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如果截杀外地来的新官,然后冒充对方的可能性大吗?

满血原地复活的南恩宠


看过《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唐僧的老爸就被杀害冒充了。

唐僧老爸陈光蕊高中状元,骑马游长安时又抱得美人归。之后带着妻子去地方上任,在洪江渡口时,撑船的刘洪看见陈夫人绿柳蛮腰,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遂起歹意。他悄悄将船划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在半夜的时候伙同李彪,先杀死了陈光蕊的家童,之后又打死陈光蕊,陈夫人见自己丈夫被打死,于是飞身跳水,刘洪一把将其抱住,恐吓陈夫人,陈夫人心想自己已有身孕,于是顺了刘洪。

刘洪霸占陈夫人后并不满足,他带着陈光蕊的官凭,穿着陈光蕊的衣服,带上陈夫人到江州赴任,之后在任上做得风生水起。

电影《让子弹飞》中的情节更加神奇,土匪杀了“县长”,霸占了县长夫人,而真县长则成了他的师爷,最神奇的是这个假县长在困境中把县长当得风生水起。

这两个故事都是小说与影视剧中的情景,在古代现实中这种事情很难发生,可以说几率几乎为零。

古代官员上任都有朝廷的委任状和告身,告身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新任官员的体貌象征,但是古代没有DNA和照片,画像一般不太准确,如果贼人长得与新任官员有一点像,有可能能冒充一时,但冒充不了一世,古代接受教育的人群很少,贼人的才能大多都没有官员高,如果能中举了还当什么土匪,就算有当官的能力(李卫这种人万里都难挑一),但是你到点的时候需要去向上级述职,一去就露馅,不去找上级,上级也一般要派人下来巡视。此外,当官的都有家人,如果书信来往能伪装一段时间,但一直不见面吗?

新任官员是才中举的新人,毛贼有机会冒充一时,如果是老官或高级官员,小毛贼想都不要想,别人有侍卫、仆人相随,不捕杀你就算好了。

古代杀官是死罪,还要株连家人,风险十分高,一般毛贼不会去冒这个险。

如果是清朝于成龙第一次当官的地方,我估计小毛贼都不愿意冒充他去当官。

古代截杀新官的几率非常的小,冒充对方就更不用说了。


司马长史


古代官员到外地任职,是需要凭证的,以前叫告身,就是委任状,上面写清楚了当什么官。

那有没有把这个任命状抢了自己去当官的呢?

清朝人徐芳写了一个《雷州假太守》,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话说崇祯年间,有一个南京人去雷州当太守。雷州很远,坐船走到长江时,就碰到了强盗,强盗劫杀了这个江南人,抢走了他的妻子和女儿,然后在强盗中找了一个人去当假太守,拿着公文赴任,其余的人假装是仆人。

到了雷州之后,这位假太守假戏真作,真的治理起雷州来,而且治理得很好,百姓都很爱戴。但是,这个太守有个怪规定,禁止南京人来,要是有南京人来了,不得接待,不然要治罪。

大家也搞不懂,但太守很有威望,有什么意见保留,遵照执行就是了。

不久后,真太守的儿子来到雷州找爹了。一来,雷州所有的客栈都不收留他,因为他是南京人啊。他就很奇怪,蹲到衙门的门口,等太守出来,他一看,这不是自己爹啊,难道换人了?他跑去打听,可听到的太守情况跟他的爹一模一样。

他知道,自己爹可能被人替换了。

儿子找到了监司使,汇报了情况。监司使答应试一下,请假太守来吃饭。

吃饭期间,把儿子叫出来一对质,假太守就此暴露,被抓到南京处死了。

这个故事不知真假,作者写这个故事的原因,主要是讽刺当官并没有什么牛的,而且强盗当太守竟然比真太守当得还要好,还受百姓欢迎。

那有没有真实的呢?

