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獨立團的一個連阻擋日軍一個聯隊八個小時的進攻,在實戰中可能嗎?

江東帆影611


具體情況並不清楚,但是可以通過楚雲飛後期的一些談話,分析一下具體的戰場情況。

首先阻擊部隊絕對不只一個連隊。楚雲飛在形容李雲龍的這一隻小部隊的時候,特意用了三個字加強連,加強連是什麼意思?李雲龍的部隊長期的在外面過著地主老財一般的生活,可以說軍隊的整體的數量已經不能夠用傳統的編制來進行形容了,比如說張大彪,他一個贏2000多人,這已經超過了當時八路軍一個甲種團了,所以說這個連隊人數應該有幾百人,而不是其他人所行,那只有100多人。楚雲飛也說過,從我的部隊裡面抽出兩三個連隊,給他們相同的武器配置相同的條件,他們是否能夠阻止敵人八個小時的進攻,證明這一支部隊人數有幾百人,至少是超過三百人的,再加上一些區小隊,縣大隊,民兵等等,人數達到500人,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所以軍隊數量上來講,一個日本的滿編連隊3800人對上當時這一隻500人的部隊,想要殺500多頭豬也得廢一段時間,又不是淮海戰役裡面那些國民黨部隊,這支軍隊已經算得上是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了,所以每個人臨死的時候都是那種必死的信心在那拖著敵人下水。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楚雲飛在邀請八路軍進入自己的陣地進行阻擊的時候,此時八路軍陣地上雖然有炮火,但是並不是完全的炮火覆蓋證明日本的滿莊蓮對這一隻部隊的炮兵仍然還在半路上,而她問了一下副官的時間是七小時零十分鐘,證明在這個時候,日本的重炮部隊還是沒有到達指定的作戰地點。

知道楚雲飛派出聯絡官回來以後,炮火才覆蓋八路軍陣地,這就證明了這一隻日本部隊,是輕裝前進,輜重部隊在後面等到日本部隊前線跟八路軍接上火以後,這個時候日本的重炮聯隊才堪堪地到達戰場,前面七個小時都是八路軍的部隊在和日本的輕裝步兵再打,那是否也就證明日本前線的部隊並不多?

等到日本的火炮部隊到達指定位置,並且炮火覆蓋八路軍陣地的時候,那個時候八路軍就已經完全沒有辦法守下去了,但是在這個時候,八路軍部隊已經組建了七個多鐘頭,剩餘的一個多鐘頭就是拿人命往裡面堆,就是為什麼最後黃連長會自己引爆炸藥,和日本人同歸於盡,他是在拖時間。

當然,對於八路軍來講,或者說在這之後,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士兵利用土工作業可以說活活的將世界第一強軍部隊美國往死裡拖就可以看得出。土工作業在人類武力還沒有達到s級別的時候,仍然還是有著強悍的作戰能力的,當然,這個時候的八路軍的土工作業可能還沒有達到頂級,但是從李雲龍土工作業進攻山崎大隊,然後在站前的一番佈置上來看,八路軍這個時候還是對土工作業有一定概念的。利用地形的上的優勢是鬼子疲於奔命,風扇鬼子的兵力,使得鬼子不能夠集中兵力實行重點突破,打的認定死在這塊土地上那,這也不是什麼做不到的事情。

當然,最重要的一個就是拿人命去堆,很簡單是不是,但是每個人都是有求生慾望的病,不可能說白白的替你去送死。能夠做到這一點,也確實證明李雲龍的部隊戰鬥意志的強悍。聯儲雲飛最後都感到感嘆,八路軍有這樣的不對,如果是朋友還好,如果是敵人,那是真的頭疼。

在解放戰爭期間,邱清泉的美械師面對我解放軍部隊可以說只有十公里就可以推進到黃百韜兵團就是打不穿這一層防禦線,當時的邱清泉也是被逼的沒有辦法,我解放軍部隊靠什麼去阻擋美械師的進攻,(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還不是靠著自己無上的戰鬥意志?不能夠圍殲黃百韜兵團,淮海戰役之後的步數,全部都是空談。

