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不發達的年代我們看電影通常用DVD,你記得買過多少碟片?有哪些美好的回憶?

飛馳星星


VCD、DVD,可以算得上是90年代中期,21世紀初期一個時代的回憶,也是眾多八零後們無法忘懷的一個娛樂工具,其實提起這款影碟機,就不得不提到這款影碟機的前身—錄像機,相信這同樣也是很多八零後的一個經典回憶,在當時電視節目偏少,影院電影不多且沒有足夠的金錢來頻繁出入電影院的時代背景下,用錄像機去觀看一些在電視和電影院觀看不到的節目和影視作品,或者錄製一些電視節目,成了很多人所向往的娛樂活動,當然錄像機時代,人們手中通常並不寬裕,因此大多數家庭裝背不起錄像機,很多時候只能通過借用的形式來一飽眼福,所以即便過去了20多年,也仍然讓很多人記憶猶新,畢竟玩不起或不經常玩的娛樂,往往會讓大家的印象更加深刻。



而影碟機時代,也是在90年代老百姓相對有了一定的寬裕,影碟機在那個時代雖然還是一定的小貴,但購買影碟機也算不上是太奢侈的行為,因此在很多家庭當中VCD DVD已經成為了家庭常用的娛樂工具之一,通過這款設備欣賞歌曲小品電影甚至唱歌,也成了很多家庭常見的娛樂活動,在那個時代在居民小區當中經常會從居民樓中傳出刺耳的歌聲,雖然現如今已經見不到聽不到這樣的情景,但昔日的這種享受也始終沒有脫離人們的腦海中。



而在影碟機時代,大家最經常使用的碟片莫過於影視劇碟片,畢竟那個時期電影並沒有像現在這麼氾濫,在影視劇從電視上播放頻率並不高的情況下,使用光盤碟片來欣賞從電視上看不到的影視作品,也成為了一種電影享受,當然也促成了另一種商店的誕生,即光盤店,不過那一時期人們租用的頻率要比購買的頻率要高的多,畢竟租用的費用並不高,還可以欣賞到多種電影或節目,直接購買的費用較大,看過一次或幾次就已經失去興趣,最後只能成為壓箱底兒的影碟機附屬品,甚至最後成為了身邊其他朋友經常免費借用的對象,幾通折騰下來最後還回到主人手裡的,很可能是一張磨損嚴重、播放時不斷卡滯停頓的二手光盤。



記得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經常去光盤店租用電影光盤迴家播放,我家當地租用的價格通常在1到2塊錢,若是直接購買大概在5到10塊甚至更高,所以大部分人通常會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租借,別說我家當地,即便在我家所在的城市,這種租借和銷售光盤的店面也到處都是,最高峰時甚至可以與超市的數量一絕高下,但超市買賣的畢竟是食品,時間再怎麼變化超市商店仍然會存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娛樂工具的不斷升級,尤其是隨著多年以後電腦的普及,MP3MP4的逐漸問世,這種傳統的大型影碟機也慢慢的失去了市場,相應的光盤商店也逐漸退出了市場的舞臺。


遼寧資深球迷


前兩天剛清理了數百張碟片,真的有點捨不得,其實好幾年沒再看碟了,但要丟掉還真有些不甘。像是多年的好友突然要說再見了,依依惜別。最後咬咬牙,反覆篩選,把該扔的扔了,一些超喜歡的,還是留了下來。我是2002年工作時開始習慣性買碟的,那時候買碟是每個月最大的生活開銷之一,經常是一摞一摞買,很多都沒來得及看,有的還沒拆封,但到現在也從沒有後悔過。影碟時代讓我們大開眼界,之前許多久聞大名的世界經典影片都沒機會看,有了影碟之後,才有了機會欣賞到它們。那時候最喜歡淘碟,經常會有意外收穫。我一直沒統計過自己買了多少張碟,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千張是有了,最喜歡買的還是國外的經典影片,特別是一些冷門的片子。最不喜歡的是一些當時正上映的新片槍版碟,我也從來不買這類的。時代在變,雖然告別了影碟,但對電影的愛心是永遠不會變的。


嘉影嘉時嘉年華


大家好,很高興能與大家一起回答這個“暴露年齡”的問題。

二十多年前,網絡不發達的年代,想看國外大片,除了中央一套每週末下午的“正大劇場”,就只能看影碟了。

記得當時VCD剛出來不久,一張好一些的碟片基本在30左右。家裡影碟多,在當時,絕對是土豪的象徵。

樂哥那時候看碟,以借為主、以租為輔。

沒辦法,當時窮學生一個,只要知道誰家有好碟,就算是軟磨硬泡,死纏爛打,也要把碟片借回來看。

當時印象最深的,是為了借同學家《真實的謊言》那部碟片,一直等到過年前。

放寒假前,我得知某位同學家有施瓦辛格主演的《真實的謊言》這部碟片,經不住我的死纏爛打,同學終於答應借給我了。



約定好放假前他帶到學校給我,我收假後還給他。結果,我被他放鴿子了。

一直想看《真實的謊言》這部碟,心裡跟貓爪一樣。於是,過年前兩天,四處打聽到了同學家(那時候手機和微信還沒普及),直接上門去取的。

終於終於,碟片放入了影碟機,看到了施瓦辛格,看到了垂直起降的鷂式戰機,看到了阿諾把反派掛導彈上發射了出去……

感覺,一切都值了!

