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什么时候成为正统?

业余历史研究者


秦始皇泰山封禅拜的蚩尤和刘邦造反拜的蚩尤,就出自《史记》。史记封禅篇记载第一个封禅泰山拜黄帝的是汉武帝。之后桥山黄帝陵一直都是历代皇帝大祭之地。所以说炎黄成为各朝各代封禅拜祭的时候,应该从汉武帝之后。

秦始皇泰山封禅拜的蚩尤,有这么一说,嬴姓本是商朝贵族后裔,商被周灭了,养马被赏识被封往赵地,也就是后来的秦,商朝代表蚩尤,周朝代表黄帝,所以秦始皇拜蚩尤。二是秦始皇是西戎人,也有说东夷人,喜欢祭祀八神,蚩尤就是八神中的战神,就是衣锦还乡,祭祀祖先。

刘邦不仅拜了蚩尤,也拜了黄帝。史记记载:“祠黄帝,祭蚩尤於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由所杀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上赤。”刘邦拜蚩尤是也有俩个说一个是因为蚩尤是兵主,主杀伐,也是战神。刘邦誓师起兵当然希望自己战无不胜。二是说蚩尤不屈的精神,表达自己誓死抗争暴秦的统治的决心。祭拜黄帝很大程度表现出对自己的雄心抱负,黄帝毕竟相传一统天下。


话小房


本来炎黄蚩尤都是正统,汉朝儒学兴起,需要造神,需要正宗。

为什么蚩尤被立为反面

神农氏炎帝部族一代接一代人都与大自然进行着各种斗争,包括农业生产、和疾病以及各种动物猛兽的斗争中,掌握了更先进的种植养殖的技术,进一步懂得了利用各种草来治病,从而使得“神农”的称号更响亮,以此, “神农氏” 部族影响力更大,不断有别的部落加入到老神农氏部落称为新的神农氏部落人。所以神农氏为正宗。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位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的九黎部落已经是相当发达的部落联盟。

九黎部落的蚩尤氏部落有发达的手工制造业,能冶炼铜铁并打造出先进的兵器,而且蚩尤氏族部落的东夷民族人高马大,善于打仗。

后来,蚩尤完全打败了神农氏炎帝部落,并夺取了新九黎部落中神农氏“炎帝”的头衔,称为蚩尤“炎帝”。

因为东夷民族崇拜太阳神,所以后人也叫蚩尤为“赤帝”。“赤”和“炎”意思相同,都是“火”、“火红”的意思。


也就是说,“炎帝”开始是神农氏部落首领“神农”的领导称谓,后来被蚩尤夺取“炎帝”头衔称谓,以“炎帝”名号来领导神农氏部落、九黎部落和苗蛮部落。

这时候,神农氏的“神农”就失去了“炎帝”的称谓,仅是和蚩尤一个部落的,九黎部落中的神农氏部落的首领而已。

而这时候的“炎帝”是蚩尤。“炎帝”的称号也使得蚩尤有了“篡逆”的名呼。

所以在后来的正统历史如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孔子的儒典中,都不齿于蚩尤的中华民族的起源者的称号。

史书中第一个开始骂蚩尤的是儒教孙丘

“蚩尤,庶人之贪者也,及利无义,不顾厥亲,以丧厥身。蚩尤惛欲而无厌者也,何器之能作?”

汉武帝尊儒,儒生们为了把黄帝塑造成高大尚的神,就把脏水泼在蚩尤大帝身上,硬生生把蚩尤塑造成对比黄帝的反面人物!

