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有哪些不被大眾所熟知的冷知識?

承諾一張沒有簽名的白紙╰


三國最搞笑的人物非彌衡莫屬,今天我們就說說彌衡這位大才子。

大家都知道曹操是三國時期的梟雄,我們這位大才子彌衡羞辱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曹操。

彌衡恃才傲物,在三國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他覺得找不到一個,他認為是英雄的人物可以讓自己輔助,這讓他覺得很惆悵。

這時候彌衡的好朋友孔融就找到了彌衡,他告訴彌衡當今天下,曹操才是最大的英雄,你應該去輔佐他才對。

可是彌衡很看不起曹操,畢竟曹操的出身不好,是個宦官的後代。

但是,他也沒有正式回應孔融,說自己是不會去服侍曹操的。

反正,彌衡是沒有去見曹操。

誰知,孔融早就把牛皮給吹了出去,他告訴曹操,他的好朋友彌衡才學很高,只要他推薦彌衡來曹操身邊做事,彌衡肯定會來的。

結果,彌衡並沒有來。曹操就在想,這個彌衡是不是瞧不起我呢?

孔融等了幾天,都不見彌衡來曹操這裡。

這時候孔融又去找彌衡了,想讓他去輔佐曹操。

彌衡沒辦法,只好給孔融一個面子去見曹操了。

正好那一天文武大臣都在,曹操見了彌衡,就想羞辱彌衡一番。

曹操是怎麼羞辱彌衡的呢?

不是彌衡是個大才子嗎?曹操要讓他去擊鼓,讓他幹下人乾的活。

彌衡多才多藝,擊鼓當然會了。所以,他就毫不猶豫地向擊鼓臺走去。

可是,就在這時候有人攔住了他。告訴他,擊鼓要換上下人的衣服。你穿這樣的衣服是不合適的。

沒想到彌衡什麼都沒說,就在大庭廣眾之下,就在文武百官面前,把衣服一件一件地給脫了一個精光,臉不紅心不跳地又換上了擊鼓手的衣服,神態自若地前去擊鼓了。

這件事弄的曹操很沒面子。

見到這樣的彌衡,曹操大笑著說道:本來我是想羞辱彌衡的,但是,沒想到他把我給羞辱了一番。

事後,孔融找到了彌衡說他太不給曹操面子了。其實曹操這個人是很不錯的,他求賢若渴。孔融想讓彌衡去給曹操道歉。

沒想到彌衡竟然答應了。

孔融趕緊去告訴曹操,並且說彌衡有狂病,他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了,趕到很後悔,想來給曹操道歉。

曹操很高興,然後就約定了見面的時間。

到了那一天,曹操早早地就起來,穿戴很正規的就等彌衡來呢。

曹操是左等右等,直到日薄西山,還是不見彌衡的影子。

曹操意識到自己又被彌衡給耍了,可是,沒多久彌衡竟然來了。他是特意穿了一套農民穿的衣服來噁心曹操的。

並且手裡拿了一個棍子,彌衡見了曹操之後,一邊有節奏地敲打著地面,一邊罵曹操。

這回把曹操給氣的呀。

曹操說我殺死一個彌衡,就如同殺死一個阿貓阿狗,他以為我是真的不敢殺他嗎?只不過他徒有虛名,我不願揹負殺害賢良的罪名罷了。

曹操把彌衡給送到了劉表手下,但是彌衡又開始罵劉表。

劉表受不了,就把彌衡送給了黃祖。可是,彌衡再次罵黃祖,結果黃祖沒有忍住,就把彌衡給殺了。


史學達人


“桃園三結義”並非存在,屬於小說演繹的虛構。

《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就是著名的“宴桃園豪傑三結義”一節,寫劉關張三人聚會一塊,祭告天地,焚香拜誓,結為異性兄弟。但從正史看,實情並非如此。

關於這三人關係的記載,正史中僅見於《三國志》。該書兩處記載分別如下——1,《三國志.關羽傳》:“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2,《三國志.張飛傳》則說,“少與關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

