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什麼時候成為正統?

業餘歷史研究者


秦始皇泰山封禪拜的蚩尤和劉邦造反拜的蚩尤,就出自《史記》。史記封禪篇記載第一個封禪泰山拜黃帝的是漢武帝。之後橋山黃帝陵一直都是歷代皇帝大祭之地。所以說炎黃成為各朝各代封禪拜祭的時候,應該從漢武帝之後。

秦始皇泰山封禪拜的蚩尤,有這麼一說,嬴姓本是商朝貴族後裔,商被周滅了,養馬被賞識被封往趙地,也就是後來的秦,商朝代表蚩尤,周朝代表黃帝,所以秦始皇拜蚩尤。二是秦始皇是西戎人,也有說東夷人,喜歡祭祀八神,蚩尤就是八神中的戰神,就是衣錦還鄉,祭祀祖先。

劉邦不僅拜了蚩尤,也拜了黃帝。史記記載:“祠黃帝,祭蚩尤於沛庭,而釁鼓旗;幟皆赤。由所殺白帝子,殺者赤帝子,故上赤。”劉邦拜蚩尤是也有倆個說一個是因為蚩尤是兵主,主殺伐,也是戰神。劉邦誓師起兵當然希望自己戰無不勝。二是說蚩尤不屈的精神,表達自己誓死抗爭暴秦的統治的決心。祭拜黃帝很大程度表現出對自己的雄心抱負,黃帝畢竟相傳一統天下。


話小房


本來炎黃蚩尤都是正統,漢朝儒學興起,需要造神,需要正宗。

為什麼蚩尤被立為反面

神農氏炎帝部族一代接一代人都與大自然進行著各種鬥爭,包括農業生產、和疾病以及各種動物猛獸的鬥爭中,掌握了更先進的種植養殖的技術,進一步懂得了利用各種草來治病,從而使得“神農”的稱號更響亮,以此, “神農氏” 部族影響力更大,不斷有別的部落加入到老神農氏部落稱為新的神農氏部落人。所以神農氏為正宗。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位於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江蘇等地的九黎部落已經是相當發達的部落聯盟。

九黎部落的蚩尤氏部落有發達的手工製造業,能冶煉銅鐵並打造出先進的兵器,而且蚩尤氏族部落的東夷民族人高馬大,善於打仗。

後來,蚩尤完全打敗了神農氏炎帝部落,並奪取了新九黎部落中神農氏“炎帝”的頭銜,稱為蚩尤“炎帝”。

因為東夷民族崇拜太陽神,所以後人也叫蚩尤為“赤帝”。“赤”和“炎”意思相同,都是“火”、“火紅”的意思。


也就是說,“炎帝”開始是神農氏部落首領“神農”的領導稱謂,後來被蚩尤奪取“炎帝”頭銜稱謂,以“炎帝”名號來領導神農氏部落、九黎部落和苗蠻部落。

這時候,神農氏的“神農”就失去了“炎帝”的稱謂,僅是和蚩尤一個部落的,九黎部落中的神農氏部落的首領而已。

而這時候的“炎帝”是蚩尤。“炎帝”的稱號也使得蚩尤有了“篡逆”的名呼。

所以在後來的正統歷史如司馬遷的《史記》以及孔子的儒典中,都不齒於蚩尤的中華民族的起源者的稱號。

史書中第一個開始罵蚩尤的是儒教孫丘

“蚩尤,庶人之貪者也,及利無義,不顧厥親,以喪厥身。蚩尤惛欲而無厭者也,何器之能作?”

漢武帝尊儒,儒生們為了把黃帝塑造成高大尚的神,就把髒水潑在蚩尤大帝身上,硬生生把蚩尤塑造成對比黃帝的反面人物!