這是一支有傳承的部隊,他的部隊從什麼時候開始傳承,從兩萬5000里長徵走下來那一隻千錘百煉的3萬多人的精銳的就開始傳承了這一股精神,當然,很多經歷過國民黨和國外勢力洗腦的人就完全不懂這些東西,因為對於他們來講,打仗就是簡單的比人數,比裝備,但是戰場如果真那麼簡單的話,那麼多以弱勝強的戰例就不可能誕生,別忘了,當初只有幾萬小米加步槍的紅軍,硬生生逆襲了整個中國。這種戰鬥力就不是說簡單的比人數,比裝備就能夠說得出來的。


漩渦鳴人yy


2015年舉辦了“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大閱兵”,分列式上七面鮮紅的軍旗引領著掛槍步兵方隊威武雄壯通過檢閱臺,其中一面旗幟上赫然是“新四軍劉老莊連”。1943年春天,新四軍3師7旅19團的一個步兵連,在蘇北淮安的劉老莊鄉英勇奮戰,抗擊侵華日軍3000之眾,從拂曉戰至黃昏整整八小時,在斃傷500餘名敵人之後,全連82名幹部戰士全部壯烈犧牲。無論是戰鬥時間還是敵軍數量,都與《亮劍》獨立團的事蹟基本相同。



(連長白思才劇照)

借評亮劍實說軍史,筆者已經寫過不少於50篇的文章,一直認為《亮劍》的這一橋段稍有神劇之嫌,但通過辛莊戰鬥和其他戰場故事一一挖掘出戰史原型,愈發相信《亮劍》的每一個故事都是有歷史痕跡的,濃縮的均為我軍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戰例。

突然憶起曾經看過的電影《劉老莊八十二壯士》,並不滿編的新四軍一個連隊,整整阻擊了日軍3000餘人一個白天的瘋狂進攻,最後全連與敵同歸於盡,其情其景,完全與獨立團六連的阻擊作戰對得上號,看來,不能小瞧《亮劍》原著作者都梁的軍史素材整理水平。



李雲龍為消滅山本特工隊,集結全團發起進攻平安縣城的戰鬥,為了阻敵增援他向晉綏軍防區方向派出了一個連隊,由連長黃志勇率領在地方武裝區小隊的配合下,拼死頂住日軍一個野戰聯隊八小時的瘋狂進攻,倖存的幾名戰士唱著八路軍軍歌與衝上來的敵人同歸於盡,堪稱悲壯。

其實,華北日軍的警備師團都是三聯隊編制,聯隊實際兵力遠不如一流的甲種師團,通常在2600到2800人左右,而不是網文流傳動則就3800人滿編狀態。



劉老莊戰鬥發生在1943年3月,華中日軍第17師團大規模掃蕩蘇北地區的淮海抗日根據地,該師團編成於日本姬路,亦為三單位警備師團(第51、第58和第81聯隊),隸屬於日寇“華中派遣軍”,師團司令部駐于徐州,時任師團長酒井康中將。

3月17日,日偽軍3000餘人奔襲合圍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區黨政機關,新四軍3師7旅19團4連奉命掩護機關轉移,激戰經日後,完成掩護任務的連隊於夜間開始轉移,不料在劉老莊與日軍主力再次遭遇,一場血戰不可避免。

(劉老莊連的連長和指導員)

四連連長白思才是江西人,16歲入伍的老紅軍,參加過長征和平型關戰役(115師出來的,新四軍3師是八路軍南下支隊改編的),某種意義上也註定了這支連隊的強悍。連隊前身是江蘇豐縣的一支抗日遊擊隊,1939年改編為八路軍蘇魯豫支隊第1大隊第10連,1941年編入新四軍3師,師長為開國大將黃克誠。

