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艦是什麼情況?

老牛31899056


老薩談風雨中山艦--中山號淺水炮艦(抗戰重武器系列)

抗戰爆發時,中國的新式軍艦是非常少的,僅有寧海號平海號逸仙號三艘輕型巡洋艦,永綏號咸寧號民權號名生號四艘淺水炮艦,十艘寧級小型炮艇,另外還有10多艘新式魚雷艇,這就是中國海軍的全部新家當了。鑑於新艦太少,所以無論海軍怎麼想的,他們也只能使用一批主要是清末購買的老式軍艦參與作戰。它的代表就是肇和號和中山艦,前者已經寫過,今天就說說中山艦。

抗戰期間的清末軍艦

中國在北洋時期幾乎沒有造艦也沒有購買外國軍艦,原因不復雜。

首先,清末由於中國經濟被破壞的不算嚴重,所以滿清仍然有一定的財政收入,能夠購買昂貴的北洋水師就是一個好例子。但經過清末的連連割地賠款,光是外債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到了北洋時期,政府連公務員工資都發不出,陸軍都沒有軍餉,何談出錢購買昂貴的軍艦呢?

其次,北洋時期中國受國際社會制裁,長達10年時間無法進口軍火。槍支彈藥也許可以走私,走私以後可以謊稱是自己製造的。這麼大的軍艦如何走私?又怎麼謊稱?

最後,中國自己的造艦能力低下。以實力最強的江南造船廠為例,也只能造一些長江近海的淺水炮艦,不具備製造大軍艦能力。江南造船廠唯一自產的逸仙號輕型巡洋艦其實就是普通炮艦,性能平平,連裝甲防禦都沒有,屬於世界三四流水平。顯然,依靠自己製造也不可能了!

北洋時期沒有軍艦,抗戰期間的老艦基本都是清末購買的了。

清末購買的軍艦則分為兩批:

第一批以貌似強大的海圻號海容號等5艘巡洋艦為代表。他們多在北洋水師覆滅之後不久購買,都是1900年前購買的老古董。在購買的時代,這些軍艦還算是比較強大的。不過到抗戰期間使用已經有40年,老化嚴重,不堪一擊,炮彈也幾乎用盡,更不具備基本的防空能力。

以海容號為例,老化也就不說了,最近一次大量購買主炮彈藥居然還是1915年,是20多年前的事了,到1937年每門炮只剩下幾發炮彈。艦上的魚雷管由於老化,早已經不能發射,而當年配屬的魚雷也早就應該進博物館了。就防空火力上來說,海容號設計時的1896年,飛機甚至沒有發明,自然不可能考慮防空問題。

全艦到處堆滿了武器,根本沒有額外的空間可以安裝防空火炮。到抗戰爆發之前,海容號僅僅安裝了1門37毫米小口徑防空炮。在強大的日本空軍面前,擁有200門防空槍炮的英國最新軍艦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排水量3萬多噸)尚且不堪一擊,排水量3000噸的海容號也就是一艘靶艦而已。

最終這批老艦全部用於江陰或者青島自沉,作為阻塞線,擋住日本艦隊的推進。由於這些軍艦實際上沒有起到什麼作用,而且都屬於滿清海軍的範疇,老薩這本書裡也就不多說了。

第二批,就是清末到民國初期這段時間購買的一些軍艦,卻發揮了一些作用。

比如肇和號炮艦,中山艦這類,使用時間雖然也不短,有20多年,好在沒有到報廢期,還是可以使用的。

這些一戰前製造的軍艦,雖然各方面都比較落後,畢竟還是有一定的水面攻擊能力,所以仍然有一些戰鬥力!於是這些軍艦在抗戰期間,都披掛上陣,發揮了自己的作用,值得一提。

在抗戰初期,肇和號於虎門要塞附近同日軍夕張號進行了抗戰唯一一次海戰。雖然最終結果是肇和號被打成重傷,但也曾經擊中過夕張號巡洋艦。只是因為炮彈沒有爆炸,才沒有對夕張號造成嚴重損傷。

本文的主角中山艦,就是老式軍艦中的另一個代表。

-----------------------上圖是4300噸的海圻號巡洋艦,這是清末購買的新式巡洋艦。它有2門203mm主炮,10門119mm副炮,12門47mm副炮,4門37mm機關炮,性能在當年自然是非常優秀,不亞於日本的同類軍艦。不過在抗戰期間服役已經超過40年,根本不能使用了。下圖則是大名鼎鼎肇和號巡洋艦,這艘輕型巡洋艦進行了抗戰唯一一次艦對艦的炮戰。

大清王爺在全球買艦

1910年8月,清朝海軍大臣載洵和海軍元老薩鎮冰訪問日本。載洵年僅24歲,是暮氣沉沉的愛新覺羅家族中少有的人才。他的爺爺就是道光皇帝,他是嫡傳的皇族成員。

1908年滿清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病死,將皇帝的位置交給溥儀。溥儀年僅3歲,只能由他的父親攝政王載灃輔政。載灃是個昏庸無能,且胸無大志的人。

溥儀回憶滿清垮臺之時,王府裡面上下都在大哭,悲痛萬分。從攝政王變為平民的載灃卻高興的說:這下我終於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由於載灃沒有能力,只能將自己手中權力交給他信任的人負責。載洵是載灃的親弟弟,他於1902年襲貝勒,1908年襲郡王(成為王爺),在1909年被任命為海軍大臣,當時年僅23歲。

載洵本人長相是肥頭大耳,細皮嫩肉,很像一個普通的皇族執絝子弟。其實人不可貌相,他是有一些能力的。

載洵接受過一些西方海軍的新思想,他認為大清如果沒有強大的海軍,就無法自保。在北洋水師時代,滿清大體保衛住自己的疆土,甚至還有能力和日本爭奪朝鮮。但北洋水師覆滅以後沒有多久,連北京都在庚子事變中被八國聯軍佔領。

載洵雄心勃勃,試圖建立一支戰艦8艘,巡洋艦20餘艘的新式北洋水師,然後再逐步壯大。

載灃是個沒主見的人,他立即同意弟弟的觀點,並且下令撥款1800萬兩白銀(!)支持海軍部的建設。自然,這是一個空頭支票,實際上不可能兌現的,但總略勝於無。

載洵得到哥哥的支持以後,立即開始建設艦隊的計劃。載洵畢竟是個皇族的老爺,雖然懂一些海軍的知識,卻遠遠當不了真正的海軍大臣。載洵有自知之明,他將海軍重臣薩鎮冰收羅到麾下,負責海軍部的具體工作。

薩鎮冰是回族人,是滿清現代海軍的元老級人物。可以說,滿清有了現代海軍,薩鎮冰就在海軍服役了。

1869年薩鎮冰以秀才的身份考入中國現代海軍搖籃—馬尾船政學校,以第一名成績畢業,鄧世昌是他同期的同學。

眾所周知,馬尾船政學校是盤踞中國海軍長達80年的閩系海軍的大本營。

1876年因為成績優秀,已經成為海軍軍官的薩鎮冰被派遣到英國留學。以優秀成績畢業於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

隨後薩鎮冰參加過中法馬尾海戰以及甲午海戰!

滿清海軍的接連慘敗,讓薩鎮冰悲憤不已。北洋水師覆滅以後,他也失業回家,以私塾老師職業勉強餬口,養活一家。

1898年,滿清重新整頓海軍,薩鎮冰是滿清最出色的的軍官,自然很快被請回海軍,開始擔任重要職務。

此次,載洵表面上是海軍大臣,實際負責海軍工作的就是薩鎮冰。中國三大造船廠都幾乎倒閉,而且也無法制造比較先進的主力艦,只能從國外購買。

1909年,載洵和薩鎮冰一行人離開中國,還是周遊列國,購買新式軍艦。

載洵一行先去了歐洲,訪問了意大利、奧地利、德國、英國、法國的海軍學校和船廠,並向意大利訂購炮艦1艘,向奧地利訂購驅逐艦1艘,向德國訂購驅逐艦3艘、江防炮艦2艘,向英國訂購巡洋艦2艘,前後花費了3個多月時間。

另一篇文章說道的肇和號炮艦,就是這次向英國人訂購的。

有意思的是,載洵畢竟是皇族出身的大老爺,加上年輕氣盛,期間犯了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滿清歷史中記載,此次載洵沒有訪問同為歐洲海軍大國的法國,原因僅僅是因為一件小事:在訪問行程中,原本離開德國之後的下一站應該前往法國。法國方面得知載洵準備出訪,非常高興,電告中國駐德公使蔭昌法國方面不僅做好了接待的準備,為表示友好,還打算授予載洵一枚二等勳章。載洵接到報告後,勃然大怒。他覺得自己一個大清國的王爺,身份何等尊貴,法國人居然只授給一個二等勳章,實在是瞧不起人。氣憤之下,他居然就讓蔭昌發電報給駐法公使,藉口“行期太短,無暇訪問,下次來歐洲再訪問”取消了法國行程,而直奔英國。此舉讓同行的薩鎮冰等人張口結舌,但不敢相勸。

看來,皇族裡面所謂最聰明的人,不過如此。

訪問歐洲成功以後的第二年,1910年8月24日,載洵、薩鎮冰等21人,又乘船前往日本、美國考察海軍。他們參觀了船廠及其他海軍機構,向美國訂購巡洋艦1艘,向日本訂購炮艦2艘。

而中山艦和它的姊妹艦都是這次從日本購買的!

不過,載洵在美國沒有呆多久,就倉皇跑到日本,因為他在美國遇刺了!

資料中寫到:在美國期間,載洵一行乘車抵達某車站時,華僑廚工鄺佐治混在人群中欲刺殺載洵。鄺佐治正要從褲子口袋裡掏槍的時候,被偵探當場逮捕。按照美國法律,鄺佐治並未拔出手槍,如果他本人否認刺殺行為,罪案將不成立。但鄺佐治直言不諱,當著法官的面高喊:“立意殺之,以除國家大害。”鄺佐治被判有罪,入獄14年。載洵被驚嚇一場,不敢在美國繼續久留,即刻啟程日本。

雖然是曾經的死敵,幾年前日俄戰爭中,日本還搶走了沙俄在東北特權,但對於載洵他們一行人的訪問,日本還是盛情接待。

相比頭腦簡單的法國人,日本人要狡猾的多,他們給予載洵最高級別的待遇!大財閥三菱家族,甚至將載洵安排住在自己的私人豪華別墅中。

載洵、薩鎮冰在日本參觀了多個地方,包括軍港和造船廠,炮兵學校,魚雷學校等等,最終解決購買兩艘日本炮艦。其實早在載洵他們來到日本之前,就已經向日本下了訂單。

為什麼如此急迫呢?

因為滿清海軍急需要這兩艘軍艦。

-------------------上圖中間穿長袍馬褂的就是載洵,這是他在德國的陣勢。德國人為了獲得大清訂單,也是卑躬屈膝,下足功夫。上圖載洵左邊低頭走路的黑瘦小個子,就是薩鎮冰。下圖是在日本期間,日本高層迎接載洵的隆重場面。下下圖左手第三個就是載洵。遺憾的是,載洵沒有光彩多久,1911年隨著滿清滅亡,才上任幾年的載洵成為普通公民。其後,不死心的他同川島芳子的爸爸肅親王善耆等人組成了宗社黨,一再試圖推翻民國,恢復大清。但幾次武裝叛亂失敗以後,載洵死了心,改在北平天津寓居。值得稱讚的是,此人還頗有些中國人的氣節。在1937年日寇佔領北平天津以後,一再試圖讓載洵出山,擔任偽滿洲國要職,被載洵以老邁多病的藉口斷然拒絕。他本人於1949年以65歲高齡在北平善終!