後來還是篡漢的儒生王莽頒佈政令,將黃帝之祭奉為國祭,要普天下黎民百姓祭祀黃帝。不許祭蚩尤



而在漢武之前,蚩尤並不是反面,而被祭祀著。

.秦始皇祭祀蚩尤大帝

秦始皇祭八神:天、地、人、陰、陽、月、日、時

《史記》記載這件事情時:

一曰天主,祠天齊,天齊淵水,居臨畜南郊山下者。


二曰地主,祠泰山樑父。……

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監鄉,齊之西境也。

四曰陰主,祠三山。

五曰陽主,祠之罘,

六曰月主,祠之萊山。……

七曰日主,祠成山……

八曰四時主,祠琅邪。琅邪在齊東方。蓋歲之所始,皆各用一牢具祠,而巫祝所損益,珪幣雜異焉。


而 商朝甲骨文中,至今沒有找到祭黃帝之文,反而有祭祀蚩尤之文。

殷商被周亡後,學者考證一部分殷商人渡海到了美洲,建立了奧爾梅克文明。


更令人驚奇的是在墨西哥奧爾梅克發掘出的16個玉雕和6個刻有漢字的玉圭,玉圭上的漢字現已被破譯出來。



第一塊上刻有“俎娀繭翟”。繭翟是有娀氏的長女,殷商的祖先。

第二塊上刻有“ 妣辛”,帝高辛氏是黃帝的曾孫,也是殷商的一位祖先。

第三塊上刻有“亞俎司多月,蚩尤多, 瞞,並 ”,是祭祀蚩尤,先祖多婦, 相士和王亥等人的。

第四塊上刻有“十二示土”,土即社,“十二示社”是殷商祭祖的制度。


所以連黃帝子孫都祭祀蚩尤,這說明,蚩尤的地位一定是很高了,絕對是炎帝級別的

我們為什麼叫“黎民百姓”,我們為什麼稱後代為根苗、苗裔?

我們中國九州,過去是叫九黎。當年,蚩尤是九黎的首領,蚩尤失敗了,可是,我們的稱呼沒有變。


《史記集解》應劭曰:“蚩尤,古天子。”

從這句話看蚩尤應該就是炎帝,所以蚩尤並不只是九黎部落首領,而是天子!是帝王。

“蚩尤沒後,天下復擾亂,黃帝遂畫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鹹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弭伏。”

黃帝還要打著蚩尤旗去狐假虎威,能夠有這個宣傳力量的,只有炎帝!

所以蚩尤是華夏真正的祖先之一

漢高祖起兵時,是祭祀蚩尤而起兵,後來在長安城,建蚩尤祠。全國各城裡都建立蚩尤祠

所以蚩尤應該是華夏帝王崇拜祭祀的“天地人皇”之一!

所以以炎黃為正宗是儒家搞出來的,還要加上蚩尤才行。

但綜上所述,蚩尤也是炎帝,叫炎黃子孫,以炎黃為正宗,其實也沒有錯!


蓉兒是妹紙


要想弄清楚關於炎黃什麼時候成為正統的這個問題,首先要解釋清楚一點:炎帝是君位並非專指一位君王,而我們平時所說的炎帝通常是指炎帝部落最後一位炎帝。炎帝由神農氏子孫世代相傳,是當時原始社會部落聯盟首領。

太史公《史記》:軒轅之時,神農氏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也。

軒轅(皇帝)時期,神農氏的子孫(當時在位的炎帝)政權衰落,各地方的諸侯互相討伐侵略征戰不斷,百姓苦於戰火紛繁。但是當時的神農氏炎帝沒有威懾天下的德行也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平息戰亂。由此可見部族聯盟當時一直由神農氏統治,只是到黃帝時期,神農氏衰落,說明直到黃帝時期正統一直都是各代神農氏炎帝的統治為正統。同時從“氏”的稱呼來判斷,神農氏統治時期為母系母系氏族社會。



《史記》: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炎帝時期還在稱氏,到黃帝時已經稱黃帝的姓氏,並且明確點明黃帝為少典之子,這說明母系社會已經過渡到父系社會。

“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逐鹿之野遂逐殺蚩尤。而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黃帝平定了四方禍亂,諸侯都歸順他,又和黃帝在阪泉決戰、與蚩尤在逐鹿大戰,徹底消滅神農氏勢力,自己取而代之的,從此黃帝成為正統。



總之炎帝和黃帝分別代表了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正統。而最初黃帝部落是炎帝所統治的部落聯盟下的一個諸侯國,後來逐漸崛起取代了炎帝統治。由於我們平時自稱炎黃子孫,習慣性將炎黃放在一起說,其實炎帝和黃帝在政治上是相對立的。但是作為華夏民族的共同始祖,炎帝和黃帝對我們都有這事不可磨滅的貢獻。


