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東吳孫權沒有派兵偷偷的攻下荊州,徐晃還會贏得了關羽嗎?

江湖上的採花大道


如果孫權沒有偷襲荊州,徐晃不一定能贏關羽,但在曹操親率主力前來的情況下,即使孫權沒有偷襲荊州,那麼關羽仍將失敗,至於是徐晃擊敗關羽,還是曹操擊敗關羽,得看當時的形勢而決定。

先大概看一下襄樊之戰發生前後的時間表:



218年正月,太醫令吉本、韋晃、耿紀在許昌發生叛亂,有一個原因是因為關羽強盛,之後被王必和嚴匡平定;

218年,關羽擊敗文聘與樂進,並派偏將北伐,曹軍不敵;

218年,陸渾人孫兒起義,投靠關羽;

218年10月,宛城候音、衛開叛亂,響應關羽,219年1月,駐守樊城的曹仁回師宛城平叛;

219年3月,曹操退出漢中回到長安;



219年7月,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擊敗呂常和曹仁,兵圍樊城和襄陽,同時關羽水軍切斷漢水;

219年8月,于禁被擒,龐德被殺,魏南鄉太守傅方、荊州刺史胡修投降關羽,關羽一時威震華夏;

219年9月,曹操派遣徐晃救援曹仁,徐晃因為兵少,不敢出擊,同時曹操接收董昭的意見,將孫權準備偷襲荊州的消息告訴關羽,同時還通知了曹仁;

219年10月,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同時曹操率主力前往救援,還沒有趕到,徐晃已經擊敗了關羽,關羽退兵;



219年閏10月,關羽確認江陵失陷,敗走麥城,又被吳軍擊敗,於是向西逃亡;

219年12月,關羽被俘虜並殺害。

從時間表中可以看出,襄樊之戰的前期,關羽一直處於上風,毫無敗像,同時在襄樊之戰發生的前後,曹魏境內的叛亂此起彼伏,樊城離許昌也不過300公里,這也是關羽威震華夏的原因之一,攪得曹魏從邊境到都城一直不得安寧,同時也是曹操兩次想遷都的原因所在。

而這一切的轉變,來自曹操射向關羽營地的一封信,曹操將孫權準備偷襲荊州的消息告訴了關羽,這讓關羽心神不寧,同時手下的士兵也同樣心神不寧,江陵是關羽唯一的後方,江陵不保,關羽無論襄樊之戰勝負如何,都將全軍覆沒。



曹操的目的很簡單,逼關羽退軍,而曹操之所以採用這種手段來逼關羽,就是因為在目前的形勢下,曹操沒有擊敗關羽更好的辦法,只能用成本最低的辦法,逼迫關羽退軍,關羽一退軍,樊城之圍馬上解決,即使關羽不退軍,那關羽的軍隊也無心戀戰,還是要失敗的。

再來說徐晃,徐晃所部率領七軍大概3萬人,駐紮在樊城北,因為所部大多是新兵,且兵力不多,徐晃不敢進攻,之後曹操又下令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進至偃城,都歸徐晃指揮,這個時候徐晃的兵力達到7萬多人。



再看關羽軍隊部署,關羽參與襄樊之戰的總兵力約4.5萬人,一部分圍襄陽城,一部分圍樊城,還有兩部分分別駐紮在樊城東北的圍頭和四冢,還有水軍在漢水切斷襄陽與樊城的聯繫,關羽的兵力嚴重分散,參與圍城的軍隊約有2萬人,駐紮在樊城東北的軍隊也差不多有2萬人。

換句話說,在前線與徐晃對峙的關羽軍隊給有2萬人,而徐晃有7萬人,並且正是徐晃在戰前將孫權偷襲荊州的消息分別用箭射進關羽營地和曹仁營地,徐晃和曹仁裡應外合,聯合攻擊關羽軍,關羽軍兵敗,撤圍退走。

如果沒有孫權偷襲荊州,徐晃並沒有太多的把握擊敗關羽。但是長久來說,曹軍越來越多,關羽兵力不足,襄陽和樊城又不能拿下,失敗將是一定的,但是不一定會敗給徐晃。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就算東吳沒有偷襲江陵,關羽要贏徐晃的概率還是很低,原因有幾點。第一,曹操到處調兵支援徐晃,充實實力。第二,關羽軍包圍襄陽,包圍樊城,築屯偃城,一分為三。第三,樊城主帥曹仁在滿寵的勸說下,放棄逃跑,決定堅守到底了。所以,徐晃能打敗關羽,除了自身“五子良將”的軍事能力之外,還有很多客觀因素,並不能說徐晃就比關羽強。實際上,曹操,徐晃等人都為了解救樊城,盡了最大的努力,襄陽依然在關羽水軍的包圍中。



