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梨的孔融因為不孝被殺,對此你怎麼看?

1234822987


這是一段悲慘、血腥的歷史,發生在漢末三國亂世。

孔融一家人都具有不畏強權、捨身取義、忠誠守信的秦漢風骨。孔融人品高潔,剛正不阿,忠於漢室,不懼身死,不僅不能為曹操所用,還強烈反對曹操封侯稱公稱王以逐漸篡漢的企圖,因而得罪了強權曹操。遭到曹操的嫉恨,被找藉口予以殺害。

自小聰慧的孔融,難道不知道拍曹操馬屁可以換取榮華富貴?難道不懂得向強權奴顏卑膝可以活命?並非不懂,是不願意而已,孔融有自己的做人底線,哪怕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孔融遭到曹操親信的誣陷,羅織以“不孝”罪名而被處死。這就是一種赤裸裸的強權政治,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死後還要摸黑他。

當時曹操連孔融的一對小兒女都不放過,全部予以殺害,其中女孩只有九歲,男孩只有八歲。若是僅僅因為孔融“不孝”,又何至於殺害這兩個小孩?可見曹操對於孔融仇恨之深。

孔融出生於公元153年,年紀輕輕就成了東漢時期的一代大儒,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才華橫溢,人品高潔,名滿天下。其散文鋒利簡潔,六言詩雋永深刻,是當時年輕一輩的人生偶像,在士人中影響巨大,其一言一行,都對時局構成重大影響。

孔融所著詩、頌、碑文、論議、六言、策文、表檄、教令等洋洋灑灑,深切時弊,甚至深得曹丕的喜愛與推崇。

公元183年,二十歲的孔融應朝廷徵召擔任司徒掾屬,暗中察訪不法之徒,準備予以檢舉彈劾。當時宦官集團受到皇帝寵信而弄權,而孔融準備彈劾的基本都是這些宦官的親屬。孔融的舉動嚇壞了朝中尚書,其檢舉文書被扣押,孔融向尚書義正言辭地陳述宦官親屬的罪惡,毫不隱晦。

公元184年,何皇后的兄長何進擔任大將軍,徵辟孔融為大將軍掾屬,又舉其為高第,遷任侍御史。不久,因鄙視膽小怕事的上司御史中丞趙舍,孔融託病歸家。

公元189年,二十六歲的孔融被朝廷徵召為司空掾屬,授為北中軍候。三天後,轉任虎賁中郎將。

此時何進被宦官殺害,董卓率兵進京,剷除宦官勢力,趁機掌權,在施行一陣子善政後,逐漸撕下賢達開明的面具 ,開始胡作非為,禍亂朝政。

孔融則與董卓當朝爭辯,反對其專權。董卓憤恨不已,將孔融明升暗降轉任議郎;接著將孔融調往黃巾軍肆虐的北海為相,意圖藉助黃巾軍的力量除掉孔融。在北海期間,孔融愛護百姓,重視教育,舉薦賢良,頗有政聲。

黃巾軍即將大規模攻打北海城(今山東濰坊)之前,孔融派太史慈前往青州平原城向時任平原相的劉備求救。劉備那個時候治理平原縣勤施善政,撫養生息,政績卓著,深受百姓擁戴。劉備見到太史慈後,驚訝地說:“孔北海居然知道天下還有我劉備?”

結果在黃巾軍攻城、孔融命懸一線時,被劉備率兵所救,並且劉備還幫助他趕走了黃巾軍,自此兩人關係極好。

公元194年,佔領了兗州的曹操率領大軍攻打徐州,大規模屠城,不分男女老幼雞犬無餘,屍積如山,泗水為之不流。孔融、劉備則分別帶兵去救援徐州、抵抗曹軍的攻擊。

曹操因陳宮、張邈迎接呂布入主兗州,後院起火,被迫撤兵。徐州牧陶謙交給劉備四千丹楊兵,表封為豫州刺史,讓其駐紮在小沛。

公元195年,陶謙病重,他認為只有劉備才能保全徐州百姓,臨終時委託別駕從事糜芳、典農校尉陳登把徐州交託給劉備。

孔融與糜芳、陳登一起前往小沛,極力勸說劉備接受陶謙接管徐州的遺託。劉備掌管徐州後,為了徐州免於遭到曹操的再次進攻,帶領徐州脫離袁術陣營,改與曹操、袁紹建立了聯盟關係。

