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失敗後,短短20年德國軍隊是如何崛起發動二戰的?

魏晉美人


希特勒弄到了錢,錢怎麼弄的呢?應該是在德國境內搶,搶的猶太人。這屬於國內的事,與國際無關,所以別國不干涉。

拿錢去做重工業,一部分出口換錢,一部分為戰爭儲備。一切都向兵器靠攏,而且發展世界國家不注意的,比如潛艇,飛機,儘量在暗中進行。

德國重工業很厲害,已經超過了英國,然後用技術,物資去交換,一切向戰爭傾斜。各國都在恢復經濟,應該不太注意多的發展,一個戰敗國,沒有太放在心上。對英法示弱,讓他們放松管制,各國籤協議,要求和平。


打仗用突擊戰,閃電戰,快速補給,擴大能量,就像滾雪球,越滾越大。最後讓世界聽到希特勒從心裡都害怕,好多都是不戰而降,這叫心理戰。日本和德國一樣,也是速戰速決,918事變之後,三個月佔領東北,七七事變之後,計劃三個月讓中國投降。

都是都是這樣,閃電戰,突襲戰,讓對手基本沒有還手的餘地。這種戰法最怕持久戰,消耗戰,因為他們的國力打不了持久戰。不論日本,德國,還是意大利都是中等強國。他們相對的是四大對手,論持久戰,他們1對1都打不過,何況是1對2。日本隊的是中國和美國,德國對付但是英國和蘇聯,當然還可以包括三個月,投降的法國,意大利不算,只是德國的小幫手。只要堅持到底,法西斯必敗。

現在世界也是這樣,日本德國發展很快,但一直被美國壓制。法國還有非洲勢力範圍,英國還有英國聯邦成員,這些有點兒虛。真正的是美國世界霸權,中國快速前進,俄羅斯屹立不倒,這就是當今的世界,人們提倡的還是和平發展,都在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前進著。


大志遠思想空間


發動戰爭的前提是,有足夠的財力物力作為基礎,才能武裝軍隊,而戰爭進行中,耗費的又是更多的財力物力。德國人能發動二戰,說明的就是德國人有了足夠的財力物力去發動戰爭。


快速恢復國力

一戰一戰戰敗後,德國的軍隊受到嚴重製裁,而德國的經濟受到的影響最大。為了恢復國力,美國英國在經濟方面都進行大量扶持,很多資本湧入了德國,刺激了德國經濟的發展。

同時,英美將很多物資都引入了德國,德國這個時候也從國外獲取了先進的技術。水平就這麼一點點提升了起來,經濟工業教育,德國的發展非常快。這和德國人自身的努力也是分不開的,德國政府一直在推行改革。

英美扶持戰敗的德國,並不是為了德國,而是為了自己。窮的叮噹響的德國,根本賠不起戰爭賠款。只有富裕了的德國,才能配得起。這也是美國人的聰明之處,把戰爭賠款問題轉換成了經濟問題。

臥薪嚐膽的軍隊

一戰德國是戰敗了,軍隊也受到了制裁,但這並不影響德軍在未來的發展,德軍的精華還在,這就好辦多了,恢復軍力,只不過是一朝一夕的問題,就等什麼時候禁令才可以無視。


一戰結束後,德國只保留了十萬軍隊,而對於這十萬軍隊,德國人並沒有將他們作為普通的部隊使用,而是將這十萬人作為未來戰爭的一個武器去發展的。

這就不得不提一個人了,漢斯·馮·塞克特,德國國防軍的總司令。他對德軍的要求是,士兵必須有12年的服役經歷,軍官必須超過25年,一旦加入國防軍,就必須進行專門的培訓,重點就是領導能力。對每一名士兵做軍士培訓,對每一名軍士做軍官培訓,每一個軍官都要進行將軍培訓。這就保證了,這十萬人在後來擴軍之時,可以充分激發出德軍的戰鬥力。



德軍的裝甲部隊也是偷偷摸摸進行的,德國人暗中與國外談判,引進最先進的坦克技術,德國人偷偷進行坦克研究生產。尤其二戰開始前,德國人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技術和生產線,當時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是非常出色的。




德國空軍同樣如此,不允許有空軍,德國人弄了一大堆飛行俱樂部,用俱樂部的名義培養飛行員。設計好的戰鬥力,不搭載武器,換個模樣用於飛行員訓練。而等戰爭臨近,這些飛行愛好者搖身一變就是空軍部隊了。

德國,打仗的錢有了,工業有了,陸軍有了,裝甲部隊有了,空軍也有了。這就等於說是,德國人已經具備了一切可以發動戰爭的物質基礎了。


軍武文齋


首先,最核心的要素是因為德國的基礎實力很雄厚;

德國敢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並且幾乎是以一國之力死扛英法俄美等國(奧匈帝國和土耳其基本上就是打輔助的),因此德國的綜合國力本身就很強悍。