歷史飯


個人淺見,望指教,不敢言完全正確。

我的觀點是:從炎帝部落興起,到黃帝部落建立部落聯盟,一統黃河流域開始,炎黃開始成為黃河流域的主流強勢文明。直至夏朝建立,炎黃文明,發展為華夏文明,炎黃文化一直都是主流價值觀。

商滅夏,商人成為華夏統治的主體,商民文化成為了主導文化,炎黃文化有被邊沿化的跡象(這裡提一句:炎黃文化和商人文化是華夏文明的親子兄弟關係,有很多共同點,差異是炎黃多以農耕為主體載體,商民則多以遊牧商業為主體載體)!

後面發生了:武王伐紂事件,作為黃帝苗裔的周朝,重新定義了炎黃文化的主導地位。建立以“井田制”為核心經濟基礎,以分封制為政治保障,以華夏文明為紐帶的周朝統治制度。諸侯尊天子為天下共主,天子認可諸侯對封地所擁有的治權和獨立性,約束彼此的是“周禮和周樂”,不知禮不得參拜天子,無禮則要受天子和諸多姬姓諸侯的征伐。這時炎黃文化不僅是政治正確了,更是“國際主流價值觀”,貴族如果說不懂“禮”完全可以說那是“黃毛,不肖子,街皮”。並且黃帝苗裔們,可是用武力來保障炎黃文化的政治襲斷地位,長江遊域的楚國就多次為了自已的文化傳統和天子開打,互撕,懟哄!

東周,禮崩而樂壞,天子成為了橡皮圖騰,而天子儀仗卻已深入人心(稱王,不行王禮,尤如“無證上崗,是編外員工”)。孔子,痛心疾首,集合魯國的經,史,典,籍,草創儒家學說(儒學就是民間化的炎黃文化),孔子游學,集宋國文史(商民文化),拜師老子,淺閱楚地風騷(長江遊域文化),著立以炎黃文化為核心內涵的儒學經典。

儒學不斷在孟子,荀子的傳承中發展,儒學再添經典,儒學在“性善論”和“性惡論”的爭議中,走向分裂,儒學集大成者“荀子”教出了法家“集大成者一學術主導者:韓非子,大規模實踐者:李斯”。秦律也是炎黃文化的“血親骨肉”!

秦吞併天下,以周朝“禮樂”為模版,建皇帝儀仗,立以中央集權制,地方郡縣制的農耕文明帝國制度,秦國帝制的文化傳承胎生於天子制度。

六國遺族反秦,滅秦,項羽恢復了封建,周制又復辟了。楚漢爭霸後,劉邦也未曾消滅封建,他是楚地出生,祟信“黃老之術”,他卻喜歡皇帝儀仗和“禮樂"。

漢武帝時期,“武帝,罷除百家,獨尊儒術”。儒學經典成了官學教材,只至清滅。漢武帝封禪泰山,跡如昔日“周天子祭祀黃帝”!至此“炎黃文化"己成天下正朔,漢人正統必懂“炎黃文化”,不然 不得久據天下(元朝日後的速亡,和清廷近三百年國祚就是明證)。王莽篡漢,也是依靠儒家的“緯學”和禪讓制(司馬遷史記記載的致君堯舜的“炎黃賢王時代”)。

炎黃文化發展成了漢文化,隨著漢朝的興盛,“五胡”開始漢化,漢化到何種程度,大唐李氏就是個胡漢一體的漢文化政權,儒學更是成為了東亞文化圈的貴族共同語言(貴族的“禮樂″是身份的向徵,更是階層的玻璃天花板)。


神兵利劍1


炎黃何時成為正統,須從頭說明一下。

炎帝,應是遠古最早發展起來較有名的氏族。

炎帝,父?母正妃產炎帝於姜水(今陝西寶雞一帶),所以為姜姓。因其部落善火,故為:炎,其首領稱炎帝。後被稱:神農氏,氏者:氏族,指一族之眾。所以,神農氏應為一氏族的統稱,並非首領一人。而其族首領,傳於數代,故統稱為:神農氏,首領為炎帝。

