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电厂院内的这处遗址,是研究古相城及书体的演变有着实物资料

位于淮北市电厂院内北山麓,为一巨大土冢。据《宿州志》记载,该土冢为共姬墓,当地人称皇姑墓。其墓下原有"周宋共姬之神道"、"周宋共姬墓"碑2块,在该墓已出土的墓石上发现有带字的墓石数十块,书体均系隶书。从墓葬结构及墓字石的书体考证此墓为汉代大型墓葬,并非共姬墓,但也可能为叠墓,上为汉墓、下为共姬墓。

淮北电厂院内的这处遗址,是研究古相城及书体的演变有着实物资料


鲁襄公三十年(前543)5月5日,宋共姬居住的宫室发生火灾。

淮北电厂院内的这处遗址,是研究古相城及书体的演变有着实物资料


火初起时,仆人发现后即唤共姬快出来避火,但共姬回答说:"妇女的规矩,没有保姆陪伴,夜间不能出堂。"拒不出来。过了一会儿火更大了,仆人再次唤其避火,她仍以上面的话作答,结果被活活地烧死。

淮北电厂院内的这处遗址,是研究古相城及书体的演变有着实物资料


共姬守寡33年,死时年约60岁,其事迹被汉刘向收入《列女传》。 春秋礼崩乐坏,女子亦然。夏姬前后七夫,文姜兄妹通奸,非礼之事司空见惯。而共姬却以命殉礼,走向另一极端。原因何在,以我理解,环境是一大原因。春秋诸国,鲁宋两国最为保守。据说周礼,便是鲁国老祖宗周公所制订,故鲁对礼奉为圭臬。宋乃殷商后代,文明古国,对旧传统情有独钟,往往迂腐,呆板,像宋襄公之作为,又如守株待兔、拔苗助长,都是消遣宋人的寓言。共姬鲁女,嫁宋人,深受两国环境浸润,守旧平方叠加,终致悲剧的发生。其次,共姬自己也有责任,在此环境熏陶下,她已被彻底洗脑,守活寡几十年也就罢了,当生命受到威胁,还死守教条,仅仅因为傅、姆不至而自蹈死地,实在让人无话可说。共姬死后,当年7月被葬于相城西端,鲁国派叔弓大夫来参加了葬礼。郦道元《水经注·睢水》云:"相县'国府'园中,犹有伯姬黄堂基……斯堂即伯姬焚死处也。城西有伯姬冢。"黄堂即伯姬所居宫室,焚后只余基础,'故日"黄堂基",当在相城东北角内城中,今已重影响国家的政务,而且还可能危及自己的君位,权衡再三,于是决心把围龟杀掉,以绝后患,

.1966年发现带有"吕朱笔"、"看皿宋石"、"山阳玉敬"等墓字石5块。1968年2月14~16日发现有"国王季"、"山阳"、"梧李高"、"山阳文小"、"鱼目"等墓字石8块。1975年7月4日相山公社文化站在西城大队农民家中发现"山阳荫伯子"、"砀张石"、"文阳"、"山阳斋文石"、"郡戌式张沛石"、"杨田伯"、"山"、"国王季"、"须陈"、"文阳"、'伯子"等墓字石21块。墓字石的发现对研究古相城的历史及我国书体的演变和汉字的简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可惜至今幸存者无几。幸运的是现存的共姬墓距地约20米,周长300多米,仍不失当年之宏大气势,是我省境内大型古代墓葬之一.

2004年10月28日,共姬墓被公布为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