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電廠院內的這處遺址,是研究古相城及書體的演變有著實物資料

位於淮北市電廠院內北山麓,為一巨大土冢。據《宿州志》記載,該土冢為共姬墓,當地人稱皇姑墓。其墓下原有"周宋共姬之神道"、"周宋共姬墓"碑2塊,在該墓已出土的墓石上發現有帶字的墓石數十塊,書體均系隸書。從墓葬結構及墓字石的書體考證此墓為漢代大型墓葬,並非共姬墓,但也可能為疊墓,上為漢墓、下為共姬墓。

淮北電廠院內的這處遺址,是研究古相城及書體的演變有著實物資料


魯襄公三十年(前543)5月5日,宋共姬居住的宮室發生火災。

淮北電廠院內的這處遺址,是研究古相城及書體的演變有著實物資料


火初起時,僕人發現後即喚共姬快出來避火,但共姬回答說:"婦女的規矩,沒有保姆陪伴,夜間不能出堂。"拒不出來。過了一會兒火更大了,僕人再次喚其避火,她仍以上面的話作答,結果被活活地燒死。

淮北電廠院內的這處遺址,是研究古相城及書體的演變有著實物資料


共姬守寡33年,死時年約60歲,其事蹟被漢劉向收入《列女傳》。 春秋禮崩樂壞,女子亦然。夏姬前後七夫,文姜兄妹通姦,非禮之事司空見慣。而共姬卻以命殉禮,走向另一極端。原因何在,以我理解,環境是一大原因。春秋諸國,魯宋兩國最為保守。據說周禮,便是魯國老祖宗周公所制訂,故魯對禮奉為圭臬。宋乃殷商後代,文明古國,對舊傳統情有獨鍾,往往迂腐,呆板,像宋襄公之作為,又如守株待兔、拔苗助長,都是消遣宋人的寓言。共姬魯女,嫁宋人,深受兩國環境浸潤,守舊平方疊加,終致悲劇的發生。其次,共姬自己也有責任,在此環境薰陶下,她已被徹底洗腦,守活寡幾十年也就罷了,當生命受到威脅,還死守教條,僅僅因為傅、姆不至而自蹈死地,實在讓人無話可說。共姬死後,當年7月被葬於相城西端,魯國派叔弓大夫來參加了葬禮。酈道元《水經注·睢水》雲:"相縣'國府'園中,猶有伯姬黃堂基……斯堂即伯姬焚死處也。城西有伯姬冢。"黃堂即伯姬所居宮室,焚後只餘基礎,'故日"黃堂基",當在相城東北角內城中,今已重影響國家的政務,而且還可能危及自己的君位,權衡再三,於是決心把圍龜殺掉,以絕後患,

.1966年發現帶有"呂硃筆"、"看皿宋石"、"山陽玉敬"等墓字石5塊。1968年2月14~16日發現有"國王季"、"山陽"、"梧李高"、"山陽文小"、"魚目"等墓字石8塊。1975年7月4日相山公社文化站在西城大隊農民家中發現"山陽蔭伯子"、"碭張石"、"文陽"、"山陽齋文石"、"郡戌式張沛石"、"楊田伯"、"山"、"國王季"、"須陳"、"文陽"、'伯子"等墓字石21塊。墓字石的發現對研究古相城的歷史及我國書體的演變和漢字的簡化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可惜至今倖存者無幾。幸運的是現存的共姬墓距地約20米,周長300多米,仍不失當年之宏大氣勢,是我省境內大型古代墓葬之一.

2004年10月28日,共姬墓被公佈為安徽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