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无中生有”呢!悟懂老子的回答让你快乐一生

也许多数人人为怎么会“无中生有”呢?有就是有,无就是没有,两者如此相反对立,表面看来是胡扯,这就是你为什么是普通人?这就是你为什么没有开智?这也就是生活中好多人闷闷不乐,快乐不起来的一大秘密。因为你认识问题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发自内心的思考,这样能体会人生的真谛吗?我们看看老子是怎么回答的?细心体会定能打开你的心智让你从此不再迷茫,快乐一生。

为什么“无中生有”呢!悟懂老子的回答让你快乐一生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告诉我们,无和有乃是道产生天地万物时由无形质向有形质的活动,道无形象,无言语,无作为,我们所认识到的,只是他的一种德性而已,所以德就是道德属性。由此可知,道的德性就是循环反复、柔弱顺应,而人只有顺从自然之道,把握循环反复、柔弱顺应的德性,才能无灾无难,一切顺利。老子所说的好像难以理解,有人认为,这一句可以概括出“无--有--万物”的公式,并说万物毕竟是从“无”而来的。其实,老子讲的“有”和“无”,把“无”当作第一性东西,而把“有”当作第二性的东西,这是否正确呢?其实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只有当你真正安心于无名、无为、无求和无语的时候,你才算真正进入无上的境界,才能体会什么是妙不可言,什么是无中生有,什么是无限自由,什么是永永远远,什么是无穷无尽,什么是完美无缺,什么是无可而无不可,什么是无为而无不为。

为什么“无中生有”呢!悟懂老子的回答让你快乐一生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无中生有,有从无中诞生,那么无便是最初的,最无解的力量。我今天主要说得是 人的思想上的“无”和“有”。人各有路,不能强行, 人各有性,不能强同, 人各有爱,不能强求 ,人各有缘,不能强结 ,人各有志,不能强为世界。世界万物各有习性,树自由生长才能伟岸, 花自由开放才能娇艳 ,让来的随意,让去的随意, 给自己一片快乐心空。给别人一份来去自由,人生要有留白给自己心灵留一份空白 ,让自己有喘息的时候,人生的路走走停停是一种闲适。边走边看是一种优雅,边走边忘是一种豁达,闲看日升月现淡看云起雨落 ~~~生活中的你我,难免不受委屈,难免不被人误解无端之事总是无中生有,多事之人总是捕风捉影,有时候不是不懂,只是不想说明有口难言不如不言,很多时候沉默是蔑视最完美的措辞。懂你的人何须解释,不懂你的人又何必臆想。

要想拥有的越多,必须放下的越多,才能“无中生有”。我们生活中有好多人觉得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呢?是因为你心里装的东西太多 了,舍不得丢掉,不能适当的清空,做不到一定的“无”,所以多有烦恼,这里的烦恼就是做不到“无”而产生的“有”。其实所谓的悲伤难过,不过是自己闲得无聊没事找事无中生有。还有好多人内心的私欲装的太多,抓住就不想放,结果自讨苦吃,后果不堪设想。老子还说:“无以生为,贤于贵生”,就是说,人要在安逸享受的同时,要有忧患意识,说明白就是说,让我们心中的安逸享乐适当的“无”,要居安思危,才能真正拥有 内心和物质上的富有。

有一位禅师在山顶上建了一座草庵。山下有一座道观,当家的道士害怕禅师影响了道观里的香火,就对外宣称禅师的草庵压住了道观的风水。于是,道士决定施法来赶走禅师,道士的法术果然厉害,今天呼风唤雨,明天黑雾漫漫,后天雷鸣闪电、、、、、、然而,禅师却不以为然,只是在草庵里静坐参禅,对道士的法术不理不睬。一年多的时间都过去了,道士所有的法术都施遍了,禅师却依旧照样参禅,并没有被吓走。黔驴技穷的道士胆颤心惊,心想:这个道士的道行生不可测,我的法术既然对他毫无作用,他的反击必定比我凌厉十倍。恍惚中,道士似乎看到了自己被禅师反击的悲惨景象。于是,他放弃了道观连夜逃走了。

当地的的百姓好奇的问禅师:“那个道士的法术那么厉害,你是怎么战胜他的?”

