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說他永遠忠於李家,他做到了嗎?

司馬長史


這裡所謂的李家,其實指的是李成梁家,而努爾哈赤並沒有做到這一點:

一、李成梁的奴隸

中國在戰國之後,就由奴隸社會邁入了封建社會,到明朝的時候,奴隸制度已經終結了一千七八百年了。但是對於清朝的前身女真部落來講,他們此時仍然處於奴隸社會的狀況。

這種狀況直到努爾哈赤建立大金政權之後,才逐步步入到封建社會。

前一期提到的古勒城之戰,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在這次戰役中死亡,在姚希孟所著的《建夷授官始末》中記載:

“時奴兒哈赤年十五六,抱成梁馬足請死,成梁憐之,不殺,留賬下卵翼如養子,出入京師,每挾努兒哈赤與俱。”

剛才也說了,那時候的女真部落還是奴隸社會呢,李成梁也算“入鄉隨俗”,就收了努爾哈赤為奴隸。

努爾哈赤這個人作戰又英勇,每次都是率先衝殺在前,屢立戰功,深得李成梁的喜愛,這才有上面記載的,帶著他出入京師。

也正是在這個環境下,努爾哈赤開始學習漢族文化,接觸到了類似於《三國演義》、《水滸傳》之類的書籍。也為他日後統一蒙古打下了基礎。

但是,努爾哈赤並不甘心一輩子在李成梁的手下為奴,又見識到了李成梁的殘暴,尤其是對女真人……

很快,轉折點就到了……

二、腳底紅痣

李成梁是遼寧總兵,他率領重兵坐鎮廣寧,他對付少數民族的策略就是平衡戰術,哪個起來了,就拉其他的打這個。很多人說,大明之所以最後被清朝取代,跟李成梁的政策有很大關係,這個問題,我們後面會講到。

既然是遼寧總兵,那地位自然不一般,有個三妻四妾也屬正常,可是壞事就壞在小妾上。

某天,一個小妾給李成梁洗腳,然後發現李成梁的腳底有七顆黑痣,比較驚訝,李成梁得意地說:

“你看我腳底的七顆黑痣,正是因為它,才當上這麼大的官!”

那個小妾突然想起了什麼,就問李成梁:

“那麼腳底長了七顆紅痣會怎樣呢?咱家的小罕腳底就有七顆紅痣!”

結果李成梁聽了之後,大驚失色,差點都踢翻了洗腳盆,心中有一個疑問了,這個疑問就對應剛剛收到的宮裡的密旨:

“欽天監夜觀天象,紫微星下凡,東北方有天子之氣,著李成梁秘密查訪,一有消息,即刻逮捕!”

當天晚上李成梁就安排好了人手,待天亮即捉拿努爾哈赤,並送往京城。

其實這道密旨的來由是這樣的:

當時在位的是萬曆皇上,這個皇上比他爺爺嘉靖帝還過分,三十年沒上朝,倒是留下不少“豹房”的風流故事。這天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身穿龍袍的龍頭人腳踏北斗七星,要搶他的皇位……

醒了後,就找人解夢,最後得出結論是龍袍龍頭是帝王,北斗七星是七顆紅痣,進來的方位是東北方向。

三、紫霞仙子

不知道周星馳的《大話西遊》是不是受到了這個傳說的影響,至尊寶腳底有三顆痣,是紫霞仙子碰到他後點下來的。

當然結局也非常的悲涼,至尊寶為了救紫霞仙子不得不變身孫悟空,可是變身孫悟空又會忘記紫霞仙子……

現在想來,仍然唏噓不止。

努爾哈赤同樣也遇到了他命中的紫霞仙子,這個人就是剛才提到的李成梁小妾!