有的,清末光绪年间,武昌来了三个人,一男一女一仆人。

他们住店以后,很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因为这个仆人像个太监,而这两个主人用的东西都是有龙的。金龙被、金龙碗,还有御用之宝的字样,再一听,这三人一口京片子。

这不会是皇帝来了吧。当时光绪已经被慈禧软禁了,社会上有很多光绪的传闻,有的说光绪可能逃出来了,这三位不会就是光绪以及娘娘和太监吧。

这一传,武汉人都知道了,不少人跑过来面圣,送了一大堆的礼物。这时候,也有怀疑的,把这个仆人骗到澡堂子,脱了裤子,肥皂一扔,咦,这个还真是动过大手术的。

这一下,连张之洞也给惊动了,赶紧给北京打电报,问皇帝是不是跑了啊,人家答,还在北京呢。

张之洞有了底,把这三人抓回来一审就清楚了。“皇帝”是个旗人,在宫里演过戏,太监倒是宫里的太监,因为犯了事被赶了出来,而娘娘则是八大胡同的工作人员。那些龙被龙碗都是太监从宫里偷出来的。

这是古代的事,其实现在也有啊。

比如曼德拉追悼仪式,奥巴马在讲演讲,后面有一个人在比划手势,把世界感动坏了,这还配有手语翻译啊。

结果一查,这位比划手势的哥们根本不是什么翻译,就是路人甲。而他也压根不懂手语,比划全靠感觉。


脑洞历史观


冒充的案例有,但冒充官员难度极大,实际上非常稀少。明末的广东雷州,就发生过一起强盗杀了来上任的雷州知府,自己假扮雷州知府的案件。强盗做知府的那段时间,风评竟然还不错。

崇祯初年,有一个金陵人调任雷州知府,在前往雷州任职的途中,遭遇了一伙强盗。强盗杀了雷州知府和他的随从,以其中最为狡猾的一个人拿着官府公文和官服,伪装成雷州知府上任,其它人伪装成随从。

强盗冒认的知府几个月内没有被发现,竟然还获得了不错的官声。可能因为不是官场中人,反而可以做点有利于百姓的事。强盗知府不久后下了一道奇怪的命令,境内都不许接待金陵人,百姓以为是知府严禁家乡人过来搞裙带关系,对其更加钦佩。

不久后,正牌知府的儿子来雷州,无人敢让其住店,知道知府禁止接待金陵人的命令很疑惑。正牌知府的儿子偷偷守在道路旁,看到知府面目后确认不是自己父亲。

知府的儿子随即去报官,强盗假扮的知府被捉拿归案,判处斩首之刑。

但这个案例的成功非常难复制,且成功假扮时间也不长,只有不到一年。雷州是当时广东最为偏远的州郡,广东当时在全国也是比较落后的地区,一般官员也不愿意去这么偏远的地方任职,这类地方官原本就是在官僚体系中很边缘的人物,要求也不高,与其它官员迎来送往的机会相对也较少。正常地方能成功的几率非常小。

现代也有冒充官员的成功案例。上世纪90年代的广西柳州,有个叫刘和平的人,冒充中央来人挂职担任副市长,几年后才被识破。任职期间,评价还相当不错。柳州还是一个大城市,不是偏远小地方。


仁勇校尉


这几年经济发展很快也带动了影视的发展,种类也越来越多,为了符合大家的口味,推出了很多的古装剧武侠剧,在这类电视剧中也会经常出现强盗和官员冲突的戏码,虽然增加了一定的刺激性但是真实性却不一定了。

类似于走马上任的官员在赴任途中被人劫杀或者冒名顶替的戏码时有上演,那么在我国古代的真实历史中,是否真的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呢?