禅师说:“我连战都没战他,他是被‘无’给打败了。”

禅师见众人不甚理解,继而笑着解释说:“他有法术,我没有法术,有,虽然很好,可是有了有,也就有了有限,有边,有量,有尽头;而无,是无限,无边,无际,无尽头。我以无对有,以不变应万变,他当然不能取胜了。”

这是一则故事,而这个故事中却蕴含着宇宙的真理。有就会有限,而无则就是无限,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真理呀!对于有限的地球,我们人类通过长期的奋斗成为了主宰;对于无限的宇宙,我们人类就算再有能耐也不可能将其占有。有是一种智慧,因为我们拥有的东西是靠千万代的人运用智慧,付出辛劳而得来的。而无则是一种更大更无穷的智慧,因为我们没有的就算运用更多的智慧,付出更大的努力都很难得的来。有句话说:“无中生有”,平时看来这句话是毫无道理的言语,而此时却感受到了它的真意,无的土壤里才能生出有的事物啊!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形的身体是有限的,而无形的思想却是无限的,有限的身体最多能征服几个人,而无形的思想却能征服千万人。个人外在的有形力量是有限的,而身体内蕴含的无形力量则是巨大的。就如曹操的几万大军却敌不过猛张飞桥头一声大喝的威慑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家有车有房子,有吃有喝有票子,有再多的东西还不如无病无灾无痛苦,无忧无虑无烦恼。有物固然很好,但无伤则更好。

在我们的人生中,有欲有求很容易,因为人一生下来,就已生出七情六欲,欲望和求生的本能会随之而来,伴我们一生。而想要做到无欲无求则非易事,因为这需要我们超强的自控力,需要舍得一切的大胸怀,需要放下一切的平常心。 拥有需要智慧,无求则需要大智慧。

为什么“无中生有”呢!悟懂老子的回答让你快乐一生

老子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常有,欲以观其徼。这是《道德经》第一章中的两句话。徼(jiao,第四声),边界、分界线的意思,引申为事物的表象。本意是:保持虚无的状态,是为了观察事物玄妙的本质;保持实有的状态,是为了观察事物所体现出来的表面现象。其实,这两句话讲的是欲望,以及人应该如何与世界相处。如果你想认识这个世界的本质,你就应该跳出事物本身,清空自己的欲望。

如果你想体验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就应该保持自己的欲望,去追求世界上一切值得追求的事物。总而言之,前者是出世的,后者则是入世的。那么,人应该如何控制这欲望的有和无呢?也就是说,在面对一件具体的事情时,该采取入世还是出世的态度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从这两句话本身寻找答案。从本质上来说,这个世界是空无的,有了这个大前提,你的欲望就不会任意泛滥。

但是,人的欲望又是无法消除的,这也是自然的规律。所以,你的欲望必须是符合自然的,也是有限度的,当你在欲望满足时就会适可而止。到底什么情况下才算满足呢?一,你的身体或心灵感到疲乏;二、你的行为受到了外界的制约。这就是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两个边界,是通过欲望去感知的。京东的刘东强说,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得是贫穷,可以无中生有的事梦想。世界虽然残酷,但只要你愿意走,总会有路,看不到美好是因为你没有坚持下去,人生贵在行动,迟疑不决时你不防先迈出一步,前进不必遗憾,若美好,叫它精彩,若糟糕,叫它经历。所以只有把你人生的有和无做到的恰到好处,即便是困境也会绝处逢生。,

当你的欲望触碰到边界时,就应该静下心来,暂时放下欲望,去反思这欲望给你到底带来了什么,然后进行适当的取舍,重新达成平衡。当你的平衡处于静止状态时,你就会窥见自己的本质,找到自己的使命,此时激发的欲望就不再是功利的、激进的、短视的、纯粹利己的,它得到了升华。

一首小诗,说得很好。

灵气化剑,万物皆兵,

虚空一笑,夺命追魂,

无中生有,紫气天涯。

一世为道 太上忘情 ,

一世为佛 四大皆空 ,

一世为帝 海纳百川 ,

一世为儒 方圆入世 ,

一世为仙 潇洒坦荡 ,

一世为人 无中生有。

幸福不再是拥有,而是适当地心灵的清空。人心是容器 时常刷新,时常清空 才会面朝阳光,轻装而行。这几句话,更耐人寻味。

人有烦恼,

就是因为记性太好,

不该记的也抱着不放,

背负太多,反而难以前进。

追求,就会有失望,

活着,就会有烦恼,

大千世界,人无完人,

看看别人的错,再想想自己的过,

看看他人的非,再谅谅他人的难。

人心越淡,伤害就越少,

人心越宽,快乐就越多。

遭遇误解,努力争辩大多徒劳,

不如一笑而过,让时间给出答案,

话不投机,不如静心沉默。

烦恼本无根,

不捡自然无,

世间之事,一念而已,

心中若有事事重,

心中若无事事轻,

想开了自然微笑,

看透了肯定放下。

放下了贪念、看淡了得失,

才能品尝幸福。

为什么“无中生有”呢!悟懂老子的回答让你快乐一生

只有把我们人生的“有”和“无”做到的恰到好处,才能“无”中生“有”,我们的人生才有拥有快乐、幸福......大家还有什么看法,来讨论区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共同探讨人生的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