公元196年,曹操迎接漢獻帝,遷都許昌,遂利用與劉備的聯盟關係,藉助漢獻帝的詔令,把孔融、陳登、陳群等劉備的朋友從劉備身邊一一調離,先後調到外地做郡守、刺史,其中把孔融升任青州刺史,既削弱了劉備的力量,又為自己拉攏人心,企圖將孔融等人收歸己用。

但是,孔融鄙視曹操的人品,對曹操濫殺無辜、屠城屠俘、凌駕於漢帝劉協之上非常不滿;並且,孔融警惕性特別強,很早就看出了曹操企圖代漢的野心。孔融後來被調到許都先後擔任將作大匠、少府,開始變著法子譏諷、嘲弄曹操,多次違背曹操的意願,甚至公然成功營救擁漢派的代表人物――漢末重臣楊彪。

公元199年初,劉備與曹操聯手擊滅呂布、奪回徐州,隨即進入漢帝劉協所在的許都;次年春,劉備以阻截袁術為名,帶著關羽、張飛匆忙逃離步步驚心的虎穴曹營,不久殺掉曹操的親信、徐州刺史車胄,重新接管徐州。同年夏天,劉備在曹操親率大軍到來之前逃離徐州,投奔袁紹。孔融則沒能隨劉備離開,繼續留在許都,與意圖篡漢的曹操對抗。

孔融固然沒有能夠與曹操對抗的實力,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不僅不接受曹操的拉攏,對曹操授予自己高官厚祿毫不領情,而且剛直不阿,不畏強權,不懼身死,一再反對曹操。 這讓曹操對其恨之入骨,一直想除之而後快 ,不過由於擔心孔融的巨大影響力 ,一直沒敢動手。

但是,當孔融於公元208年提出“距都城千里之內不得封侯”的建議時,曹操著急了。這個建議一旦得到荀彧、程昱、崔琰、毛玠等人以及孔融粉絲的支持,將嚴重阻礙曹操稱公稱王的計劃。於是,曹操立即指使一些親信誣陷、彈劾孔融,製造藉口,不管不顧地幹掉了時年五十五歲的孔融,算是除掉了一個“眼中釘”。

事後,還利用強權給孔融安上了“不忠不孝”等罪名,用以徹底摸黑孔融。 孔融的一對小兒女也一併被曹操殺害,可見曹操對孔融怨恨之深。

當然,曹操急不可耐地除掉孔融,也為後來的曹魏政權留下了巨大的政治隱患,造成了巨大後果。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 ”尋亦收至。】

孔融一家人都具有寧死不屈、捨生取義的風骨;“覆巢之下豈有完卵”這句成語,就來源於孔融小兒女從容赴死這件事。


紅色星河


孔融讓梨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在我國,相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家長在教孩子禮貌謙讓時,都以孔融讓梨作為典範。可是,真正瞭解孔融生平事蹟的人卻沒有多少,尤其是孔融被定上不孝的罪名被殺的事更讓大部分人不可思議。那麼,歷史上的孔融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孔融


(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父親是太山都尉孔宙。孔融自幼聰明好學,少年時便以才華橫溢遠近聞名,漢獻帝即位後,孔融先後歷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等職。孔融在北海任職期間,雖然有設置城邑、設立學校、表顯儒術、舉薦賢良等政向,被時人稱為“孔北海”。但總體而言,孔融政跡平平,就連黃巾軍判亂都平定不了,最後還被其所困,求救劉備幫其解圍才得以脫身。在任六年後的孔融,被劉備上表推薦兼任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漢獻帝遷都許昌,召孔融為將作大匠,又升任少府,主議朝政。漢獻帝在孔融的參議下,取消了奸臣馬日磾的葬禮,阻止了朝庭想恢復肉刑的決議。建安五年(200年),南陽王劉馮、東海王劉祗英年早逝,漢獻帝想為他倆發佈哀憐(一年一祭)的詔章,被孔融引經據典的說服取消。後人評價孔融從政以來的政跡,能說上口的也就僅此而已,別無其它。如果拿他政治上的作為與他文學上的造詣相比,他在政治上簡直就是一白痴。否則,他也不會被以不孝的罪名被殺。