后来还是篡汉的儒生王莽颁布政令,将黄帝之祭奉为国祭,要普天下黎民百姓祭祀黄帝。不许祭蚩尤



而在汉武之前,蚩尤并不是反面,而被祭祀着。

.秦始皇祭祀蚩尤大帝

秦始皇祭八神:天、地、人、阴、阳、月、日、时

《史记》记载这件事情时:

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畜南郊山下者。


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

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

四曰阴主,祠三山。

五曰阳主,祠之罘,

六曰月主,祠之莱山。……

七曰日主,祠成山……

八曰四时主,祠琅邪。琅邪在齐东方。盖岁之所始,皆各用一牢具祠,而巫祝所损益,珪币杂异焉。


而 商朝甲骨文中,至今没有找到祭黄帝之文,反而有祭祀蚩尤之文。

殷商被周亡后,学者考证一部分殷商人渡海到了美洲,建立了奥尔梅克文明。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墨西哥奥尔梅克发掘出的16个玉雕和6个刻有汉字的玉圭,玉圭上的汉字现已被破译出来。



第一块上刻有“俎娀茧翟”。茧翟是有娀氏的长女,殷商的祖先。

第二块上刻有“ 妣辛”,帝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也是殷商的一位祖先。

第三块上刻有“亚俎司多月,蚩尤多, 瞒,并 ”,是祭祀蚩尤,先祖多妇, 相士和王亥等人的。

第四块上刻有“十二示土”,土即社,“十二示社”是殷商祭祖的制度。


所以连黄帝子孙都祭祀蚩尤,这说明,蚩尤的地位一定是很高了,绝对是炎帝级别的

我们为什么叫“黎民百姓”,我们为什么称后代为根苗、苗裔?

我们中国九州,过去是叫九黎。当年,蚩尤是九黎的首领,蚩尤失败了,可是,我们的称呼没有变。


《史记集解》应劭曰:“蚩尤,古天子。”

从这句话看蚩尤应该就是炎帝,所以蚩尤并不只是九黎部落首领,而是天子!是帝王。

“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伏。”

黄帝还要打着蚩尤旗去狐假虎威,能够有这个宣传力量的,只有炎帝!

所以蚩尤是华夏真正的祖先之一

汉高祖起兵时,是祭祀蚩尤而起兵,后来在长安城,建蚩尤祠。全国各城里都建立蚩尤祠

所以蚩尤应该是华夏帝王崇拜祭祀的“天地人皇”之一!

所以以炎黄为正宗是儒家搞出来的,还要加上蚩尤才行。

但综上所述,蚩尤也是炎帝,叫炎黄子孙,以炎黄为正宗,其实也没有错!


蓉儿是妹纸


要想弄清楚关于炎黄什么时候成为正统的这个问题,首先要解释清楚一点:炎帝是君位并非专指一位君王,而我们平时所说的炎帝通常是指炎帝部落最后一位炎帝。炎帝由神农氏子孙世代相传,是当时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

太史公《史记》:轩辕之时,神农氏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也。

轩辕(皇帝)时期,神农氏的子孙(当时在位的炎帝)政权衰落,各地方的诸侯互相讨伐侵略征战不断,百姓苦于战火纷繁。但是当时的神农氏炎帝没有威慑天下的德行也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平息战乱。由此可见部族联盟当时一直由神农氏统治,只是到黄帝时期,神农氏衰落,说明直到黄帝时期正统一直都是各代神农氏炎帝的统治为正统。同时从“氏”的称呼来判断,神农氏统治时期为母系母系氏族社会。



《史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炎帝时期还在称氏,到黄帝时已经称黄帝的姓氏,并且明确点明黄帝为少典之子,这说明母系社会已经过渡到父系社会。

“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逐鹿之野遂逐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黄帝平定了四方祸乱,诸侯都归顺他,又和黄帝在阪泉决战、与蚩尤在逐鹿大战,彻底消灭神农氏势力,自己取而代之的,从此黄帝成为正统。



总之炎帝和黄帝分别代表了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正统。而最初黄帝部落是炎帝所统治的部落联盟下的一个诸侯国,后来逐渐崛起取代了炎帝统治。由于我们平时自称炎黄子孙,习惯性将炎黄放在一起说,其实炎帝和黄帝在政治上是相对立的。但是作为华夏民族的共同始祖,炎帝和黄帝对我们都有这事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饭