性能世界一流的中山艦

中山艦的原型為大名鼎鼎的嵯峨號淺水炮艦。

嵯峨號淺水炮艦,是大名鼎鼎的日本揚子江艦隊的第一代淺水炮艦改進型。

第一代最初的伏見號除了吃水淺以外,無論防禦力還是攻擊力都太弱!他的排水量僅為150噸,沒有裝甲,火炮僅為2門60毫米火炮。

這種炮艦對付不了列強在長江上的炮艦,對於滿清陸地部隊的野炮也沒有任何優勢(長江炮艦有可能遭遇陸地火炮的襲擊)。

1909年,日本海軍提出新一代軍艦要求,1910年新式炮艦完成設計工作,這就是嵯峨號。

嵯峨號的戰力相比伏見號,增加了一倍有餘,讓日本軍方非常滿意。

因為嵯峨號在1910年剛剛誕生的最先進的淺水炮艦,所以自然深受薩鎮冰他們的青睞,一下子就訂購了2艘,就是中山艦和永翔號。

中國的海岸線長達1.8萬公里,另外還有數萬公里的內河航線,都需要大量先進的淺水炮艦。而滿清之前的淺水炮艦,如江元級,楚泰級炮艦,大都是1905年之前零散從國外購買,性能比較低劣。

既然現在重整海軍,那麼自然也要購買一批先進的淺水炮艦,中山艦自然是可以購買到的最優秀軍艦。

中山艦的主要性能很不錯!

它的排水量從伏見號淺水炮艦的150多噸猛增加到800多噸,屬於炮艦級別,不再是炮艇了。

排水量雖然很大,但吃水仍然保持在2.5米以下,可以有效在長江中下游航行。

中山艦使用了最先進的蒸汽機和鍋爐,功率為1400馬力,航速為16節。這種航速在長江中已經是非常高了!如果航速再高,在江中航行就會有危險。

以它的排水量來說,中山艦的火力相當強大。

它的前主炮為英國阿姆斯特朗式105毫米火炮。

這種火炮是當時世界上最強有力的海軍炮,精度很高,炮彈11公斤,射速每分鐘15發,穿甲厚度為0.3米,一般輕型軍艦根本抵抗不住。

英國火炮技術是世界第一,遠遠超過那時候的日本。所以雖然日本同類軍艦普遍裝120毫米火炮,但就性能上來說和英國105毫米火炮基本一樣,不存在什麼差距。

尾炮,則是一門75毫米阿姆斯特朗火炮。這種火炮在同類軍艦中,性能也屬於最好的,強於日本同類火炮。

除此以外,中山艦兩舷還有4門法國哈奇開斯47毫米機關炮,射速為每分鐘30發,這也是當時最好的速射炮。

可見,中山艦的火力非常強大,1門100毫米和1門75毫米都可以在遠距離對敵人大中型軍艦造成致命損傷。而4門47毫米機關炮則可以在中距離有效壓制,摧毀敵人中型軍艦。

而原尊嵯峨號,僅有1門120毫米1門76毫米火炮,其他全無。

簡單來說,如果是單挑,中山艦比原尊嵯峨號厲害得多,絕對能打垮它。尤其是側舷相對位置海戰,中山艦火力比敵人強大一倍還多。

沒想到,就算這樣,中國人還不滿足。在薩鎮冰的要求下,中山艦又額外安裝了2門維克斯37毫米機關炮(兵乓炮)。這種每分鐘射速高達100發的機關炮,主要對付近距離的目標,比如敵人小型軍艦,魚雷艇之內。自然,它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對付當時剛剛出現的飛機。

由於是最早期的防空火炮,它的性能不佳,火炮的轉向和仰俯全部依靠水兵手工旋轉,操作遲緩,反應很慢,僅能對付那個時代時速100多公里的飛機。

這樣以來,僅僅800多噸的中山艦,共裝備大小火炮8門之多,這遠遠超過同類炮艦的火力。

火力比較強,防禦力卻弱。

中山艦是一艘800噸的小型炮艦,裝備大量武器以後,自然難以安裝什麼裝甲。其實就算是排水量近3000噸的海容號巡洋艦,也只能安裝輕型裝甲而已。

所以中山艦隻有船殼為軟鋼製造,艦體除了駕駛臺等少數部位有薄裝甲以外,全艦並沒有什麼裝甲保護。

在當年,日本淺水炮艦也都是這樣。因為內河的軍艦都很小,攻擊力有限,沒有必要安裝什麼裝甲,也沒有辦法安裝什麼裝甲。安裝厚重裝甲,會讓軍艦吃水至少超過3米,揚子江艦隊旗艦出雲號裝甲巡洋艦,吃水深達7米多。這樣就根本無法在長江有效航行,等同於廢物了。

況且大家都沒有裝甲,也就等於都有裝甲了!

兩艘軍艦下單以後,到1912年6月,中山艦首先在三菱長崎船廠下水,當時它叫做永豐號。

負責建造的中國官員對中山艦非常滿意,該艦製造精良,性能出色。實際測試時候發現航速達到16節,超出了設計的13節。

滿意歸滿意,問題來了。

1912年1月滿清政府垮臺,北洋政府接手統治中國。可憐的海軍大臣載洵王爺,瞬間成為一箇中華民國的普通公民了。別說去日本不會再有優待,現在就算跪在法國領事館門口,法國人也不會授予他之前所不屑的勳章了。

滿清已經支付了兩艘軍艦大部分費用,還有68萬日元的餘款沒有支付。

北洋政府財政陷入嚴重困難,是沒錢交給日本人的。但北洋政府的海軍力量又特別薄弱,實在不忍心放棄這2艘新式軍艦,最終打了白條,許諾1年內支付餘款和利息。

日本方面表示同意,在中國支付了1萬6000日元的運輸費用以後,他們將兩艘軍艦開赴中國交付給中國海軍,欠款慢慢付清。

軍艦於1913年趕赴上海,由日方人員移交給中國人。

其中有個小插曲!

1913年1月11日,日本方面52名船員駕駛中山艦從長崎出港,但沒有幾個小時就遭遇惡劣的暴風雨天氣。

中山艦設計為淺水炮艦,最多隻能在近海活動,難以承受較大的風暴,只得返回港口。

到了14日,中山艦才再次出港,第二天就順利抵達上海。

實際上,這並不是第一次。後來孫中山雖然一度把中山艦當做座艦,不過真正遠洋航行時候還是換乘其他軍艦。

有些朋友認為中山艦很爛,連風暴都承受不了,算什麼海軍軍艦。

其實中山艦本來就是在長江和近海中使用,並非遠洋軍艦。所有淺水炮艦為了在長江航行,都必須吃水淺,幹舷低,經不起海上的大風浪。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一點缺陷是它固有的問題,還是可以接受的。

在嶄新的軍艦交付之時,北洋政府非常高興,命令該艦立即升起北洋海軍的五色旗,並且任命湖鶚號魚雷艇的艇長林霆亮為第一任中山艦艦長。

稍後,中山艦的姐妹艦永翔號交付完成,第一任艦長為列字號魚雷艇的艇長薛啟華。

這兩艘軍艦都編入第一艦隊裡面,成為中國當時最厲害的淺水炮艦。

客觀來說,中山艦在建造的1913年,堪稱世界一流。但這僅僅是針對長江的炮艦來說的。淺水炮艦本身屬於海軍的異端,相比遠洋軍艦來說,淺水炮艦各方面都要大大遜色一籌。

中山艦排水量僅僅700,800噸,屬於炮艦級別,尚且遠不如敵人最輕型的驅逐艦。

如果在長江中,中山艦是比較厲害的,但如果進入海洋作戰,中山艦就算不了什麼。以二戰中日本海軍最落後睦月級驅逐艦來說,20年代製造的它們排水量也超過1700噸,裝備4門120毫米火炮,2門77毫米高炮,還有魚雷發射器,航速高達37節。自然,它們遠強於中山艦。

就算是長江中,中山艦也很快被新式日本軍艦所趕超。

以1923年服役的日本新一代淺水炮艦安宅號來說,雖然排水量和中山艦類似,但航速更快,武器裝備也變為2門120毫米艦炮和2門80毫米高射炮,6挺高射機槍。船身也安裝了一些裝甲,各方面性能都強於中山艦了!

-----------------------載洵本人肥頭大耳,皮膚白嫩,一看就是養尊處優的貴族。而薩鎮冰同他正好相反,薩瘦小乾枯,一看就是底層苦幹爬上來的人物。載洵之所以如此相信薩鎮冰,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薩鎮冰並不是漢人,而是色目人。他的祖先是在元代到中國的阿拉伯人!所以載洵認為薩鎮冰不會反滿,對他很信任。不過,老薩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載洵居然和北朝鮮的小胖金正恩非常酷似,難道是載洵轉世投胎了?!!

參加護法

同其他海軍軍艦一樣,中山艦也參加了民國初年無數的混戰。期間左搖右擺,一會屬於這個陣營,一會屬於另外一個陣營。

1912年,孫中山為了國家免於內戰,原意放棄武力對抗,採用和平憲政手段,完成南北統一。袁世凱出於現實的原因,勉為其難的同意,原意遵從《臨時約法》。

孫中山認為袁世凱還是有和平解決問題的意願,最終放棄權力,自己擔任鐵路督辦,準備去實業興國去了。老袁由此成為大總統,成為中國的一號人物。

沒想到,隨後老袁卻變了卦!孫中山走後,國民黨實際領袖為宋教仁。宋相對天真,認為只需要通過和平手段就可以完成國家的民主改革,實現《臨時約法》。而《臨時約法》的核心在於實現類似於法國的內閣制度,也就是政府制度,由國會的參議院掌握國家實力權力,這樣就大大削弱了袁世凱這個總統的實權。

《臨時約法》規定:全國的立法權屬於參議院,參議院有權議決一切法律、預算、決算、稅法、幣制及度量衡準則,募集公債,選舉產生大總統、副總統,彈劾大總統和國務員,對大總統行使的重要權力,具有同意權和最後決定權。

而大總統的權力為: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佈法律,統率全國海陸軍,制定官制官規,任免文武官員等,但行使職權時,須有國務員副署。受參議院彈劾時,由最高法院組成特別法庭審判;法官有獨立審判的權利,它否定了集大權於一身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換句話說,國家核心權力是在參議院手中。總統雖然有很大的權力,但仍然受參議院的制約,甚至可以被參議院彈劾廢除。

同時,約法又堅持三權分立,尤其司法必須獨立,更削弱了大總統手中現有的權力

在宋教仁看來,這是有效打擊軍閥的手段。只要繼續深入民主進程,很快就會實現三權分立,西方的內閣制度,完成類似於日本那種君主立憲的改制。

當然,宋教仁也知道老袁肯定不會坐視不理。他認為對袁世凱權力雖然有所限制,袁卻仍然有很大權力,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遺憾的是,任何中國獨裁者,絕對不可能允許有任何限制他權力的行為。所有的權力的唯一目的是利益,任何獨裁者肯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所以不可能主動讓出任何權力。

老袁見宋教仁這一手很厲害,也就是通過合法手段,接著輿論壓力讓他就範。老袁甚至如果通過和平一套,根本搞不過宋教仁,他惱羞成怒,決定用個人手段解決這個問題。

滿清垮臺的時候,老袁為什麼利用滿清退位和孫中山他們南方軍達成協定,讓出一定的權力?因為當時袁尚且沒有戰勝南方軍的把握,他只有北洋軍6鎮為核心的10萬人而已,根本不可能控制中國這麼大的國家。加上老袁後方還有載洵它們組織的宗社黨等滿清勢力四處出擊,他沒有餘力發動全國大戰。