身為議政大臣的孔融,競然與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公然對抗,。曹操攻取鄴城之後,曹之子曹丕私娶袁熙之妻甄氏為妾,孔融編典譏諷,曹操很是不爽。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伐烏桓,孔融又出言譏笑:“大將軍遠征,蕭條海外,從前肅慎不進貢木苦矢,丁零偷盜蘇武的牛羊,可以一併討伐啊!”隨後,孔融又公然反對曹操上表禁酒的作法,而且言辭傲慢無禮,讓曹操大為惱火。身為政治家的曹操,自然不會放任處處跟自己作對的同僚阻礙自己的霸業。
於是,曹操

寫信給孔融的死對頭山陽人郗慮,故意挑撥他倆的關係,使孔融更加成為郗慮的眼中釘。郗慮在孔融的“父子無恩論”的文章中找到這樣一段話:“父與子,有什麼恩?論其本義,不過當時情慾發作而已。”“子與母,又有什麼愛?就象一件東西寄放在瓦罐裡,倒出來就什麼關係都沒有了。”故而,曹操指使當時的丞相給孔融羅列“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特別給孔融扣上不孝的罪名殺掉孔融!
孔融雖然才華橫溢,但由於他剛正不阿的骨子裡缺乏政治遠見,故而導致他被集政治、軍事、文學於一身的曹操算計,實在可悲可泣!錯就錯在孔融作為一個不懂政治的文人卻步入政途,導致滿門抄斬的無言結局……

謝謝大家一如既往的點贊、點評,歡迎大家發表不同的看法!


奔馬155314228


孔融讓梨作為一個正能量教育的典型,卻在歷史圈及國外教育體系中視為反面教材,為什麼會有這些看法?

在歷史圈子裡,很多人認為孔融讓梨卻不孝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孔融讓梨讓給的是自己的兄長,弟弟給哥哥讓梨在某種角度來說是一種軟弱,因為不主動讓梨給兄長,可能會遭到兄長的報復,所以小小的孔融非常機智的把梨主動讓給了兄長,這也從另一種層面說明年紀輕輕的孔融從小就很懂人情世故

二是孔融作為一名守成老大,敵人都快攻進城門,孔融為了彰顯自己坐懷不亂寵辱不驚的大名人風範,竟然還在喝酒把歌唱,前面戰士更沒有殺敵的士氣,最後敵人破門而入,孔融拋妻棄子落荒而逃,被世人摒棄。

三是孔融空有文人騷客的稟賦,卻沒有雄才大略,就好比現在的很多文人噴子,才華橫溢卻只知道紙上談兵,只知道批評這個國家,卻從來沒有實際行動來維護這個國家,個人雖然覺得曹操很奸詐,但是也是憑自己本事和能力上位,雖然有自己的私慾,但也為推動中國歷史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個人認為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孔融讓梨沒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地方,從孔融後來的人生軌跡上來看,其更不是我們學習的對象;從當代教育的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孔融讓梨值得表揚但也並不值得學習,表揚謙遜地態度,學習的應該是自己想要什麼東西自己就要去爭取


無問西東lr


這個不奇怪,讓梨是兄弟間感情的自然流露,孔融主張性情說,是說得通的,他說父母與子女無恩,但並沒有說子女對父母就可以忤逆,這個是有區別的,還要看到他得罪曹操被滅族,滅族不是開玩笑的事,罪名是需要認真羅織一下的,孔融的“理論學說”哪些是原創,哪些是斷章取義或者經過如某球時報般編輯的,還是要慎重對待。

