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中心校在鄉村基礎教育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犀利鳥


這個問題應該是很多基層老師心裡的疑問,鄉鎮中心校到底有什麼作用?能不能取消?需不需要佔用那麼多老師的編制。

鄉鎮中心校以前也叫教育輔導站,是管理鄉鎮教育的機構,設立站長,會計,出納,負責管理所在鄉鎮的中心小學和各個村小,。後來改了個名字,叫“教育辦公室”,簡稱“教辦”,同樣的職能,不過是站長的稱呼改為“教辦主任”而已。


後來,上級要求精簡機構,教育辦公室和中心小學合併,一套班子辦公,教辦主任又變成了“中心校校長”。其實,機構也並沒有精簡,還是原來的那些人。

鄉鎮中心校校長還有行政級別,股級,副校長副股級。別小看這個股級幹部,權利並不小,統管全鎮中心校本部和所有村級小學,管理的學生多則七八千甚至上萬,少則兩三千。掌握本鎮老師的人事調動權力,績效工資發放權力,中層幹部任免的權力,以及本校的公用經費使用的權力。


比如我所在的這個中心校,總共2200名學生,教師106人(含中心校領導),有一個校長,三個副校長,一個會計,一個報賬員,一個校建幹事。這些人並不擔任教學任務,只是負責行政管理工作,但他們的編制是教師,並不是行政編。問題就來了,主管部門核定教師編制的時候是按照班級,學生數來定的。一個蘿蔔一個坑,現在這幾個蘿蔔挪到其他地方去了,這些坑就需要其他的蘿蔔來填補。所以他們的教學任務,是全鎮的其他老師替代完成的,這也無形中增加了其他老師的工作量。


鄉鎮中心校這個單位還是需要的,畢竟一個鎮有十幾所村小,直接由教育局進行管理不太現實,需要一個上傳下達的機構。但是人員編制不宜過多,有一個校長,兩個副校長足矣,因為中心校還有十幾個中層幹部呢,什麼工會主席,會計,出納,校建幹事,黨建幹事之內的,為什麼不能讓中層幹部兼任呢?騰出更多的人充實到教育一線,才不會出現有人沒活幹,有活沒人乾的現象!一邊是某些行政人員無所事事,一邊是各村級學校缺編嚴重,四處請人代課!


周老師的工作室


編者按:教育系統裡有這樣的一個單位機構,機構裡有一群教師少則五六個,多則十幾個教師在裡面工作,這些教師一般都是擁有高級職稱的教師,他們雖然擁有高級職稱,但是上的課是最少的,而且都是上一些無關痛癢的副科,每週象徵性的一兩節課。



我想大家都猜到了,這個機構就是“鄉鎮中心學校”。鄉鎮中心學校是農村縣區近幾年來隨著教育形勢發展而採取管理鄉鎮小學的一種體制形式(有些地方已經取消獨立的鄉鎮中心校機構)。

不同地區內各地市採用的也不盡相同。某縣按照行政區劃分為十一個鎮,每個鄉鎮鎮內設置有中心學校建制,配置編制有一名校長,三名副校長。其中兩副校長是中心學校機構總部配合中心學校機構總部配合中心校校長(中心校支部書記)工作。另外一名副校長分配所在中心學校本部的主管業務的常務副校長,維持該鎮上一所中心學校的日常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人認為中心校就是一所學校,那是錯誤的認識。鄉鎮中心學校機構分為中心校總部,中心校本部。中心校總部管理該鎮內的所有小學(包括中心校本部)。 除此之外,鄉鎮中心校總部還配備中心校總部辦公室主任一人,會計報賬員1到2人。中心校語文,數學業務員各一人,還有其他有關人員。

中心學校總部主要管理全鎮內小學的教育教學、經費、教師等工作,校長、副校長由縣教育局任命,對其負責。 中心校總部校長,副校長有權提名鎮內所有小學的校長,教導處主任等等,並上報教育局同意,由中心校總部任命。這種管理體制機制及模式也是比較適應目前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實際需要的,但是也有其難以調和的缺點。