黃帝,公孫軒轅,生姬水(今陝西境內岐山縣南橫水。因姬、岐音同),故改稱姬姓,(也稱姬軒轅)。發明了軒冕(車與乘車的服飾)父少典,母附寶。

炎帝部最早應為遊牧,所以不斷沿黃河遷徙。在進入蚩尤境,與蚩尤部發生戰鬥。炎帝部不敵,求於黃帝部。黃帝方興,正四處擴張,遂與炎帝部聯合。與蚩尤部大戰於″涿鹿"(今河北省張家口)。炎黃聯軍勝,分屍蚩尤,埋四方。部分蚩尤部族逃走,部分融入炎黃部。

炎黃勝蚩尤後,都想稱霸中原,最終導至戰爭。後經阪泉之戰,炎帝敗,部族併入黃帝部。這是華夏經部分蚩尤部族融合後的又一次大的部族融合,從此有了中華文化的開始。炎黃從此奠定了中華大一統的基礎,成為華夏正統(約46000年前)。

″華,因華山而得。夏為夏水(既漢水)而來,始稱華夏",統稱″華夏族,而漢族一稱來源於漢代)。


眸子8552


炎黃不僅是中國歷史的正統,而且還是中華文明的源頭,這要從史前黃河和長江流域的部落分佈來分析 。

現在根據考古發現和歷史傳說,在上古時期,長江流域的文明是在太湖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這兩個文明以稻穀為主,以玉石文化而著稱,在四千年前不知什麼原因消失了,或者是北上黃河流域了。在黃河中上游流域則是以彩陶文化為著名的以粟黍為主要生產方式的農耕文明,根據考古發現,彩陶文化分佈廣泛,東到偃師,西至湟水谷地,北達河套地區,南越江漢平原,持續時間長達三千多年,而且以渭河流域和汾河平原地帶最為密集,最後在河洛一帶衰落了。那麼根據傳說,華夏先民的最早祖先是華胥氏,在現在的關中驪山周圍,而在驪山周圍先後發現了滻河東岸的半坡村遺址和臨潼姜寨遺址,這兩個遺址都是粟黍農業,而且都有輝煌的彩陶文化,後來就是傳說中的伏羲女媧和炎帝神農氏,據史記載,炎帝部落分佈廣泛,人口眾多,生產力發達,炎帝當時是黃河長江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說是炎帝晚年侵凌諸侯,其實當時還沒有諸侯,而是上千上萬個氏族公社,這說明那時候的部落兼併戰爭已經很頻繁了,相當於春秋戰國時期。由於炎帝部落要吞併其他部落,造成人心背離,在炎帝部落向東推進過程中,遇到了東夷部落的強大阻力,並爆發了戰爭,結果炎帝部落失敗了,炎帝於是和北方桑乾河流域的黃帝部落聯盟,共同對付東夷三苗九黎部落聯盟,結果是黃帝戰勝了蚩尤,成為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這種情況也是中國歷史的基本規律,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比如秦朝末年的楚漢相爭,項羽戰敗,劉邦建立了漢朝,是天下正統,元朝末年,群雄爭霸,朱元璋先後戰勝了張士城和陳友諒,建立明朝,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戰敗,蔣介石落島為寇。


太興真人



憂鬱的大象丶


誰跟你說秦始皇封泰山拜的是蚩尤?在哪聽說的?別惡意篡改歷史!給你糾正一下:

1、春秋戰國時期,齊魯是文化中心,泰山是倆國的界。這倆國的儒生多,很多人把泰山看成了東方最高的山。再加上當地儒生方士的傳播,他們設想人間的“王”應該到最高的山頭去祭祀天上最高的上帝,定名為“封禪”:

“封”是泰山上的祭,“禪”是泰山下小山的祭。

2、最早記載封禪這事的是《管子.封禪篇》“從前封泰山、禪梁父的有七十二王,我記得十二個……”。

3、秦始皇做皇帝后,帶了齊魯儒生博士70人,走到泰山腳下,到泰山頂上行“封”禮,到梁父山行“禪”禮,禮節基本採用的是秦國祭祀上帝時所用的規矩。而帶來的儒生並沒有被允許參加這個典禮。