這些表述就是說,三個人關係老鐵,吃喝玩樂就湊一塊,但也隻字沒提什麼桃園結義的事,這是古代的新媒體人——說書藝人瞎編出來的。


劉備、關羽、張飛的年齡排序問題。

不僅桃園結義子虛烏有,其實,劉關張三人的年齡排序問題,我們一直以來的看法都是錯的。

本來,我們都知道他們三人,劉備年最大、關羽次之,張飛最小,對於中國人而言,這幾乎就是個基本常識。但其實,考證自史實,並非如此。民國學者餘嘉錫先生有過嚴密的考證;錢靜方《小說叢考.三國演義》的考證與總結尤其明確:“論其年齒,關羽實長劉備一歲,張飛則少劉備四歲”。

也就是說,事實上,他們三人,關羽年紀最大,劉備小他一歲,而張飛小他五歲。是羅貫中為了更好地講故事,消遣了我們一下下。


《三國演義》裡的著名對聯問題

《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還有後來的電視劇裡,講劉、關、張三人三顧茅廬請諸葛老師出山,諸葛老師隆中別墅民居房,貼有一副很顯眼的對聯:`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這是孔明大師的座右銘,挺高調的。

這文字確實出自諸葛老師的手筆,來自我們都知道的《誡子書》。但要回到歷史的真實性來看話,當時諸葛老師的門上肯定不會有這類對聯的。

因為據現有文獻,我國最早的門聯始於五代十國後蜀國王昶所寫的“新年納塗慶,

住節號長春”一聯。這事記載在《蜀禱杌》還有《宋史·蜀世家》一書中。

查詢《三國演義》的“底稿”《三國志平話》、《三國志通俗演義》等,寫到這段時,也並沒有寫到對聯,可以推斷這是後來清代“寫手”毛宗崗增補上去的。


單刀赴會的是魯肅而不是關羽

在小說與影視中,因孫權進駐陸口,屯兵益陽,與蜀方劍拔弩張,吳蜀聯盟瀕臨破裂。當此時際,關羽只挎一口刀,帶幾個隨從赴荊州“鴻門宴”,扭轉乾坤。

但是,實際上,當時當日單刀赴會的,是關羽的對手魯肅。這事出自《三國志·魯肅傳》與韋曜《吳書》的記錄,“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赴會 ”。

也就是說,“單刀赴會”的孤膽英雄並非關羽,而是魯肅,暢銷書《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老師,作為早期“記者”(《錄鬼簿》就這麼稱呼他了),也不知道是否收了錢,反正本末倒置,狠狠地黑了魯肅一把。此外,“單刀”在當時,是軍士之兵器佩刀,也並非指的是大刀。

原來,中國“傳媒業”、“新媒體”,還有“記者”,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經不大靠譜了。只不過,可能還沒現在章文那幫人惡劣罷了。


劉愚愚


一、鄧艾是個結巴,他說話老是“臣艾艾艾艾”的,所以後來有成語期期艾艾。

二、宛城之戰中,曹操失去了護衛典韋、長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當時十歲的曹丕也在場,不過他在城外的軍營中,沒有遇險。

三、曹丕喜歡喝西域傳來的葡萄酒,而且自己釀酒的技術也不錯。

四、華佗死於赤壁之戰前,他被曹操殺死不是因為要給曹操開顱,而是躲著不給曹操看病。

五、諸葛亮在47歲時才生下獨子諸葛瞻。諸葛亮去世時,諸葛瞻只有8歲,剛回玩王者榮耀。

六、孫權和步練師有兩個女兒,老大孫魯班,字大虎,老二孫魯育,字小虎。這倆公主還都是二婚。

七、孫權活了70歲,但卻讓7歲的小兒子孫亮接班,接班前孫亮的生母潘皇后被殺。漢武帝好像也是這麼做的。

八、曹操殺了劉協的皇后和妃子之後把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了劉協。曹丕又娶了劉協的兩個女兒為妃子。這關係有點亂。