但到了1913年就不同了,老袁已經完全掌握了北洋軍,直轄部隊高達30多萬之眾,同時瓦解了南方軍很多的軍閥力量,佔據絕對上風。

就軍事上來說,遠比國民黨和親國民黨軍閥的南方軍要強大數倍。如果真正打起來,老袁有把握一舉消滅對手。

老袁認為,孫中山已經不管事,黃興遠在國外,只要殺了宋教仁,國民黨就會大亂,失去合法對抗的能力。關於刺殺,老袁會做的妥妥當當,不露痕跡。就算有些洩露,只要及時殺人滅口,就追究不到他身上。

如果宋教仁死後國民黨不打,通過輿論手段譴責什麼,老袁根本不怕。就像我們今天外交部譴責,嚴厲譴責,第一百次譴責一樣,任何一個國家不會因為別國的譴責而垮掉的。

如果國民黨要打,老袁正好藉機出兵,一舉殲滅敵人。總之,怎麼都是有利的。

孫中山此時回到黨內,爭論應該如何解決。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在當時來說屬於痴人說夢。刺殺宋教仁就是最好的例子,連黨的最高領袖也能殺,怕是用不了多久就會取消國會,解散國民黨,把你趕盡殺絕。

實際上,老袁也是這麼做的,不到一年他就徹底消滅了所有限制它的民主制度和機構。

如果武力對抗,一來己方實力太弱,打的話凶多吉少;二來老袁就憋著讓你打,這樣他可以藉機出兵消滅你。

所以孫中山他們猶豫了好幾個月,始終不敢出兵。

沒想到,老袁去開始主動下手。

1913年4月26日,袁世凱北洋政府向英、法、德、日、俄五國銀行團簽訂借款合約,大肆擴充軍隊,準備動手。

6月,袁世凱開始武力解決南方軍。他先是免除南方軍的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安徽都督柏文蔚三人的都督職務,之後又派北洋軍第六師李純部進入江西。

到了這種地步,不打也不行,不打就等著別人消滅你。

於是,1913年7月12日,在袁世凱的步步進逼下,被免職的李烈鈞在孫中山指示下,從上海回到江西,在湖口召集舊部成立討袁軍總司令部,正式宣佈江西獨立,並發表電告討袁。

二次護法戰爭開始。

需要說明的是,對於二次護法的根本問題,海內外學術界早有一致的觀點,本沒有任何分歧。

但近年來,一些國內政治勢力出於骯髒卑劣的目的,人為篡改曲解歷史,對孫中山和國民黨大肆汙衊,甚至宣稱宋教仁為孫中山暗殺,孫中山侵吞鐵路預算,孫中山主動武力打袁世凱挑起內戰。

在真正歷史學者甚至對歷史略有研究的愛好者眼中,這些完全是無稽之談。

就比如陳其美暗殺宋教仁,有任何一點可靠的證據沒有?完全沒有!倒是袁世凱暗殺宋教仁基本就是鐵案,已經有兩岸無數專家考證過了。

至於孫中山所謂侵吞鐵路款,是孫擔任鐵路督辦後沒有幾個月,內戰就爆發了,袁世凱發動進攻。到了這個地步,難道還把幾十萬鐵路修建款還給袁世凱嗎?天下有這種道理嗎?這就是侵吞?難道孫中山自己用掉了?

其他的過於荒謬,不值得一提了。

其實本文和這些無關,老薩還是忍不住說一說。

這些謬論本是站不住腳的。

因為如果是言論自由的國家,允許合法的討論,沒有人控制媒體,這些荒唐的說法很快就會被駁斥的體無完膚,自己消亡。

但中國不同,一方面通過言論控制,將不願意看到的歷史文章全部刪除,也就是人為打擊支持孫中山的文章。但這並不夠,因為畢竟很難徹底消滅所有文章,老百姓還是能夠看到蛛絲馬跡。另外一方面,就是通過汙衊手段,特別篡改歷史,對孫中山進行醜化,黑化,然後通過媒體將這些觀點傳播開。

黑孫中山的目的,是政治上的需要。

因為改革開放以後,對於中國近代史上,出現了一批所謂的親國民黨派。對近代史有些瞭解的理性人士,總體是比較傾向於國民黨的,尤其是國民黨還在臺灣實現了民主制度,這是未來中國最好的一個前景。

由於這派力量越來越強,嚴重衝擊了我黨樹立的傳統歷史觀,有可能導致我黨歷史文化的根底產生徹底的動搖,所以才進行政治上的小心對待。

單方面的宣傳和暗中的黑,缺一不可。通過控制中華網鐵血網等所謂中立的輿論陣地,實際大量安排軍方和政府的五毛人士造勢,以造成歷史愛好者觀點的混亂。而這一切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黑孫中山。

孫中山是國民黨的領袖,只要打擊了孫中山,就可以從根本上汙衊國民黨。

所以,黑孫中山的根本目的在於此。

自然,如果是單純的學術討論,而並不是政治上的黑,自然是完全沒有問題。

就比如之前日本歷史學家認為孫中山和日本達成秘密賣國協定,也就是所謂的《中日密約》。

但早在90年代,通過兩岸孫中山研究歷史學家的多次群體研討,均已證明《中日密約》壓根就是偽造。

甚至連提出這個觀點的日本學者,也就是日本研究孫學的泰斗、富山國際大學教授藤井升三本人也承認十有八九是偽造。

這種學術探討,是有著很大意義的。因為真金不怕火煉,只要有言論自由,真理就是越辯越明。

但沒想到的是,在如此證據確鑿的情況下,大陸的中山大學仍然將《中日密約》寫入他們編纂的《孫中山年譜長編》。而有意思的是,這些研討會,中山大學學者也有參加,甚至《孫中山年譜長編》主事者,廣州中山大學中山研究所所長林家有在會上表示:經過此次討論,發覺陳在俊先生(臺灣學者,揭露中日密約各種偽造點)的說法有其道理脈絡。所以我修正我的思想,對真偽抱持中立而持懷疑的態度。

既然已經說中立了,為什麼還堅持這樣說是假的呢?顯然,是上面的政治命令吧!

對於黑孫中山,是一個完整的脈絡,可見幕後操縱者頗為費心。但遺憾的是,學術界稍微有點身份的人,都不願意參與這種骯髒下作的事情,只能找一些不要臉的外行來搞。

就比如《中日密約》的討論中,大陸孫學權威南開大學俞辛教授和上海孫學研究家王耿雄先生等人都仗義執言,從學術角度證明密約是偽造。

於是,退休哲學系教授袁偉時這種人物就橫空出世。

之前關於反清革命不是孫中山領導,孫中山卑鄙暗算陶行章,孫中山出賣東北領土,中日密約出賣國家主權,孫中山殺害宋教仁,孫中山和陳炯明是政見衝突陳是正確的等等,都是一整套斷章取義,篡改歷史的卑鄙行為,不堪一駁。

只是由於壟斷官方媒體,這些文章可以大行其道,充斥論壇。而反駁的文章,則被刪的刪,封的封,最終達到了黑孫中山的目的。

這些所謂的政治研究歷史和卑鄙的偽歷史學家,都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扯遠了,回來再說中山艦。

二次護法期間,中山艦和永翔艦都參加了作戰,只是他們都是袁世凱控制的,用於鎮壓護法軍。但雙方的海軍都是閩系勢力,所以雙方都保持克制,沒有大規模交火的記錄。

果然,護法戰爭很快以袁世凱的軍事勝利告終,海軍也就沒有必要再打了。

隨後老袁果然解散國會,宣佈國民黨非法,擔任終身制總統,最後乾脆稱帝。

其實國民黨雖然“反叛”,但其他黨派,諸如立憲派並沒有得罪你,你廢除這些有什麼道理?擺明了武力獨裁,復辟帝制而已。

袁世凱眾叛親離死後,他的繼任者皖系軍閥用假民主一套手段,實際執行軍閥獨裁統治。期間,軍閥內訌頻頻,大戰接二連三的爆發。1917年直係軍閥段祺瑞利用辮子大帥張勳攻入北京復辟,趕走了皖系軍閥的力量。

段祺瑞上臺以後,把表面上存在的《臨時約法》和國會也徹底廢除了,孫中山無奈再次起兵,這就是護法運動。

此次運動中,北京政府海軍總司令程璧光率領一部分軍艦,組成護法艦隊南下投靠孫中山,中山艦也在其中。稍後永翔號也趕過來一同護法。

可惜,孫中山本人並沒有嫡系部隊,他依靠的軍閥也不可靠,護法運動很快失敗。

護法運動後期,護法軍隊內部的原北方軍官見大勢已去,試圖率部返回北方,開始策劃叛亂。

這一期間,中山艦和永翔艦開始拒絕其他官兵登艦,甚至通過毆打手段將非嫡系的水兵趕出軍艦。

鑑於中山艦永翔艦馬上就要倒戈,1922年3月22日,孫中山派親信溫樹德率領敢死隊強行奪取了中山艦和永翔艦,將涉嫌叛亂的官兵全部逮捕,稍後全部遣散。

奪艦期間,雙方有零星交火,傷亡數人。

事後,孫中山任命親信馮肇憲擔任中山艦艦長,徹底控制這艘軍艦。

---------------------中山艦的航速為16節,這在長江中已經相當不錯了。自然,如果進入海洋,這區區16節還不到敵人新式驅逐艦的一半航速。中山艦作為淺水炮艦,吃水很淺,可以在長江中下游暢通無阻。中山先生在中山艦上渡過55天艱難的日子,所以中山艦以此出名!

中山艦上的55天

沒有多久,北方軍閥再次內訌,直係軍閥和奉系軍閥發生大規模內戰,雙方竭盡全力火拼,將南方部隊大都抽調北上。

孫中山認為這是統一全國的好機會,命令護法軍政部陸軍總長陳炯明出兵北上。陳炯明本是小軍閥出身,之前由於實力薄弱又試圖割據一方,在1913年,1915年兩次被打成光桿司令,隻身逃亡。兩次失敗以後,陳炯明認為自己名氣低,能量小,想要東山再起務必依靠重量級人物,也就是孫中山。

1915年陳炯明投身孫中山麾下,由於能力優秀,而且表現的非常忠心,受到孫的信任。

孫中山將支持革命的廣東省省長朱慶瀾交給他的20個營的粵軍,全部交給陳炯明。陳炯明如此輕易的東山再起,隨後藉助孫中山的大名和護法運動的勢頭,割據了福建的20多個縣,兵力擴充到2萬多人,隨後又佔領了廣東省。

成為廣東王以後,陳炯明的目的就實現了。他空手套白狼,通過孫中山得到了軍隊和地盤,實現了自己的軍閥割據的目的,難道還能聽你的嗎?

此次,他斷然拒絕出兵北上,藉口是要和平解決統一問題,搞什麼聯省自治!