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既然有这种想法肯定就有一定的依据,但是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近乎没有了。因为古代的做官讲究很多,做官的渠道也有很多的演变。在明清以前最盛行的有推举的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想要做官,没有家世背景没有通达的人脉还是非常困难的。

明清以前

所以说寻常人家基本上是没有做官的,官场上混的人也基本上都你来我往相互认识,不是亲戚关系就是礼尚往来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就需要认识很多官场上的人,经过他们的推荐才有可能做官,所以官场就那么大相互来往,即便是外地的,不是很熟都会有过一面之缘,也就是说圈子里相互都是认识的。

当官的家世显赫,不敢招惹

假如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前去赴任的官员在赴任的路上,先不说不会不会被人袭击,光凭借这些人身上的背景,一般的小毛贼也不敢轻易招惹,即便是被江洋大盗路上杀害了,也只可能是谋财害命,也没有那个胆子去顶替他的位置。因为如果贸然顶替官员之间都是打过照面,想要当官肯定都提前做了一定的工作,如果冒充他,肯定会有人认出来,真的得不偿失。

暴露的后果

另外如果被发现顶替上任以后面临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那个时候大家都是靠着关系做官,有身世背景,而落草为寇多半也是迫于生计,到时候官场上的人发现自己的人被害后肯定不会轻易放过的,那么杀害官员的人肯定难逃一死。

所以从劫匪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做法既不能让他荣华富贵,反而小命不保还不如在山上做盗匪来的逍遥快活,干嘛没事找事呢。

明清时期

而随着朝代的更替,做官的制度也越来越讲究,从推荐的方式逐渐演变成考试的方式来做官,尤其是明清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做官也越来越麻烦,不仅需要从小读书还要层层考试。而且那时候当官的走马上任还会随身携带朝廷的任命书以及相关的文件,随身也会携带护卫之类的。明清时候政府的管制力度也更加大,谋害朝廷官员是绝对不可饶恕的死罪,一般的强盗劫匪也不敢轻易招惹,何况还冒名顶替。

除此之外,明清以后做官多是读书人的选择,所以说随便一个官员就算是芝麻召唤也是自带文人气质的,落草为寇的人身上的气质完全不符合,明眼人一眼都看得出来,当然也不会有人吃饱了撑的去冒充。

再者,那时候也不是人人都稀罕做官,毕竟好处又不多还很得罪人,除了寒窗苦读为了获得认可以外,很少人愿意去干这种苦差,更不用说迫于生活上山为寇的那些人了。

总而言之就是在古代劫杀官员的情况还是蛮多的,为了搜刮金银财宝像是强盗的做法,但是劫杀了以后再冒充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这种情节最多只会出现在虚构电视里。像电视剧中那样人为创造的充满抱负想要改变自己前途的强盗,实际上是很不真实的。电视大家也就看看就好,别都拿来和真实情况作比较。


羽评郡主


古代冒充官员的事件时有发生,从神话到现实、从影视到历史,都有许多相关记载。

最有名的,当属唐朝新科状元陈光蕊,赴任江都途中,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被水贼刘洪劫了道,推入江中。

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刘洪脑洞大开,拿了陈光蕊的官凭、文牒,搂着陈光蕊的娇妻,顶替陈光蕊去江都赴任了。而且,刘洪这一冒名顶替就是十八年,直到唐僧出马为父申冤,才把这件离奇的冤案揪出水面。

大家可能会说这是《西游记》里的情节,太过玄幻 ,不可信。

其实,明朝崇祯年间发生了一件类似的顶包事件。有一个山贼,劫杀了过路的赴任官员,并效仿水贼刘洪,拿了官员的文牒等物,去地方上任做了两年知府。

厉害的是,这哥们做官这两年口碑还贼好。要不是被害官员的儿子投奔父亲,发现冤情,不知这山贼还会冒充多久。在古代,信息不畅通,没有身份证,没有照片,没有电子档案,没有指纹识别,没有DNA认证,没有电子监控……

官员上任,只要拿着两个证件就行,一个是朝廷的委任状,就是吏部发的“敕牒”;另一个东西就是“告身”。

敕牒跟大学录取通知书差不多,写着“某某同志各项考核合格,经组织研究决定,特任命为寿川市委—书记”。

告身跟个人档案差不多,上面会详细的记录着新任官员的姓名、年龄、籍贯、体貌特征等信息。

新任官员拿着敕牒和告身,就是赴任时的“官凭”。看似天衣无缝,其实漏洞很大,因为没有照片啊!