租片看,曾經是我和小夥伴們的周常。

當時,每週週六,只要時間允許,我和小夥伴們就會輪流租碟,約好時間,然後聚到其中一個人家裡,一起看。

一張碟當時的一天租金是一天一塊,和老闆不熟的話,還得交押金十塊。



印象最深的是《兵人》這部片子,我和小夥伴們一天之內看了不下三遍。影片中的很多情節,至今歷歷在目。

當然,也遇到過一些尷尬,比如,某些大片中的男女鏡頭,還是比較開放的,最怕看這些情節的時候,父母突然進來,引起誤會……



結語

VCD、DVD,曾經是一代人的回憶。如今,早已經成為了歷史。

當初為了看一部電影,到處找碟、租碟;如今,打開手機,想看哪部電影,隨時隨地訂票就可以了。每每想到這兒,就不得不感慨國家發展之快!

大家還有什麼買碟、借碟、租碟的經歷?歡迎踴躍發言哦!


樂哥電影


這個問題,勾起了我的很多回憶,DVD還是略先進的,在網絡不發達的年代我們看電影影視劇用的是錄像帶,vcd,svcd,然後才是dvd.

八九十年代初期,除了在電視和電影院看影視作品外,還新興了一個行業錄像廳,可以去錄像廳看香港武打片,當然還有的錄像廳半夜放一些黃色影片,這是違法行為,不過錄像廳擴展了人們的觀影渠道,那時候個人買不起錄像機,錄像機是大件物品,一臺日本錄像機要三四千人民幣,工資一月才一二百左右,後來市場上出現一批韓國生產的錄像機價格便宜一兩千人民幣,我的第一臺錄像機還是95年左右在北京珠市口國美商店買的,那時候我們本地的錄像機還是價格高,在北京出差看到國美的錄像機便宜,就買了一臺松下PD92錄像機,這個錄像機有錄像功能,可以錄電視節目,大概花了不到兩千元錢!買了錄像機沒有錄像帶看,就讓我們單位的業務員在全國各地往回捎帶,記得武漢的一個業務員,給我捎回不少盜版錄像帶《精武英雄》《中南海保鏢》,《殺手的童話》....當年都是看的錄像帶!

再後來就開始興起了vcd,國內最先製作vcd的就是萬燕,不過自從有了這個創意,國內的vcd廠家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我買的第一臺vcd機是個雜牌子的高路華牌子的,也是找的業務員從南方買回來的,花了一千多塊錢,後來就是從武漢,武漢有個漢正街嘛,買了很多的vcd碟片,當年的vcd碟片大概是都是從LD光盤翻錄下來的,vcd有個缺陷,一張碟片只能存放74分鐘的內容,於是看了很多刪減版的故事片《九尾狐與飛天貓》,《殺手的童話》《國產007》之類的...

後來又出了SVCD,清晰度比vcd高一些,再後來dvd影片時長超過74分鐘,一般為120分鐘,清晰度也高過vcd、svcd。於是dvd碟片一統江湖。對於觀看影視劇來說,國人最火的追隨還是vcd時代,因為dvd時代到來的時候,電腦的普及逐漸開始,在網絡上尋找影視劇觀看成為一大趨勢,到現在DVD在影像的應用方面由於分辨率720*576已跟不上高清要求,視聽方面已進入藍光光碟時代,面向高端玩家市場,而網絡提供的4K高清影片早已超越DVD的標準!可滿足一般大眾的觀影要求。dvd碟片現在大概在存儲方面的用途多一些。

從錄像帶到vcd到dvd,對於觀看影視作品來說,都起到了各個時代應有的作用,隨著時代進步,科技發展,這些都成了老物件,屬於情懷產物了!