而稍有智商的人都知道,聯省自治是完全的扯淡。以陳炯明標榜的美國來說,美國的聯省自治前提是軍隊和外交歸於聯邦政府,只是地方實行相對的自制而已。

美國之所以這樣,主要是開始13個自治領必須聯合起來對抗英國,勝利以後由於外敵的威脅還存在,所以實行所謂聯邦制度。

一切的前提在於地方州並沒有軍閥割據的情況,不然自治就無從談起。即使是這樣,後來因為理念上的分歧,美國也爆發了南北戰爭,各聯邦州組件了自己的武裝,導致戰爭死傷很大,不過戰後也徹底消滅了地方的軍事力量。

當時的中國,各省軍閥割據,你不通過武力手段消滅這些軍閥,而想用什麼和平自制手段統一,簡直就是胡言亂語。

別的不說,就算是陳炯明的目的實現了,中國所有省份都實現和平的聯省自治。請問,國家如何控制這些自己擁有強大武裝力量的省份。

國家說湖南要用法幣,湖南軍閥不同意,國家靠什麼讓他同意?廣東軍閥,允許將廣州割讓給日本人用,國家不同意。請問,國家靠什麼對對付擁兵10多萬的廣東軍閥。

這樣所謂的聯省自治,同唐朝和五代十國的藩鎮割據有什麼不同?完完全全的是扯淡!唐朝之後200多年藩鎮割據,戰爭綿延全國,50多個皇帝中40多個橫死,全國人口銳減一半,就說明了所謂聯省自治的荒謬。

那麼陳炯明不懂得這個道理嗎?當然不是的,他心裡非常清楚。

所謂聯省自治,不過是陳炯明妄圖實現軍閥割據的政治煙霧而已。陳只想自己割據,不願意冒著實力受損的危險北上作戰。

1922年3月,陳炯明見孫中山多次逼迫出兵,一不做二不休的暗殺了監視他的孫中山大將鄧鏗。孫中山知道也是陳所為,宣佈免去他的廣東省長及粵軍總司令職務,而孫中山坐鎮韶關,指揮粵軍李烈鈞、許崇智部北進江西。

5月初,孫中山在韶關大誓三軍,準備北伐。陳的部下完全不予支持,粵軍將領葉舉、洪兆麟甚至出動主力包圍廣州,要求陳取代孫中山主政。由於陳部在廣東擁有5萬多人的重兵,不能放棄對他們的爭取。1922年5月8日,孫中山委任陳炯明的部下葉舉為粵桂邊督辦,以示對粵軍的信任,然而葉舉並不領情。

1922年6月1日,孫中山率領兩個營500名衛士,從韶關返回被粵軍重重包圍的廣州,試圖爭取陳炯明部下,但全然沒有效果。

1922年6月15日深夜,陳炯明的高級將領在鄭仙祠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發動軍事政變,驅逐孫中山下臺。1913年陳炯明部下蘇慎初炮轟都督府,趕走了陳炯明。此次陳炯明居然學了這一手,同樣對付孫中山。

1922年6月16日凌晨,葉舉、洪兆麟派5000人包圍總統府,廣東警察局長李安邦、總統府顧問陳少白、廣東海防司令陳策先後到越秀樓勸孫中山撤離,但為孫所拒。凌晨後,總統府秘書林直勉、參軍林樹巍前來報告陳炯明叛變的消息,孫中山仍堅持不肯離開。這時,外面嘈雜聲漸近,叛軍高喊“打死孫文!”的聲音已清楚可聞。

危急情況下,林直勉等人強行架走孫中山。

一路上,孫中山也多次遇險。資料中寫到:孫中山從總統府右側的粵秀街走出,他身穿白夏布長衫,戴墨晶眼鏡,很像個醫生。在街上碰到叛軍,林直勉說:“我的父親患了重病,所以不得不深夜請醫生到家裡診治。”泰然自若的孫中山並沒有引起叛軍懷疑。一路上,他們又數次與叛軍遭遇,但是孫中山的態度一直很從容,他們沿著長堤一直走到海珠公園附近,公園是江中心一個不滿1000平方米的小島,當時海軍的總司令部就設立在這裡。 他們僱了小船渡河前往海珠軍部。行至河中時,有哨兵喝止,喊口令,而他們又答不上來。緊急之下,林直勉大聲喊:我是總司令的朋友,來自總統府,有要事報告。海軍總司令溫樹德親自出來,林直勉說:“大總統在此。”這才登岸。

孫中山一行人無奈逃到中山艦上,順珠江突圍到長洲要塞一線,同陳部叛軍對峙。

而遲一步逃走的宋慶齡靠化妝拼死逃到中山艦上。期間宋多次遇險,驚恐之下流產,終生失去生育能力。

  

宋慶齡後來寫下了《廣州脫險》一文,詳細記述了她在叛軍槍林彈雨中脫險的經過:“6月15日之夜2時,我正在酣夢中,忽被先生(孫中山)叫醒,並催速起整裝同他逃出,他剛得一電話,謂陳軍將來攻本宅,須即刻逃入戰艦,由艦上可以指揮剿平叛亂;我求他先走,因為同行,反使他行動不便,而且我覺得個人不致有何危險,再三婉求他,始允先行,但先令50名衛隊全數留守府中,然後隻身逃出。” 。。。。叛軍從後門衝進來時,衛士馬湘和黃惠龍護著我從前門逃出來,埋伏在附近的叛軍衝過來的時候,馬湘把自己手中的50多枚銀元撒在地上,趁叛軍搶錢之時,匆忙躲進了對面小巷的一家開著門的民宅中。 走了半小時以後……忽有槍聲四起,向本宅射擊……叛軍喊著:“打死孫文!打死孫文!” 到了8時,衛隊的槍彈幾乎用完,隊長勸我下山……我們4人,在地上循著那橋樑式的過道爬行……我們四面只聽見流彈在空中飛鳴。有一二回正由我鬢邊經過。後來,我再也走不動了,憑兩位衛兵一個抓住一邊肩膀扶著走。我心想再也熬不過了,請他們把我槍斃。四周橫七豎八躺的都是死屍…… 我們跑過一家矮小的農舍去躲避,我昏倒在地……槍聲沉寂之後,我化裝成村婦,不知走了多少路,最後來到了一位同志的家中……那夜通宵聞見炮聲……最後聽見戰艦開火的炮聲,才使我如釋重負,知道中山先生已安全無恙了。 那天晚上,我終於在艦上見到了中山先生,真是死別重逢。

一路艱辛的宋慶齡終於住進了中山大學的校長鍾榮光家,由於過度緊張和勞累,她在鍾家流產了。

期間,為了表示不畏懼陳的暴力,孫親自指揮中山、永翔、楚豫、豫章等7艦向大沙頭、白雲山、沙河、觀音山、五層樓等處叛軍據點發炮轟擊,陳部也開炮還擊。這就是所謂孫中山炮擊兩岸平民的由來,篡改歷史者該死!!!

1922年7月,見陳部已經佔據上風,孫艦隊的主力艦紛紛逃走投靠陳炯明,連永翔號也跑了,長洲要塞司令孫祥夫也倒戈。

孫中山命令以中山艦為首的剩餘軍艦,立即工大陳部的車歪炮臺,試圖奪取一個據點,繼續作戰。雙方展開炮戰,但作戰非常不利。

孫中山堅持在中山艦甲板觀戰。

資料中記載:孫中山一直站在甲板上指揮,還頻頻叮囑:“炮彈要愛惜,瞄準了才好放。”蔣介石等隨侍在他身邊。有人勸孫中山入艙暫避,可是孫中山還是說:“你以為艙下就安全嗎?其實是一樣的。” 孫中山一面為受傷的官兵包紮傷口,一面對大家說:“作為革命黨人,就有萬死一生的危險,但是不要灰心。”

沒想到,叛軍炮臺火力很厲害,中山艦很快左舷中彈起火,一門機關炮被摧毀,艦身多處中彈。在艦長馮肇憲勸告下,孫中山才離開甲板,到艙內咱避,由蔣介石繼續留在甲板督戰。

此戰,中山艦有五人陣亡,十餘人負傷,一發炮彈甚至擊穿艦上駕駛臺側面鋼板,正在指揮戰鬥的陳策、蔣介石和艦長馮肇憲也險些殞命。對海軍將士的英勇赤誠,孫中山大為感動:“疾風然後知勁草,盤根錯節然後知利器。”

軍艦作戰不利,陸地部隊也被陳部叛軍擊潰,大勢已去。

期間,陳炯明叛軍又使用魚雷襲擊中山艦,所幸的是,當時正值漲潮,中山艦起錨移位,結果魚雷未能命中。

孫中山於8月9日率領蔣介石等人離開廣東,結束了在中山艦上的55天生活。

孫中山走了以後,中山艦失去所有補給港口,連淡水都沒有,無法堅持,最終只得投靠陳炯明求一條生路。好在陳炯敏也沒有囂張很久,很快被孫中山擊敗,中山艦又迴歸孫中山麾下。

8月14日,孫中山與夫人宋慶齡特意登上中山艦慰問艦上官兵,同時也舉行了“紀念蒙難一週年”活動,並與大家合影留念。

----------------------------------中山艦的首尾主炮在當年來說都相當強大,這是打撈出中山艦以後的恢復照片。艦首的105毫米火炮是有防盾的,但艦尾75毫米主炮則沒有防盾。

轉戰四方,中山艦不老

1924年,倒戈將軍馮玉祥窩裡反的囚禁直系大總統曹錕,要求孫中山北上商討和平統一大業。

孫中山明白這不是是馮玉祥的一個臨時的政治煙霧,但還是前往北平。孫中山已經有嚴重疾病,身體衰弱,腹痛不已,這是他最後一次行程。

11月13日,孫中山登上中山號離開廣州。

沒想到,就此一去不回,次年他病逝在北平。

4月13日,為了紀念孫中山,將這艘先生親自參加過戰鬥的軍艦,改名為中山艦(原來叫做永豐號)!

改名為中山艦後,軍艦還在四方轉戰,沒有一時一刻的清閒。

1925年6月,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部在廣州叛亂。4月,廣州革命政府代理大元帥胡漢民遷至中山艦辦公。當晚,在廖仲愷等指揮下,廣州軍民即向滇、桂軍閥發動總攻,中山艦等海軍艦艇發炮掩護陸軍攻佔敵軍陣地,迅速平息了楊、劉叛亂。

隨後,中山艦在第二次東征叛軍陳炯明殘部和南征陳的部將鄧本殷的戰役中,都立下戰功。

之後中山艦又經歷了中山艦事件等,還從廣東海軍逃離出去,最終徹底安定下來,歸屬中央海軍指揮,聽命於中國合法政府南京國民政府。

至於中山艦事件今天有多種說法,不過蔣介石通過這個事件打擊了中共和國民黨左派。中山艦艦長李之龍被迫去職,流亡日本。後來李之龍在1928年在回國策反廣東海軍,被廣東王李濟深槍殺。

在國民政府期間,中山艦卻也參加了蔣桂戰爭,福建事變,兩廣事變等多個掃平國內軍閥的戰役!