个人浅见,望指教,不敢言完全正确。

我的观点是:从炎帝部落兴起,到黄帝部落建立部落联盟,一统黄河流域开始,炎黄开始成为黄河流域的主流强势文明。直至夏朝建立,炎黄文明,发展为华夏文明,炎黄文化一直都是主流价值观。

商灭夏,商人成为华夏统治的主体,商民文化成为了主导文化,炎黄文化有被边沿化的迹象(这里提一句:炎黄文化和商人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亲子兄弟关系,有很多共同点,差异是炎黄多以农耕为主体载体,商民则多以游牧商业为主体载体)!

后面发生了:武王伐纣事件,作为黄帝苗裔的周朝,重新定义了炎黄文化的主导地位。建立以“井田制”为核心经济基础,以分封制为政治保障,以华夏文明为纽带的周朝统治制度。诸侯尊天子为天下共主,天子认可诸侯对封地所拥有的治权和独立性,约束彼此的是“周礼和周乐”,不知礼不得参拜天子,无礼则要受天子和诸多姬姓诸侯的征伐。这时炎黄文化不仅是政治正确了,更是“国际主流价值观”,贵族如果说不懂“礼”完全可以说那是“黄毛,不肖子,街皮”。并且黄帝苗裔们,可是用武力来保障炎黄文化的政治袭断地位,长江游域的楚国就多次为了自已的文化传统和天子开打,互撕,怼哄!

东周,礼崩而乐坏,天子成为了橡皮图腾,而天子仪仗却已深入人心(称王,不行王礼,尤如“无证上岗,是编外员工”)。孔子,痛心疾首,集合鲁国的经,史,典,籍,草创儒家学说(儒学就是民间化的炎黄文化),孔子游学,集宋国文史(商民文化),拜师老子,浅阅楚地风骚(长江游域文化),著立以炎黄文化为核心内涵的儒学经典。

儒学不断在孟子,荀子的传承中发展,儒学再添经典,儒学在“性善论”和“性恶论”的争议中,走向分裂,儒学集大成者“荀子”教出了法家“集大成者一学术主导者:韩非子,大规模实践者:李斯”。秦律也是炎黄文化的“血亲骨肉”!

秦吞并天下,以周朝“礼乐”为模版,建皇帝仪仗,立以中央集权制,地方郡县制的农耕文明帝国制度,秦国帝制的文化传承胎生于天子制度。

六国遗族反秦,灭秦,项羽恢复了封建,周制又复辟了。楚汉争霸后,刘邦也未曾消灭封建,他是楚地出生,祟信“黄老之术”,他却喜欢皇帝仪仗和“礼乐"。

汉武帝时期,“武帝,罢除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经典成了官学教材,只至清灭。汉武帝封禅泰山,迹如昔日“周天子祭祀黄帝”!至此“炎黄文化"己成天下正朔,汉人正统必懂“炎黄文化”,不然 不得久据天下(元朝日后的速亡,和清廷近三百年国祚就是明证)。王莽篡汉,也是依靠儒家的“纬学”和禅让制(司马迁史记记载的致君尧舜的“炎黄贤王时代”)。

炎黄文化发展成了汉文化,随着汉朝的兴盛,“五胡”开始汉化,汉化到何种程度,大唐李氏就是个胡汉一体的汉文化政权,儒学更是成为了东亚文化圈的贵族共同语言(贵族的“礼乐″是身份的向征,更是阶层的玻璃天花板)。


神兵利剑1


炎黄何时成为正统,须从头说明一下。

炎帝,应是远古最早发展起来较有名的氏族。

炎帝,父?母正妃产炎帝于姜水(今陕西宝鸡一带),所以为姜姓。因其部落善火,故为:炎,其首领称炎帝。后被称:神农氏,氏者:氏族,指一族之众。所以,神农氏应为一氏族的统称,并非首领一人。而其族首领,传于数代,故统称为:神农氏,首领为炎帝。