實際上,德國作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引領國家,在十九世紀後期實現了的跨越式發展,社會的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在基礎教育和科研領域的發展,更是使德國的國民素質獲得了極大的提升,並由此而孕育出大量傑出的科學家,以及各領域的高素質人才,進而為德國積累起強大的工業、軍事及科研的發展潛力!這為德軍的快速崛起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其次,一戰的德國是有條件投降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以德國的戰敗而告終,但一戰的戰火併沒有燒到德國本土,而且德國最後也是通過談判而投降的,並非無條件投降。因此,德國二次工業革命以來所積累的雄厚根底依舊存在。

而英法雖然是戰勝國,但一戰給他們造成的戰爭損傷比德國還巨大,尤其是法國。因此,英法兩個歐洲強國都十分厭戰、畏戰,這就給了納粹德國的擴張有了可乘之機。因為,英法兩國在二戰前的綏靖政策,不斷滋長了納粹德國的野心和實力,讓德軍得以一再突破制約。所以,英法兩國無疑是間接推動了二戰的爆發。

再者,就是一戰後美蘇等國對德國的經濟支持;

一戰後,德國雖然根基還在,但作為戰敗國,他們的實力還是嚴重的被削弱了。但是,戰後美國和蘇聯等國家的援助和投資,很快就讓德國的經濟,工業等得到恢復,進而為德軍的擴軍備戰提供支撐。



以美國為例,在一戰後到二戰前,他們給予了德國大量的經濟支持和投資,這段時期國外對德投資裡頭,70%來自美國。而且,還有大量的美國企業到德國開廠投資。不僅如此,來自美國的各類礦產資源也源源不斷輸送給德國。

這些支持,無疑都助長了德軍的發展和擴大……

最後,就是納粹政權的統治;

的確,納粹政權是邪惡的法西斯主義。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卻是,納粹對德國的統治是十分高效的,其掌權時期,德國的經濟和工業都得到極快的恢復和發展。

據統計,納粹政權上臺以後,對德國經濟實行了兩個四年計劃。這讓德國的經濟總量,從1933年的737億馬克增長到1938年的1264億帝國馬克,可以說是完全實現了德國經濟的復甦。

同時,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復甦,工業及其他的農漁牧業等各領域,也都實現了快速增長。到1938年,納粹德國的製造業產量已經佔全球的14.3%,超越了英法兩國的生產總和;其鋼產量高達2330萬噸,位居歐洲第一,僅次於美國。

也正是得益於各領域的長足增長,納粹德國的戰爭齒輪也就快速滾動。

從1933年到1939年,德國的軍工生產總量整整增長了7倍之多。其中飛機產量從1934年的840架,增長到1939年的4700多架。



於此同時,德國也趁英法的綏靖政策,得以一再突破《凡爾賽和約》的限制,瘋狂擴軍。到了蘇德戰爭前夕,納粹德國已經擁有超過800萬的軍力。

而這些正是德國得以在短短二十年內再度崛起,並發動二戰的原因所在。


這些歷史要讀


一戰德國戰敗,被迫簽訂《凡爾賽條約》,由於在一戰中,法國傷亡慘重,致使500萬軍民死亡,因此對德國實施的條約具有極端的復仇情緒,甚至作為當時的戰勝國英國都覺得處罰過於嚴厲,當時美國則提出十四點和平原則,主張恢復到戰前狀態就好。

隨後各方經過協商通過了《凡爾賽條約》,條約的內容同樣很嚴厲,包括解散德國總參謀部,廢除義務兵制度,海軍不得超過1.5萬人,陸軍不得超過10萬人,不許建立空軍,不許擁有坦克,飛機,重型火炮,甚至連重機槍都不可以(後來德國創造了MG34/42這種通用機槍算是玩了個擦邊球)除此之外還要支付鉅額的戰爭賠款,致使德國國內的復仇主義情緒空前高漲,為二戰的爆發賣下了種子。當時的法國元帥福熙評論說,“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後來證明的確事實就是如此。


1933年希特勒上臺,此時德國經濟趨於崩潰,近一半人失業在家,在溫飽線上徘徊,希特勒在隨後的講話中宣稱要消滅失業,到1938年德國的失業率狂減到1.3%,同時期美國的失業率為1.89%,不得不說希特勒真的創造了一個奇蹟,用現在一句流行的話說,不怕裝比就怕曾經裝過的比都實現了。

由於當時英法經過一戰,國內普遍產生的畏戰的情緒,於是對德國建立空軍,恢復徵兵制度,各種突破《凡爾賽條約》的種種舉措,也僅僅進行了口頭抗議,綏靖政策的實施,更加助長了希特勒的囂張闢謠。


當時德國的工業技術水平已經位於世界前列,於是和當時的蘇聯簽訂秘密協定,蘇聯同意德國可以在自己境內研製新式武器。

沒有錢怎麼辦,猶太人有錢,搶猶太人的,石油沒有怎麼辦?買 煤炭煉油,還不夠就在戰爭中搶,以戰養戰。就這樣德國在希特勒的帶領下從一戰戰敗國逐漸成長為二戰時期最強的國家之一。


