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不怕恭親王奕訢,為什麼卻怕惇親王奕誴?

獨行客地圖帝


慈禧有句名言:誰讓我一時不痛快,我就讓誰一世不痛快!

慈禧掌權後,對不聽話的人大加報復,很多人都怕這個心狠手辣的寡婦。但有一個人,不但不怕慈禧,反而是慈禧見他,像老鼠見了貓。

他就是惇郡王奕誴。

奕誴是道光帝第五子,比後來成為咸豐帝的四阿哥奕詝只晚生六天。奕詝的母親孝全成皇后用了催產藥,比奕誴的母親早一步誕子。就是這六天的時間差,讓奕誴斷絕了繼承皇位的可能。

其實還有兩點,決定了奕誴不可能繼位。一、老四的母親遠比老五的母親更得寵。二、奕誴性格粗豪,不喜歡讀書,道光帝不喜歡這個膀大腰圓的粗兒子。看到惇親王綿愷後繼無人,道光帝把老五過繼給了綿愷,封惇郡王(非世襲罔替者,爵位降一等)。不過到了咸豐十年(1860年),奕誴升為惇親王。

奕誴這個人是粗了點,但卻是個熱心腸,喜歡和市井小民在一起。在北京城,人們會經常看到五阿哥,在炎熱夏季,穿著粗布短褂,手搖大薄扇,在什剎海半躺著乘涼。到了冬天,五爺也是一身尋常打扮,裹著老羊皮襖,一個人溜到正陽樓的羊肉館喝羊湯。呼三喝四,好不愜意。

一個人喝不過癮,奕誴叫來一班不認識的轎伕,請他們喝二鍋頭,聊天聊地,甚是快活。

等級森嚴下的皇城根兒,竟還有這麼一個可愛的王爺。體察民間疾苦,為百姓打抱不平,老百姓特別喜歡他,稱為賢王,也叫他小五爺。

奕誴和關羽類似,傲上而善下,對上層人物,奕誴向來都是一副冷臉。比如奕誴的四嫂(非正室)慈禧,沒少吃奕誴的癟。

有一年夏天,慈禧嫌天氣太熱,洗澡後穿薄衣,讓人抬著去寶月樓納涼。奕誴路過,看到四嫂衣冠不整,不成體統,頓時就來了氣。奕誴搶先一步跑到寶月樓下,光著大膀子,扯開嗓子唱小曲。慈禧大怒,堂堂王爺不成體統!可低頭再看看自己,和奕誴有什麼區別?慈禧明白了這是奕誴對自己的警告,想報復奕誴都沒借口,趕緊紅著臉回宮。

對於四嫂掌權,奕誴打心裡不認同,他更偏向於六弟恭親王奕訢。奕訢被慈禧奪權後,奕誴就準備為六弟出氣。慈禧的親信太監安德海出宮,在濟南被山東巡撫丁寶楨誅死,奕誴在其中就起了很大作用。慈禧恨奕誴,但她知道奕誴是個油鹽不進的人,真把奕誴逼急了,這個粗人還不知道能幹出什麼讓自己難堪的事來。

果然,慈禧吃記不吃打。慈禧不喜歡兒媳婦——同治帝的皇后阿魯特氏,想廢掉阿魯特氏。但慈禧需要幫手,就來找奕誴,奕誴當然不會上慈禧的賊船。慈禧對奕誴威逼利誘,結果惹毛了奕誴。奕誴來一句:想要廢從大清門抬進來的,自己必須也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

打人不打臉,奕誴當場打慈禧的臉,可想而知,慈禧恨死了奕誴。清宮有制度,作為秀女入宮的慈禧,只能從偏門抬進宮。而阿魯特氏是正牌子皇后,是從大清門抬進去的。如果奕誴不說這句狠話,慈禧還能轉圜空間,此話一出,慈禧廢兒媳婦的皇后名位徹底沒戲。即使慈禧後來害死了阿魯特氏,但阿魯特氏的皇后身份,慈禧根本拿不掉。