暫時就這麼多吧,大家可以補充一下。





石頭說歷史


1,荀彧帶著全家族投奔曹操,他的長兄荀諶不齒背叛,獨自留下輔佐袁紹

2淳于瓊原本地位和袁紹曹操平級,為八校尉之一

3.諸葛亮從來沒有防備過魏延,相反一直到死都重用他,魏延是與楊儀爭權被殺

4.孫策與周瑜結親大小喬並非琴瑟和諧,而是強奪

5.曹操部下第一將夏侯淳,其實正史裡戰績平平

6.呂布曾經被平民百姓聯合擊敗逃亡

7.馬超野心勃勃,造反害死全家,所以無人能容,也還是劉備讓他善終

8.韓遂馬騰關係非常緊張,互相攻打,馬騰幼子被韓遂斬殺

9.馬超曾被韓遂部將閻行重傷差點死亡

10.正史裡面,曹操哭的時間比劉備多,劉備號稱“梟雄”,梟意思就是貓頭鷹,晝伏夜行,善於隱藏,說明劉備城府很深,喜怒不形於色說的就是劉備


永懷52158484


首先,張飛,字益德,不是翼德。益是的通假字,是一種古人想象中的大鳥。

漢代的時候,大家比較熟悉鷁這種鳥,大家覺得它挺大,生活在水邊,所以經常用作船首像。《淮南子》中就有:龍舟鷁首,浮吹以娛。就是說,大船大龍舟,就用這種船首像,多威風。後來,這種船首像傳入日本,至今為日本人使用(下圖)。

所以三國時人聽到張飛的名與字,想到的是下面這樣的大鳥——當陽橋前,是不是還挺威風的~

到了明清的時候,很多人就不知道鷁這種大鳥了,他們開始覺得張飛字益德,好像不合理。比如毛宗崗本的三國演義,就把益德改成了翼德,這樣一來,大家心目中的張飛就是張翼德了(見《古人名字解詁》、《華陽國志校補圖注》)。

(圖片來自:http://enologue.seesaa.net/article/430655385.html)

然而,明清以來,真有一種水鳥以張飛命名,即江浙所說的“張飛鳥”。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就有登場。就是下面左圖中的鳥,學名白鶺鴒。據說是黑白相間,比較像京劇臉譜中的張飛。再來就是這鳥“性子很躁,養不過夜”,跟張飛似的。

另外,白鶺鴒這種鳥在詩經中就登場了,所謂“脊令在原,兄弟急難”。這是說,白鶺鴒常成對以或3-5只的小群活動,古人看到了,就想到了兄弟之間。這真是鳥中劉關張啊。

張飛泉下有知,一定會說:我是那種很厲害的鳥啊,不是這種小小鳥。另外,如果想要激怒張飛,大概可以罵他鳥人吧……


在野武將


大部分人對漢末三國時期的認知來自於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既然是演義,是小說,那就會有很多作者虛構以及誇大的地方。

下面給大家科普幾條三國中不被大眾所熟知的冷知識。

一、三大割據勢力外的第四大個割據勢力。

我們所熟知的“三國鼎立”指的是魏、蜀、吳,而除此之外還有一大割據勢力,就是遼東的公孫氏家。公元190年,公孫度被董卓任命為遼東太守。同年,公孫度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公孫氏政權歷經公孫度、公孫康、公孫恭和公孫淵四位統治者,巧妙地周旋於曹魏與東吳之間。

公元238年,司馬懿領兵4萬,攻打遼東,一舉平定了割據近50年的公孫氏政權。

二、蜀還是漢。

為什麼我們常說的三國是魏、蜀、吳,因為陳壽所著的《三國志》是由《魏書》、《蜀書》和《吳書》所組成。然而,劉備在公元221年建立政權時,國號為“漢”,而非“蜀”。只因陳壽後來做過晉朝的官,而曹丕和司馬炎都是受禪讓登基稱帝,一個以魏代漢,一個以晉代魏,都是漢室正統的延續。同時,為了區別於真正的大漢王朝,劉備的“漢”,後世稱為蜀漢、西蜀、劉蜀、季蜀等。

