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終極殺人王:馬克沁重機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終極殺人王:馬克沁重機槍!


近代以來人類用於戰爭的武器裝備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各種各樣的自動化武器層出不窮讓士兵們的生命變得更加脆弱不堪。對於步兵來講最可怕的莫過於在戰場上遇到重機槍了,本文就給大家介紹一款近代步兵們都不願意在戰場上碰到的終極殺人王:火雲邪神……哦,不好意思,是馬克沁重機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終極殺人王:馬克沁重機槍!

馬克沁和他的重機槍

馬克沁重機槍是美國工程師馬克沁1883年發明的一款利用火藥燃氣為動力的自動化機槍,這款機槍採用11.43口徑,重27.2千克。實現了自動供彈的馬克沁重機槍擁有高達每分鐘600發的射速,使用6.4米長的子彈帶供彈,每條子彈帶有333發,由於射速實在太快為防止槍管融化馬克沁重機槍在射擊時要用水來進行冷卻。

馬克沁重機槍發明的時代正好是列強紛爭的時代,不過最初馬克沁重機槍的銷量並不太好。首先1分鐘600發的射速被懷疑浪費子彈,再者馬克沁重機槍的採購價格也比較高,因此馬克沁重機槍在剛投入市場的時候只有俄國、德國等少數國家能夠裝備。清朝也仿製了一些馬克沁重機槍,後來在甲午戰爭時期朝鮮戰場曾使用馬克沁對日作戰,不過沒有將馬克沁重機槍的威力發揮出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終極殺人王:馬克沁重機槍!

馬克沁和他的重機槍

馬克沁重機槍第一次在戰爭中大顯神威是在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中,當時日本和俄國為爭奪在中國東北的利益以旅順為中心打得不可開交。為了爭奪203高地日軍指揮官乃木希典最初採用人海戰術發動進攻,結果被俄軍裝備的馬克沁重機槍打得傷亡慘重,僅203高地日軍就因為馬克沁重機槍而死亡3萬人,如果不是日軍大本營及時換下了乃木希典的話日本恐怕很難拿下203高地。

日俄戰爭後人們第一次領略到了重機槍的威力,不過依然只有少數國家做到了對馬克沁重機槍的重視,其中就包括德國。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索姆河戰役中德軍前沿陣地裝備了240挺的馬克沁重機槍,面對採用密集隊形進攻的英法聯軍德軍在1天之內讓英法聯軍損失近6萬人馬,其中2萬人是當場陣亡。以至於一戰結束後協約國在《凡爾賽和約》中規定德國不準再製造馬克沁重機槍,可見馬克沁重機槍對當時的步兵產生了多大的陰影。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終極殺人王:馬克沁重機槍!

德國仿製的馬克沁重機槍

不過馬克沁重機槍也並非沒有缺點,其高達27.2千克的重量使得其只適合陣地戰,而且陣地上必須有水才能冷卻,再加上體型龐大通常需要至少2名士兵才能夠將其轉移,一戰結束之後馬克沁重機槍的地位就受到了挑戰。二戰時期MG-34、MG-42、勃朗寧1918、捷克式輕機槍等多款機槍的大量應用馬克沁重機槍就逐漸走下坡路了,二戰結束之後隨著自動步槍和通用機槍不斷出現,笨重的馬克沁最終被徹底淘汰。

馬克沁重機槍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大量投入實戰並造成重大傷亡的自動化武器,可以說馬克沁重機槍就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而誕生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終極殺人王:馬克沁重機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