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為什麼能打江山,而坐不住江山?

流浪歷史


大多數人都聽說過蒙古帝國的威名,四大汗國所佔領的土地最高峰時甚至佔了全球陸地的三分之一,為人類歷史之最。



可是打下如此疆域,威名遠揚的蒙古帝國為何僅僅不到百年的時間便分崩離析,後世我們之中許多人對其緣由可能不大瞭解,只能簡單地概括蒙古人不會坐江山。

如果我們知道蒙古人治理國家的政策,也許會幫助我們更深入地去了解。


蒙古帝國疆域廣大,各地區情況不一,在此我們只能拿元帝國來說明,雖然元只是蒙古帝國的一個分支,但元的誕生,或者說忽必烈建立元朝,本身就是建立在分裂蒙古帝國的基礎上的。

蒙哥死後,蒙古貴族本身最為支持阿里不哥登位,而忽必烈則利用本身的實力跟阿里不哥爭位並最終獲得了最終的勝利,這也加速了蒙古分裂的速度,也給元帝國埋下了分裂的隱患。

元帝國政權更替之嚴重也是極為罕見的,元朝國祚不足百年,竟有十一個皇帝,而忽必烈以及元順帝各自在位時間超過三十年,剩下的九個皇帝就分了剩下三十多年。

另外一方面,蒙古在治理國家上面,簡單到令人髮指,對待民眾也只是簡單地收稅而已,基本對百姓是沒有實質性質地管理,而是國家中央也沒有做出任何加強中央統治的政策。元末的農民起義的根源便是如此,元帝國對民眾基本上是不聞不問,即便災荒年間也是如此,這也就導致了元末農民起義呈燎原之勢,而中央政府也失去了對局勢的掌控能力。


雖然蒙古帝國短命的原因很多,但個人認為其最重要最為根本的原因就是這兩點,一個是蒙古內部的分裂,再看看同樣是少數民族統治的清,在皇太極剛死之時,滿清內部依舊矛盾重重,最終導向卻和蒙古相反,所以滿清的國祚要遠長於蒙古。另外一點便是蒙古的管理上過於心大,基本就跟不食人間煙火一般,直接導致了農民起義軍實力越發強大最終吞滅了元帝國。


金道人


蒙古帝國在我國曆史上的確迸射著異樣的光芒。首先它是一個巨人,國土面積囊括亞歐大陸,堪稱歷史第一大帝國;另外它又是一個跛子,少數民族氣息濃厚,短短97年就滅亡了。

所以,大家都有一個相同的疑惑:為什麼這樣一個諾大的帝國轟然倒塌,為什麼能打的下天下卻坐不長呢?

蒙古帝國打天下的方式太過粗暴

可能蒙古帝國的鐵騎對於少數民族文化具有相當高的認同性。


▲蒙古帝國疆域

他們早期都是在北方草原長大,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性就是破壞式繁衍:今天我們在這一片草原牧羊,只要是能吃的植物讓羊敞開了吃,等這一片寸草不剩再趕著尋找下一片草地。

他們的目的只是短期的索取、並不是長遠的發展,他們沒有認識到在草原中牧羊要採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當然這種思想、習性也體現在他們的征服道路上。

根據《九賢祠記》記載:蒙古軍制,軍所至,旦有發一矢相格者,必盡屠之。

他們每到一個地方,所伴隨的景象都是滿城的狼煙和遍地的鮮血。在他們的認知中他們只是來征服的,城破必定人亡。未攻下這片土地之前,裡邊的士兵或者平民是人;攻下了這座城,他們就只是物品,是他們的戰利品。

▲屠城

在蒙古鐵騎所過之處,無不人心惶惶,這種恐怖的氣氛從我們華夏大地一直蔓延到貝加爾湖和歐洲的多瑙河。

什麼叫做不戰而屈人之兵,蒙古帝國做到了。但是這也產生了非常不好的影響,那就是隨意的屠殺導致當地人們對於他的仇恨與怒火。“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民之怒足以摧毀一個帝國。

蒙古帝國坐天下的方式引起民憤

它們建立起政權之後,主要的政治制度就是“四等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南宋遺民)。



▲四等人制度

在當時的社會中,漢族人民是被才在他們的腳底下的,我們以當時選拔官員的科舉制度為例:

元朝之法,取士用人,唯論根腳……凡負大器,抱大才,蘊道藝者,俱不得與其政事。

意思就是,想要入仕為官,必須是蒙古族人(根腳),漢人沒有參加科舉的資格。而科舉制度可是漢族人民創立的,把創始人給攔在了圍牆之外,勢必會引起民憤。

▲元末起義

這只是科舉的一個例子,社會其他的各個方面都可以與之相對應。所以那個時候的社會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反元勢氣也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裡凝聚成一股洪流,像紅巾軍、陳友諒、張士誠這樣的起義軍迅速壯大。