有專家指出:“一般鄉鎮鎮內小學多則十多所,少則五、六所,如果要都靠教育局直接管理顯然不現實,必須有這樣的機構代表教育局區行使管理權力。但是如果中心校總部校長權力不受約束和監督,也會帶來很大不良的影響。 ”

有些中心校總部校長十分霸道,喜歡搞一言堂,開會的時候不讓教師們提建議和討論,他們總喜歡說:“不聽話,就調到偏遠的村子裡去。”,這是他們的一貫作風,教師們從他們的言行中也可以看出他們的素質,只是敢怒不敢言。

鄉鎮中心校總部校長,其他領導,如果沒有人監督,會在管理各小學領導教師的任命、調動、經費的劃撥與使用監督、教育教學評價與考核、教師培訓資格的安排、公租房的安排等等方面出現權力尋租的機會。

還有一個問題令中心校本部的教師很不滿,因為中心校總部機構的“領導”們佔用的是中心校本部的教師編制,導致中心校本部教師編制存在過剩的局面。但是因為他們不上課或者象徵性的每週上一兩節課,反過來反而使中心校本部的課程找不到人來上課。

在績效分配方面,他們自己又搞一套自己的方案,領取的比績效基數比其他教師多出一兩千塊錢。在評優評先,和晉升職稱崗位方面,他們又跟普通教師爭著本來就很少的名額。 所以,他們的地位很尷尬,也很有利。我們姑且叫他們半官,半教師。說是官,又帶著教師編制。說是教師,又不上課,這一個問題一直令一線教師特別是中心校本部教師感到疑惑不解和悲哀。

專家指出:“這些存在問題需要採取多重措施並隨著教育改革發展不斷去興利除弊,優化結構,提升效能。”最好是取消中心校總部機構,把相應職能直接劃分給各村小獨立辦學,並直接對教育局負責。沒有了中心校總部機構,教師們感覺會更加賣力的工作,幹勁也更足,幸福感和獲得感更加強烈。


孖無悔觀教育


鄉鎮中心學校原來叫“教育組”或“教育站”,主要管理轄區內初中和小,之所以題主問這個問題,有質疑中心學校存在的必要性的味道。

的確,2002年左右撤併中心學校的舉動,將“教育組”改名為“中心學校”,意思就是撤併教育組,以節省人力,精兵簡政。當時的規定是不能單獨設立機構,不能單獨開伙,原教育組成員還要在學校帶課。



但是,規定出臺後,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機構沒真的撤,人員也沒真的回到學校,之後當上級要求放鬆後,中心學校和以往教育組沒有任何區別。

中心學校之所以撤不掉有以下原因。

1、每個鄉鎮學生一般好幾千,學校好多所,教師幾百個,的確有好多事務要做。一箇中心學校管的人數絲毫不亞於一些小的局級單位,儘管行政級別不高,但事務不少。

2、中心學校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教育局科室部門20多個,每一個科室都有任務要落實,而落實任務需要通過中心學校來進行,基層學校太多不可能直接佈置。因而需要人手對接,一般一箇中心學校成員要對接幾個科室的工作,事務也比較多。

3、現在的事務越來越多,工作要求越來越高。黨建、教育教學、各種活動和競賽、安全工作、財務管理、校園基建、資助金髮放、精準扶貧、各類檢查評比、工會活動、教師職稱評模、培訓、退休新進等等,沒有專人負責不可能完成這些任務。



正因為如此,中心學校並不清閒,各類事務也很多。

中心學校管理幾百員工,涉及幾千學生,不可能兼職完成,因而存在有其必要性,這也是其長期不能撤併的原因。你說呢?


文軒閣


關於鄉鎮中心校,各地的設置是不同的,以我們江蘇為例,鄉鎮中心校,現在就是中心小學,實行的是中心小學領導村小體制。鄉鎮中心小學的校領導班子,既是中心小學本部的領導班子,也是村小學的領導班子,校長就是全鄉鎮的總校長。