關羽發起襄樊之戰時,按照通常的判斷大約有三萬人左右,再幾千部隊守城(這當然不包括後來被陸遜清除的,江陵外圍地方武裝),畢竟蜀漢此時的荊州只有三郡之地,不可能更多了。所以,關羽前期圍襄陽,圍樊城,兵力已然明顯不足。可是,關羽為什麼要把棋下得這麼大呢?因為,襄樊兩地距離很近,自為掎角之勢,容易互相支援,只能包圍隔斷。此外,包圍樊城時,孫權自己提出要來支援,結果只有使者往返,不見一兵一卒《典略》。所以,關羽派人去上庸找孟達,劉封求援,沒想到自己人也不幫忙。好在,漢水一起,關羽水淹于禁七軍,收編數萬曹魏降卒,又加上襄陽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歸降帶來的部曲,關羽才有軍力來分兵作戰。



所以,剛開始徐晃帶兵支援樊城時,屯駐在陽陵陂,不敢輕進。於是諸將苛責,催促徐晃進軍,幸虧趙儼出來主持公道,解釋了徐晃的難處。原來自漢中之戰後,曹魏也嚴重缺兵,趙儼來支援襄樊前,剛和殷署送了一批新兵去漢中,差點出了亂子《三國志.趙儼傳》。一個前線漢中如此缺兵,更不用說原來屯駐南陽的徐晃了。所以,曹操一方面畏懼關羽,一方面也明白徐晃的難處,於是下令徐晃在部隊集結前,不許出擊。同時,曹操先是讓徐商,呂建到徐晃軍中,又先後讓殷署,朱蓋等十二營讓徐晃統領。特別是殷署等人,根據《趙儼傳》統領的可是原韓遂,馬超手下的關西降兵。另外,張遼也正從合肥趕來。



而關羽這邊呢?軍隊一分為三,包圍襄樊兩部的,應該為蜀漢北伐主力。在樊城外圍修築偃城,起鹿角十塹的,防備援軍的,反倒是于禁,胡修,傅方的降軍為主,以及部分主力軍。證據就是,先是徐晃聲東擊西拿下偃城,後來殷署等軍抵達,實力大增,便和僅率5000步騎的關羽決戰,陣中突襲,大破關羽軍。蜀漢大敗,徐晃趁機殺進了四冢之中,漢兵甚至有投進沔水中而亡的,卻沒有記載原蜀漢將領的傷亡,而降漢的胡修,傅方都皆亡。所以,關羽的失敗,有久攻樊城不下,得不到休整的因素;也有徐晃以逸待勞的因素;更有用大量降兵補充兵力,導致缺乏整合,戰鬥力下降的因素。

因此,縱然關羽得知江陵失陷,也只是將信將疑,總體上影響有限。被徐晃打敗,主要還是曹魏綜合國力的因素,就算關羽實力再強,也無法抗衡曹操舉國來援,失敗也是情理之中的。


大飛熊騎士



又是徐晃擊敗關羽的問題!!!

顯然!還有很多朋友,至今都不願意相信,關羽被徐晃擊敗的事實!!!總是想找到一些理由,來證明關羽之所以戰敗,不是因為打不過徐晃,不是因為軍事能力不如徐晃,而是因為受東吳夾攻,所以才導致失敗!!!

這種想法顯然是錯誤的!!!是關羽被徐晃擊敗在前,呂蒙偷襲荊州在後,而且關羽對呂蒙的行動,一無所知!!

襄樊之戰,關羽必敗,有沒有東吳,都改變不了他必敗的結局;東吳的介入,唯一的作用,是讓關羽敗得更慘,使他退無歸路,命喪黃泉,以至於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關羽在此戰中,所犯兵家大忌無數,戰敗原因,屬於軍事指揮失誤!!!

徐晃!!!是憑著自己的個人能力,一步一步打破了關羽的包圍圈;其軍事能力不容置疑!!!

當時的局勢一目瞭然,徐晃率領五千新兵援助曹仁;但是!他自知這五千兵馬不是關羽的對手,所以並沒有著急,而是屯紮於陽陵坡;此時關羽派兵進駐偃城;徐晃到達偃城後,命令士兵挖掘塹壕,作出切斷後路之勢;守軍見狀,以為徐晃要包圍他們,於是不戰自退,燒燬營寨逃走了;徐晃不費一兵一卒,就佔領了偃城,使得兩面營寨相連;

徐晃再度向前靠近,直至關羽包圍圈三丈之外,但他並沒有進攻!!一直等到殷署、朱蓋等人到時,合兵一處之後,才準備對關羽發起進攻;徐晃清楚關羽在圍頭和四冢兩處都有駐軍,於是揚言要攻打圍頭,實際上暗中派兵進攻四冢;關羽中了聲東擊西之計,率領五千兵甲,回頭救援四冢,卻不想被徐晃擊敗,關羽領兵逃跑!!

但是!此戰之後,關羽並不是徹底被擊敗了,他的軍力依然在徐晃之上,他的十層包圍圈依舊尚在;徐晃窮追猛趕,毅然決然的衝入了包圍圈,將士們不避生死,將固若金湯的包圍圈,一層層的捅破掉;徐晃追上關羽,斬殺將領傅方、胡修;關羽大軍,丟盔棄甲,撤出包圍,四散奔逃,死於沔水者不計其數!!!



對於此戰,曹操對徐晃的評價非常之高

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

所以說!請大家不要懷疑徐晃的軍事能力!!!