真正的三國應該是魏、漢、吳。

三、軍事實力。

在《三國演義》中,常常會見到交戰雙發兵力少則十幾萬、多則幾十萬的大戰。然而,因為三國之間常年征戰,加上瘟疫、乾旱等自然災害,使得當時的人口凋零。打仗時,雙方的兵力投入沒有那麼多。比如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大概五萬,曹操一方兵力最多也就二十萬。還有夷陵之戰,進攻方劉備的兵力為五萬,防守方孫權的兵力也是五萬左右。

另外,三國時期人口總數為不到八百萬,而漢朝時全國人口總數為五千萬。

四、鳳雛並非死於落鳳坡。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三國演義》中,說到龐統是率軍途徑落鳳坡時,中了埋伏,被亂箭射死。其實,那會兒根本沒有落鳳坡這個地方。龐統是在攻打雒城時,中流失而亡。後劉備將其葬於一塊風水寶地,而安葬龐統的地方被稱為落鳳坡。

另外,龐統早年是周瑜的功曹。周瑜攻打西川時暴斃,龐統送葬至東吳。後來才投靠的劉備。

五、東吳進攻益州。

赤壁之戰後,孫權派周瑜和孫瑜進攻益州,劉備堅決反對,因為進攻計劃中沒有劉備什麼事兒。後來,周瑜暴斃,東吳單獨進攻益州的計劃暫時停止。魯肅接任大都督一職後,建議將江陵借給劉備。後來,孫權寫信邀劉備共同進攻益州,但此時的劉備已向單獨佔有益州,所以不但拒絕了孫權,還派兵阻擋吳軍。

總之,東吳進攻益州的計劃最終沒有得到實施。


喧囂平原


我是以史為鑑,我來講幾個三國冷知識吧。

一、著名謀士荀攸,年輕時行刺董卓,差點被殺

荀攸是曹操核心謀士之一,給人的印象就是凡事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動的文人。但是荀攸年輕的時候可是幹過行刺董卓的事情。以史為鑑給大家講講荀攸的故事。

董卓率西涼兵進京作亂,惹得十八路諸侯起兵討伐,董卓於是燒掉了洛陽,帶領天子遷都長安。

荀攸這時候還是黃門郎的官職,於是荀攸聯合議郎鄭泰、何顒、侍中種輯、越騎校尉伍瓊等人,打算刺殺董卓。

荀攸說:董卓無道,殘暴行徑比之於商紂王、夏桀王都過分。現在天下之人都怨恨他,雖然他有強兵保護,實際上只不過是一個匹夫罷了。如今應當殺了他來謝百姓,然後佔據餚關、函谷關來輔佐皇上號令天下,這是齊桓公和晉文公一樣的義舉啊。

大家紛紛給荀攸這番話點贊,成立秘密刺殺董卓聯盟。

但是董卓自從曹操獻刀之後,一直小心提防,派出密探四處查訪,荀攸等人的秘密聯盟被發現了,何顒、荀攸沒能跑掉被捕入獄。

入獄後,儀郎何顒想起董卓動不動砍人手腳、挖人眼,一害怕乾脆自殺了。而荀攸在監獄裡談笑自若舉動和尋常一樣。結果正好趕上王允和呂布密謀殺了董卓,荀攸成功活了下來。

二、公孫瓚年輕的是領導司機,差點被罰到越南

公孫瓚年輕的時候在盧植門下讀書,出師後當了遼西郡中小吏,經常給領導開車(御車),混得還不錯。

但是有一年,領導劉太守犯了事,被抓到廷尉審判,公孫瓚作為領導司機也沒能跑掉。最後廷尉判處劉太守和公孫瓚流放到日南郡(日南郡,漢武帝時設立,在今越南中部地區。)

從東北一路流放到越南,公孫瓚一想路上就要走好幾年,南方也沒有開發,怕是回不來了,於是在路上買了米和肉祭拜先人說:

昔為人子,今為人臣,我現在跟隨劉太守到日南去。日南瘴氣瀰漫,我恐怕這輩子回不來了。在這裡,我就向祖上辭別。

圍觀的吃瓜群眾,聽到後淚流滿面,紛紛表示,趕緊走吧。

公孫瓚也算運氣好,走到半路上,朝廷大赦,劉太守和公孫瓚就不用去了。而公孫瓚也因為這件事被保舉為孝廉,當上了遼東國的長史,開啟了一方諸侯的進程。

三、袁術死後,妻女都被孫吳娶到後宮

袁術可以說是三國群雄中最無能的一個,不但沒有長遠目光,而且淫逸奢侈、荒淫無度,最後被呂布和曹操先後打敗,袁術這時候才想起要投奔袁紹,結果走到半路就病死了。


剩下袁術的孤兒寡母沒法繼續前進,就轉頭投奔袁術的親信廬江太守劉勳。

可惜劉勳也不是啥英才,沒幾天廬江就被孫策佔據了,袁術老婆也順理成章的被孫策納入後宮。

袁術的女兒估計還小,孫策沒來得及納入後宮,然後孫策就死了。結果便宜了孫權,孫權把袁術的女兒納入自己後宮,要不是沒能生出兒子,袁術女兒還差一點成為皇后。

吳錄曰:袁夫人者,袁術女也,有節行而無子。

袁術的兒子袁耀也是沾了姐妹的光,當了孫吳的官員,雖然官職只是郎中,不是什麼大官,但也算是安定的度過了一生,而且袁耀的女兒再一次嫁給了孫權的兒子孫奮,算是徹底和孫吳綁定了。

我是以史為鑑,埋沒的歷史真相、誤解的歷史人物、不為外人所知的關係……我來為您講述,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我們很多人會將小說和影視作品當歷史來看,特別是《三國演義》對我們的毒害極深。今天,我們就一起通過正史,來了解一些三國時期的冷知識,可能會徹底顛覆你的認知喲!



一、關羽溫酒斬華雄,威震天下。實際上,根據史書記載,當時斬殺華雄的不是關羽,而是江東猛虎孫堅,跟關羽沒有一毛錢關係。而《三國演義》為了突出關羽的神武,硬把孫堅的功勞移到了關羽頭上,這樣好嗎?



二、三英戰呂布,可是三國中的精彩章節。然而事實可能又讓你失望了,呂布實際上是被江東的孫堅擊退的,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根本就沒有參加討董聯盟,他們是不可能出現在虎牢關的,更不可能三英戰呂布的。



三、關羽單刀赴會,按照《三國志·魯肅傳》記載不是關羽單刀赴會,恰恰相反是吳國的魯肅單刀赴會。《三國演義》為了提高關羽的逼值,完全是左右顛倒,真是難為羅貫中了。



四、空城計假得不能再假了。實際上,諸葛亮只是在最後一次北伐的時候,兩人才見面,相持於渭,並沒有所謂的空城計。而這個空城計很有可能就是作者根據趙雲的空營計改編而來的,不得不佩服羅貫中敏銳的覺察力。如果他老人家能夠在當下玩自媒體,絕對的一個好手呀!



五、黑臉的張飛,這可不對呀!張飛不僅不是一個粗人,而且還是一個玉面小生。根據史書記載,張飛出生豪門,不是殺豬的,有文采,擅長畫美人,還寫得一手草書。想想也是,要不然他的女兒怎麼能夠成為劉嬋的皇后。



總之,《三國演義》畢竟不是史書,而是小說。作者羅貫中為了增加小說的可讀性,有一些藝術加工是難免的。但我們萬不可將其作為歷史來看,否則就尷尬了。然而現實是我們都太忙,沒有時間去讀哪些枯燥的史書,把小說和影視作品作為歷史來看太普遍了。因此,就不要說“歷史”太假了,因為我們看的壓根可能就不是歷史。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三國時期的文化也是很出色的!有個泰山太守應劭,當時曹操派他去接父親和弟弟,但是半路卻被徐州刺史陶謙的部將張闓所殺,應劭不能覆命,只能投奔袁紹去了。這個應劭的政績看起來實在一般,但其在文化史上影響很大。他本人是個經學家,而且還有一部非常有名的著作:《風俗通義》,其中我們熟悉的女媧造人故事就是這裡記載的。是研究漢代社會風俗史不可不讀的著作。