從3月18日拂曉開始,四連全體幹部戰士依託數百米的交通溝,壘起沙包作為工事,頑強阻擊不斷衝上來的日軍,期間給敵予嚴重殺傷。惱羞成怒的日軍以猛烈的炮火覆蓋四連陣地,輔以大隊騎兵衝鋒,但五次進攻均被四連沉著冷靜的擊退,當然,新四軍戰士們也是傷亡慘重。



苦戰至黃昏時分,已經身負重傷的白思才、指導員李雲鵬率領全連僅存的20餘名戰士,掩埋好烈士遺體,燒燬所有文件,砸壞多餘槍支,端起刺刀向敵人發起決死反衝擊,最終全部光榮戰死。全連戰前包括炊事員、衛生員在內共計82人,僅有17人留下了姓名,其他幹部戰士身份至今尚不完全,抗日戰爭中,裝備低劣的新四軍在淮北平原上能取得這樣的戰績,殊為難得。

反掃蕩戰鬥結束後,新四軍3師7旅重建第四連,並命名為“劉老莊連”,當地群眾為82名烈士舉行公葬同時修建“新四軍抗戰82烈士之墓”的墓碑,新中國成立後擴建為烈士陵園。朱總司令在《八路軍新四軍的英雄主義》一文中,稱讚他們為:“我軍指戰員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代軍長陳毅也特別撰文表彰。電影《劉老莊八十二壯士》戰士們犧牲前最後的定格,與《亮劍》中獨立團六連是何等的相像。



在軍改之前,“劉老莊連”的番號是人民解放軍第54集團軍第127師379團四連,令人淚奔的是,當年四連指導員李雲鵬的妹妹,一直堅持在劉老莊為哥哥和其他81名烈士守墓,並去學校中巡講劉老莊的戰鬥故事,讓這支英雄連隊的光輝事蹟,得以流傳下去。

而劉老莊的82名新四軍勇士,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亮劍》所弘揚的亮劍精神:縱然是敵眾我寡,縱然是身陷重圍,但是我們敢於亮劍,我們敢於戰鬥到最後一人!

(劉老莊八十二壯士劇照)


度度狼gg


獨立團在攻擊平安城時分配給六連的任務是在城外阻擊日軍的增援部隊八個小時,六連在黃連長的帶領下以全連陣亡的代價守住了阻擊陣地,八小時內日軍吉野連隊未能前進一步。



現實中一個連的兵力是否具有阻擋一個聯隊八小時進攻的能力呢?我們先來看看雙方兵力對比:

獨立團二營六連是一個兵力100多人的步兵連,裝備主要是步槍和輕、重機槍;另外還有人數不詳的縣大隊和區小隊,主要裝備是步槍和輕機槍。由於地方武裝沒有編制,我們姑且按縣大隊70人、區小隊30人來計算,那麼阻擊方的八路軍兵力就有200多人。



進攻方是日軍吉野連隊,日軍滿編野戰聯隊一般是3800人,武器裝備有步兵炮、迫擊炮、輕重機槍、擲彈筒等,人數及裝備與八路軍相比有壓倒性的優勢。



再來看看戰場態勢:李雲龍組織近萬人展開對平安城的攻擊,日軍隨即調集各路部隊前來增援,但各路增援部隊在途中均遭到丁偉部、孔捷部、晉綏軍甚至中央軍的阻擊。以平安城為爆發點的整個晉西北都陷入了“各自為戰”的態勢。



此時的八路軍六連接到的命令是阻止日軍吉野聯隊向平安城靠攏,阻擊時間為八個小時。六連選擇的阻擊陣地是四面環山中的一個隘口,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主要陣地之外是區小隊和縣大隊配合防守;在八路軍的防守陣地之外是晉綏軍楚雲飛的358團佈置的“梯次配置”陣地。因此,六連雖然在兵力和裝備不及日軍,但是卻扼守在險要地形上且旁邊還有358團助威。