孔融本人是個比較矛盾的人,在北海太守任上搞得一塌糊塗,名氣不小但內政軍務都比較廢弛。後來和曹操混是純屬無奈,但既然混了就湊合混下去,以他的名望和學識,太中大夫這個閒差應該還是可以幹得蠻好的,結果……不服不是不行,要麼別在朝廷裡混,要麼拿出點可以耍橫的本領來,就老孔,推薦人麼推薦個彌衡,議論軍略麼提出個向袁紹服軟的餿主意,就這樣的還不時傲嬌添堵,拿諸如禁酒令之類大政方針吐槽開玩笑,不辦您辦誰啊。

曹操對孔融最初是很容忍的,他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因袁紹長子袁譚攻青州,他抵擋不住逃亡許昌投奔曹操的,當時曹操對他頗為禮遇,這並非欣賞孔融,而是因為孔是被袁紹打跑的,“敵人的敵人”自然要極意籠絡,何苦孔融還那麼有名呢?但到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北方已基本平定,曹操成了全國最大勢力,正加強對朝政控制,建安十三年六月即孔融死前兩個月,曹操廢三公,自任丞相;九月即孔融死後一個月,曹操南下荊州,破新野,走劉備,隨後迫降劉琮,兵指江東,一心吞併天下,此時他的政治戰略已迅速轉移到“壓服不服從者”,孔融卻還用袁曹爭衡、曹操居於弱勢時的故態應對,即便沒有郗慮落井下石,他也很難討到什麼好。

陳韙當年說孔融“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被孔小朋友懟了回去,如今千載傳頌的是後者的聰穎,但平心而論,這八個字難道不是對孔融一生的評?


陶短房


孔融被殺,這事得得從孔融其人說起。

孔融字文舉,自幼聰穎靈悟,特立獨行,負有才名又狂放不羈,為建安七子之首,又與彌衡、楊修並稱"三國最狂學霸",為人正直仁善,體恤百姓,捅有粉絲千萬,實為漢天下第一微博大V。

因奉行漢室正統,經常發博對曹操冷嘲熱諷,故為曹操所忌。但因其粉絲眾多,水軍龐大,曹操也無可奈何。

曹操要打劉表,孔融一想"打你妹啊!漢天子在你手上,劉備那窩囊廢又不成事,老劉家就剩個劉表最後一小塊地盤了,你還想往死裡整",馬上發博號令千萬水軍懟他。

曹操兒子娶袁熙妻甄氏做老婆,孔融又髮長博懟他。

曹操發佈禁酒令,這孔融還發博懟他。

這下曹操忍不住了,"好你個孔北海,你懟天懟地懟太空,老子忍了,你一次次懟老子,看老子不辦了你。

曹操苦思無解,找來老梁(化名)獻計,老梁(化名)曰:''我有上將方舟(化名,叫啥忘了),可以懟他,方舟子(化名)其人極善檢索資料,挖人隱私,懟人無數,罕有敵手。

果然沒多久,挖墳挖出了孔融曾有: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物寄瓶中,出則離矣。”之言。

曹操大喜:"哈哈…好你個孔北海,漢室以孝治國,老子還用這招把徐庶騙來了,我哥夏侯惇跟人打架,眼珠子打爆了都說"父精母血不可棄"一口吞了,你作此大逆不道之言,直接就是對最高法的挑釁,你以為你是21世紀的崔永元啊!連最高法都敢懟,來人,去把孔融給我抓來辦了"。 於是孔融被以不孝之名殺了。

其實孔融那段話是想說:子女沒有要求父母把他們生到這苦難的世間,所以子女一出生,父母就應該感到愧疚。子女活的開心,那是父母對子女的補償。父母不該對子女有太多的要求,因為父母生子女沒徵得子女的同意。


再飲一罈


“孔融讓梨”指他小時候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吃的故事,教育小孩要懂得遵守公序良德。讓梨的孔融因為不孝被殺,這件事分兩方面說。

內因:讓梨就一定會成為聖人嗎?不是。

孔融讓梨並不一定就說明了小孔融就一定會成長為一個溫良恭謙、德才兼備的人。

心理學家做過實驗,證明小孩子知道怎麼取悅大人。小孔融可能想選大蘋果的,但他懂得選小的更能贏得大人的歡心,從而違背自己原意選了小蘋果,少吃一口,無論是兄長還是父母都更加青睞他。讓梨,更可能是一種人心惟危的偽裝。也恰好證明了長大後的孔融以聖人之後自居,狂妄自大,處處出言不遜,口言無忌。最終落下把柄,被曹操所殺。