以前,鄉鎮中心校分為初中中心校和小學教育辦公室。後來初中每個鄉鎮只剩下一所了,也就無所謂中心校了。

小學的教育辦公室,是領導中心小學和村小學的領導機構,一把手叫教育助理,其他成員由中心小學校長、成人教育校長、文化業務輔導員(教研員)、勤工儉學專幹和會計組成。

後來,進行教育機構改革,撤銷了教育辦公室,實行中心小學領導村小體制,全鄉鎮的一把手不再是教育助理,也就是不再設教育助理了。中心小學校長就是一把手,配備1--3名副校長,進行具體分工,有的分管中心小學本部工作,有的分管全鄉鎮村小工作,也有的按照工作性質分工,如分管後勤、德育、教學等。

在這種體制下,村小學校長相當於中心小學本部的中層幹部,跟教務主任、德育主任、後勤主任等一個等級,由中心小學校長任命,不在教育局管理序列。

從我們江蘇的體制上看,現在沒有問題中所說的一箇中心校十多人的問題,編制完全在中心小學裡,編制是以全鄉鎮為單位的,村小學的編制由中心小學按照村小規模分配,村小學自行管理,接受中心小學的監督、檢查。工作上,每學期,中心小學至少進行期初、期中、期末三次常規檢查,除此以外還會進行專項工作的檢查。在教學質量上監控上,中心小學會對村小和本部進行質量檢測。

總之,鄉鎮中心小學總管一個鄉鎮小學的人事、管理、財務等,是鄉鎮小學教育的領導機構,上級下達的各項工作和常規的教育教學工作,全部由中心小學部署、督促和檢查。中心小學領導班子特別是校長的能力,決定著全鄉鎮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效和優劣。所以選好中心小學校長非常重要,特別關鍵。

其他地區是何種體制,歡迎留言交流、探討。


當代師說


鄉鎮中心校在鄉村基礎教育中發揮了什麼作用?四個字:承上啟下。

鄉鎮中心校在我們福建莆田這邊的鄉下又叫中心小學,或者叫學區,它相當於縣區教育局的“代言機構”。鄉鎮中心校採用校長責任制,舉個例子,我們鄉鎮原本有19個小學,那麼鄉鎮中心校的校長就是管理這19個學校校長的“董事長”,也是我們鎮四百多名教師的“老闆”。無論是我們鄉鎮的小學、中學還是我們鎮的各所幼兒園,全部歸鄉鎮中心校管理。

鄉鎮中心校的領導機構一般是這樣的:一箇中心校校長,兩三個副校長,一個党支書,還有一名辦公室主任,一名工會主席,一名工會副主席,各個學科教研員各一名,財務管理人員一名,再加上雜七雜八的辦事員七八個。

這些領導班子沒有任課,一年到頭相對來說是非常輕鬆的:期初的時候,這些人邁著四方步來到各所學校檢查期初工作,然後看心情對基層學校負責人指出不足及整改意見,至於是否要跟蹤該基層小學校長有沒有整改落實到位,這同樣要視情況而定:學校整體實力不錯的,找個時間再督促一番;而對於那些“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學校,還是“順其自然”吧!

期末的時候,鄉鎮中心校的領導班子也會刷一刷存在感,全體出動一次,進行期末常規查評和期末安全、德育等方面的檢查工作。如何檢查,檢查細不細緻,這也是因人而異的:比較負責任的工作人員在查評時速度比較慢:該校教師批改學生作業有沒有按照規範批改?批改次數夠不夠?錯題有沒有訂正?……這些方面,語文、數學的教研員一般都檢查得比較認真,而其他陪同人員因為業務不是那麼熟,所以這些“閒雜人等”在檢查基層小學教學常規工作的時候往往走馬觀花,他們覺得“差不多”就可以了。

當然,每個學年的第二個學期,鄉鎮中心校都會舉行一次以鎮為單位的期末考試,這種考試在我們這邊叫“年段過關考試”。“年段過關考試”的意義可重大了:這場考試直接決定教師一年來的教學業績、師德評定、績效工資等方面等級。可以說,這場考試和鄉村教師的名利是息息相關的。相對而言,這樣的考試是比較公平公正的,但也不排除一些為了名利而徇私舞弊的老師——這些老師為了讓自己的考核分多一些,為了多領一些績效工資,他們無所不用其極,有的教學生如何作弊,有的抓住沒出去監考的機會留校“發揮作用”。對於這種奇葩的老師,鄉鎮中心校領導班子往往會對其“露頭就打”,狠剎歪風邪氣。