這個小妾看到李成梁的臉色忽喜忽憂的,就知道自己失言了,努爾哈赤有危險。於是半夜偷拿出李成梁的令箭,偷偷找到努爾哈赤,告訴他快跑,努爾哈赤騎上一直跟在他身邊的青馬,一溜煙跑了。跟在他身邊的還有一條大黃狗,也是後來人民傳說中的“黃犬救主”的故事。

關於這個記載,楊角風(筆者)是從《清史通鑑》中查到的,並不是正史,而是傳說。而且書中記載的比較潦草,並無法讓我們進一步探明努爾哈赤逃離的真正原因。

畢竟七顆紅痣的傳說,這種情節只會出現在電影中,那麼真實的歷史中,到底是如何呢?

假如真的是萬曆皇帝下過這個密旨,那麼未免太玄幻了點,而且為什麼沒有歷史文獻記載過呢?

其實努爾哈赤逃離李成梁麾下,更可能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腳底有什麼七顆紅痣,或者是萬曆皇帝的密旨,而更可能的原因是努爾哈赤給李成梁戴了一頂“綠帽子”!

也就是剛才提到的那個“紫霞仙子”小妾最終死於自縊!

這裡面疑點就多了……

四、反目為仇

努爾哈赤逃離了之後,李成梁很快發現了小妾上吊後的屍體,但是還是不解恨,竟然扒掉衣物用柳條抽打。

後來的滿族每到收黍子的時候,都要插柳枝,據說就是為了紀念這個小妾的。

這裡面就有很多疑點了:

首先,小妾為什麼會知道努爾哈赤腳底有七顆紅痣呢?

再有,小妾為什麼會這麼在意一個李成梁府上的奴隸,甚至為了救他,而搭上自己的性命?

最後,李成梁為什麼對這個小妾有這麼大的恨意,竟然要扒掉衣物用柳條抽打?

總總一切都表明,這個年齡跟努爾哈赤相仿的小妾,被努爾哈赤俘獲了芳心,並給李成梁戴了一頂足夠讓一個男人發狂的“綠帽子”。

這個小妾跟努爾哈赤的關係暴露之後,努爾哈赤急忙逃跑,而那個小妾也只能含恨自殺。

對於李成梁來講,這件事打擊也是非常大的,一方面是自己寵愛的小妾,一方面是自己信任的奴隸。他的肚量再大,遇到這種事,也很難嚥下這口氣,最後只能鞭打小妾屍體來發洩。

正是由於這件事對努爾哈赤的形象不利,作為後來的清朝統治者來講,無法彰顯清太祖的偉大。

於是也就編出了腳踩七顆紅痣,萬曆皇帝做夢驚醒的典故!

當然,以上內容也純屬瞎掰,至於努爾哈赤到底腳底有沒有七顆紅痣,那個小妾到底跟他是不是清白的,已經無從查起了……

倒是李成梁,養寇為患,自己死後,再也控制不住努爾哈赤,最終結局,大家也看到了……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清史,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關注吧!


楊角風發作


自古以來,所有政治家的承諾連一個標點符號都不能信,更別說這個承諾里居然還有“忠誠”二字!

努爾哈赤是否對李成梁發過誓,許過諾言,估計在正史上沒有詳細的記載,既然有這個說法,我們姑且相信。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努爾哈赤為什麼要說永遠忠於李成梁?

這個問題其實要與努爾哈赤的爺爺輩說起,那就說遠了,簡單一點的說,作為當時鎮守遼東的總兵李成梁在一次針對女真部落的戰鬥中,利用了努爾哈赤的祖父,導致努爾哈赤祖父死於亂軍中,而他祖父又與李成梁關係很鐵。

李成梁覺得有愧於努爾哈赤,於是在遼東這個底盤上,就有意的庇護努爾哈赤,甚至是照顧他。當時的遼東底盤上,除了李成梁代表著大明朝外,那就是有一群的各種部落,那些部落之間經常的發生爭鬥,一是為糧食,二是為了女人。

作為遼東的總兵,李成梁的工作就是收拾那些不聽話的女真部落,按照當時李成梁的軍事能力來說,他是有能力全部剿滅各個部落的,但是李成梁不是一個單純的武將,他有軍閥的意識,那就是養寇自重,就是說,讓這些部落存在,朝廷才會更重用他,而他在遼東的既得利益才能得到保證。