愛尚文史


那麼說吧,徐晃能擊敗關羽的可能性很小,在歷史上徐晃率領本部新軍外加十二營兵馬,在絕對的軍力優勢下擊敗了關羽,解救了樊城,原因之一是關羽圍困襄樊兩城,能調動出來對抗徐晃的兵力很少,三國志記載關羽迎擊徐晃的兵馬只有數千,原因之二是因為東吳偷襲荊州的消息被徐晃射入樊城內部和關羽軍營,導致樊城士氣大振,抵抗更加激烈,而關羽軍心卻因此受了影響,假如沒有東吳偷襲,樊城能否頂到徐晃救援就成問題,關羽是否會敗給徐晃也成問題!

退一萬步講,即使戰事發展跟歷史上一樣,我們也要注意到,本身在歷史上,關羽雖然輸給徐晃一陣,但關羽本身傷亡並不大,也依然包圍著重鎮襄陽,史書也明確記載了樊城通往襄陽的道路依然被關羽隔絕,襄陽樊城隔漢水相望,樊城在漢水東北部,徐晃解救樊城無須水軍,然而襄陽卻在漢水以南,徐晃要解救襄陽首先就要想辦法對付關羽的荊州水師,但是很遺憾,徐晃幾乎沒有辦法對付關羽的水軍,荊州水師當時是碾壓曹軍水師的,關羽之所以有底氣打襄樊也是因為荊州水師的存在,所以如果東吳不偷襲荊州,那麼關羽最起碼會攻下襄陽,然後跟曹軍隔江而治,如果東吳再支援下關羽,那麼很可能樊城也會被關羽奪下!


姚小貳


即使孫權沒有派兵偷襲荊州,徐晃還是可以打贏,畢竟此時他的兵力已經佔據了壓倒性優勢,而關羽所部長期征戰,已是疲憊之師,很難抵擋徐晃。

我們先看下襄樊之戰的起因和經過,建安二十三年,曹操命曹仁、龐德進攻關羽,隨即因為十月侯音聚眾眾數千人在宛城發起叛亂而不得不回宛城平叛,到建安二十四年正月斬殺侯音。接下來發生什麼史書上沒寫,不過很詭異的就是本來應該去討伐關羽的曹仁,被關羽打上門來了,而於禁、徐晃兩個人匆匆去救援樊城。其中於禁帶著七軍約三萬人去樊城,而徐晃帶著部隊駐守宛城作為後應。八月漢水暴漲,關羽水淹七軍,于禁被擒,龐德被殺,魏軍三萬人被俘,曹仁率數千人死守樊城。

曹仁奉命討伐關羽,手下部隊起碼不會比關羽少,侯音叛亂不過數千人,曹仁去平叛損失不會太大,結果卻需要于禁、徐晃兩個人來救,救兵數量還很大,顯然這期間關羽已經和曹仁打了一仗,曹仁被擊敗所以才求援。所以關羽北上攻擊襄樊大約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初,到八月水淹七軍以後徐晃來救援,關羽和徐晃作戰時所部已經在外面征戰好幾個月了。

從兵力上來說,曹操應該是根據關羽兵力派兵救援的,于禁帶三萬人來,關羽兵力不會超過這個數量,大概也就兩三萬人。水淹七軍以後關羽又從荊州留守部隊抽點一部分前來,但是總數也不會太大,加上需要留部隊包圍襄陽和樊城,在和徐晃交戰前,關羽手裡的機動兵力很有限,從後來他帶兵五千救援四冢看,可以推算他手裡的機動部隊就這麼點了。

而徐晃一開始就帶了部分部隊前來,後來曹操又命將軍徐商、呂建等加強徐晃。得到援兵以後徐晃已經有實力逼近關羽大營下寨,此時他的兵力應該已經和關羽差不多。隨後他又得到了殷署、朱蓋等共計十二營的援軍,這個時候他的兵力已經反超關羽了。

關羽的部隊在征戰數月以後,已經有所疲態,徐晃又有兵力優勢,如果他以十二營還打不敗關羽的五千疲兵,那真的不用再混了。


不沉的經遠


江東不出兵,關羽依舊會失敗。

關羽5月出兵,打到12月已經很疲憊。但沒有失去南郡,關羽的士兵不會潰散。結局就是關羽遭受重創之後退回南郡。

不過徐晃曹仁也沒有能力攻擊南郡。而之前已經俘虜三萬多曹軍的關羽能夠補充兵員,恢復實力,這樣就等於回到襄樊戰役前。


四川達州


會,關羽孤軍作戰,沒互應,後勁不足。曹軍增援部隊不斷。所以關羽必敗,而且一定是慘敗。不管關羽死戰,還是向荊州撤退,荊州都很難保住。


博陸山人


徐晃比龐德能力高不了多少,否則之前就出馬了。關羽正因為調走荊州幾乎全部人馬,才被呂蒙偷襲。關羽水淹七軍和周瑜火燒赤壁可以說戰功是一樣的。


明天145801721


沒有孫權偷襲,徐晃都不會去和關羽作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