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氏家族的輝煌往事

錢氏家族的輝煌往事

錢氏家族老宅。

錢氏家族的輝煌往事

清代續修的錢氏族譜。

錢氏家族的輝煌往事

錢氏家族捐建的超化寨。

明朝初年,山西洪洞錢姓奉旨遷往密縣,在千年古寺超化寺西北、洧水西岸繁衍生息,後名河西村。2014年12月11日,新密市超化鎮河西村村委會大樓內,70多歲的錢金財老人拿出一套《錢氏家譜》,向記者講述錢氏家族在河西村數百年的歲月滄桑。

“詩書傳家,不樂仕途”是河西錢家家風。據錢氏族譜記載,從明朝末年到清朝中期,錢氏家族考取生員(秀才)90名、貢生8名、監生74名、太學生及處士134名、舉人3名,整個家族346人有學位,其中7人任過教授、教諭、訓導職位。這對於一個人口至今不過1000多人的小山村來說,已經是舉國罕見的奇蹟。而錢氏家族不求功名仕途,一心讀書為文的傳承,更是被後人津津樂道。

錢氏家風的形成,與錢家名人錢佳選有很大關係。錢佳選生活在明末清初,幼時聰明過人,10歲能詩賦,博通經史,寫出的文章經常令家中年長者驚歎。後不樂仕途,一心鑽研程朱理學,並深刻領悟其要旨,著書立說,成為當時中州名士,當時全國研究理學者以結交他為快,在他的帶動下,超化成為當時國內著名理學研究中心。在他的影響下,錢氏家族重視教育,詩書傳家,整個家族讀書風氣濃厚,幾乎人人都會吟詩賦詞,湧現出一大批名滿天下的詩人,錢氏家族編輯各類詩集、文集、札記數百卷。

生於1731年的錢九韶是錢氏家族又一名人。他早年寫的《蘆花》詩,被當時的文人交口稱讚,由此詩名遠播,人稱“錢蘆花”,其名號京師名人無不知曉。錢九韶少年時,家境貧寒,但他十分孝敬父母,常不離開父母身邊,是遠近聞名的孝子。父母去世後,他到大梁書院拜師學習,後來學有成就,曾在大梁書院教學,其學生有的高中進士,有的成為當時有影響的學者。

錢九韶的同族兄弟錢青簡,是當時聞名全國的少年奇才。據史料記載,此人天生對詩文有特殊的愛好。自小每日手不釋卷,而且凡是讀過的書,多數都能背誦。7歲就通讀《五經》,9歲能賦詩答對。13歲考入政府所辦的學校。他常年在家讀書,幾乎不出家門,一年除夕夜,他寫下:喧傳柏灑人辭歲,靜對梅花我閉門。

青簡小小年紀,其詩就包藏古今,為當時社會名人讚賞。他的詩《講武門》:戰敗蚩尤犒旅徒,雲巖深洞葬兵符。千秋永罷干戈事,蔓草寒煙鎖陣圖。詩中用優美的文句描繪了軒轅黃帝在密縣雲巖宮練兵演習八陣圖,戰勝蚩尤的故事,膾炙人口,成為千古名句。可惜,這位年少英才,剛過18歲就因病去世,世人十分惋惜。其同族兄錢九韶為表達哀思,連寫四首詩,《哭史章弟》、《再哭史章二首》、《三哭史章》。青簡死前,囑託錢九韶保存好自己的詩書。九韶將其詩文編輯成《東溪詩草》留世,後來,清代《中州詩抄》也收錄了青簡的詩文,廣為後人傳誦。

錢氏家族不僅詩書傳家,而且樂善好施,為附近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據史書記載,明末清初,全國刀兵四起,民不聊生。為躲避戰亂之苦,錢標捐出其在洧水河邊200畝高地,並組織附近相鄰建成超化寨,無數百姓在此寨的保護下免受刀兵之苦。

時至今日,錢氏家族重學之風依然未變,僅在新密境內,就有數百人考入大學。他們分佈在各行各業中,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