日軍吉野聯隊接到的命令是三小時內幹到平安城增援。這支數千人的部隊長途急行軍,途中還不斷遭到地方小股部隊和土匪的襲擾,當趕到六年扼守的隘口時士兵早已疲憊不堪,戰鬥力肯定有所下降的。而且受到地形限制以及358團的鉗制,吉野連隊很難發揮出兵力和火力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城攻堅戰是發生在1943冬,此時的日軍正在疲於應對太平洋美軍攻勢,正從侵華日軍當中抽調大量精銳前往太平洋戰場。這支吉野聯隊想必也是被抽調的對象,在編的士兵恐怕大部分是方參謀長所說“十五六歲的孩子和老弱病殘”,昔日“不可戰勝”的日軍通過這次戰鬥暴露出明顯的頹勢,這是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的。



我軍以劣勢兵力固守陣地的戰例不勝枚舉,“攻如猛虎,守若泰山”正是從老一輩革命戰士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


兵器知識譜


現實中壓根就不可能,以當時中日雙方的戰力差距,我軍別說是一個連,就是一個營,也根本擋不住日軍一個聯隊整整八小時的進攻,除非對方不想拿下我軍的阻擊陣地。



其實,《亮劍》中這段阻擊劇情,據說也是可以找到相似的歷史原型,那就是著名的劉老莊狙擊戰。

1943年3月中,日軍第17師團駐江蘇的3000餘人,兵分十一路掃蕩淮海抗日根據地黨政領導機關。危急之際,新四軍第7旅第3師第19團第2營第4連82名烈士為掩護機關轉移,在劉老莊依託有利地形,頑強阻擊進犯日軍。最終以全連壯烈犧牲的代價,阻擊日軍長達八小時。

乍看之下,似乎一個連隊還真的能阻擊一個日軍聯隊?其實並非如此,因為劉老莊狙擊戰和《亮劍》中的劇情背景是不一樣的。



首先,劉老莊狙擊戰,日軍是被伏擊的,一開始只是一隊30多人日軍的尖兵進入伏擊圈,在我軍的突襲下被擊退。之後,日軍指揮官川島才開始集結附近的日軍,合圍4連的陣地。而且,當時日軍最終集結的,並非掃蕩行動的全數兵力,而是總共才集結了1000人左右的兵力,充其量就是一個大隊而已。

而《亮劍》中,獨立團的6連所面對的,是一個整編日軍聯隊的直接衝擊。要知道,日軍一個聯隊整整有3000人之眾,而且還配備野戰炮和迫擊炮的重武器。依託火力優勢,要撕破防線是輕而易舉的事。



其次,就是作戰的目的不同。劉老莊狙擊戰,日軍的戰略目的是掃蕩。因此,投入的只是後方的守備部隊,裝備和訓練水平有限。而且掃蕩跟援救本身就是不同的。因此,劉老莊一戰,日軍沒必要拼死快速突破陣地。

而劇中,進攻的日軍可是一線的野戰部隊,而且人家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不惜代價儘快通過獨立團的阻擊陣地,向平安縣靠攏,以便援救被圍困的平安縣守軍。因此,這些日軍一定會全力衝擊獨立團的阻擊陣地,絕對不會拖拖拉拉。



所以,綜合來說,《亮劍》劇中的情節壓根就不合理。以獨立團百幾十號人,即便加上湊數的地方縣大隊,區小隊,就那幾百人就想擋住日軍一個整編聯隊3000多人的進攻八小時,實在是有點扯了。

在真實的抗戰,一個日軍聯隊如果玩命的進攻,完全有能力在幾小時之內突破我軍一個營,甚至一個團的阻擊陣地。


這些歷史要讀


額,首先一個連的人數大約為120個人左右,(這裡先不比較裝備差異)。日軍的一個標準聯隊大約3800人。



日軍的一個標準的3800人的聯隊包括一個54人的指揮部;一個121人的運輸隊(大車和騾馬),攜帶團部和直屬各連一日份的給養以及可能配屬師的野戰廚房;一個81人的彈藥排攜帶一日份的彈藥。



三個步兵大隊;一個122人的炮兵中隊,包括一個25人的連部, 1個觀察班, 一個31人的彈藥排,三個31人的炮排。

然後在比較一下裝備,日軍裝備較好,我軍較差。120對3800,不好贏。李雲龍的意大利炮也不好使😉(額,跑題了,不是說現實中🐴?)