經歷了這麼多風風雨雨,此時中山艦驀然回首,才發現已經服役25年之久了,垂垂老矣。

到了抗戰前期,中山艦的情況很不好。

大家可以看到,中山艦自從服役以後,幾乎無時無刻不在四處轉戰中,使用過度,損耗嚴重,更別說還多次中彈受傷。

因為不斷換主人,軍艦也得不到較好的維護,部件損壞嚴重。

1932年歸屬南京中央海軍以後,江南造船廠曾經對中山艦進行過一次大修。雖然深知中山艦狀況很差,但實際修的時候,還是讓江南造船廠的工程師們嚇了一跳。

其他的問題就不說了,就連船殼也腐蝕嚴重,水線以下的幾乎就要破裂。正常來說,船殼都是小修小補,最多部分更換。但中山艦船殼實在毀壞的太厲害,被迫整體拆卸,更換了12塊船殼板。單單這一項,就花費了4萬多元。

修理工作進行了一個多月,才大體搞定。

沒想到,此次維修以後還不到一年,中山艦又出現嚴重問題,被迫再次返廠維修。這次問題更慘,是舵機的問題,導致軍艦幾乎無法行駛。

不過凡事都是有利有弊,此次維修期間,中山艦得以加裝了部分防空火炮。

在中山艦下水的時候,飛機還是馬戲團的小玩意,連航空機槍都沒有發明,絕對沒有人想到飛機還能炸沉軍艦。

所以中山艦幾乎沒有防空方面的考慮,僅有2門37毫米單管兵乓炮可以對空炮擊。這種兵乓炮射程僅有1000多米,也就是說一旦遭遇敵人飛機就是近距離。但該炮又非常笨重,還全靠水兵手搖轉動,根本就不可能趕上當時新式飛機300公里以上的飛行速度。這種兵乓炮在20年代就早已過時,到了30年代形同廢物。

現在增加防空能力,已經不行了。

由於中山艦是1912年的老式軍艦,軍艦設計時沒有防空的考慮。它的主炮不能高射,沒辦法更換。如果加裝大口徑高炮,甲板已經堆得滿滿,根本沒法安裝。

所以,只能臨時安裝一些小口徑防空武器充充門面。

此次加裝了1門20毫米機關炮和2挺7.92高射機槍而已。

大家都知道,就算是二戰爆發前,正常的炮艦最起碼要有2門75毫米以上大口徑高炮,用於對付遠距離防空。其他一些小口徑火炮和機槍,用於近距離防空。

這都是缺一不可。

如果沒有近距離防空武器,敵人轟炸機低空幾次衝擊,就可以搞定你。但如果沒有遠距離防空火炮,敵人就可以從容在較遠距離調整進攻角度,完成最佳的攻擊狀態。

那麼一旦這些飛機衝到軍艦的近距離,中山艦火炮一般只有幾秒鐘射擊時間,防空難度就極大了。

還有,敵機更可以在高空水平投彈炸掉你,自己毫髮無傷

沒有大口徑防空火炮是中山艦的致命傷。

它僅有1門20毫米防空機關炮,2挺高射機槍,2門幾乎不能用的老式37毫米高射機關炮,防空火力也就極為薄弱了,甚至還不如200噸的寧級炮艇(裝備2門50毫米防空炮)!

中山艦狀況如此不好,它的姐妹艦永翔號更爛。

由於軍艦損壞老化嚴重,永翔號幾乎失去戰鬥力。抗戰爆發以後,永翔號還在青島附近巡邏。海軍方面認為永翔號不可能和日本艦隊正面對抗,又沒有防空能力,恐怕隨時會被炸沉。與其被日本人毫髮無傷的炸沉在海中,還不如干脆自己沉入青島航道作為阻塞為好,至少這樣比較有意義。

於是,永翔號在1937年12月8日拆卸下所有武器,自沉於青島近海,同時自沉的還有鎮海,定海等多艘軍艦。

後來日本艦隊花費很大力氣,才清除了這線軍艦的封鎖。

--------------------------黑色箭頭指的就是停泊在珠江口的中山艦,遠處就是日本的炮艦。注意下圖艦首清晰的青天白日徽章,自然此時中山艦已經在國民政府控制下了。

力戰殉國

相比永翔號的自沉,中山艦還要壯烈的多。

抗戰開始以後,海軍部就一直糾結 究竟讓不讓中山艦自沉於江陰阻塞線。

就常理來說,中山艦已經沒有什麼戰鬥力,還是自沉為好。

誠然,在1912年中山艦尚且還算不錯,但在25年後的1937年,中山艦早已老舊不堪。它的火炮也早就過時,根本無法和日本揚子江艦隊正面對抗。而老朽的艦身,恐怕一炮就能轟沉。

更慘的是,由於設計缺陷,中山艦隻有極弱的防空火力。這樣一艘800噸的軍艦,有隻有1門20毫米防空火炮,豈不是日軍飛機的活靶子嗎?

只是,中國海軍軍艦實在太少。中山艦雖然老舊,好歹還算相對新式的軍艦,總比艦齡40年的老軍艦海容號等要好得多。

所以,最終中山艦沒有自沉,還是在長江執行任務。

海軍方面認為,中山艦已經不具備和日本軍艦海戰的能力,乾脆將主炮全部拆除算了。

在1937年,中山艦同另外40多艘軍艦參加了悲壯的江陰保衛戰,南京保衛戰,甚至成為艦隊司令陳季良的座艦,因為運氣好僥倖沒有沉沒。

年底,中山艦奉命返回武漢,期間拆除了前後主炮以及4門對海47毫米機關炮,僅僅留下2門37毫米高射兵乓炮,失去了所有對海攻擊的能力。

這些拆卸的火炮,全部用於地面要塞作戰。

作為補充,將一門20毫米瑞士防空機關炮安裝在原來主炮的位置。這種不倫不類的改裝,也是實在無奈之舉。

就算這門20毫米機關炮,居然還是從自強號炮艦上面拆卸下來的。

這樣一來,中山艦也不過只有2門新式20毫米機關炮,2門老式37毫米兵乓炮,2挺高射機槍而已,防空火力也就是小炮艇的水平。

1938年武漢會戰期間,中山艦主要從事佈雷工作,同時協助運輸重要軍事物資,尤其是戰區急需的炮彈。

武漢會戰期間的水雷戰,給日軍造成重大傷亡。

中山艦雖然已經是個老人,仍然盡全力佈雷,完成自己的任務。況且當時中國海軍大型軍艦基本都沉了,中山艦就是剩餘噸位最大的軍艦,自然不能後退,必須頂在一線。

武漢會戰開始時,中國海軍的59艘艦艇,已被炸沉30艘、自沉於阻塞長江的15艘,海軍已經快要打完了!

7月20日,日軍轟炸機群大舉轟炸岳陽。中山艦同另外幾艘軍艦,遭遇日軍27架飛機的攻擊。

中山艦官兵回憶:從軍艦看出來,炸彈爆炸以後的黑色水柱,將90多尺高得駕駛臺都遮住了。此次轟炸中,江貞號炮艦和民生號炮艦先後沉沒,中山艦僥倖沒有受損。

9月田家鎮要塞經過激戰淪陷,中國海軍大部分軍艦,甚至包括魚雷艇都在這個時期沉沒。

10月開始會戰進入尾聲,日軍出動大量飛機殲滅武漢一線國軍海軍殘餘力量。

大局已定,殘餘的幾十艘艦艇大都向西退往後方。

中山艦由於噸位較大,速度較快,於10月5日開始負責轉移武漢地區的重要物資,同時繼續從事佈雷工作,阻擋日本艦隊高速突進。

自然,日軍飛機在武漢上空遮天蔽日的亂飛,中山艦的任何行動都是非常危險的。

10月20日上午10點,日本海軍15航空隊的6架96式艦爆發現了一艘行駛中的軍艦,這就是中山艦。

中山艦艦長為薩師俊,軍艦正在向後方的赤壁山轉移。

中山艦為薩鎮冰購買,此時的這個艦長薩師俊,正好是薩鎮冰的同族侄孫。由於受到薩鎮冰的影響,福建閩侯薩氏大家族裡面前後出過十多個海軍軍官,至於水兵就更多了。

薩師俊17歲畢業於煙臺海軍學校第八屆駕駛班,成績非常優秀。由於能力出色,他先後擔任江貞、江安兩艦副艦長、公勝號炮艦艦長、青天號測量艦艦長、順勝號炮艦艦長。

1932年7月16日,薩師俊從第一艦隊司令部參謀的位置上被調到楚泰號炮艦任艦長,並升為二等海軍中校。

1935年2月,薩師俊被委任代理中山艦艦長一職,成為該艦第13任艦長。

好不容易發現了一艘中國的大艦,日本6架96式艦爆立即發動了攻擊。不過他們犯了錯誤,居然將已經被炸沉的江貞號當做中山艦,連續俯衝投彈。

等到他們發現江貞號早已經擱淺廢棄,趕忙轉而攻擊中山艦時,已經投光了所有的炸彈,只能用機槍掃射。

中山艦雖然沒有什麼防空火力,畢竟是800噸的軍艦,還是不懼怕機槍的。經過幾十分鐘混戰,6架96式艦爆先後飛走,中山艦並沒有受傷。

日本方面已經得到中山艦的具體位置,一波波的轟炸開始了。

12點,3架92艦上攻擊機撲了過來。92艦上攻擊機是一種老式雙翼轟炸機,速度比較慢,僅有200公里/小時,相對比較容易被擊中。它的載彈量很大,可以攜帶800公斤的魚雷或者炸彈,有著比較強的攻擊力。

自然,對付中國長江上的海軍軍艦,沒必要使用魚雷,炸彈就足夠了。92艦上攻擊機的缺點是不能俯衝投彈,最多隻能低空水平投彈,所以命中率不高。

薩師俊很有經驗,發現是不能俯衝的日本雙翼攻擊機後,他立即指揮軍艦高速機動。

92艦攻投彈命中率本來就不高,由於中山艦規避的很好,最終炸彈無一命中。

事後日軍飛行員稱讚:敵艦突然增速突然減速,規避及時,顯得非常有經驗。

投彈的爆炸衝擊波,還是對中山艦造成輕微的損傷。

--------------------------這是中山艦唯一的2門20毫米機關炮。這種機關炮在二戰中後期都已經淘汰!此次空襲中,中山艦被炸的千瘡百孔。

第二波轟炸結束以後不到1個小時,又有6架96式艦爆趕到做第三波轟炸。

96式艦上爆擊機為俯衝轟炸機,還可以下掛1枚250公斤炸彈,2枚50公斤炸彈。雖然載彈量不如92式艦載攻擊機,但它可以俯衝轟炸,命中率遠高於92式,對於軍艦有很大威脅。

剛剛對付92式比較輕鬆,但對於俯衝轟炸機就沒有什麼把握了。

鑑於日軍俯衝轟炸機勢頭很猛,薩師俊知道情況危急,立即命令全力開炮,務必用強大的近距離防空火力擊潰敵機。

於是,中山艦艦首尾的2門20毫米防空機關炮全部開炮,2挺高射機槍也全部打響,甚至連2門老式37毫米維克斯兵乓炮也對空開炮了。這種火炮反應慢,根本不可能打中高速俯衝的轟炸機,卻至少也能嚇一嚇它們。

日本俯衝轟炸機也是經歷了過數個月實戰考驗的,很有經驗。它們發現中山艦沒有遠距離防空火力,就立即分散開,選擇最有利的攻擊位置,然後從四面八方撲過來投彈。

有些二戰海軍經驗的朋友都知道,其實面對俯衝轟炸機,20毫米機關炮和高射機槍用處不大。因為俯衝轟炸機近距離速度太快,而且俯衝角度大。機關炮一來很難打中,二來就算能夠打中,往往不能攔阻投彈。

所以二戰後期,美軍將自己的20毫米機關炮全部淘汰,換裝40毫米機關炮,也就是這個原因。因為40毫米機關炮威力更大,射程更遠。

果然,在前幾輪俯衝投彈中,就有1枚炸彈擊中 中山艦。

一枚250公斤炸彈,在中山艦左舷不到5米處爆炸。衝擊波和彈片撕裂了左舷,軍艦大量進水。

中山艦奮力機動,同時全力開炮,勉強挺了過去。水兵們用麻袋等各種東西,拼死堵住缺口,止住了進水。

沒有多久,日軍又有6架飛機趕來做第四波轟炸。由於和中山艦一同前進的江元號炮艦速度更快。日軍飛機主要對他進攻,中山艦遭受的攻擊較少,加上當時突降小雨,能見度大大降低,日軍的炸彈並沒有投中。