旗幟觀點


原來同道中人還有這麼多啊,從兩千年開始工作開始每月開工資必然去音像店淘百十塊錢的DVD回家,這已經成為了習慣,這麼多年已經融入了我的生活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至今路過音像店都會進去看看有沒有自己中意的影片,但現在已經買不到盜版碟了。不是不想買正版,但正版好版本的影片太貴了買不起,不過也買過幾個國產戰爭DVD,但那質量真的比不過盜版碟,從盤面印刷質量到包裝真心比不過。有收藏影片的愛好源自於從小喜歡科幻和軍事,小時候家裡經歷條件一般,根本不可能滿足自己的愛好,想買個變形金剛都叫奢侈,父母肯定不會給買的,每每看到同學的變形金剛都十分眼饞。長大了剛開始工作收入低微要想買變形金剛依然太奢侈。那時正好盜版影碟大行其道,於是自然成為自己的首選,而且買碟還可以看到更多不同類型的科幻片,於是一發不可收拾,直至現在。結婚後為自己定做了一個2.4*1.2的大架子全部放碟用,而且為了好片子還去買了好多DVD盒自己包裝。收藏最多的是科幻片其次是戰爭片,紀錄片,和少量生活片。這愛好至今不後悔,始終覺得喜歡的影片拿到自己手機的實物才是自己的,下載的總覺得太虛無了不踏實。


jdk77


我們家買DVD的時候,父母經常會去那些專門賣影碟片的商店裡買影碟片來看,記得當時最喜歡聽歌,他們很喜歡聽影視劇主題曲,當年像《包青天》之類的歌曲,我們家不知道聽了多少遍,而爺爺奶奶他們則很喜歡看臺灣歌仔戲,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我們家裡的影碟機所播放的第一部電影是釋小龍和郝邵文合演的《新烏龍院》,當時父親和我們一起看,他會一邊看一邊對我們說“你看他們多麼了不起,年紀和你們差不多,在拍電影”之類的,當時我們家裡的影碟片無論是音樂片、戲曲片還是電影片加起來至少上百個,當年的那部影碟機,現在像古董一樣擺放在我們家。


福建情人


90年代初有收音機聽都不錯了,這時候農村裡很落後剛有電的吧,那時候下雨打雷就會停電,到95年左右才有新的電線和水泥電線杆重新搞起來,還要沒家每戶一起去幹活,不然你連電都不得用,95年有的賺的錢了就蓋樓房了,也是這個時代第一次在外面看投屏的大屏幕電影。買小彩電,vcd,功放器,音響,。97年在我叔家第一次聽十二大美女,當時都不好意思看,還有陳少華的九月九的酒,還有水中花,金豹子。98年我家才一次21長虹彩電,差不多99年才買大鍋蓋衛星,那時看霍元甲,陳真。還有生活在火山經常爆發的動畫片,這就是兒時童年


浪跡天涯咫尺


記得當時用DVD最多的是聽歌了,在家裡K歌呢😂當然,也有部分電影,有的一張CD是十來部,有的甚至幾十部,當然可能是盜版的😄

看的最多的應該是周星馳的《功夫》了,好多鏡頭和臺詞都熟記於心…還有成龍大哥的《新警察故事》,可謂是帥哥雲集了😂…

印象最深的是有天下午我和我媽在家無聊隨便翻看,然後就看到了《泰坦尼克號》,然後我當時還有點小,但已經懂事兒了,然後就看到了不可描述的那一幕,然後那個尷尬呀,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隨著電腦和網絡的發展,我家的DVD也已經落滿塵土,但是幾張經典的CD還依然保存著,不知道現在的電視機還能否使用,突然還挺觀念的😭


沙特拉伊


有美好回憶的只能是七零後或者八零後了,九零後或者零零後體會不到當時1 2塊錢買一張碟片時的期待心情了。

記得當時家裡並不富裕,找人買了一個二手vcd機子如獲至寶。當時上高中一週只放半天假,這也是一週中最期盼的時刻,因為回家就可以看vcd電影了。vcd碟片經常去集市或者音像店花1 2塊錢買一張盜版碟,就是那種簡單包裝碟片套著一個塑料薄膜那種。或者跟朋友換著看。

當時是香港電影的天下,可以說成龍、李連杰、劉德華等電影看遍了,也不知道欠他們多少張電影票了。《武俠七公主之天劍絕刀》《六指琴魔》《太極張三丰》等經典香港武俠片不知看了多少遍,也在心底裡埋藏了一顆武俠夢。

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dvd,vcd機、碟片基本上退出江湖,以前看碟片的場景只能留在記憶中了。


小豬羅紀


我家沒用過DVD只有一個VCD,也可以放碟片,我小時候用VCD聽歌看動畫片比較多。

比如《舒克與貝塔》就是通過VCD看的,還有《黑貓警長》《大耳朵圖圖》《天眼》《櫻桃小丸子》等也都買過碟片。不過後來因為房屋翻修那些碟片被弄掉了,不知去哪了。

記得買的最後一個碟片是《一起來看流星雨》的音樂碟,後來碟片市場就被淘汰了,街上的音像店也紛紛關門了,從那以後看碟片的時代徹底消失了。但是現在回想起來有碟片陪伴的日子很美好,簡單又純粹,可惜那個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