好的👌,我要重新組織語言,實戰中120對3800人,裝備一樣。人員戰鬥力相同等,,,除非佔據非常好的地形,否則連隊穩輸。

放到現在,各種武器越來越先進,威力越來越大,這種以少勝多的事情,更加困難。(人家丟個迫擊炮火箭筒什麼)哪怕肉搏戰人家也穩贏。更何況對峙八小時?兩小時也不錯了


1號廳播影員


抗日戰爭中,日軍一個聯隊至少有3000人之多,而八路軍一個連隊,最多不超過150人。以區區一個連的兵力抵擋日軍一個聯隊?這純屬瞎胡鬧。

當然,凡事皆有例外。在特殊時間、特殊地形下,事先做好充分的阻擊準備,以逸擊勞對付日軍,憑藉天時、地利、人和之優勢,確實也有以小勝多的可能。在《亮劍》中,獨立團6連為了給大部隊進攻平安城爭取時間,在褐陽溝方向阻擊日軍吉野聯隊。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6連不是一般的連隊。獨立團經過幾年的分兵發展,各個營、連的兵力翻了好幾倍,也繳獲了不少日軍裝備,就連李雲龍後來也鬧不清自己究竟有多少兵,當聽到手下營長連長報告兵力情況時,老李大吃了一驚。

六連除了兵強馬壯,他們還有縣大隊、區小隊的友軍在另一山頭構築陣地助戰。這就讓日軍多面受敵,不得不分兵對付。所以,六連佔據有利地形,阻擊吉野聯隊進攻整整8小時,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但六連恐怕也得付出全連覆沒的代價。

這樣的戰鬥在抗日戰爭中確有實例,左權將軍犧牲之戰就很說明問題。1938年2月20日,八路軍總部機關在轉移時,突然遇到日軍6000人的部隊,而此時護衛總部兵力只有一個營。為掩護總部機關和群眾撤離,左權帶著這個營擺下兩道防線,苦戰阻擊日軍。其中有個連在正面阻擊日軍時,依託有利地形打了一晝夜,最後還全身而退。日軍萬萬沒想到,他們當面的對手只有一個連。

回到《亮劍》,吉野聯隊隸屬華北日軍的41旅團,屬於野戰部隊,不是普通的警戒部隊,連楚雲飛的358團才能和它打個平手。而6連不過是八路軍一支普通的連隊,居然敢與日軍野戰聯隊抗衡,他們用勇敢的犧牲詮釋了什麼叫亮劍精神!


兵說


李雲龍一個連抵抗日軍一個聯隊八個小時,只是一種電視文學的誇張。在抗日戰爭史中,國共兩黨的軍隊,都沒有出現過嚴格意義上的一個連正面抗擊日軍一個完整聯隊的戰例。在實際中日作戰中,日軍一個聯隊都是面對中國的一個整旅或者是一個整師。

李雲龍的一個連,實際面對是日軍某個聯隊中的先頭部隊,也就是一箇中隊的日軍,日本聯隊的各大隊兵力沒有及時跟進,或者被其他八路軍或國民黨軍隊糾纏住了。電視劇《亮劍》中的劇情是,日軍的這個聯隊主力,被楚雲飛的晉綏軍加強團七千人所糾纏,李雲龍的這個連才抵抗了八個小時。

日軍一個完整步兵聯隊,有三個步兵大隊,一個混編重裝大隊,一個聯隊部,運輸中隊,通信中隊,工兵中隊等,合計總兵力接近5000人,最少的步兵聯隊也要3800人。

步兵大隊下轄三個步兵中隊、一個混編重裝中隊,一個大隊部。步兵中隊下轄三個步兵小隊,一個機槍小隊。步兵小隊分三班(曹)制和四班(曹)制,40人到50人不等。

步兵小隊至少配備輕機槍兩挺,擲彈筒兩個。機槍小隊配備輕機槍4至6挺。步兵中隊180人到200人,輕機槍8至10挺,擲彈筒8至10個。重裝混編中隊,兩個重機槍小隊,至少6挺水冷式重機槍,兩個炮兵小隊,配備6至8門小鋼炮(迫機炮)。