對於經濟的把控不嚴謹,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其實並不是當今這個時代才有的,在元朝經濟危機就已經出現,甚至斷了政權的一足。

我們在歷史課本中學到,南宋時四川出現了最早的紙幣——交子。

▲交子

到了元朝,統治者一看交子確實是好東西:第一他不是真金白銀,就是紙嘛,所以大量的金銀被收繳貯藏;第二,紙幣印刷簡單,成品率極高,被源源不斷地流通進了市場。

可惜的是當時的統治者沒有接觸經濟學,他不知道通貨膨脹的可怕之處。

短短几十年的時間,百姓手中的金屬貨幣全部被元朝官府兌換殆盡,手中只有交子。而當時的交子兩籃子才能夠換一碗麵條,他們手中的錢不客氣地說已經成了廢紙。



▲通貨膨脹

我們總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時經濟基礎已經風雨飄搖了,上層建築能夠安穩嗎?


所以呀,蒙古帝國打天下確實厲害,但是他們卻不會坐天下,自然也就坐不住了。

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感興趣,歡迎評論點贊或關注,不勝榮幸!

老衲法號是道濟


中國封建歷史自秦一統天下以來歷經漢唐宋 至元 粗略總結一下 元以前的各朝代都有些相同點 如開國初一嚴一讓 嚴即對前代殘餘勢力嚴打高壓 讓即對農民等的適度讓步--休養生息制度 這一嚴一讓其目的都是鞏固統治 然後開始了一段或長或短的中興盛世階段 隨後官場腐敗成風 社會動亂 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日益尖銳 或遇到大的天災人禍 民不聊生 隨農民起義不斷 最後被新朝所替代

縱觀元的歷史也大莫如此 沒有逃脫歷史週期的規律 然 細細分析元又有自己的特殊性 下面僅就元滅亡的主要原因談談 除了上面共同的原因之外 我認為最主要的 也是元獨有的滅亡原因 那就是 連綿不斷的戰爭

元僅存98年 但沒有發生戰爭的年份只有22年 而這22年又是分散的 換句話說 幾乎沒有 沒有戰爭的年份 這一點也不過分 我們試想一下 在一個黷武成性的社會里 人民會怎麼樣呢 元時的戰爭大致可分為 以下幾種:

一 清剿南宋 蕩平殘餘勢力的戰爭 10餘年

二 對外擴張 戰爭如:三徵安南 東征日本 南征緬甸 又徵爪哇 再彈中亞 此是成吉思以來的延續 總共涉及40餘國 230餘場

三 內訌爭權奪位戰爭 如 十三翼之戰 貴由徵拔都 海都之亂 政變頻發 帝位更迭不斷

四 鎮壓農民起義的戰爭 如 從中期的鎮壓趙醜廝 等到後期的 鎮壓張士誠 陳友諒 朱元璋

戰爭的勝負 不僅取決於人心項背 士兵英勇 指揮得當 同時也取決於後勤保障 如 糧 武器 馬騎 戰車 需要大量金錢 這就必然加重賦稅 從而誘引社會更加動盪

上述原因疊加 元豈有不滅之理 這就是元滅亡的特殊性


信心12345678


因為它武強文弱

蒙古作為遊牧民族,本身特別尚武,加上其騎兵特有的高機動性,戰力很強蒙古各部統一後,力量被整合後大大加強。其軍隊開始橫掃歐亞大陸。

打下土地後,其部落式的政府組織不能勝任當時的統治要求。雖然進行了漢化,但遊牧民族的文化落後性在以後的統治中不斷顯現,隨著征討停止,其上層貴族開始腐敗,兵力逐漸衰弱,最終徹底滅亡。


愛你的教授


這裡要注意到文化的特性,即低級文化對高級文化有一種天然的趨向性,雖然這種趨向的同時總是帶有破壞性,但最終會被高級文化所吞噬。

因此,當處於低級文化的蒙古諸部想要進入高級文化群體時,必然採用暴力的手段,但是當兩種文化開始融合後,低級文化所維持的社會結構會首先瓦解,這也就是元帝國及諸汗國在世界各地統治瓦解的原因。


愛歷史的小鵬友


中國自古有句古話,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不僅僅是蒙古,歷朝歷代亦是如此。但針對蒙古國而言,就更為突出,因為蒙古國本來就是騎在馬背上的民族,他們金戈鐵馬,民風強悍,在冷兵器年代,戰鬥力是很強的,但要說到治理安邦,就不僅僅是舞刀弄棒那麼簡單,需要的是有治國安民的人才,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而這些,恰恰是遊牧民族所欠缺的!因此,就能理解蒙古國為什麼能打下江山卻守不住江山了!


大瑞漫談歷史


統治時間夠長了。光元朝就有89年。多長時間才算坐住了江山?


樂來新知


他們是遊牧民族,中國就沒有遊牧民族坐穩江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