这个漏洞明眼人都知道,为了防止有人钻空子,冒名顶替,从五代开始,“告身”上就增加了详细的官员相貌、体态及岁数等描述。

但描述终究是抽象化的,而且符合描述的人不止一个。

例如,当代文豪老舍的父亲当年在紫禁城当差,是禁军军官,他出入宫门全凭一张腰牌,腰牌上有一个相貌描述“面黄无须” ,每天出入紫禁城的官员成百上千,门头兵简单看下腰牌就放人了。

我想,要是秦琼穿越回大清,拿着老舍他爸的腰牌,绝对比紫禁城的旅游年卡都好使。

还记得电影《让子弹飞》中,姜文扮演的马匪,半道劫了进城当官的马县长,摇身一变取而代之,做了鹅城县长。电影拍的非常精彩,不管是姜文、葛优还是周润发,都是影帝级别的表现,姜文把这场冒充官员的戏演绎得毫无违和感。

据说电影中冒充官员这情节,取材于清朝真实发生过的一件事。

所以说,在古代那种信息闭塞的环境下,只要你运气好、有文化、智商高、情商高、演技好,拿着“官凭”到偏远地方冒充新任地方官员是可行的。

古代冒名顶替官员的事,虽说偶有发生,但在实际执行上,也是很容易被戳穿的。

一方面,朝廷每隔几年会要求地方官员进京述职,述职的时候难免会遇上几个熟识的官员吧?哪个当官的在朝廷还没个熟人的。

另一方面,在外当官的,谁还没个老家亲戚投奔或探亲的;再怎么说,也总有几个故交旧友来拜访或探望的吧。

到那时,即使你是金马影帝,也装不过去了。

这毕竟是一个人情社会,每一个人都不是单独无依的个体。当你回头时,你会发现你的身后一直都站着许多人。要是你当官了,背后的人就更多了。

谁想冒充你,恐怕并没那么容易。


南宫寻欢


别说,在古代还真有过这样的事情, 比如永乐年间,有个叫苏云的县令带着妻子去一地出任县令,在路上的时候被一个叫徐能的强盗杀害,此人霸占苏云的妻子,并且威胁她不能告诉其他人,顺理成章的冒充了县官,当然只有一段时间,没有多久他便被识破。

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过截杀新官冒充的事情,那么这种冒充的可能性大吗?只能说是刚开始完全可以,但绝对不能长久。之所以能够这样干,说白了就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古时候只有画像没有照片,仅仅凭一些文字的描述,完全能够在期初蒙骗众人。

能够当上一个地方的县令,最起码也是有点实力的,强盗和读书人的气质差别是很大的,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不对劲来,如果是一个非常有文化的人去冒充还有点可能,当然这些人也干不出杀人的勾当来,杀害朝廷命宫可是重罪,没几个人敢冒这个险。

别的不说,当一个人上任之后,他以前的朋友肯定前来祝贺,这一看不就露馅了,即使是去非常偏远的地方做官,也肯定会有亲戚来看望,总不可能告诉他自己换了张脸吧。朝廷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傻到一个人上任之后便不闻不问。

其实严格的说起来,截杀外地新官然后冒充对方,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没有人是傻子,有历史专家认为这都是民间百姓自己所想的,现实中很少发生。因为很容易就会被戳穿,而且古时候那些拦路抢劫之人,遇到这种人绝对不敢加害,杀了的后果是他们无法承担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可能性是有的,不过比较小,但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可能有人为了过把官瘾,还真敢去冒这种风险。

杀官冒充这种事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里,如《西游记》中唐僧他老爹就是被人杀了,十几年后才被发现,而且还是因为托梦。另外在电影《让子弹飞》里面,张麻子就劫了未上任的鹅城县长马邦德,还冒充他大摇大摆去上任。

文学戏曲都源于生活,历史上还真有这种事。

古代信息传递很慢,也没有图像传输、电子档案什么的,官员走马上任基本就靠两样凭证,一个是敕牒,另一个是告身。敕牒是朝廷发的委任状,上面有吏部的印章,告身则是用于证明上任者本人的真实身份的,上面也有官印。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有了这两样东西,冒充新官不成问题,问题是能够冒充多久。