20日當天轟炸三個小時,前後四波,最終將中山艦炸成重傷,連煙囪都被炸成馬蜂窩狀。

一同前進的江元號,也被炸成輕傷。

好在兩艦都沒有被炸沉。

21日,海軍部命令中山艦立即向後轉移,修理軍艦。

24日,武漢三鎮淪陷,中山艦奉命撤退到武漢金口水域暫時停泊,再次被日軍發現。

金口是武漢上游的一座古鎮,距武漢26公里,因發源於鄂南之金水在此注入長江而得名。金水上有著名的金水閘,為民國時修建的較大的水利工程。

9點,一架日軍偵察機發現了停泊的中山艦,用機槍掃射騷擾,很快被軍艦趕走。

薩師俊艦長知道,這不過是偵察機,很快就會有日軍機群來轟炸,下令做戰鬥準備。薩艦長心裡很清楚,此時中山艦已經負傷很重,恐怕難以抵抗當日的轟炸。

11點,9架執行轟炸武漢任務的飛機返航時,也發現已經起錨的中山艦。他們在中山艦上空盤旋幾分鐘後,再次飛走。實際,他們是將中山艦的方位通報給後方。

果然,15點,日軍6架俯衝轟炸機趕到。

15點6分,電訊官張嵩齡向海軍部發出了最後一份電報,報告中山艦與敵遭遇。

薩師俊艦長指揮軍艦蛇形機動,同時儘量猛烈射擊。但由於之前的受傷,中山艦已經遠不如之前那麼靈活,躲避動作大大的打了折扣。

6架轟炸機連續俯衝轟炸,但炸彈全部投入江中,僅僅炸傷了幾個甲板上的水兵。

倒是有一架飛機俯衝時候,被軍艦尾部20毫米高炮擊中,負傷拖著黑煙逃走。

沒想到,幾十分鐘後,日軍又有6架92式飛機趕來做第二輪轟炸。

這次他們採用高空轟炸方式,投出大量炸彈。由於中山艦官兵訓練有素,躲避及時,所有炸彈依然沒有一發投中。

沒有多久,日軍又進行了第三波轟炸,這種攻擊強度非常之大。

看來,日軍用盡全力,一定要在今天將中山艦炸沉。

在這種高強度的防空戰下,已經負傷的中山艦又出現故障。

艦首的20毫米高炮本來是從別的老式軍艦拆卸的,之前壓根就沒有在實戰中用過。

因為敵機攻擊強度太大,這門高炮連續高速開炮,超過了設計的極限,突然發生卡殼。

出現故障以後,炮位上官兵立即修理。但小小的中山艦上4門高炮分別來自英國,瑞士,瑞典,官兵們本來就缺乏維修經驗,短時間內根本無法修好。

這樣一來,中山艦的防空火力圈就出現了漏洞。

本來軍艦隻有4門20毫米防空炮,其中艦首尾各有1門,駕駛臺附近有2門。現在艦首的高炮掛了,正面火力頓時就弱了。

日軍飛行員也是有豐富經驗的,他們立即改從艦首俯衝投彈。

俯衝轟炸機在沒有敵人炮火攔截的情況下,投彈命中率是很高的。德國司徒卡俯衝轟炸機,可以將炸彈準確投中敵人奔跑的吉普車,更別說如此大的軍艦。

短短几分鐘後,就有一枚250公斤炸彈直接在駕駛室外爆炸。這枚炸彈威力巨大,又是在甲板上爆炸,當場炸燬了艦首已經無法射擊的機關炮,炮位附近三個官兵被炸死,多人受傷。

駕駛室也損毀嚴重,舵機失控,駕駛臺的2門37毫米兵乓炮也停止了炮擊。

由此,中山艦僅僅剩下軍艦尾部1門20毫米機關炮和2挺高射機槍,還在射擊。正面的防空火力,基本完全停止了。

日軍飛機自然不會放棄這種好機會,他們稍作調整,紛紛從艦首俯衝投彈。

由於沒有防空火力的威脅,日軍飛機投彈是非常準確的。

一時間,到處彈片紛飛,中山艦極為危急。

在這種情況下,薩師俊臨危不懼,仍然在已經千瘡百孔的駕駛室裡指揮機動。

幾分鐘後,第二枚枚炸彈就在駕駛室右邊爆炸。

這枚炸彈瞬間炸飛了駕駛室傍邊的1門37毫米兵乓炮,炸死炸傷很多水兵。艦長薩師俊也被炸斷了雙腿,肩部也負了傷,其中一條腿幾乎被彈片削斷。

第三波轟炸中,中山艦已經再次重傷,甲板燃起大火,舵機失效,軍艦大量進水。

由於艦體本來就很老朽,根本經不起這種打擊。

短短5分鐘內,進水已經超過1米,軍艦傾斜高達40度,情況極為可怕。

鍋爐此時已經全部熄滅,軍艦失去動力,順水漂流。

薩師俊艦長雙腿血如泉湧,但他相當鎮定,一面命令官兵繼續射擊,一面命令軍艦立即搶灘擱淺。

無奈鍋爐已經熄滅,動力全無,搶灘是不可能的了。

此時水已經漫過甲板,軍艦隨時可能沉沒。而軍艦尾部操縱20毫米機關炮的官兵,半個身子浸在水裡,卻還在頑強炮擊。2挺高射機槍,也繼續發射。

只是,中山艦沉沒已經是必然,薩師俊無奈下達了放棄軍艦的命令。

在軍官魏行健要扶起薩師俊,撤向舢板時,薩師俊已經因為失血過多而半昏迷。他用微弱的聲音說:我這裡很疼(肩部受傷部位),不要摸我。你們先將受傷官兵救上舢板。

隨後他又說:你們都可以走,我不能走。我是艦長,職責所在,必須遇軍艦共存亡。

只是,薩師俊的傷太重,流血不止,很快昏迷。水兵們為了救艦長,將昏迷的薩師俊搬到其中的一個舢板上。同在舢板上還有另外16名輕重傷員。

沒想到,此時日軍又有6架飛機來進行第四波轟炸。中山艦已經大半沉沒,沒有繼續攻擊的必要。日軍飛機轉而毫無人性的掃射逃生的水兵。

在日軍多次掃射中,艦長薩師俊所在的舢板被擊沉,16名受傷官兵全部沉入江中殉國。薩師俊由於重傷昏迷,也一同沉沒。

薩師俊犧牲時為中校軍銜,並非犧牲的海軍最高軍銜軍官,但卻是軍艦最高的海軍艦長,也是中山艦最後一任艦長。

薩師俊殉國以後,由於遺體落入長江,而長江水流又極為湍急,始終沒有找到遺體。國民政府追授他為海軍上校軍銜,並多次公祭,蔣介石還曾親筆題寫其英烈傳。

24日下午4點30分,中山艦在官兵棄艦後不到5分鐘就沉沒。

跳水逃生的水兵們,也是九死一生。

年輕的見習官陳鳴錚回憶:6 顆炸彈就下來了,我看到2 個戰友被當場炸死。艦長下令棄艦,我們紛紛跳入江中。只能看到漸漸翹高的艦首,艦身成了個火球,附近江面全成了火海,一片血紅。那天,我們在冰冷的江水中泅泳,因江中心離岸尚遠,我在冷水中泡了一個小時左右,才被經過的漁船救起,此時我已不能動彈,幸虧漁民以筷子撐開我的牙關,將熱開水灌在我的嘴裡,才能使我恢復知覺。

此次激戰為1小時15分,中山艦最終沉沒,犧牲官兵25人

----------------------中山艦剛剛出水時候的樣子!下圖是力戰殉國的薩師俊!抗戰中,由於中國海軍力量過於薄弱,殉國的艦長只有薩師俊和義寧號炮艇艇長嚴傳經兩人。而薩師俊是中校,嚴傳經是上尉,所以薩師俊是殉國最高軍銜的艦長!

重見天日

196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長江打撈隊,在武漢水域發現了沉沒的中山艦。潛水員彙報:中山艦千瘡百孔,顯然當時被炸的很厲害。

由於當時中國的技術力量薄弱,不具備打撈如此殘破的軍艦能力,所以暫時也就沒有管它。

1996年,國家出於愛國主義宣傳同時掃清長江水道的目的,宣佈開始打撈中山艦。但由於打撈難度大,需要1億多的經費。湖北地方政府無力承擔,只能暫停了打撈工作。沒想到,海內外很多人士都紛紛捐款,希望讓這艘具有很大歷史意義的軍艦重新面世。短短1年內,捐款數千萬元,湊足了經費。

1997年,重慶長江救助打撈公司在全國200多個專家的指導下,客服種種技術困難,終於打撈成功。

終於中山艦的重大意義,湖北省省長同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李鐵映一同參加了出水儀式。

1997年元月28日上午11時,中山艦重新出水。

經過多年的修理,2008年中山艦大體修正完畢,作為博物館對外開放。

到2008年,中山艦官兵還健在的只剩2名:見習官陳鳴錚和輪機兵張奇駿,後來都做到國軍少將。1998年陳鳴錚從臺灣來看中山艦,2006年住在美國的張奇駿也抵漢與艦重逢。

這兩位老人都已經風燭殘年,但都見到中山艦都非常激動。張奇駿老人寫到:我今年已屆90歲,能看到70多年前服役的中山艦,實在興奮不已,有此打撈成就實在使人敬佩,這都是打撈維護人員出心出力的表現,值得稱讚。此艦改為博物館後,能使後來的人永遠記得日軍侵略我們的歷史。至今我仍能記得一句標語‘父告子,子囑孫,代代勿忘此恨’

陳鳴錚老人坐在輪椅上,眯著眼細看玻璃櫃裡展出的每一件中山艦文物。看到鏽跡斑斑的火鍋時,他說:“那個是燒木炭的。”當看到中山艦模型時,老人的手劇烈地顫抖了起來,指著模型的船尾甲板說:“我就是在這裡跳海的,遊了快1 個小時才被漁船救起來……”結髮60 年的妻子周淑女見到陳鳴錚如此激動,不斷撫摸他顫抖不已的手。周淑女說,丈夫 1949 年跟隨國民黨遷臺後很少提起往事。陳鳴錚的張姓部屬當天陪著陳鳴錚看展覽,他說:“老人很感慨,也很安慰。感慨的是中山艦在大陸已經打撈上岸;安慰的是中山艦不但是歷史,而且終成文物。”

2013年,曾經擔任海軍總司令部補給署署長陳鳴錚老人已經壽終正寢。

現在只剩張奇駿一人還在安度晚年,但也已經近百歲高齡了,他是中山艦唯一的見證人。

好在,歷史就是有這樣一點好處,也就是為了國家民族獻身的英雄,是永遠不會被後人忘記的。

不管是100年,還是10000年!

抗戰重武器的海軍版到這裡就全部寫完了!