同時,鄉鎮中心校還對基層各所學校的財物管理起到一定的監管、審核作用。說簡單一點,就是鄉鎮中心校管理著各所基層校的“錢袋子”:一個學校買了什麼東西需要報銷、做了哪項工程需要消費,都要經過鄉鎮中心校這一關。上頭要撥款給各所基層學校,也要經過鄉鎮中心校的許可和支配才行。當然,生源經費和教師績效工資這兩塊“大蛋糕”,也歸鄉鎮中心校管理。

總而言之,鄉鎮中心校這個機構所有人員的分工不同,工作量和工作強度也就不一樣。在鄉鎮中心校的整個機構中,最艱難的就是語文、數學、英語這三門學科的教研員,他們堪稱任重道遠,期末檢查常規工作、第二學期負責年段過關工作,這些教研員堪稱“火車頭”,真正做到憑才華和汗水領工資。

而辦公室主任也是一種比較悲催的苦差事——一般情況下,辦公室主任是一個鄉鎮中心校當中文筆最好的存在,該主任是鄉鎮中心校一把手的“左膀右臂”,當鄉鎮中心校中的其他人解決不了的“硬骨頭”問題,只有經過辦公室主任之手才能迎刃而解。至於其他雜七雜八的工作人員,一般都過著“一份報紙一杯茶”的日子,羨煞一線教師。

我們鎮的鄉鎮中心校還不錯,你們的呢?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謝謝。


微雨潤苗


中心校負責全鄉鎮所有學校的教學管理和教育督促,傳達落實上級各項要求,相當於教育局的派出機構。一個縣有幾十上百所學校,如果全部由教育局直管,是管不過來的。現實情況下,還是有存在的必要。

按慣例,中心校校長由鄉鎮初中或中心完小校長兼任,不單獨安排辦公場所,不設專職幹事,一應事務在現有編制教師中統籌安排。但實踐中往往走了樣,很多中心校從所駐學校獨立出來,有穩定的工作人員和場所及財務預算,不參與具體教學活動,只負責行政管理。

中心校的前身是教育站(有的地方稱教委會),教育站是一個比較正式的管理層級,有黨支部、辦公室、督導室、財務處等內設機構 。九十年代末,筆者曾在教育站擔任過幾年出納員。那時一個鄉鎮有五六千學生,二十多所中小學,兩百多名教師。教育站權力極大,可以統籌轄區學校公用經費甚至自籌經費,任免小學校長,調動教師。一個只有數名工作人員的教育站,每年的辦公、招待等費用常達一二十萬之巨,超過轄區內任意一所學校同類費用。這些錢,都是從各學校身上薅羊毛,因此令老師們十分痛恨。

隨著鄉鎮適齡兒童逐年減少,城鎮化又吸走了很多農村學生,農村學校規模開始萎縮、撤併。曾經五六千學生的鄉鎮,如今學生數不足兩千人,學校也減少到只有五六所。另外,教育經費也統歸縣管,不再由鄉鎮財政負責,教育站的職能減少,且又機構臃腫、人浮於事,必須予以裁撤,設中心校,負責全鄉鎮的教學管理與教育督導等事項。

現在中心校最大的問題,是出現了行政化、官僚化的傾向。有的中心校專職幹事多達十餘人,全部不參與教學工作,嚴重浪費師資,這股歪風需要狠剎。

一是規範中心校幹部職數,每個鄉鎮3人比較合適;二是嚴格核定中心校辦公經費,禁止中心校向下轄學校薅羊毛;三是要求中心校與所駐學校合併辦公,不允許有獨立的辦公場所。


毫米


我說說衡陽某縣的情況吧,2003年之前,每一個鄉鎮有個叫學區的機構,通常不超過十人,老一叫學區主任,其餘叫專幹、會計、出納等,主管本轄區所有小學。由於他們很少上課,上級以“分流學區富餘人員”的名義裁撤了學區,組成新的教育管理機構,把中小學一併納入,這個機構有兩塊牌子:鄉鎮中心學校和鄉鎮義務教育管理辦公室(簡稱教管辦),中心校設校長,辦公室設主任,由同一人擔任,過了不久覺得麻煩,就把教管辦撤了,只留中心學校,這個班子通常有十多個行政人員,比分流富餘人員之前反而多了好幾個。而各中學、完小、聯校任然設有正副校長、正副教導主任、總務主任,當然校長是班子成員之一,受中心校長的統一領導。有人粗略地算了算,一個一百多人中心校竟有四、五十名大小領導!