在明朝崇祯初年,一个金陵(今南京)人被任命为雷州(在今广东湛江)知县,虽然是偏远的雷州半岛,但好歹也是官,金陵人收拾收拾就带着家小随从上路了。

结果天有不测风云,一行人在坐船的时候遇到水盗,金陵人和随从全都被干掉了,只剩下了他的妻女。水盗们经过商量,找出一个读过书脑子活的人去冒充知县,其他人则冒充随从,他们带着正主的妻女来到雷州上任。

强盗也是良民出身,要是日子过得去,谁愿意当强盗,这帮人都是底层上来的,深知民间疾苦,当了知县之后,不贪不淫,光顾着处理政务了,也不捞钱。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获得了当地百姓和官吏的爱戴拥护,大家纷纷称赞新知县廉洁能干,是个难得的好官。

强盗们安心做着官,但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宣布了一项政策:禁止游客留境,尤其是金陵人,雷州人绝对不能收留他们。百姓们听了还以为知县是为了防止有亲戚来托关系,于是又大赞知县严于律己。

然而百密一疏,真知县的儿子年纪比较大,留在金陵没来,现在赶来探亲,可是到了雷州一说自己是从金陵来的,发现根本没人理他。他起了疑心,等在路边偷偷看知县,发现不是自己老爹,这才知道出事了,就去密报给监司使(监察州郡官吏的官)。

监司使经过确认,秘密派人包围了县衙,一番搏斗后,只抓住了七个人,其余的都逃走了,这七人被押往南京受死刑。

这个故事出自清初小说家徐芳的《诺皋广记》,名叫《雷州盗记》,用来讽刺官府的腐败,徐芳在文末阐述了自己的讽刺言语。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堪称明朝,《让子弹飞》,虽然真实度相对要高一点,但也不排除可能是徐芳自己编造活着根据原型改造的。

还有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里也有这样一个故事,永乐年间一个叫苏云的人赴任浙江兰溪知县,路上遇到强盗徐能截杀。苏夫人被徐能霸占,而其不久后生下的孩子也被徐能收为养子,取名徐继祖,后来徐继祖长大成人中了进士,当了监察御史,才发觉真相,报仇雪恨。当然这个比较扯,跟唐僧那个很像。

要说正史记载,我只知道一个,那就是明朝嘉靖年间,一伙强盗假扮锦衣卫,到处勒索知县,最后被滑县县令张佳胤识破用计擒获。(见《明史.张佳胤传》)

不论有没有真实案例,假扮官员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首先,会去干杀人越货这生意的人一般文化水平不高,好不容易有几个你让他刚好碰上一个赴任的新官,成功杀之,可能性太低。

其次,当官以后要不被发现,这在繁华地带很难办到,因为得知你在富庶之地做官,会有不少人来拜访你,偏远的地方就比较少了,不是至亲至交一般不会来。

还有当地的大家族,为了跟官府搞好关系,他们往往会事先通关系打听新官的各种信息,如果让他们发现你种种行为与之不符,难免会生波折。

最后也是最困难的一条,当了官也不是一了百了了,官员每隔几年要进京述职,述职的时候总会遇上几个熟人,这就几乎不可能躲过去了。

综上所述,杀官取而代之的可能性很小。


平沙趣说历史


  