薩沙


中山艦是蔣介石攫取國民黨最高權力的的重要物證,不太嚴肅地說,簡直就是蔣介石完成“逆襲”的吉祥物。蔣介石兩次利用中山艦大作文章,第一次鞏固了在孫中山團隊中的地位,第二次趕跑了黨內僅有的競爭對手汪精衛,從國民黨的中層人物一躍成為最具實權者。



孫中山的革命之路非常坎坷,重要一點就是沒有忠誠的基本部隊,都是在利用“軍閥”去打倒軍閥。1917年,袁世凱死後的北洋政府非常混亂,經歷了張勳復辟和段祺瑞驅張等鬧劇,老段藉機不再恢復國會,不承認《臨時約法》,準備搞搞獨裁的節奏。“孫大炮”立即號召國會議員們南下重組政府,討伐北洋政權,這就是著名的“護法運動”,南下廣州的各路勢力公推孫中山出任“海陸軍大元帥”,北洋海軍司令程壁光率領部分軍艦來投,其中就包括中山艦的前身“永豐艦”。

孫大元帥是沒有兵的,不止海軍是投奔來的,陸軍也是以西南軍閥的部隊為主,其中主力就是陳炯明率領的粵軍。年輕的蔣介石因為畢業於日本軍校,被孫中山看做可以信任的軍事骨幹,1918年3月派往粵軍就任總司令部作戰科主任,半年後改任粵軍駐閩西的第二支隊司令,然而他畢竟是跟隨孫中山的“外來戶”,粵軍本土將領不停地擠兌他,蔣介石憤而辭職前往上海混世界。

(在粵軍任職時的蔣介石)



年輕時的蔣介石就很會玩弄“以退為進”的套路,茲要不爽就辭職跑路,每一次孫中山都得派人去請他回來,而每次回來職務都有提升,宛如小孩子耍性子一般。在他成為國民政府實際上的老大之後,重要關頭髮現情況不利也會宣佈“下野”,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22年裡,蔣介石總共下野三次,當然每次也都是“王者歸來”,頗具政治手腕。

1922年陳炯明和孫中山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幾近不可調和,衝突的核心是政治理念。孫中山強烈要求北伐推翻北洋政權,而陳炯明只想搞“聯省自治”保境安民,吵來吵去之後,掌握兵權的陳炯明終於動手了,6月間炮轟大元帥府發動兵變,孫中山輾轉逃離到仍然忠於他的海軍艦船上,座駕就是“永豐艦”。蔣介石聞迅火速趕到廣州,上艦隨侍40餘日,安危與共,獲得孫中山極大信任與器重,兩年後在蘇聯幫助下籌建黃埔軍校時,蔣介石成為他心目中最佳校長人選。



而蔣介石也充分利用了這次事件,隨侍在艦的照片滿天飛,還撰寫了回憶錄加深國民黨各派的印象,把自己包裝成孫中山最忠實的信徒,在國民黨內的地位直線上升。

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黨中常委為表紀念,將永豐艦改名為“中山艦”。黃埔軍校黨代表廖仲闓被刺後,校長蔣介石在蘇聯顧問的支持下成為“特別三人委員會”之一,利用掌握的黃埔黨軍,先後逼走了國民黨元老胡漢民、粵軍領袖許崇智,此時聲望和排名在他之前的,只剩下個汪精衛,關於這一段,在其他問答中有詳細的介紹,不贅述了。





1926年3月20日,廣州政府代理海軍局長、中山艦長李之龍接到校長辦公室命令,調中山艦前往黃埔水域待命,然而當軍艦升火抵達後,蔣介石一口咬定從未有過如此命令,同時誣指海軍欲與汪精衛合謀,意圖劫持他前往蘇聯(汪精衛是國民政府主席兼黨軍總代表),並隨即做出反應:宣佈廣州戒嚴、抓捕李之龍、扣押第一軍所有GD、派兵包圍蘇聯顧問和汪精衛的住所。

由於蘇聯顧問的妥協和陳獨秀的退讓,此事最終以“誤會”不了了之,蔣介石雖然事後道歉,但在政治上收穫頗豐:清洗並徹底控制了第一軍、得到國民黨右派支持、意志不堅的汪精衛負氣遠走歐洲。



1926年9月,蔣介石就任北伐軍總司令,從此以後,再沒有人可以阻擋他問鼎國民黨最高權力的道路了。

又及,中山艦抗日戰爭中被日寇擊沉,1997年打撈修復後,置於武昌紀念館。


度度狼gg


中山艦原名永豐艦,是日本三菱長崎造船建造的一艘航海炮艦,正常排水量780噸,艦首主炮裝備英國阿姆斯特朗式4.1英寸口徑炮,尾炮選用阿姆斯特朗3英寸口徑炮,舷側炮配備4門阿姆斯特朗哈乞開司式47毫米機關炮,2門維克斯37毫米乒乓炮。作為一艘近海防禦性炮艦,永豐艦的火力還是可以的。


(中山艦模型)

本來這艘軍艦是清政府1910年夏天向日本訂購的,但建好之後已經是民國了。1917年8月,北京政府海軍總司令程璧光率領部分軍艦南下廣州支持孫中山的護法軍政府,永豐艦就在其中之列。後來廣東軍閥陳炯明與孫中山鬧翻,叛軍炮轟總統府,孫中山冒死突圍,登上永豐艦。

(中山艦博物館一覽)

蔣介石當時在寧波溪口老家,聞訊立刻趕回廣州協助孫中山平叛。蔣介石利用夜色突破叛軍封鎖,僱用小船找到永豐艦停泊處,孫中山激動地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好。原來蔣介石離開廣州之前,曾經提醒過孫中山等人,務必要防範陳炯明亂來,但孫中山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姚開陽美術作品,蔣介石登上永豐艦)

由於其他幾艘軍艦先後被陳炯明收買,永豐艦必須轉移到較為安全的白鵝潭江面。蔣介石請孫中山住到甲板下,自己則堅守艙面,指揮永豐艦衝擊叛軍掌握的車歪炮臺。經過一番激烈交戰,永豐艦中彈負傷,終於扺達白鵝潭。從此,孫中山對蔣介石刮目相看,畢竟炮彈不長眼睛,叛軍要再打準一點,說不定蔣介石就陣亡了。


(姚開陽美術作品,永豐艦炮擊叛軍)

孫中山死後,廣州國民政府為了紀念他的豐功偉績,特地把永豐艦改為中山艦。北伐前夕,1926年3月,廣州發生“中山艦事變”,那個時候政治空氣很緊張,蔣介石聽到一些流言,蘇聯顧問準備聯合汪精衛劫持他去海參崴。20日這天,中山艦突然未經許可從廣州駛至黃埔島,汪精衛當天又幾次詢問,“介石你今天回黃埔嗎?”蔣介石覺得不對勁,調動部隊戒嚴廣州,扣壓中山艦艦長李之龍,包圍蘇聯顧問住處,結果並未查到“陰謀”證據,可能是自己過於敏感了,於是立即宣佈解除戒嚴。


(姚開陽美術作品,中山艦喋血武漢)

1938年10月,中山艦在武漢保衛戰最後階段被日軍飛機炸沉,艦長薩師俊英勇犧牲。1997年1月,中山艦整體打澇出水,經過多年修復作業,現在安放於武漢市江夏區中山艦博物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參觀。
(打撈中山艦現場)


馮傑


中山艦原名永豐艦,系清末重建海軍時所購。

其基本歷史是:1910年,海軍大臣載洵和北洋水師統治薩鎮冰從日本三菱長崎造船所和川崎造船所訂購了兩艘同樣規格款式的鋼木結構軍艦兩艘,造價為68萬日元。

1911年爆發革命、清廷覆亡後,袁世凱政府仍按原約付清造船餘款。1912年,兩艘軍艦竣工下水。

1913年1月,兩艘軍艦開抵上海吳淞,編入海軍第一艦隊,並分別命名為“永豐”和“永翔”。這艘永豐艦,即後來的中山艦。

以海軍的角度而言,永豐艦並不起眼,它僅僅是一艘普通的鋼木結構炮艦,全艦長65.8米,寬8.8米,吃水 2.4米,排水量僅排水量 780噸。

這等規模,不說和當時的萬噸級戰列艦相比(更不要說航空母艦),就是和北洋水師排水量7400噸的定遠、鎮遠艦來說,也僅僅是無足輕重的小塊頭而已。

永豐艦的其他數據如下:

艦員為104人,艦上可裝煤150噸、淡水16噸。

雙機單舵功率 1350馬力,時速 13.5海里

主要武器如下:

前主炮,阿式口徑105毫米 1門

後主炮,口徑76.2毫米 1門

邊炮 3磅,口徑47毫米 4門

左右舷邊炮 馬式1磅 2門

永豐艦雖然在規格等各方面毫不起眼,但因為它捲入了近代史上的兩起重大事件,因而名聲鵲起。

首先,永豐艦捲入的第一起事件是1922年陳炯明所部發起的“六一六”兵變,當時孫中山被趕出“總統府”,逃到永豐艦上避難。之後,蔣介石也趕到永豐艦並肩作戰,由此獲得了孫中山的信任。

從這個意義上說,永豐艦是蔣介石的發跡之艦。孫中山死後,永豐艦被改名為中山艦,以資紀念。

其次,1926年蔣介石發起的“中山艦事件”也發生在這艘軍艦上,當時蔣介石認為國民黨左派、汪精衛及共派乃至蘇聯外援要密謀將自己綁架送往海參崴,由此發動兵變,將前述人物全部扣押。

然而,蔣介石的這一冒險行動最終卻沒有懲罰,反而坐實了蔣介石的軍事地位,這也是蔣介石最終成為國民黨領袖的關鍵一步!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山艦可謂蔣介石的福艦。

抗戰爆發後,中山艦奉命從湖南嶽陽開赴長江武昌金口赤磯山一帶江面佈防巡邏,參加武漢保衛戰,其主艦炮被搬到岸上。

1938年10月24日下午,日軍六架轟炸機編隊而來。中山艦官兵在艦長薩師俊指揮下從容迎敵,但很不幸,中山艦最終被擊沉於長江。

是役,薩艦長等25名官兵殉難,多人失蹤,僅23名倖存。

1997年1月28日,沉沒近60年的中山艦在湖北省武昌金口鎮附近長江水域被整體打撈出水,一代歷史名艦,由此浮出水面,並再度引起了世人的關注。

如今,中山艦殘骸經全面修補後,目前以新艦的姿態安放於中山艦紀念館供世人參觀瞻仰。


坑爹史冊


在中國近現代海軍裝備當中,除了鎮遠、定遠兩艦,最為人熟知的莫過於中山艦了。該艦的歷史可追溯到晚清時期,只是這時候並不是這個名字,而是“永豐艦”。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裡,擁有一支強大的艦隊可謂是富國強兵的一大標準。

為此,晚清政府也組建了幾支艦隊,這當中尤以北洋艦隊的實力最為強大。但甲午年間的中日一場海戰,粉碎了北洋艦隊。北洋艦隊覆滅之後,清政府準備重建海軍。為此,在1910年的時候,時任海軍大臣載洵和北洋水師統治薩鎮冰,向日本三菱長崎造船所訂購了兩艘同樣款式的軍艦。但這時的清廷可謂氣數已盡。

▲中山艦舊照

1912年軍艦製造完成下水,但清帝已於一年之前遜位。接手政權的袁世凱付清了艦船的尾款,得以將兩艘艦隻拉回國內。1913年1月,兩艘軍艦被命以“永豐”和“永翔”之名,編入了當時的中國海軍第一艦隊。就整體來看,“永豐艦”的配置並不突出。它只是鋼木結構的海防艦,長度不足百米,排水量也不及千噸。比起其它戰艦,毫不起眼。

但就是這樣一艘毫不起眼的“永豐艦”,因為參與了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系列歷史事件而聞名於世。

1916年袁世凱死後,北洋集團分裂,爾後由段祺瑞實際掌權。但他此時拒絕恢復《臨時約法》,所以孫中山等人在1917年發起了護法戰爭。此時,第一艦隊包括永豐艦在內的9艘軍艦,在時任海軍總長程壁光的率領下加入了護法序列。

1920年,第二次護法戰爭爆發。後來,陳炯民與孫中山的政見不合,兩人的矛盾越來越難以消解。因此,在1922年的時候,爆發了“六一六”事件,大元帥府也遭到了炮擊。事發後,孫中山逃往軍艦避難,而他避難的這艘軍艦正是永豐艦。