中心校的作用主要是統一使用經費,財政每生每年撥六七百,各校只留兩百不等,其條都在中心校帳戶上,具體怎麼用,就連經濟核算小組成員都不一定說的清。還有就是各校人事權,你懂的。

有人說,有沒有中心校其實意義不大。


方廣山人


鄉鎮中心校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傳達縣教育局文件。基本上是原文下發,然後要求下屬各學校按照文件要求,制定實施方案,寫好過程報道,要有圖片,還有總結,一式兩份交中心校存檔。

二,給教師排隊。這是中心校最重要的工作。每次考試結束以後,會根據學生成績,按科目,班級,學校,多層次給教師校長排隊。

三,調動教師。每年暑期,就會按照上一年出臺的政策,參考教師的成績排隊,來調動教師。

四,給下屬各學校報賬。各學校經費開支以後,需要經過中心校統計上報教育局出賬。

五,檢查各學校的教學常規,組織教研組活動。每到這個時候,各科教師就會東奔西跑,講課,聽課,評課,說課,忙個不亦樂乎。

中心校一般小的也8--10人,大的10--15人,一般不代課,年報時都要把每一個人分到各個下屬學校,真不知道一箇中心校到底規定是幾個人的編制。


雨一直在下滴滴答答


“鎮中心小學”相信對於很多在農村長大的同學來說都不會陌生,基本上我國的每一個鎮級單位都會設置這樣一個教學單位,而且一般鎮中心學校都是集中當地最優質的教學資源。可是你要是以為“鎮中心學校”只是單純的教學單位,那你就錯了。鎮中心學校除了是一個教學單位外,他還有行使著對當地所有村小學的管理權和指導權。這兩項權利也是鎮中心校對基層教育發揮作用的基本依據。


我國在2001年以來實行“以縣為主”的農村基層教育管理制度,將鄉村中小學的管理權集中在縣級單位,鄉鎮政府不再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也就是撤銷了原先的“鎮教委辦”。所在地鎮長需要對當地的鄉村教育工作付直接責任,並接受縣級行政部門的領導。而這時原先的鎮中心校被賦予管理農村中小學的權限,直接從原先的一所學校上升為具有管理權利的教學單位。
<strong>

實行以鎮中心校作為基層中小學的管理機構這樣的制度,在農村義務教育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也保證了基層學校的教育經費來源,讓農民身上的學費負擔得到減負,讓基層教育能夠有一個比較健康的發展方向。同時在權利和責任劃歸方面也更加的集中,對鄉鎮教育資源的配置和使用也更加的高效.重要的是取消鎮教委辦,讓鎮中心校直接管理能夠有效的減輕政府機關對農村基礎教育的干擾。

以上就是鄉鎮中心校在擁有對農村學校的管理和指導權發揮的主要作用。但是鎮中心校在實際運用中也衍生出很多的弊端,主要原因是中心校高度掌管著對基層學校的管理權、財政分發權和人事安排權,是一個對基礎教育高度集權的機構,可以說是一個“鄉教育局”了,所以也容易出現對基層學校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弊端


下面列舉三點鎮中心校在實際情況中的矛盾

NO.1 鄉鎮中心校的職能和權責比較模糊

首先是村小學 - 鎮中心校 - 縣級教育局這三者之間關係不是很順暢,在這樣的程序中相當於縣教育局對村小學是行駛間接的領導權,中間間隔了一個鎮中心校,容易讓村小學的實際情況不能夠全面清晰的反饋給縣教育局,同時也對縣教育局掌握基層教育的實際情況不利。再者鎮中心校根據它的權利和職責看,應該是相當於縣教育局的派出管理機構,行使著縣教育局對基層學校的管理權,作為一個政府管理機構應該是需要進行政務公開的,但是實際上鎮中心校並沒有進行政務公開,所以也就缺乏社會的監督,容易滋生虛報數額,剋扣經費等現象