外因:不孝被殺,是曹操看不慣他裝逼,找個汙名陷害孔融。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孔融堅持漢室正統,鄙視曹操的宦官老爹出身和唯我獨尊的奸相作風。老是諷刺頂撞他。多次得罪曹操。

孔融為政能力差,又趨炎附勢。平日裡故作驚人之語。公然宣稱孩子是父親宣淫的附屬品,母親只是孩子的容器而已,等大逆不道的話。被人舉報。曹操抓住了他的這個把柄,坐實了他不孝的罪名。也剛好拿他開刀,殺一儆百,鞏固自己的地位。這樣一班沒軟用的漢臣就不敢唧唧歪歪了。

以不孝入罪。

曹操把孔融釘在歷史恥辱柱上,徹底抹殺了孔融家族非議翻身的機會。打擊了以正統自居的漢室江山。為後續曹家稱魏打下了個小小的伏筆。


牛魔王的回憶


簡單說,孔融是否不孝被殺其實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當下的環境,需要讓梨的精神,恰巧孔融幹過這個事罷了。

這是一個道德宣傳,不是終身評價。

這就像很多貪官貪了幾億幾千萬,被媒體塑造成反面典型,無惡不作的惡棍形象一樣,你敢說這些貪官沒做過實事麼?很多貪官都曾經為地方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那是不可磨滅的,但沒人提及,為什麼?

因為時代需要的是反面的貪官形象,所以評價就是如此。

對待這種故事,除非你是學者,否則不要深究,對普通人來說,汲取這種精神美德足以。

人皆有是非對錯,皆有功過得失,評價一個人的一生其實是很綜合的,但人性的一個側面卻是很好評價的,也很好宣傳,有利於時代,僅此而已。

所以,別糾結孔融怎麼死,多糾結孔融為什麼讓梨,社會會越來越美好。


法律之內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孔融被殺自有他取死的理由。聰慧如孔融,難道不知自己會被殺麼?

推而廣之,楊修是傻子麼?禰衡是傻子麼?他們不知道得罪曹操下場很慘麼?

陳宮,陳琳對曹操不夠成威脅,曹操也不想殺他們,可為什麼在曹操面前一心求死?

因為他們不忍眼看著大漢朝廷一步步走向滅亡。他們都有扶大廈將傾之心,卻無力迴天。難道就留在曹操身邊做一個弄臣嗎?他們選擇赴死,來表達自己對大漢朝廷的忠誠,也保存了自己的氣節。忠誠和氣節,正是孔子以降歷代中國文人最看重的東西,比生命更重要。


風神翼龍12


孔融讓梨的孔融是一個人越活越糊塗的範例。按理說,孔融這樣乖巧的孩子,順利成長為一代賢達是符合邏輯的,但是歷史就是如此弄人,終以“不孝”之名為曹操所殺。

東漢末年是群雄蜂擁而至的大時代,需要的是大開大合的英雄氣度。通過閱讀《三國演義》,包括懷古的詩詞歌賦,我們都能體會到那種橫槊賦詩驚濤拍岸的雄渾氣息。袁紹袁術之心胸狹隘,呂布之首鼠兩端,關羽之英雄氣短,諸葛亮之氣度非凡。相形之下,孔融讓梨的格局還是太小,沒有脫出扭捏作態的血緣關係,遠遜於桃園結義這樣與天下休慼的史詩情懷。

曹操應該是痛恨欺世盜名的三國古惑仔。有文治有武功,有文采,還有幽默感和良好的心態。割發代首,望梅止渴,義結關羽,不怕他哭只怕他笑,不稱帝,何其汪洋恣肆的人生!孔融這樣的名士,活在祖蔭之下,徒有清高的虛名,平時呈口舌之快,賣弄一點小聰明的下屬,曹操簡直是想殺都殺不完啊。