三國時期東吳有個太常叫徐整,此人在歷史上更是毫無名氣了,不像應劭還能蹭曹操的熱點。但是此人有兩部著作,非常不一般,叫作《三五曆紀》《五運歷年紀》。這是兩部讖緯性質的著作,充滿著神秘預言,但卻記錄了一則非常有名的神話,就是——盤古開天闢地!沒錯,盤古開天闢地和女媧造人,實際上都是三國時期的記錄,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早。女媧補天稍微早點,那也是西漢《淮南子》的了。


林屋公子


一:魏國

曹操奪了關羽看上的女人(關羽看上了秦朗的母親),曹操憎惡朱靈,並讓于禁解除了他的兵權。許褚多次保護曹操脫險,連馬超都害怕他;有次回到家中坐立不安,於是回曹操營帳,發現有人想殺曹操;許褚和曹仁關係不好,兒子許儀被鍾會所殺。五子良將中,張郃的食邑最多為4300,其次徐晃為3100,張遼(張遼原本姓聶)為2600,于禁和樂進均為1200(順便一提,臧霸3500)。鄧艾是個結巴,原名也不叫鄧艾。

二:蜀國

鞭打督郵的是劉備

,火燒博望坡是劉備的計策,劉備因為私人恩怨而殺降(把神算子張裕殺了)。關羽好色;他的武器應該是類似於長矛的一種武器,而非大刀,他是三國唯一一個做到了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級的人(陣斬顏良),給關羽刮骨療毒的人不是華佗趙雲在三國志中的記載特別少,在所有有傳的人物中趙雲的傳的字數排在後面。馬超不仁不義,馬超死的比劉備早。黃忠在劉備伐吳前已經病逝(且無後)。劉備和諸葛亮都是晚來得子。三國時期有兩個人叫馬忠(蜀國的有傳,吳國的沒有,吳國馬忠是潘璋的部下,捕捉到了關羽)。劉備對待糜竺等人都只是以較高的禮儀對待,但是沒有給他們實權。

三:吳國

孫權

曾派人去過臺灣。江東名將的子孫後代大多都沒有什麼建樹,要麼犯事,要麼資質一般,還有當降將反過來攻打吳國的,唯獨陸遜的兒子陸抗表現突出,很有軍事才能,陸遜陸抗也是為數不多的入古今64名將的父子兵(僅兩對,另一對是周勃和周亞夫)。諸葛瑾的兒子雖然軍事才能突出,但卻導致了家族滅門(諸葛瑾以前說過諸葛恪可能使家族滅門,諸葛瑾曾經把一個兒子過繼給了諸葛亮,從而使自己的血脈傳了下來)。三國志中周瑜魯肅呂蒙三人是合傳,而陸遜卻是單獨一傳(準確的說是陸遜陸抗父子合傳,陸抗沒有單獨立傳,他的事蹟記錄在陸遜傳的後面)。虞翻特別喜歡嘲諷降將,嘲諷過於禁,糜芳,說話特別難聽,為此,孫權還責備過他。吳國的神算子比較多,有傳的就有三四個。

四:其他

董卓,年輕時熱情好客,喜歡交朋友。具有較強的軍事才能,體恤下屬,有次得了獎賞全分給了下屬。董卓兩次差點被殺,一次差點被孫堅所殺;一次鮑信勸袁紹進攻董卓,袁紹不聽。

呂布曾被李進(我也不知道李進是誰)打敗過。劉備諸葛亮怕張郃,張郃怕張飛,而張飛又敬畏劉備諸葛亮(有沒有石頭剪刀布的感覺,哈哈)。孟獲應該沒有被抓7次,諸葛亮征討孟獲也就四個月的時間。

最後一個,袁術是許多人的爸爸。哈哈哈

歡迎大家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