軍武小咖


其實德國真正強大起來是從1933年希特勒擔任德國總理後才強大的,也就是說德國沒有用20年的時間來崛起,而是僅僅用了6年的時間就讓德國再次煥發生機。而德國發動二戰就必須要有足夠強大的經濟實力,而就是那6年的時間裡希特勒就是在不斷的發展經濟,而他當上總理不是通過政變奪權而來的而是德國人民用選票把選出來的。因為希特勒的選詞很簡單,發展經濟,承諾讓每一個德國公民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工作有雙休、人們的口袋裡有存款、每一個家庭都有能力買一輛轎車、有經濟實力去旅遊……


那麼他的諾言實現了嗎?答案是的,他承諾德國人民的選詞他做到,而不是通過所謂的政治手段和演講(不過他的演講的確很有煽動性),德國人民得到他實實在在的經濟發展,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為什麼那麼多德國人忠於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和他們的領袖的原因。至於說德國是怎麼崛起的希特勒怎麼發展經濟的就簡單概括一下。1929-1933這幾年的經濟大威機導致了德國有近400多萬人失業,近600多萬人處於吃了上頓沒下頓的零時工狀態,整個德國那是怨聲載道,這就提供了希特勒上臺的機會。


希特勒上臺後發展經濟的模式也很簡單,第一,和美國在經濟大威機、中國擺脫2008年經濟危機的手法一樣,大興土木工程,德國境內大量修建高速公路和建築工程,這樣可以解決大量的人口的就業問題。第二,修路的錢哪來?一是向英、美借款,當時英國為了大陸均勢不僅不要德國的賠款反而借錢給德國,至於法國的賠款也就一直欠著唄。第三是扶植軍工企業,這也是後來為什麼德國黑科技層出不窮的原因之一。不過在此之間德國本土的工業並沒有遭受破壞,所以德國工業的根沒有遭到打擊,所以在原有工業基礎上發展,當然德國工業缺的是市場、政策和資金。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看看:參加二戰的這支德軍是由什麼樣的年輕人組成的?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又經歷了一些什麼事情?為什麼他們能鑄成一支戰無不勝的鐵軍?

如果時光倒回到100年前的1919年,那時候,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了,德國成為了戰敗國。經濟蕭條,人民過著貧困交加的悲慘生活;割地賠款,在巴黎和會上,戰勝國給德國施加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很多本屬於德國的土地被割讓出去,每年德國還要向戰勝國進貢交納很大一筆的戰敗賠償金;最為讓德國人感到恥辱的是:一向精銳善戰的德軍也被迫大規模的解散,只允許留下10萬國防軍,這一切,對於一個英勇善戰的德意志民族來說,不能不說是莫大的羞辱!



貧困飢餓充斥著每天的生活、民族自尊心被無情踐踏、看不到自己的出路何在?這是每一個二十年代的德國年輕人的生活狀態。於是,他們的極端民族主義情緒空前高漲,他們奮起吶喊,要拯救祖國於危難。我覺得:當時,只要是正常一點的德國人都會有這種愛國主義的情感,更何況日耳曼本身是一個有著優秀個人氣質、良好文化傳統的民族,他們能忍受這一切嗎?當然不能!

令人遺憾的是,二十年代德國人的要求沒有被當時的國際社會所重視,戰敗本身就意味著沒有發言權!這種看法在當時尤為普遍,這還不是說某些強國的統治者們的看法。就連國際上的很多精英階層,竟然也認為這些德國人不過是一些可憐蟲在乞討發洩而已。

好吧!既然國際社會不給他們出路,連正常的知識階層也認為這些德國人是可憐蟲,從古到今又都是強者說話的傳統,那麼這些德國人除了拿起武器,以暴制暴之外,還有什麼別的出路呢?



於是,在這樣的思潮和背景下,希特勒的納粹主義興起了。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在納粹的旗幟下, 德國人迅速擰成一股繩。在短短的幾年裡,整軍備戰,鑄就了一支異軍突起的德軍。這支軍隊承繼並發展以往德國所有武裝力量的軍隊建設精華和戰爭指揮藝術,加 上德國人本來就具備的鋼鐵般的意志和嚴明的紀律,幾乎成了一支戰無不勝的勁旅。

但是,其中有一個原因是筆者不得不指出的:那就是這支軍隊裡的大部分年輕人都經歷過二十年代德國那種生不如死的生活,他們是懷著深仇大恨,自願應徵加入德軍的,他們也渴望著以血洗血,以暴力和征服來洗刷壓在德國頭上的一切不平等條約。這樣一支德軍,自然就成為一支不可阻擋的鋼鐵洪流,終於成為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禍首。


臨時客


這背後離不開美國和英國的支持。


軍事小地主


我覺得應該是多方面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