慈禧恨奕誴,但還不敢表現出來,否則會下不了臺。有一回,慈禧身體不好,讓內務府從宮外招來幾個會唱八角鼓的姑娘解悶。奕誴看到四嫂又犯渾,二話不說,喝了幾口酒,換上葛布小褂,把辮子盤在頭上,強闖進宮。奕誴說臣也會唱八角鼓,今天給太后助興。慈禧知道奕誴來者不善,說了句五爺醉了,趕緊讓李蓮英把奕誴架出去。李蓮英問老佛爺還聽八角鼓嗎?慈禧氣咻咻的說:還聽個屁!以後不敢再聽八角鼓了。

在民間,還盛傳著一件奕誴狠治慈禧的故事。慈禧想整老五奕誴、老六奕訢、老七奕譞,就藉著春節擺宴看戲的機會,戲弄老哥仨。戲裡有個老鴇子,說了一句臺詞:老五老六老七出來接客啊。

慈禧就等著這句臺詞,然後拍手叫好。

老六、老七沉默不語,老五是個炮筒子脾氣,哪受得了這口惡氣?奕誴抄起茶杯,衝著臺上的老鴇子砸過去。口中罵道:你這個野鴇子閉上鳥嘴!在五爺面前撒潑,哪天綁了你到菜市口受刑!其實這個老鴇子是男戲子扮演的,可奕誴話裡有話,分明就是罵慈禧的。慈禧心裡這個恨,但碰到奕誴這個硬釘子,慈禧只能認栽。

有人奇怪,慈禧是太后,她能整老六,怎麼就整不了老五?奕誴有一個奕訢沒有的身份——愛新覺羅宗人府宗令,專管皇族家法的。換個角度說,奕誴是愛新覺羅皇族的“家長”,他的態度決定皇族成員的榮辱。即使是慈禧,真有什麼把柄落到奕誴手上,奕誴是敢用家法收拾她的。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慈禧不怕恭親王奕訢卻怕惇親王奕誴,這話從何說起呢?慈禧作為“權力鬥士”,鬥八大臣、鬥小叔子奕訢和慈安、鬥兒子清穆宗和媳婦阿魯特氏……她怕過誰?如果慈禧有怕心,也就不是慈禧了!



說慈禧怕奕誴,無非是指奕誴在一些場合讓慈禧下不來臺,但是慈禧忍了,沒有當場發作而已。誠然,如果換了別人,死一百次也夠了。可是,奕誴不是別人!他是清宣宗的親兒子、清文宗的親兄弟、清穆宗和清德宗的親叔叔和親大爺,是慈禧的小叔子!這樣的身份擺在那裡,只有不是鬧得太過分,慈禧也還是要給點兒面子的。



奕誴這個人,在清文宗一眾兄弟中行五,因為前面三個哥哥都去世了,實際上他是僅次於清文宗的“老二”,而且“老大”還是被清文宗搶去的。清文宗的生母孝全成皇后懷上清文宗時還沒有被冊立為皇后,而且彼時奕誴的生母已經有孕在身了。為了搶這個庶長子的地位,孝全成皇后找人開了催產藥物服用,使得清文宗早產,成為了“老大”,奕誴只能憋屈地成為了“老二”。當然,這種說法一直存在爭議,至於所謂真假嘛,仁者見仁吧。