江洲長沙說


魯迅先生在《魏晉風度及藥及酒的關係》一文中闡述過這個問題,小編結合陳寅恪先生的《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補充一下。

東漢末期的士人分為兩派,一派信儒家,一派信法家。袁紹劉表司馬懿是儒家信徒,曹操劉備諸葛亮是法家信徒。孔融是孔子的後人,是儒家信徒在現實生活中的標杆人物。他小時候的讓梨之舉,其實是給自己炒作包裝。當時的社會盛行舉孝廉,舉孝廉啥意思?你得先有了孝廉的名聲,才有大佬舉薦你。負責舉孝廉的官員叫作中正,一郡有大中正,一州有小中正。只有你的名聲大到進了這些中正的耳朵,你才有被舉的可能。

但是把自己包裝成孝廉這事,只有儒家信徒才幹,比如臥冰求鯉的王祥,讓梨的孔融,還有法場上替父求死的司馬懿。法家信徒是不屑於幹這事的。曹操就說,我從不慕虛名而處實禍。劉備就說,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曹劉這些話都是反孝廉的。試想一個人連自己的名聲都不在乎,你得是個啥人?一個人連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不愛,你還能愛誰。

所以曹操舉孝廉的故事很牛逼。當時有一位大佬,曹操想得到人家的舉薦,但是人家避而不見。因為曹操是個頑劣之徒,踹寡婦門挖絕戶墳,拳打南山養老院腳踢北海幼兒園,沒他沒幹過的。還曾跟袁紹一起偷過別人老婆。所以如果誰舉薦了曹操,以後這碗飯就吃不成了。但是曹瞞狡詐,拿著刀子把人家逼在屋子裡。給個痛快話,舉不舉。大佬沒辦法,給了他八字評語,亂世奸雄,治世能臣。曹操靠這八個字被舉了孝廉。

曹操當權之後,儒家信徒都看不起他,拒不出山。比如司馬懿,假裝中了風,癱瘓了,不能參加工作。曹操派人暗中觀察了一晚上,司馬懿躺在那兒一動沒動,連腳趾頭都沒動過。曹操一看,我靠,牛逼啊。就放了他一馬。後來司馬懿病好了,曹操說,你要再不出山,我滅了你全家信不。司馬懿怕了,從了。

孔融跟司馬懿一樣,都是被曹操威脅之後才出山的。但是卻看不起曹操又當婊子又立牌坊那一套,因此處處跟曹操作對。曹操曾下過《徵賢令》,不論出身,不論品行,唯才是舉。有啥本事來我這兒走兩步。因此他的手下都是品行不咋地但是能力很強的人,比如被吹上天的郭嘉,品行就不好。還有賈詡,兩面三刀。

但是大漢以孝治天下,所以曹操還得大肆宣傳孝道。這就讓孔融這幫忠誠的儒教徒不爽得很。但是又沒辦法反駁人家,只好反其道而行之,宣傳不孝。老子說,反者道之動。就是表明個態度,我跟你不是一路人。比如孔融說,父母和孩子從一生下來之後就沒有關係了,就如瓶子裡倒出來的水,和瓶子有啥關係呢。其實就是對曹操的反抗。

真正讓孔融招來殺身之禍的是孔融對周公的評價。曹操自比周公,說自己跟漢獻帝的關係就是周公和成王的關係。其實這都是哪跟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誰都知道他是個反骨仔,跟周公沒法比。曹操攻下冀州,準備納甄氏,結果被兒子曹丕捷足先登,因此對曹丕很不爽。孔融有一天吃飯跟曹操說,曹丕這事做得不對。曹操問,哪兒不對。孔融說,當年周公伐紂,就納了妲己。曹操一聽來了勁,那本書寫的,我看看。孔融大笑,想來如此。曹操一聽,臥槽,耍我啊。於是動了殺機。

因此當孔融再次說出不孝的言論之後,就被曹操抓住了把柄,送上了斷頭臺。一個靠宣傳孝道吃飯的聖人之後,最後卻因不孝被殺,就跟楊修被冠以“擾亂軍心”的罪名殺害一樣,都是藉口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