1925年孫中山去世,為了紀念他,這艘軍艦便被改名為了中山艦。

<strong>

<strong>▲孫中山夫婦在艦上與船員的合影

1926年3月18日,黃埔水域有一艘外輪遭到土匪圍攻,中山艦奉命前去支援。19日,李之龍請示蔣介石是否要調中山艦回廣州,蔣氏表示不用請示要開回去就開回去。結果到了20日,蔣氏卻說李之龍未經許可,擅自調度軍艦企圖作亂,於是扣留了李之龍等人。藉由此事,蔣氏打擊政敵,開始掌握軍政大權。而中山艦,也成為了這一樁懸案的無聲證人。

▲向武漢行軍的日軍部隊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中山艦也在對日作戰序列當中。至1938年武漢會戰的時候,中山艦奉命在武昌金口一帶阻擊日軍。10月24日下午,日軍六架轟炸機編隊前來進犯。艦長薩師俊率孤艦,於江面迎敵。他負傷之後仍堅持戰鬥,後來因受傷嚴重昏了過去,但艦上的官兵依舊奮勇抗敵。由於缺少空中支援,在日軍的轟炸下,中山艦最終寡不敵眾而被擊沉。此役,包括薩師俊在內的25名官兵犧牲。

▲打撈場景復原模型

就這般,見證了諸多歷史事件的中山艦在長江當中沉睡了半個多世紀。直到1986年,湖北省相關部分開始提出了打撈中山艦的提議。1988年5月,中山艦沉沒的位置被找到。1997年1月,中山艦被打撈出水,同年2月開始進行修復。為了紀念中山艦,有關部門決定建立博物館。1999年12月,在該艦的沉沒地——武昌金口規劃出了3000畝土地用以興建博物館。2008年5月26日,中山艦移入博物館。

現在,中山艦被展覽在博物館裡,每天面對著來來往往的人群,訴說著那段過往歷史。

▲修復後的中山艦


WarOH協虎



朋友,1910年清政府向日本船廠訂購了四艘戰艦,1913年完工返回。有三艘在後來被擊沉了,另外一艘命運最好,服役到建國後,在1962年參加了電影(甲午風雲)的拍攝,扮演了鄧世昌的致遠號戰艦,最後被當成了鷹擊1型反艦導彈試驗打靶艦被擊沉在渤海灣。還有一艘戰艦永豐艦(後來改名為中山艦)。永豐艦被編入北洋政府海軍。永豐艦雖然噸位不大,但卻以它特有的歷史而成為名艦,1915一1916年永豐艦響應孫中山先生的號召,參加了護國討袁運動,首創義舉,隨後它又經歷過護法人運動,東征平叛,孫中山蒙難,中山艦事件等重大歷史事件。於1938年10月武漢保衛戰中被日軍擊沉於今天的秘武漢市江夏區金口水域。。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去世後,為了紀念孫中山,永豐艦被改名為中山艦。1938年10月武漢保衛戰中被日軍擊沉於今天的武漢市江夏區金口水域。1997年1月28日,中山艦被打撈出水,並修復。


老牛31899056


“中山艦”原名為“永豐艦”,是1910年清政府向日本三菱長崎造船廠訂購的兩艘炮艦之一,另一艘姊妹艦為“永翔艦”。“永豐艦”造價68萬銀元,排水量780噸,噸位並不大。這艘軍艦1913年完工,完工之時清朝已經滅亡,接收的是袁世凱的北洋政府。



袁世凱復闢帝制時,“永豐艦”加入到了護國討袁軍一邊,之後又跟隨孫中山先生參加護法運動。陳炯明叛亂時,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在這艘軍艦上避過難,並在這艘軍艦上接見了蔣介石。1925年孫中山先生病逝,為了紀念先總理,將這艘軍艦更名為“中山艦”。1926年 ,蔣介石利用這艘軍艦大做文章,發動了“中山艦”事件,逮捕了海軍局代理局長、黃埔一期畢業的共產黨員李之龍。通過此次事件,蔣介石完全掌握了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的軍權。


1938年,“中山艦”參加了武漢保衛戰,主要負責擔負江面的警戒和運輸工作,後來被日軍的轟炸機發現,該艦要害部位多處中彈,艦長薩師俊等人陣亡,最終沉於江底。

1997年,中山艦被打撈出水,經湖北造船廠修復後放進了博物館。


歷史軍魂


中山艦隻是一艘普通的炮艦,但是卻見證了廣州革命的興衰!

見證了孫中山的革命運動

其實,中山艦原來並不叫中山艦,而是叫永豐艦,是晚清從日本訂購的,打算重建北洋水師之用,清朝滅亡時,永豐艦還沒有造好,1912年北洋政府付清了尾款,日本交付永豐艦,1913年抵達上海吳淞,被編入海軍第一艦隊。

但是袁世凱在1915年企圖復辟帝制,遭到全國的抵制,孫中山先生更是發表《討袁檄文》,號召各地起義反對袁世凱,當然,孫中山在當時並沒有什麼兵力,都是南方反對袁世凱形成的軍閥同盟,包括一些海軍艦隊,其中就有永豐艦,也不滿袁世凱,因此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孫中山任大元帥。

雖然孫中山的護法,包括後來的護國運動大多以失敗告終,但是永豐艦卻在反對北洋軍閥的統治中多次立下戰功,受到孫中山的讚揚。

1922年第二次護法戰爭期間,曾經支持孫中山的陳炯明和孫中山發生矛盾,最後炮轟總統府,反叛革命,而孫中山則登上永豐艦,指揮作戰,當時蔣介石在上海得到消息後,迅速趕到廣州,幫助孫中山平叛。

蔣介石早年留學日本的時候就通過陳其美結識孫中山,受到孫中山的欣賞,回國後,蔣介石追隨陳其美在上海進行革命運動,並且兩人成為生死之交,結拜為異性兄弟,後來陳其美死,也是蔣介石冒險前去收屍。

陳其美號稱蔣介石的左膀右臂,藉著這層關係,蔣介石到廣州投奔孫中山,孫中山將其安排到粵軍當中,結果受到排擠,於是負氣出走,到上海乾起了證券交易所的副業,此時聽聞孫中山有難,立即趕到廣州。

老蔣畢竟是上過幾年軍校的,在永豐艦上進行指揮與照顧孫中山,逐漸擊敗陳炯明,因此,蔣介石以軍事強人的身份成為國民黨內的一匹黑馬。要知道,孫中山一輩子革命,總是玩嘴上的活,因為沒有軍隊,人稱孫大炮,其所信賴的人,也都是汪精衛、廖仲愷、胡漢民之流,是政治家而非軍事家。

永豐艦上和陳炯明作戰的這段期間使孫中山意識到,依靠地方軍閥並不能完成革命的任務,對蔣介石來說則是一次重要的機會。

見證了蔣介石背叛革命

此次事件之後,更加堅決了孫中山聯俄的決心,並且決定建立黃埔軍校,在蘇俄的支持下,打造自己的軍隊,1924年黃埔軍校開學,軍事強人蔣介石被任命為校長,這是蔣介石後來飛黃騰達的平臺。

孫中山1925年死後,永豐艦被改名為中山艦,當時孫中山的鐵桿汪精衛、廖仲愷、胡漢民成為國民黨的核心領導層。

軍方人物,比如許崇智和蔣介石根本不入流,然而廣州的暗流並沒有停止湧動,緊接著廖仲愷被刺殺,胡漢民被排擠,最後國民黨的高層反而只剩下汪精衛和蔣介石了。

當時是國共合作期間,老蔣也深知廣州國民政府想要成事,必須依靠蘇俄的支持,當時汪精衛一再要蔣介石到蘇聯去考察,後來蔣介石更是聽到風言風語,說共產黨要對其下黑手。

當時蘇聯的顧問季山嘉聯合汪精衛企圖搞掉蔣介石,讓蔣介石深感危機,另外,蔣介石也並不希望國民黨內全是蘇聯說算。

1926年3月18日中山艦受到指令開入黃埔,這被老蔣看作是共產黨陰謀暴動,因此1926年3月20日,老蔣調動軍隊宣佈戒菸,扣留中山艦等船隻,收繳了工人武裝,甚至還包圍了蘇聯顧問團住處。

實際上中山艦就是老蔣以中山艦為藉口,打擊國民黨內部左派勢力的行動,此次事件直接導致汪精衛辭職,許崇智被驅逐,老蔣掌握了國民黨的軍政大權;也為第二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奠定了基礎。

所以,中山艦事件也是老蔣背叛革命的標誌,中山艦也被稱為濃縮的中國現代史,1938年在武漢會戰中被日軍擊沉,直到1997年才被打撈出來,2008年武漢市建造中山艦博物館。


史論縱橫


什麼情況?指的是後來的中山艦事件嗎?

中山艦事件是一系列偶然因素滿足了充分條件,必要條件早就具備了。個人覺得中山艦是突發事件,老蔣事先沒準備,不知情,他也可能是被利用了,我們只看到中山艦他得利的一面,沒有想過,他的危險更大,如果當時我 軍和蘇聯對他擅自調兵包圍一事,嚴加追究,他可能血本無歸,我覺得,老蔣沒必要冒險去演這一出。(應該就是個突發事件,但是當時老蔣已經有了想法,雖然他是不知情的)

至於中山艦事件具體要指向誰,應該是沒有。應該說,中山艦事件非常像有預謀的政變,但是完全不是。老蔣的舉措,擅自調動軍隊包圍中軍駐地,包圍蘇聯顧問,這個是絕對愚蠢的,不是他慣常的謀定而後動的思路。

如果蘇聯和我軍反擊,這一件事,老蔣可能前途盡毀,我認為他是在慌亂中做的一個愚蠢的決定,不過,後來馬上就討好蘇聯人,是他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一看這件事不是針對他的,馬上轉彎了。


李三萬的三萬裡


“香港電:有人提議改永豐艦為中山艦。”1925年4月1日,上海《申報》在第五版的國內專電中,輕描淡寫地發佈了這樣一條新聞。同日同版的《申報》還報道稱:“賭商黃一播前在孫喪期內鼓樂迎親被捕,大本營現擬罰黃二十萬,以十五萬建中山公園,五萬交滇軍。”孫中山喪期內不準百姓迎娶,國民黨以這種帝王思維紀念孫中山的離去。紀念的其他方式,還包括興建公園以及給戰艦重新命名——斯人已逝,但英名將憑藉其他載體而長存。這則消息出籠後不久,4月13日,廣東國民革命政府將永豐艦更名為中山艦。

在這之前,永豐艦已在國內縱橫12載,參加“護國”“護法”諸役,也曾在陳炯明部下圍攻“總統府”時載孫中山度過一段艱難劫波。

在這之後,中山艦參加了勝利的第二次東征,但它被後人廣泛知曉,則是因為蔣介石1926年3月發動的“中山艦”事件,逮捕了艦長、共產黨員李之龍等人。這段國共爭鬥史上著名的公案,撲朔迷離,它掀開了黨爭的殘酷序幕,也昭示了中山艦及其背後海軍所蘊含的令革命領袖恐懼的巨大力量。

在這之後,中山艦仍在一些關鍵的時間節點上,被動充當了內戰中剿殺對手的工具。艦頭對外,是在1937年之後。但時運不濟,艱困的抗日環境下,中山艦1938年於湖北金口江面從事警戒及運輸任務時,遭敵機轟炸,從此沉沒海底。

過了整整半個世紀,南海艦隊潛水員找到了中山艦沉沒的方位。1997年,它被打撈出水,被修復,且被供之於武漢一家專門為之建立的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