奕誴和他四哥清文宗、六弟奕訢、七弟奕譞的性格都不一樣,既沒有四哥清文宗的花花腸子、也沒有六弟奕訢的鋒芒畢露、更沒有七弟奕譞的低調隱忍,有那麼點兒“大老粗”的味道。當然,畢竟生於帝王之家,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奕誴肯定不會是真正的“大老粗”。但是,奕誴這個人生得膀大腰圓,不太喜歡讀書,也不怎麼會討老爹清宣宗的喜歡,在政治方面也沒有什麼野心。反倒是喜歡和三教九流相處,據說奕誴甚至夏天光著膀子在什剎海和布衣百姓一起乘涼、聊天兒;冬天裹件皮襖就去飯館裡吃涮肉,甚至在路邊攤上跟一群苦力來點兒小酒咪咪。正是因為奕誴這樣的性格和對皇位的淡泊,老爹清宣宗也早早地把他排除在了皇位繼承人選之外,把他過繼給了自己已經絕嗣的弟弟惇恪親王綿愷為嗣子。自此,奕誴雖然成為了惇郡王,之後又晉封為惇親王,但是卻從大宗之後成為了小宗之後,徹底告別了皇位繼承權。



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奕誴無慾而無畏,比起六弟奕訢和七弟奕譞,奕誴什麼話都敢說,也什麼事兒都敢管。此外,同治四年,奕誴還擔任了宗人府宗令一職,成為了宗人府的掌門人,這也是他敢管事兒的原因之一。宗人府本身就是管理宗室、覺羅事務的機構,作為宗人府的一把手,奕誴管事兒名正言順。慈禧之所以忌憚奕誴,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奕誴看不慣的事就要管,他不像老七奕譞那樣忍氣吞聲、明哲保身,慈禧也不例外,往往當眾搞得慈禧下不來臺,很沒面子。



但是,奕誴看似一個“大老粗”,卻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無論他怎麼頂撞、數落慈禧,但始終控制在生活範圍內,從不上升到政治層面,只發洩自己心中的不滿,但堅決不插手政治,而這也正是慈禧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奕誴的原因之一。慈禧是個精明的政客,她絕對不會為了一些生活上的小過節就去公開處置自己的小叔子、一位親王!更何況,奕誴管的事兒往往還佔著個理兒,讓慈禧也挑不出什麼刺兒來,只能嚥下這口氣。



除此之外,奕誴對於事情的把握也是相當準的,他知道自己鬥不過慈禧,因此並不在政治上與慈禧交鋒,卻又不什麼都由著慈禧胡來,該說話時還得說。有個說法,慈禧欲廢清穆宗皇后阿魯特氏,奕誴說了一句:“不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人沒資格廢黜從大清門抬進來的人!”(清制,只有皇后大婚才走大清門,嬪妃只能從側門進入紫禁城)把慈禧懟得夠嗆,最終只得作罷。但是,清穆宗去世後,在慈禧選擇皇位繼承人時,奕誴卻公開替慈禧說出了“溥字輩不宜立”的說法,等於是為慈禧選立清德宗即位掃清了外圍。



由此可見,奕誴這個人實際上是粗中有細,事關制度,卻不是政治是非的問題,甩開了懟慈禧,啥面子也不給!關係到政治是非的問題,奕誴卻不摻和,甚至還幫慈禧一把。這就是慈禧能夠一直容忍奕誴最重要的原因。一段時期內,慈禧甚至還把奕誴過繼出去的兒子載漪的兒子溥雋,也就是奕誴的親孫子立為了“大阿哥”,企圖以其取代清德宗,這一點也足以說明慈禧對奕誴的態度了:“他五叔,只要你沒野心、不摻和政治,我這老嫂子你隨便懟!我不記你的仇……”



說到這裡都明白了?慈禧並不是怕奕誴,而是奕誴地位崇高,卻不摻和政治。雖然時不時懟一懟這位老嫂子,卻從不和慈禧爭權。慈禧完全沒有必要去和這樣一個人鬥,更沒有必要為此背上戕害宗室的罪名。實際上,慈禧對自己的小叔子們都還是不錯的,即便和自己有過利益衝突的奕訢,在老實交出權力之後,依然是得了善終的,而且還到了清朝第二頂恩封鐵帽子。由此可見,只要不危及慈禧的權力,慈禧對於這些小叔子們都還是很能夠容忍的,也是非常善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