步兵大隊800人至1000人,輕機槍至少24挺,重機槍6挺,小鋼炮6門。重裝混編大隊轄一個步炮中隊、6門步炮;一個山炮中隊、6門山炮;兩個配屬步兵中隊,負責運輸、後勤、保衛、衝鋒。

李雲龍攻打縣城時,已經是1944年了,日軍已經沒有齊裝滿員的聯隊,就按3800人計算,火力減少三分之一,也有輕機槍50挺,重機槍12挺,小鋼炮12門,步炮山炮10門。這樣的火力一頓炮擊之後,李雲龍一個連120人左右,3—4挺輕機槍,至少出現三分之一戰鬥力減員。

數十挺輕重機槍壓制李雲龍一個連的火力,不用日軍步兵大隊衝鋒,一個日軍中隊衝鋒,李雲龍的一個連抗住一次有可能,絕對扛不住日軍中隊的連番衝鋒。兩個小時之內,李雲龍一個連都壯烈犧牲了。

抗日戰爭中日雙方的武器裝備和訓練水平相當懸殊,日軍和中國軍隊的陣亡比率是一比三,日軍在中國戰場(中國遠征軍殲滅日軍18萬,自己陣亡30萬)被殲滅233萬人,中國軍隊戰鬥陣亡550萬,病死、失蹤上百萬人(失蹤者絕大部分死了)。


冷清先生


這個連阻敵8小時很有可能。從面上看敵兵力裝備佔絕對優勢,但還有其他因素如:作戰地形、兵種結構、構工設障能力等必須考慮進去,進行綜合對比優勢。

一是八路的這個連地形條件可能極為有利。通過連長與縣大隊、區小隊對話大概能判斷,八路軍防禦的是兩山夾一谷的

山地通道,敵無法繞行,也無法實施包圍攻擊,只能沿通道強行向前一線平推地打。這個連加上縣大隊、區小隊可能近300人,將近一個小營。通常一個營能防禦0.5至1平方公里左右的地域,如果防禦正面較窄可以拉大防禦縱深,向山西山區通道道路正面一般也就十幾米至幾十米寬,夾在兩山之間,兩山也很陡峭不便攀登,所以可以拉長防禦縱深至2公里。

二是日軍雖是一個聯隊,但兵力不是抗戰初期的滿員聯隊。日軍1942年以後根據中國戰場作戰需要,將師團、旅團、聯隊兵力規模進行過調整,師團一般1.8萬人左右,聯隊1800人左右。一般不可能全員出動,按85%的出動率,大致1500人(初期標準日軍大隊1100人,可是山崎大隊也就500多人)。對比八路軍那個加強的連,兵力5:1左右。

三是從兵種結構來看,山地通道進攻戰鬥需要炮兵火力。日軍聯隊只裝備12門左右步兵炮,要有效壓制1平方公里內的目標比較吃力。通常日軍在預有準備情況下,擔任主攻任務的部隊,上級要加強兵種力量,特別是炮兵,如果這個聯隊加強了一個炮兵大隊,哪怕減一個步兵大隊,那攻擊力絕對大幅提升。八路軍常駐山西在山西補充兵員,山西多礦工,後來179師、180師都是在山西組建的,部隊戰士大多礦工出身,這兩師是解放軍有名的善攻城作戰的部隊。礦工出身有什麼作用,就是善土工作業、善爆破。挖地道、構築工事是又快又好,李雲龍獨立團打山崎大隊不就是土工作業靠近後投彈的嗎。如果這個連大部戰士是礦工出身,那麼構築塹壕、交通壕、掩蔽部、觀察所、火力發射點、單兵掩體應該又好又快不在話下,良好的陣地體系可以有效減少敵火力殺傷,同時礦工採礦經常玩炸藥,善於爆破作業,在陣地前、陣地中間地帶、甚至陣地上都能製作和埋設炸藥包、集束手榴彈、木製爆破筒等,能炸得敵人步步驚心。

