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婚戀觀角度重新解讀西廂記,崔鶯鶯的結局是選對了潛力股

一部好的作品有多麼優秀?大概是歷經千年依然膾炙人口耳熟能詳。每一個不管能文能武的人,可能沒有讀過史記,但是絕對都知道《西廂記》的故事。《西廂記》是一個愛情故事,但是在當時當地卻非常具有反叛意識。因此在元曲裡的地方也很高,位列元曲四大愛情曲目之一。更因為故事一波三折,可訴性強多次被搬上大熒幕,成為人們瞭解西廂記的主要源頭,今天小編想從現代婚戀觀的基礎上小談一下西廂記。看一下崔鶯鶯是多麼的幸運和幸運。

從現代婚戀觀角度重新解讀西廂記,崔鶯鶯的結局是選對了潛力股

《西廂記》的作者王實甫也曾當過一個不大不小的官,更是曾經當過監察御史,因此對於官場黑暗頗為了解。而瞭解越多失望越多,王實甫開始寫文章來抒發心中苦悶。為了避開政治選擇了愛情故事作為突破口。其實很多古代的情感小說都是借古詠今,看似寫的是感情,其實隱喻的都是社會的黑暗面。而人們在閱讀的時候自然是更希望看這樣的話本子,而不是淒涼的悲壯的《竇娥冤》。也因此使得這樣的作品非常具有市場和群眾基礎。這個作品在當時也非常具有批判意義,畢竟古代封建社會一些守舊觀念根深蒂固,也使得現在看來正常的追逐婚姻自由在當時無疑是叛逆而不受禮法的。

從現代婚戀觀角度重新解讀西廂記,崔鶯鶯的結局是選對了潛力股

《西廂記》的劇情非常簡單,講述的崔相國的女兒崔鶯鶯跟張生一見鍾情,張生更是解救了崔鶯鶯的白馬寺之困,不過由於老夫人的阻撓,兩個人經過一番挫折,在紅娘的幫助下,兩個人在張生高中狀元后終於如願在一起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兩個年輕人把愛情看得高於封建禮法,個人前途和富貴。雖然經歷種種磨難,都為了感情付出了一番努力,張生更為了崔鶯鶯發奮讀書終於高中狀元。兩個人最終也是牽手成功。在當時來看,功名利祿高於一切,這種視愛情為生命的觀點無疑是有如在油鍋裡撒鹽,立馬引得社會各界的熱議。

從現代婚戀觀角度重新解讀西廂記,崔鶯鶯的結局是選對了潛力股

青春期讀《西廂記》時,很為鶯鶯和張生的故事感動,更欽佩於紅娘的仗義和機敏。兩個人最終能夠喜結連理紅娘實在是功不可沒。而那個時候最為討厭的可能就是出爾反爾的老夫人了。如今重讀卻對老夫人的人設有了不一樣的體會。首先要從崔鶯鶯的家庭背景說起,雖說崔鶯鶯是相國的女兒,但是哪會兒的崔相國已經死了,老夫人帶著崔鶯鶯在兒子死後也是遍嘗人生冷暖。為了維持家族的榮耀更為了孫女以後生活的安康,老夫人需要的是一位能夠支撐起相國家門的女婿,那個時候的張生顯然是不夠格的。

從現代婚戀觀角度重新解讀西廂記,崔鶯鶯的結局是選對了潛力股

那個時期的大家閨秀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對於生活疾苦的瞭解是零。而對於選擇夫婿的眼光,更多時候看的還是顏值。而崔鶯鶯和張生之間可能還多了一個救命的感情,這也使得崔鶯鶯對張生更是情根深種。可以說崔鶯鶯的感情是非常唯心主義的,她沒有想到跟張生日後如何謀生,也沒有顧及相府以後的榮衰,更多的是愛就愛了。很可貴也很單純。不過這樣的崔鶯鶯戰力值是趨近於沒有的,這個情況就需要得力干將紅娘的出馬。可以說紅娘這個人物真的非常機智,勸得了老夫人,幫得了小姐,還能外出前去尋找張生。有這樣的神助攻,崔鶯鶯真是想輸都難。所以很多人喜歡紅娘這個角色甚於崔鶯鶯,因為這個人物形象才是真正的敢想敢作敢為天下先。

從現代婚戀觀角度重新解讀西廂記,崔鶯鶯的結局是選對了潛力股

而重讀《西廂記》後小編更是為崔鶯鶯的幸運而鼓掌。要知道崔鶯鶯當時當地的境況其實並不算好,父親去世的相國府無論影響力還是社會地位都不如從前。深閨女子遇渣男的可能性更是高得離譜。張生雖然初見時落魄,但到底也是名門之後,有著普通人難比的底蘊。張生更是在認識崔鶯鶯後放棄了之前流浪四方的念頭,致力於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社會階層,也因此最終才能給了崔鶯鶯一個美好的結局。試想如果這是個爛泥扶不上牆的美男,崔鶯鶯如何面對日後艱難的生活?所以與其說老夫人的阻撓是朝三暮四,不如說是真心為了孫女的生計考慮。而崔鶯鶯此舉更像是瞎貓撞到死耗子,中了頭彩才遇到了這麼個潛力股。

從現代婚戀觀角度重新解讀西廂記,崔鶯鶯的結局是選對了潛力股

當然,所有的文學作品都是有一定的加工,目的是為了更突出自己的主題思想。崔鶯鶯不慕權貴,追求真愛的勇敢是值得肯定的。也在當時的社會反饋了世人一切向權貴看齊的冷漠勢力。具有非常大的進步意義。只是現代再讀來,卻深覺,無論何種感情都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西廂記》雖然是體現了自由愛情的可貴,但是最終還是讓張生中了狀元,也說明作者的思路落入窠臼,有著本身的侷限性。不知道有關《西廂記》你有何看法,歡迎一起聊一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