黄帝,公孙轩辕,生姬水(今陕西境内岐山县南横水。因姬、岐音同),故改称姬姓,(也称姬轩辕)。发明了轩冕(车与乘车的服饰)父少典,母附宝。

炎帝部最早应为游牧,所以不断沿黄河迁徙。在进入蚩尤境,与蚩尤部发生战斗。炎帝部不敌,求于黄帝部。黄帝方兴,正四处扩张,遂与炎帝部联合。与蚩尤部大战于″涿鹿"(今河北省张家口)。炎黄联军胜,分尸蚩尤,埋四方。部分蚩尤部族逃走,部分融入炎黄部。

炎黄胜蚩尤后,都想称霸中原,最终导至战争。后经阪泉之战,炎帝败,部族并入黄帝部。这是华夏经部分蚩尤部族融合后的又一次大的部族融合,从此有了中华文化的开始。炎黄从此奠定了中华大一统的基础,成为华夏正统(约46000年前)。

″华,因华山而得。夏为夏水(既汉水)而来,始称华夏",统称″华夏族,而汉族一称来源于汉代)。


眸子8552


炎黄不仅是中国历史的正统,而且还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这要从史前黄河和长江流域的部落分布来分析 。

现在根据考古发现和历史传说,在上古时期,长江流域的文明是在太湖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这两个文明以稻谷为主,以玉石文化而著称,在四千年前不知什么原因消失了,或者是北上黄河流域了。在黄河中上游流域则是以彩陶文化为著名的以粟黍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耕文明,根据考古发现,彩陶文化分布广泛,东到偃师,西至湟水谷地,北达河套地区,南越江汉平原,持续时间长达三千多年,而且以渭河流域和汾河平原地带最为密集,最后在河洛一带衰落了。那么根据传说,华夏先民的最早祖先是华胥氏,在现在的关中骊山周围,而在骊山周围先后发现了浐河东岸的半坡村遗址和临潼姜寨遗址,这两个遗址都是粟黍农业,而且都有辉煌的彩陶文化,后来就是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和炎帝神农氏,据史记载,炎帝部落分布广泛,人口众多,生产力发达,炎帝当时是黄河长江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说是炎帝晚年侵凌诸侯,其实当时还没有诸侯,而是上千上万个氏族公社,这说明那时候的部落兼并战争已经很频繁了,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炎帝部落要吞并其他部落,造成人心背离,在炎帝部落向东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东夷部落的强大阻力,并爆发了战争,结果炎帝部落失败了,炎帝于是和北方桑干河流域的黄帝部落联盟,共同对付东夷三苗九黎部落联盟,结果是黄帝战胜了蚩尤,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这种情况也是中国历史的基本规律,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比如秦朝末年的楚汉相争,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是天下正统,元朝末年,群雄争霸,朱元璋先后战胜了张士城和陈友谅,建立明朝,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战败,蒋介石落岛为寇。


太兴真人



忧郁的大象丶


谁跟你说秦始皇封泰山拜的是蚩尤?在哪听说的?别恶意篡改历史!给你纠正一下:

1、春秋战国时期,齐鲁是文化中心,泰山是俩国的界。这俩国的儒生多,很多人把泰山看成了东方最高的山。再加上当地儒生方士的传播,他们设想人间的“王”应该到最高的山头去祭祀天上最高的上帝,定名为“封禅”:

“封”是泰山上的祭,“禅”是泰山下小山的祭。

2、最早记载封禅这事的是《管子.封禅篇》“从前封泰山、禅梁父的有七十二王,我记得十二个……”。

3、秦始皇做皇帝后,带了齐鲁儒生博士70人,走到泰山脚下,到泰山顶上行“封”礼,到梁父山行“禅”礼,礼节基本采用的是秦国祭祀上帝时所用的规矩。而带来的儒生并没有被允许参加这个典礼。