四是日軍打的是一場情況不明決心大的一仗。八路軍知道日軍有一個聯隊兵力,應該兵力裝備,行軍路線,何時到達作戰區域都應該掌握的很清楚,這連任務是堅守8小時,連長可跟據作戰時間要求進行戰鬥準備,基本形成了野戰陣地防禦體系。曰軍是倉卒出動的,可能敵人是誰,兵力番號、陣地位置、火力配系、工事構築,防禦前沿和陣地內障礙物和爆破物設置情況都來不及搞清,只能靠邊打邊偵察邊調整。

最後日軍這個聯隊面臨著這樣的作戰:打法上只能一線平推,步步攻堅,無法實施包圍多點攻擊,發揮出兵力火力優勢;炮兵準備時,八路軍利用掩蔽工事,兵力上少擺多屯,採取添油打法,有效減少傷亡;日軍炮兵停止射擊或轉移時,八路軍從工事內出動,利用交通壕隱蔽機動,佔領表面陣地用步機槍、手榴彈打擊敵衝擊步兵;八路軍某一陣地失守,就點燃預先埋設的炸藥,把衝上陣地的日軍連同陣地一起炸上天;日軍突破八路軍前沿陣地,沿道路向前搜索前進,一旦進入爆破區域,隱蔽的八路軍戰士拉火起動連環爆破藥包和集束手榴彈,把幾十米範圍內的日軍從隊頭炸到隊尾。

這支日軍可能也是拼了,在上級嚴令下,不計傷亡的攻擊,八個小時軍突破了八路軍的防禦(當然日軍不知道這個連任務是堅守八小時)。碰到八路軍這種“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如果日軍稍有遲疑,調整調整攻擊部署,再重新組織組織火力和協同,就是十個小時拿不下來也不奇怪。


靜水深行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亮劍》雖然不同於後來“風靡一時”的抗日神劇,但其也僅僅是提現了軍人血性的一部毫無軍事常識的藝術作品而已。

其中最能體現作者軍事白痴的,就是戴著主角光環的李雲龍指揮的歷次戰鬥。電視劇中最“合理”的一次戰鬥就是開篇時的“蒼雲嶺戰鬥”,但這是電視劇加的,原著根本沒有。

而《亮劍》中最能體現作者軍事白痴的,就是“李家坡之戰”和這次以一個連阻擊一個聯隊的阻擊戰了。

當然,阻擊戰白痴程度略遜。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的分析一下這場阻擊戰。

戰前的集結過程中,表現出了獨立團迅速發展壯大,張大彪在向邢副團長彙報時提及兵力,不無炫耀的說“寒顫寒顫,才帶來2000人。”參考再往前,張大彪接到緊急集結命令後當即下令“繳獲全部放棄,俘虜全部釋放。”,當時張大彪的一營幾乎是傾巢而出。

再參考另外一段對話“剛才部隊進村的時候我以為是二營來了呢!”

由此我們可以分析出,當時獨立團可能會有兵員超過300人的連存在,但不會超過400人。

再加上縣大隊、區小隊,參加阻擊戰的兵力至多在500人上下。

那麼日軍呢?一個聯隊3800人,當然不可能全部出動,即便不能留守一個大隊,至少也會有兩個中隊及部分後勤部隊留守,也就是說日軍至多能出動3000人。參考楚雲飛戰後總結中提及“雙方曾經進行過一場勢均力敵的炮戰”,吉野聯隊也是把壓箱子底的傢伙都帶出來了。

雙方兵力對比,至少為1:6,地形上,防守一方其實也沒什麼優勢,戰前佈置的對話中,地形為兩山夾一谷的形態已經基本交代清楚了,而且,防守一方基本沒有什麼退路,背後是楚雲飛的358團。