NO.2 鎮中心校可能會讓程序更加複雜

我國的教育資源和經費的下調路線主要是 國家教育部 - 各省教育廳 -市教育局 -縣教育局 -鎮中心校這五道程序,我覺得完全可以讓縣教育局直接下調資金給基層學校,從而省略掉鎮中心校這個程序,而且增加鎮中心校在其中也容易剋扣基層經費的現象。

還有就是大家也知道,一般鄉鎮不會只有小學,還會有中學。那麼根據鄉管小學,縣管中學的原則,公辦鄉鎮中學的教育經費和資源應該由縣教育局直接進行調撥,但是根據上面的程序,可以知道鄉鎮中學的經費也是需要經過鎮中心校之手的。而鎮中心校校長和中學校長在編制上是屬於同一層次的,都是屬於股級幹部,兩者的人事任免權也都是劃歸縣教育局。而鎮中心校又經常扣除辦公經費,拖延或者減少鄉鎮中學的經費,導致鎮中心校校長和中學校長經常出現矛盾,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普通學生。<strong>

NO.3 鄉鎮中心校佔用大量編制

鄉鎮中心校本身屬於一個管理機構,但是行政班子確是非常龐大,佔用很多的教師編制。以湖南隆回縣某鄉為例,整體教師人數不到70人,但是鎮中心校管理人員就已經8人,加上各村小學校長、副校長,教導主任和書記等不上課佔編人數可以達到20多人,嚴重佔用編制。這樣一種佔編情況無疑會讓原本就編制稀缺的基層學校變得更加發展渺茫。大家也知道編制對於一位教師的重要性,如果基層學校不能提供編制是很難吸引到優秀的教師的。


因為鎮中心校的特殊地位,讓很多基層學校“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鎮中心校的設立確實是在對農村學校的管理上更加的高效,減少鄉政府對基層學校的干擾。但是它的代價是對基層學校教育資源的部分佔用,這樣會導致基層學校教學質量的下降和優秀教師的出走,造成農村教育進一步空虛。

但是即便如此,鎮中心學校還是有它存在的必要性,畢竟縣教育局離各鄉各鎮比較遠,需要一個像鎮中心學校這樣的機構處理基層學校的事務(它更加的貼近實地),只是我個人覺得應該將鎮中心校壓縮下,同時削減它的部分職權,適當的將財政調度直接下放給基層學校,避免由於鎮中心學校因為集權而產生集財現象,最終造成對教育資源的浪費。


感謝你在無數篇回答中閱讀到這篇回答,可能是處於一種偶然或者有心吧,但是相識即是一種緣分,祝你每天擁抱好心情,生活愉快!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骨子裡的謙卑


鄉鎮中心學校是農村縣區近幾年來隨著教育形勢發展而採取管理鄉鎮小學的一種體制形式。在陝西省內各地市採用的也不盡相同。以筆者所在的區來說,全區劃分為十幾個鎮及管委會,鎮內設置有中心學校建制,有一名校長,兩名副校長,其中一名是中心學校本部所在學校的主管業務的常務副校長,一名是主管全鎮成人教育等工作的,辦公室主任一人,會計報賬員1到2人。中心學校主要管理全鎮內小學的教育教學、經費、教師等工作,校長、副校長由區教育局任命,對其負責。

這種管理體制機制及模式也是比較適應目前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實際需要的,因為,鎮內小學多則十多所,少則五、六所,要靠教育局直接管理顯然不現實,必須有這樣的機構代表教育局區行使管理權力,因為它發揮著以下作用:一是管理各小學領導教師的任命、調動;二是管理經費的劃撥與使用監督;三是指導小學的教學教研工作;四是教育教學評價與考核;五是管理安全工作等。當然,這種體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人浮於事,辦事效率不高,權力過度使用,不利於各小學的自主發展、特色發展等。這些問題需要採取多重措施並隨著教育改革發展不斷去興利除弊,優化結構,提升效能,使之既能發揮機構應有的功能,又能促進小學教育的科學、規範、多樣化發展,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發展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實現學生全面而又個性發展做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