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依般若波羅蜜,照見五蘊皆空會有哪幾重境界

俗語說: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說明了事物的發展大都要有個漸進的過程,從量變到質變,會有一個量變的積累過程,而非一蹴而就的。一份大的事業,得從每一個階段性的成功上發展壯大起來。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磨杵成針絕非一日之功。

即便是已然有所成就,成就的境界也還是會有不同的層次,入世的學問如此,出世的修行亦然如此。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描述了做學問的三個不同境界:“昨夜秋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禪修也有不同的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心經:依般若波羅蜜,照見五蘊皆空會有哪幾重境界

那麼當我們學習《般若波羅蜜多民經》後,遵循觀自在菩薩的教導,依止於般若波羅蜜多,去觀照五蘊時,祈願得證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照見五蘊皆空”是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後,一下子就照見了五蘊皆空的,還是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過程中漸次照見五蘊皆空的呢?佛陀當年的證悟也是有個修習過程的,因此照見五蘊皆空也絕不會是一蹴而就的。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是為了照見五蘊皆空,如果還沒能照見五蘊皆空,應該也可以說明還沒能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佛陀用了幾十年的時間來宣講般若法門,說明了般若法門並不可以一蹴而就的法門,而是需要漸進修行才能有所成就的高深法門。照見五蘊皆空是檢測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標準。‘行深’二字說明了般若法門是有一個漸次深入的修習過程的,那麼五蘊皆空,也應當有不同的層次。

心經:依般若波羅蜜,照見五蘊皆空會有哪幾重境界

如果“五蘊皆空”應當有不同的層次,那麼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哪一段經文是對五蘊皆空不同層次的描述呢?首先分析一下,為什麼心經中會有對“五蘊皆空”不同層次的講述,從經文的內容可以得知,心經並未對“般若波羅蜜多”展開來深入地分析,心經著重講的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後的境界,也就是著重分析的是“五蘊皆空”的境界。既然著重分析的是“五蘊皆空”那麼在經文中就應當有對“五蘊皆空”不同層次的講述。

照見五蘊皆空,從色蘊上分析,應當有四個境界層次: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心經:依般若波羅蜜,照見五蘊皆空會有哪幾重境界

色不異空:在我們開始學習佛法時,我們都是世間的俗人,生活在世間諸見的稠林之中,縱目所觀無不是相,世間諸相對我們的影響是逃不掉、繞不開的,要想真正摒息相的干擾,只有明白相的本性後才能做到。諸色不異則空,諸相不異則空。

空不異色:通過對相的本性加以證知,讓“諸色入空、諸相入空”,這時候呢,其實還有一個空相仍在,就還得把“空相”空去,“空”空才能“如”也。怎麼空空,怎麼才能做到空空如也,寄空於色,寄空於相,空不異色時,空空如也。

心經:依般若波羅蜜,照見五蘊皆空會有哪幾重境界

色即是空:要度一切苦厄,無明是煩惱之本。要怎麼澆滅無明之火呢?一個一個地去澆滅他嗎?如果還有無明的意念在,那麼無明就將生生不息,澆是澆不過來的,怎麼辦呢?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要徹底地澆滅無明之火,必須認知到這一點,認知無明真如無異境界才能徹底地降伏無明。色者無明,空者真如。色即是空,無明真如無異境界。

空即是色:認知了真如的境界後,我們又該怎麼安住於真如的境界呢?真者不垢不淨,如者不生不滅。真如者,無所從來無所從去,無無明還不是徹底地真如,亦無無明盡才是徹底地真如境界。“空即是色”才能安住於真如的境界。

色不異空:色蘊可以安住入空;空不異色:空可以顯髮色蘊;色即是空:一切因緣皆歸無明,故因緣可斷,輪迴能息。空即是色:一切眾生本來具足佛性,故無修無證,無智無得。

願佛佑吉祥

弟子周襄寫於離生別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