李成梁想了一個很好的策略:以夷治夷。就是用女真人來管女真人,培養一個相對強悍的女真部落來打壓那些不聽話的部落,這一招很好,成本低,效果好。李成梁選擇的人選就是他有愧的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對於祖父和父親的死沒有絲毫的埋怨李成梁,至少當時沒有,依然對李成梁非常的恭敬並執子侄禮,李成梁覺得努爾哈赤是個不錯的部落酋長人選,於是刻意的培養並資助他。

努爾哈赤在李成梁明裡暗裡的支持下,慢慢的壯大起來,但他依然對李成梁非常的恭敬,甚至說出了題主說的那句永遠忠於李家,這讓李成梁很放心,放心的讓努爾哈赤慢慢強大到足以統一整個女真部落。

萬曆43年,李成梁死了,努爾哈赤此時露出了自己的獠牙,在統一女真後,建立的後金,並直接嚮明朝叫板了,有名的七大恨書裡面,很直接就提到了祖父和父親的死與李成梁有關,所以他原來的那些所謂的承諾和誓言都是赤裸裸的謊言。

努爾哈赤作為歷史上 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作為大清王朝的締造者,這樣的一代梟雄給敵人發的誓言和諾言,誰信誰受傷。


沉墨9527


一段愛恨情仇的因果大戲,拉開明朝滅亡的帷幕,也讓遼東大帥李成梁被挫脊樑骨直到今天。

李成梁是誰,明中後期鎮守遼東統兵大將,他在任時,精於用兵,明於決斷,善用權術,將遼東邊防外患治理的井井有條,蒙古被他打的不敢出門,女真人唯他馬首是瞻。他在時,努爾哈赤一直沒舉兵,一是害怕,二是承諾。

努爾哈赤是誰,女真酋長,後金建立者,被追封的清太祖,他統一女真、建立後金,推動清朝建立。

他們之間有何關係,明面上的主奴關係,實際上的養父子關係。

努爾哈赤很小的時候就被李成梁收養,名義上是他的侍從,其實李成梁與努爾哈赤之間的關係不僅僅於此,努爾哈赤的一生都和李成梁極其家族有關係,很小的時候努爾哈赤就進李家門,和李成梁的兒子一同學習。他們是伴讀關係,在李府努爾哈赤,遍讀兵法權謀書籍,並在先生指導下學習文化知識。這也是努爾哈赤作為一屆酋長,後來如此鶴立雞群主要原因。

那努爾哈赤為何會得李成梁如此庇護,收做養子?原因也很簡單祖輩積德。

史料記載,努爾哈赤祖父,父親都和李成梁關係密切,他們父子,曾多次作為明軍密探嚮導,全心全意為李成梁服務。

但是後來發生一件不幸的事情,那就是努爾哈赤祖父父親死在李成梁手中。

這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1583年時阿臺兄弟聯合蒙古部落,想奪取廣寧,這事被圖倫城主知道,於是他立刻彙報李成梁,當時遼東總督正想怎麼和李成梁合計除掉王杲之子,李成梁藉此開始討伐之路。

當李成梁到撫順時,先找圖倫城主,在他指引下,李成梁部將圍住古勒城,可因為古勒城地勢難攻,明軍連攻兩天沒攻下來,這讓李成梁很生氣,他責怪圖倫城主。

圖倫城主被責罵後,直對城門喊,太師(李成梁)命殺死城主人可以做城主,於是城主阿臺就這樣被自己人殺死,但李成梁卻食言了,攻進城後肆意殘殺,可這時努爾哈赤父親進城找努爾哈赤祖父,不料他倆也被官軍誤殺。