看好了,這裡祭祀的是“秦國的上帝”,也就是“泰一”(天、地、泰,天神最貴為泰一,地位在五帝之上,在陰陽之前,至高無上謂之泰,絕對不二謂之一),而不是什麼蚩尤。

漢代後很大一部分延續了這種,五帝輔佐泰一,青、赤、白、黑四帝分佈東南西北,黃帝在西南,天子對“泰一”下拜。

4、所提問題的說明文字顛倒了是非,杜撰歷史,劉邦祭蚩尤,也只是劉邦為沛公後聽說“蛇,白帝之子,而殺之者赤帝子”然後才祠赤帝。赤帝只是主管南方的神,並不代表唯一神,他也不可能把蚩尤當成大一統的正統,可能最多就是因為蚩尤也曾是楚國人的祖先,但絕不會將蚩尤當成大一統的神去祭拜。

秦始皇的帝和劉邦的帝(劉邦是五帝)都是在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稱雄基礎上所形成的天神觀念。

也就是說,無論是秦始皇還是劉邦,並沒有將蚩尤當成大一統帝國的神,這種設想不過是提問者自己意淫出來的。

5、現在再來回答炎黃什麼時候成為正統的。

司馬遷寫《史記》以黃帝為魁首,黃帝的歷史地位就不再動搖了。而《尚書》最早到堯。所以,這事應該是在戰國、秦、漢才最後被確定下來的。

炎帝就是赤帝,五色帝之一,五帝分管五個天,在董仲舒的書裡,有三王,五帝,九皇,最近的叫王,較遠的叫帝,最遠的叫皇。時代越遠稱號越尊。軒轅是周的前八代,為五帝之首,稱為黃帝;

“帝出乎震,震是東方,屬木,帝王從木德開頭,所以最古老的帝王是木德的伏羲。 而黃帝之前的是“神農”,神農衰敗了,黃帝起來了。

“神農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亭亭。神農氏炎帝是火德……《五帝本紀》的藍本叫《五帝德》。炎黃的崇拜是從陰陽五行五德這時候正式開始的。因為這時候才基本理順了他們的關係。

至於蚩尤,這裡都沒有給他安排什麼位置,別瞎相信網絡遊戲裡的故事……打遊戲打的再多,也別想著翻案了。所以,懷念一下就好。


終南高揚


應該是從漢武開始吧,不過始皇焚書坑儒造成了大量典籍遺失也是一部分很重要的原因。

遠古的事情的確不可考,但我也相信華夏真正的始祖應該是蚩尤,因為蚩尤是農耕民族,而且部落中有很高的冶煉技巧,青銅甚至鐵器的運用遠比黃帝部落來的超前優秀(很符合華夏之後的工業水平和作息方式)而黃帝作為遊牧民族的侵略者,在離遠古時代更近的先秦和秦漢前期應該是有不少的記載,所以當時的帝王也更明白自己的先祖是誰。

到了漢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為了更好的鞏固權威,歷史就開始變為崇尚勝利者,為尊者諱這樣的事情就更是平常,既然是黃帝戰勝了蚩尤,那黃帝就自然而然的成了華夏的先祖,而再後世,一半為了統治,一半因為也確實沒了可以參照的史實(我認為應該是始皇毀了一半,漢武毀了另一半)那就更沒人會再去祭祀蚩尤了(除了原先三苗地區的後裔大概還會記得)大多都會去祭祀勝利者和所謂的華夏先祖黃帝。


7柒天


炎黃,傳說中的中國遠古帝王的炎帝與黃帝的統稱。

炎帝神農氏,姜姓,部族首領,使用耒耜,樹藝五穀,立民主養育之源。黃帝,姬姓,號軒轅氏,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因打敗炎帝和蚩尤,深受擁戴,成為各部落聯盟的領袖。

相傳遠古人民過著採集漁獵生活。後來他們用木製作耒耜教民農業生產,就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由採集漁獵進步到農業生產過程。這一過程據考古學分期中“新石器時代“的中晚期階段,即開始於七、八千年以前,已經發明瞭農業生產和畜牧生活資料有效可靠的來源,從此開始定居生活。這一階段主要在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和龍山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