一個故事,永樂年間一個叫蘇雲的人赴任浙江蘭溪知縣,路上遇到強盜徐能截殺。蘇夫人被徐能霸佔,而其不久後生下的孩子也被徐能收為養子,取名徐繼祖,後來徐繼祖長大成人中了進士,當了監察御史,才發覺真相,報仇雪恨。當然這個比較扯,跟唐僧那個很像。

要說正史記載,我只知道一個,那就是明朝嘉靖年間,一夥強盜假扮錦衣衛,到處勒索知縣,最後被滑縣縣令張佳胤識破用計擒獲。(見《明史.張佳胤傳》)

不論有沒有真實案例,假扮官員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首先,會去幹殺人越貨這生意的人一般文化水平不高,好不容易有幾個你讓他剛好碰上一個赴任的新官,成功殺之,可能性太低。

其次,當官以後要不被發現,這在繁華地帶很難辦到,因為得知你在富庶之地做官,會有不少人來拜訪你,偏遠的地方就比較少了,不是至親至交一般不會來。

還有當地的大家族,為了跟官府搞好關係,他們往往會事先通關係打聽新官的各種信息,如果讓他們發現你種種行為與之不符,難免會生波折。

最後也是最困難的一條,當了官也不是一了百了了,官員每隔幾年要進京述職,述職的時候總會遇上幾個熟人,這就幾乎不可能躲過去了。

綜上所述,殺官取而代之的可能性很小。


平沙趣說歷史


  

  冒充的可能性其實不大。

  小說畢竟是小說,與現實生活不同。

  在《西遊記》中水賊劉洪殺死唐僧的父親陳光蕊後,帶著陳光蕊的告身(委任狀)前去上任。按照書中所說,他能矇混過關,一來是有告身在手,二來是有殷溫嬌陪伴。

  不過,劉洪一當官就是十八年,毫無破綻,這絕對是不可能的。

  首先,古代的告身會詳細說明此人的年齡,家族,外貌特徵。

  古代人不像我們現在,普通話流行,大家的地方口音都很重,一些經常走動的人一聽能就從口音辨別是哪裡人。要想偽裝,需要有很強大的語言功底。

  更重要的,從很早開始古代就流行拜師門,結鄉黨,難免遇上舊日相知。

  古代考中科舉之後要去拜老師,同科考中的會製作一個聯名書冊,大家都是同年,以後見面彼此加強聯繫。

  往往一科考中的進士彼此都是熟人,全國也就那麼多縣,一個省中,一個府中遇上個把同年完全可能。

  古代人外出,又時常結成鄉黨。比如說都是廣東人,來到北京天津,都會去廣東會館走走,認識認識些家鄉前輩,以後好有個依靠。

  這一來二去,原本的同學,朋友,老鄉,大有可能發現破綻。

  當然,如果是在偏遠地區為官,又是在一屆任其內,比如說兩三年,識破的風險就大大降低。  


葉之秋


這貌似是電視劇裡的橋段,可能很多人會說,古代連照片都沒有,更何況指紋、人臉驗證這些現代辨別技術呢?

道路上也沒有攝像頭,即便殺個官員奪了官防印信去冒充上任也是很有可能的,其實不然,歷史上冒充官員成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在古代準備截殺新官冒充時,你需要先搞懂這三個問題。

首先,為什麼要冒充新官?

可能你會說有的人窮瘋了或者有官癮,說的偉大點是給老百姓謀福祉。於是選擇鋌而走險的試一把,如果僥倖成功了就醜小鴨變成白天鵝了。

那就要看你生在啥時代了,封建王朝裡即便是高級官員,也不可以隨意貪汙腐敗的,更何況這還是個冒牌的。



然後,怎麼去冒充新官?

冒充也是個高難度的技術活。既然是官員,跨地上任身邊肯定會帶上秘書和幾個武力值不差的護衛,單憑區區幾個人能幹掉他們嗎?

再說,即便你拿到官防印信又能如何?人家朝廷和地方政府早就備份了該官員的信息記錄,身高多少、什麼體貌特徵、就連人家老媽的生日是多少號交接部門都知道。

而且冒充者還要具備官員的素質,即便你僥倖達到了以上的要求,那麼朝廷地方官員隔三差五的還要進京述職,那時候你該怎麼糊弄過去呢?



最後,殺官冒充會有什麼後果?

被抓到殺官冒充可不只是到牢裡喝幾年的白開水,在古代殺害朝廷命官是大罪,不僅要殺頭還有牽連家人,犯罪成本實在太高了,基本是沒人會這麼幹的,大家千萬別被電視劇情給忽悠了。


日堯居


在和平時期可能性很低,基本沒有。有這個疑問,實際是對官員任免、交接的不熟悉。我就從舉例子談談吧。

明朝官員上任,首先要拿到朝廷的敕書。

比如1634年鄖襄遭到較大破壞,前任巡撫戴罪,吏部推薦盧象升擔任巡撫,皇帝給下的詔命就是:“是,盧象升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提督軍務兼撫治鄖陽等處地方,寫敕與他,欽此欽遵”。

‘寫敕與他’,這個‘敕’就是敕書,通俗講就是任命文書,一般由翰林院翰林起草,有基本模板,也不算難。目前《明檔》、《四鎮三關志》都保留了大量的敕書,關注的人還不多。

(中國明朝檔案總彙)
在拿到敕書之前,一般看邸報就得知自己的任免信息,會做準備。諸如把大印交給誰,事務誰暫時代理。

然後等拿到敕書,搞個儀式就出發。

這種上任,沿途走的驛站,每一站都會留下登記表格,走路走的官道。有興趣的可以看楊一清的《西征日記》,他寫自己去寧夏鎮作戰,沿途寫的詳細。

(楊一清)

在古代,有劫道的,劫官道的極少,風險係數太高。地方衙役可保不住這種土匪。整體基本不會被劫。

如果劫了呢?官員被殺,文件丟失。

土匪要選擇上任,有什麼風險呢?第一:這種劫掠事件很可能就暴露;第二,不暴露,每天的行程多少,劫掠到整頓好出發,肯定會耽誤時間。第三,去了那邊交接也是麻煩事。

那邊一系列文件、程序,各種官場規矩,去了能混過去也是難。

再者劫掠的土匪是為了發財,誰會冒那麼大風險去上任。

(讓子彈飛)

看《讓子彈飛》看多了也不好。

許多問題從制度細節角度、人的基本行為角度考量基本都會較為輕鬆的理清。就像看一人屁股位置比分析他語言更重要一樣。歷史並沒有那麼複雜,也不花裡胡哨。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