也因此當時還是少年的努爾哈赤對李成梁充滿怨恨,進而怨恨明朝。李成梁雖是軍人,手段毒辣,可是也有軍人義氣,還有一份私心。


他看見孤苦伶仃的努爾哈赤因為自己父親和祖父都死了,心裡也不好受於是就主動收留努爾哈赤在自己身邊,將他和自己兒子同等對待。

其實做領兵大將的人無不是心橫手辣之輩,在這件事來說就我看來,李成梁是有二種心理動機的。

第一種:他真心覺得有愧努爾哈赤父親和祖父,於是收留努爾哈赤。我覺得這種動機佔40%。側影之心絕對有但是不是決定因素。

第二種:李成梁需要培養一個名義上的對手暗地裡的盟友,以保證自己的地位。脅外患兒而自重,這種動機佔60%。原因很簡單,國無外患,那需要大將統兵。如果自己培養一個不是很好控制嗎。嗯事情就是這樣的。


於是基於以上想法,李成梁悉心調教名義上的養子,未來的工具努爾哈赤,並在他迴歸部落之後,還給予他大量幫助,讓他一點點統一女真。成為一個足夠而又受控的威脅,以保證自己地位。

誰知這樣的計劃就是在刀鋒上玩火。努爾哈赤不是圈養的狼,而是一個放到野外就會恢復野性的狼,當這條狼不受控制之後。明朝滅亡的序幕開始。

明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李成梁去世享年90歲,之後的努爾哈赤開始完全不受控制,隨後薩爾滸之戰打響,直到1644年明朝滅亡!

大帥失誤禍明庭,養子誤國徒遺憾,狼本是狼那堪養,背恩負義當如是。


阿斗不傻


努爾哈赤的先人都非等閒之輩,從六世祖猛哥帖木兒開始就受到明朝冊封。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都曾先後擔任過明朝的官職,史籍中有的說是“都督”,有的說是“都督企事”。努爾哈赤的母親是建州右衛都督王杲的長女,姓喜塔拉氏,名額穆齊,她生了三子ー女,即努爾哈赤、舒爾哈齊、雅爾哈齊和一個女兒。努爾哈赤為長子,生得龍顏鳳目,偉軀大耳,聲若洪鐘,而且聰敏機智,喜愛習武,勤於勞作,因此頗受父母的喜愛。然而,努爾哈赤10歲時慈母便不幸病逝,他幼小的心靈遭到沉重的打擊。繼母納喇氏為人十分尖刻,刻薄寡恩,弄得家裡極不和陸,兄弟們都鬧著分家。父親塔克世聽了繼母挑唆,給他的產業極少,甚至不夠維持正常的生活。

萬曆元年(1573年),15歲的努爾哈赤帶著弟弟舒爾哈齊離開家,到外祖父王杲那裡生活。王杲本名阿突罕,曾被明朝巡撫張學顏帶往撫順,教授漢文和武藝,並賜名為王杲。史書上說他“黠慧剽悍”,“有才辯,能解番漢語言字義”,是個文武兼備的人,以至於“建州諸夷,悉聽杲調度”,成為當時建州女真的著名領袖。努爾哈赤對外祖父非常崇敬,而杲王對機智勇敢的外孫努爾哈赤亦十分喜愛,孜孜不倦地教努爾哈赤弓馬騎射、漢語文化、兵書戰策,可謂努爾哈赤的第一任最好的啟蒙老師。

不幸的是,萬曆二年(1574年),由於反對明王朝在女真地區推行民族壓迫政策,王杲帶兵進犯明遼東首府遼陽,殺死指揮王國棟。明遼東總兵李成梁率軍攻破王杲屯寨,王杲隻身逃走,最終被明朝捕獲,被解送到北京,明廷將其處死,暴屍於京城的槁街。建州右衛也遭到明軍的殘酷掠殺,此時正在王杲家中的努爾哈赤兄弟也雙雙做了俘虜,機敏的努爾哈赤當即跪在李成梁馬前,痛哭流涕,用漢語請賜一死。李成梁見他聰明伶俐、乖敏可憐,不僅赦兔了他,而且把他留在帳下做了書童,專門伺候自己。努爾哈赤從七八歲就開始練習騎射,到這時十六七歲,已是弓馬嫻熟、武藝高強。因而在李成梁帳下,每逢征戰,他總是勇猛衝殺,屢立戰功。李成梁對他非常賞識,讓他做了自己的隨從和侍衛。兩人形影不離,關係密切,情同父子。