  冒充的可能性其实不大。

  小说毕竟是小说,与现实生活不同。

  在《西游记》中水贼刘洪杀死唐僧的父亲陈光蕊后,带着陈光蕊的告身(委任状)前去上任。按照书中所说,他能蒙混过关,一来是有告身在手,二来是有殷温娇陪伴。

  不过,刘洪一当官就是十八年,毫无破绽,这绝对是不可能的。

  首先,古代的告身会详细说明此人的年龄,家族,外貌特征。

  古代人不像我们现在,普通话流行,大家的地方口音都很重,一些经常走动的人一听能就从口音辨别是哪里人。要想伪装,需要有很强大的语言功底。

  更重要的,从很早开始古代就流行拜师门,结乡党,难免遇上旧日相知。

  古代考中科举之后要去拜老师,同科考中的会制作一个联名书册,大家都是同年,以后见面彼此加强联系。

  往往一科考中的进士彼此都是熟人,全国也就那么多县,一个省中,一个府中遇上个把同年完全可能。

  古代人外出,又时常结成乡党。比如说都是广东人,来到北京天津,都会去广东会馆走走,认识认识些家乡前辈,以后好有个依靠。

  这一来二去,原本的同学,朋友,老乡,大有可能发现破绽。

  当然,如果是在偏远地区为官,又是在一届任其内,比如说两三年,识破的风险就大大降低。  


叶之秋


这貌似是电视剧里的桥段,可能很多人会说,古代连照片都没有,更何况指纹、人脸验证这些现代辨别技术呢?

道路上也没有摄像头,即便杀个官员夺了官防印信去冒充上任也是很有可能的,其实不然,历史上冒充官员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在古代准备截杀新官冒充时,你需要先搞懂这三个问题。

首先,为什么要冒充新官?

可能你会说有的人穷疯了或者有官瘾,说的伟大点是给老百姓谋福祉。于是选择铤而走险的试一把,如果侥幸成功了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了。

那就要看你生在啥时代了,封建王朝里即便是高级官员,也不可以随意贪污腐败的,更何况这还是个冒牌的。



然后,怎么去冒充新官?

冒充也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既然是官员,跨地上任身边肯定会带上秘书和几个武力值不差的护卫,单凭区区几个人能干掉他们吗?

再说,即便你拿到官防印信又能如何?人家朝廷和地方政府早就备份了该官员的信息记录,身高多少、什么体貌特征、就连人家老妈的生日是多少号交接部门都知道。

而且冒充者还要具备官员的素质,即便你侥幸达到了以上的要求,那么朝廷地方官员隔三差五的还要进京述职,那时候你该怎么糊弄过去呢?



最后,杀官冒充会有什么后果?

被抓到杀官冒充可不只是到牢里喝几年的白开水,在古代杀害朝廷命官是大罪,不仅要杀头还有牵连家人,犯罪成本实在太高了,基本是没人会这么干的,大家千万别被电视剧情给忽悠了。


日尧居


在和平时期可能性很低,基本没有。有这个疑问,实际是对官员任免、交接的不熟悉。我就从举例子谈谈吧。

明朝官员上任,首先要拿到朝廷的敕书。

比如1634年郧襄遭到较大破坏,前任巡抚戴罪,吏部推荐卢象升担任巡抚,皇帝给下的诏命就是:“是,卢象升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兼抚治郧阳等处地方,写敕与他,钦此钦遵”。

‘写敕与他’,这个‘敕’就是敕书,通俗讲就是任命文书,一般由翰林院翰林起草,有基本模板,也不算难。目前《明档》、《四镇三关志》都保留了大量的敕书,关注的人还不多。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
在拿到敕书之前,一般看邸报就得知自己的任免信息,会做准备。诸如把大印交给谁,事务谁暂时代理。

然后等拿到敕书,搞个仪式就出发。

这种上任,沿途走的驿站,每一站都会留下登记表格,走路走的官道。有兴趣的可以看杨一清的《西征日记》,他写自己去宁夏镇作战,沿途写的详细。

(杨一清)

在古代,有劫道的,劫官道的极少,风险系数太高。地方衙役可保不住这种土匪。整体基本不会被劫。

如果劫了呢?官员被杀,文件丢失。

土匪要选择上任,有什么风险呢?第一:这种劫掠事件很可能就暴露;第二,不暴露,每天的行程多少,劫掠到整顿好出发,肯定会耽误时间。第三,去了那边交接也是麻烦事。

那边一系列文件、程序,各种官场规矩,去了能混过去也是难。

再者劫掠的土匪是为了发财,谁会冒那么大风险去上任。

(让子弹飞)

看《让子弹飞》看多了也不好。

许多问题从制度细节角度、人的基本行为角度考量基本都会较为轻松的理清。就像看一人屁股位置比分析他语言更重要一样。历史并没有那么复杂,也不花里胡哨。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