在這種情況下,加上裝備至少一代的差距,防守一方想堅持八個小時,基本屬於痴人說夢。


baby愛科學


以縱橫對抗戰以及中日雙方的力量對比來看,以一個連隊抵擋一個聯隊八小時,發生這種事情的概率很小,幾乎不可能。

老規矩,先分析劇情,日本山本特工隊通過策反獨立團幹事朱子明夜襲獨立團團部,政委趙剛負傷,李雲老逃跑,本著“賊不走空”的原則,山本又抓了李雲龍剛結婚的媳婦秀芹,李雲龍一怒之下,集合了獨立團的隊伍,準備攻打平安縣城。

獨立團當時經過“散養”,實力頗為壯觀,整體人數達到7000人(原著中5000人),聽從獨立團要去打平安縣城,附近的地方武裝,縣大隊、區小隊、各村民兵加上獨立團足足有上萬人。

我方實力大致如此,那麼日軍實力如何呢?

日軍據守在平安縣城一個步兵中隊,一個日軍憲兵隊,還有一個偽軍大隊以及山本特工隊剩餘的20多個人,總體來說也就一千多人。

獨立團的主力幾乎都用在了攻打縣城上,在平安縣城被打之後,日軍從各個據點開始向平安縣城支援,這裡面就要說到題幹中的這個聯隊,這個聯隊來頭並不小,是從太原乘火車前往晉西北增援,因為鐵軌被拆了,只能徒步前往。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這個聯隊是沒有攜帶重武器,不然一個八路軍一個連隊根本扛不住重炮,但是92式步兵炮這樣小口徑的火炮肯定還是有不少的,光重機槍最少就得30挺。

從太原支援的日軍肯定是所有支援的軍隊中實力最強的,關於這支部隊實力如何,還得看看楚雲飛方面是怎麼說的,楚雲飛說這個聯隊路過咱們的防區,應該設伏幹他丫的一下,參謀長林志強當即就表示,以我們一個團對付鬼子一個聯隊,兵力是一比一,有可能折本,請團座三思啊!

楚雲飛當即表示,咱來個梯次配置,分段阻擊,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給李雲龍贏得點時間。

可見,對於日本支援這個聯隊,一個比較強悍的國民黨加強團連防守都不敢拼盡全力。

再來看獨立團防守,其實不止是一個連隊,而是聯隊指揮下的縣大隊、區小隊等等,人數絕對不止一百多人,而是有幾百人。

打援的敵我力量對比是,一個連隊加上地方部隊對抗,沒有重武器的日軍精銳聯隊,雖然縮短了差距,但依然不是日軍的對手。

正常來說,雙方一個交鋒八路軍的阻擊隊伍就會被打殘,而且喪失還手之力,從配置上來說,一個連隊頂配不過一兩挺重機槍,幾挺輕機槍,剩下全是雜牌步槍,低配的話,或許一挺重機槍都沒有,輕機槍只有一兩挺,李雲龍的這次攻打平安縣城的重點是縣城,外圍阻擊戰是讓友軍來配合完成的,所以,留下阻擊的隊伍,裝備必然不是精良的,以這樣的防守力量,想要阻擋日軍一個聯隊的進攻,無異於痴人說夢。

根據狼兄找出的新四軍一個步兵連在劉老莊阻擊三千日軍八個小時,應該來說,在14年抗戰中不可能一次沒有過,但肯定是鳳毛麟角的存在,常規性的戰役中,往往需要把敵我雙方互換過來,也就是我們的三千之眾,往往被日軍的一個180人中隊所阻擊。

當然,亮劍這部劇講的是精神,老子打的就是你武士道,但是在武器彈藥補給、士兵素質等等差距下,再提信仰無敵論,那跟日本人的無腦衝鋒還有什麼區別,歷史需要正視,不要在意過去輸的有多慘,而是不讓悲慘再次發生。

牢記歷史,砥礪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