然而,努爾哈赤只是表面上對李成梁表示恭順和效忠,實際上他對外祖父的被殺始終懷恨在心,只是懾於李成梁的威名,暫時不敢輕舉妄動。私下裡他早已另有打算,只待時機成熟再採取行動。在李成梁帳下生活了3年左右,努爾哈赤以父親捎信讓他回家成親為由,藉機離開李成梁,回到了別已久的故鄉。遵照父命,19歲的努爾哈赤與佟佳氏結了婚。

經歷了這種血與火的現實,無疑給以後努爾哈赤勃興女真點燃了火花。但此時的努爾哈赤還需要面對生存的難題,他每天去挖人參、採蘑菇、揀榛子、摘木耳、拾松子,然後將這些東西運到撫順、清河(今本溪北滑河坡)等地去賣,以此來維持生活。就在這一時期,努爾哈赤廣交朋友,學會蒙、漢語言文字,逐漸受到漢人文化的影響,據說他十分喜愛讀,《三國演義》及《水滸傳》從中學習韜略兵法,漸知遼東山川形勝與道里險夷。


歷史說是非


問題當中所說的“李家”應該是指李成梁,如果說努爾哈赤忠於李家,純屬無稽之談,我是不信。要是真能忠於李家,那就不是什麼清太祖,最多也就一方豪強。

先來說說李成梁。

唐末時,李成梁的祖上為了躲避戰火跑到了朝鮮。明朝建立後,李成梁的高祖又從朝鮮遷回遼東,任鐵嶺指揮僉事。也算是,認祖歸宗。

李成梁的人生軌跡很有意思,前四十歲庸庸碌碌,窮秀才一個。四十歲時才世襲祖上官職,世襲官職也是需要行賄的,據說行賄的錢都是借的。四年後,被調到遼東任總兵,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

那會兒的遼東很亂,什麼蒙古啦、女真啦,都是少數民族。自己人跟自己人打,自己人打完跟明朝打。為了金銀珠寶,為了地盤,為了地位,總之很亂。

公元1570年,李成梁來了。你們不是喜歡打仗嗎?來,我跟你們打。

李成梁,悍將一個,在遼東期間基本沒有打過敗仗。而且他對付蒙古、女真各部落很有一套,基本上就是誰強大,他就打誰;誰弱小,他就扶持誰;要敢聯合,他就挑事兒。因此,那會兒在遼東基本上沒有什麼人可以威脅到明朝的統治。

努爾哈赤跟李成梁又是什麼關係呢?

努爾哈赤他爹覺昌安,是女真一個小部落的首領,是屬於比較聽話的那種,而且跟李成梁關係還不錯。努爾哈赤年少時,在李成梁家待過一段時間,給李成梁當過侍從。作戰勇敢,屢立戰功,深受李成梁賞識。有史料記載,李成梁與努爾哈赤“誼同父子”。

後來,因為一次意外,也可以說是誤會,覺昌安死在了明軍手裡。明朝覺得理虧,便給了努爾哈赤一塊地盤、一個頭銜(估計跟李成梁有關係)。之後,努爾哈赤憑藉祖上留傳下來的十三副鎧甲,東征西討,最終統一了整個女真族。

公元1606年,再次上任遼東指揮官的李成梁作出了一個讓後世詬病的決定:放棄六堡。什麼是六堡?就是六個堡壘:孤山堡、險山堡和沿江新安四堡。萬曆初年,李成梁分別將六堡遷至哈其哈拉佃、長佃、寬佃、長嶺,其目的是遏制女真族,進可攻、退可守。然而,此時李成梁卻放棄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理由是六堡“孤懸難守”。