看好了,这里祭祀的是“秦国的上帝”,也就是“泰一”(天、地、泰,天神最贵为泰一,地位在五帝之上,在阴阳之前,至高无上谓之泰,绝对不二谓之一),而不是什么蚩尤。

汉代后很大一部分延续了这种,五帝辅佐泰一,青、赤、白、黑四帝分布东南西北,黄帝在西南,天子对“泰一”下拜。

4、所提问题的说明文字颠倒了是非,杜撰历史,刘邦祭蚩尤,也只是刘邦为沛公后听说“蛇,白帝之子,而杀之者赤帝子”然后才祠赤帝。赤帝只是主管南方的神,并不代表唯一神,他也不可能把蚩尤当成大一统的正统,可能最多就是因为蚩尤也曾是楚国人的祖先,但绝不会将蚩尤当成大一统的神去祭拜。

秦始皇的帝和刘邦的帝(刘邦是五帝)都是在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基础上所形成的天神观念。

也就是说,无论是秦始皇还是刘邦,并没有将蚩尤当成大一统帝国的神,这种设想不过是提问者自己意淫出来的。

5、现在再来回答炎黄什么时候成为正统的。

司马迁写《史记》以黄帝为魁首,黄帝的历史地位就不再动摇了。而《尚书》最早到尧。所以,这事应该是在战国、秦、汉才最后被确定下来的。

炎帝就是赤帝,五色帝之一,五帝分管五个天,在董仲舒的书里,有三王,五帝,九皇,最近的叫王,较远的叫帝,最远的叫皇。时代越远称号越尊。轩辕是周的前八代,为五帝之首,称为黄帝;

“帝出乎震,震是东方,属木,帝王从木德开头,所以最古老的帝王是木德的伏羲。 而黄帝之前的是“神农”,神农衰败了,黄帝起来了。

“神农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神农氏炎帝是火德……《五帝本纪》的蓝本叫《五帝德》。炎黄的崇拜是从阴阳五行五德这时候正式开始的。因为这时候才基本理顺了他们的关系。

至于蚩尤,这里都没有给他安排什么位置,别瞎相信网络游戏里的故事……打游戏打的再多,也别想着翻案了。所以,怀念一下就好。


终南高扬


应该是从汉武开始吧,不过始皇焚书坑儒造成了大量典籍遗失也是一部分很重要的原因。

远古的事情的确不可考,但我也相信华夏真正的始祖应该是蚩尤,因为蚩尤是农耕民族,而且部落中有很高的冶炼技巧,青铜甚至铁器的运用远比黄帝部落来的超前优秀(很符合华夏之后的工业水平和作息方式)而黄帝作为游牧民族的侵略者,在离远古时代更近的先秦和秦汉前期应该是有不少的记载,所以当时的帝王也更明白自己的先祖是谁。

到了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为了更好的巩固权威,历史就开始变为崇尚胜利者,为尊者讳这样的事情就更是平常,既然是黄帝战胜了蚩尤,那黄帝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华夏的先祖,而再后世,一半为了统治,一半因为也确实没了可以参照的史实(我认为应该是始皇毁了一半,汉武毁了另一半)那就更没人会再去祭祀蚩尤了(除了原先三苗地区的后裔大概还会记得)大多都会去祭祀胜利者和所谓的华夏先祖黄帝。


7柒天


炎黄,传说中的中国远古帝王的炎帝与黄帝的统称。

炎帝神农氏,姜姓,部族首领,使用耒耜,树艺五谷,立民主养育之源。黄帝,姬姓,号轩辕氏,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因打败炎帝和蚩尤,深受拥戴,成为各部落联盟的领袖。

相传远古人民过着采集渔猎生活。后来他们用木制作耒耜教民农业生产,就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生产过程。这一过程据考古学分期中“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阶段,即开始于七、八千年以前,已经发明了农业生产和畜牧生活资料有效可靠的来源,从此开始定居生活。这一阶段主要在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龙山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