李成梁的這個決定很奇怪,我們來捋一下當時遼東的情況。

公元1591年,李成梁被言官彈劾,最終被罷官。公元1593年,努爾哈赤同一建州女真(一部分女真族)。公元1606年,再次上任的李成梁放棄六堡。

按照李成梁之前的脾性,看到如此強大的努爾哈赤,規範性動作應該是出兵鎮壓,而不是放棄六堡。

歷史走到這裡,後世很多人都認為李成梁是漢奸,通敵賣國。不過,我認為,沒有這種可能性。因為,李成梁不屑。雖然此時的努爾哈赤很強大,但在李成梁眼裡最多是隻貓。

那麼,李成梁為什麼會做出如此愚蠢的決定呢?史料裡沒有過多的記載,我們有理由相信李成梁和努爾哈赤之間的關係非常親密,以至於讓李成梁覺得努爾哈赤再怎麼強大也只是他李家的鷹犬,很乖、很聽話。

在李成梁還沒有被罷官的時候,努爾哈赤便開始了統一女真各部落步伐,然而李成梁卻視而不見。不但如此,還為努爾哈赤提供幫助。比如,努爾哈赤攻打尼堪外蘭時,李成梁將投奔自己的尼堪外蘭交給努爾哈赤。而對於李成梁的幫助,努爾哈赤也予以回報。比如將自己弟弟的女兒嫁給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比如李成梁的另一個兒子李如松出征朝鮮時,努爾哈赤自動請纓,要求隨同出征。

總之,努爾哈赤與李家的關係非同一般,在李成梁的“栽培”下,漸漸變得強大,不再是隻貓。

客觀來說,努爾哈赤還是很懼怕李成梁的。直到李成梁去世,努爾哈赤才建立後金。

努爾哈赤還是很給李家面子,在之後的薩爾許之戰中,李如柏是南路軍的指揮官,“未遇敵即潰”。就是說努爾哈赤都沒理他弟弟的女婿,也可以說放了李如柏一馬。雖然,李如柏最後還是受不了別人的非議,自殺了。

有人說,明朝的滅亡起因為李成梁。這麼說也沒錯,收了個心腹,本想培養成自己的勢力,誰成想覆滅了大明王朝。

文獻參考《明史》、《清史》、《姚宮詹文集》等


喧囂平原


我們瞭解了努爾哈赤為什麼要效忠於李成粱,就知道努爾哈赤會不會永遠效忠於李家了。

年少被俘

努爾哈赤在十多歲的時候被李成粱俘虜過,由此當了李成粱的僕役。既然向表示李成粱表示了效忠,那麼李成粱也就放其出去自行發展了,也算是給自己“投資”。這也是努爾哈赤向李成粱表示效忠,才有的壯大自身實力,統一女真的機會。


七大恨

他縱容的努爾哈赤也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李成粱死後一年,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金,史稱後金。之後1618年就打出了《七大恨》來反明,檄文裡面的內容表示了原本是臣服大明的,結果大明如何如何,列出了七條大恨來反明。但是這個臣服大明的內容後來改了,說祖上並沒有臣服大明。


其實說到這裡很明顯,努爾哈赤他向李成粱表示的忠心就是口頭上的虛與委蛇而已,背後的實際目的就是為了給壯大自己創造機會,最後的《七大恨》檄文就可以很好的證明這一點,若是他永遠忠於李家,為何最後李家的後人降了清?那麼努爾哈赤也不會建立後金,而是擁立李成粱或者其後人建立唐了。所以他有沒有做到,事實在說話。


淡看天上月


通古斯野豬不可信



滿清丶蠻夷也


事實已經證明:蟎清韃虜說的話一個字都別信。古話都說死了: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要永遠銘記在心……


民族之捍衛者


指望一個野豬皮韃子信守漢家承諾,無異於母豬上樹


博多通


說永遠忠誠於誰,哪是不可能的,哪不變成了奴隸了麼,忠誠對方,是以對方對自己的情況而定的,對方想治你於死地,你還忠誠他麼?哪叫愚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