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说他永远忠于李家,他做到了吗?

司马长史


这里所谓的李家,其实指的是李成梁家,而努尔哈赤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一、李成梁的奴隶

中国在战国之后,就由奴隶社会迈入了封建社会,到明朝的时候,奴隶制度已经终结了一千七八百年了。但是对于清朝的前身女真部落来讲,他们此时仍然处于奴隶社会的状况。

这种状况直到努尔哈赤建立大金政权之后,才逐步步入到封建社会。

前一期提到的古勒城之战,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在这次战役中死亡,在姚希孟所著的《建夷授官始末》中记载:

“时奴儿哈赤年十五六,抱成梁马足请死,成梁怜之,不杀,留账下卵翼如养子,出入京师,每挟努儿哈赤与俱。”

刚才也说了,那时候的女真部落还是奴隶社会呢,李成梁也算“入乡随俗”,就收了努尔哈赤为奴隶。

努尔哈赤这个人作战又英勇,每次都是率先冲杀在前,屡立战功,深得李成梁的喜爱,这才有上面记载的,带着他出入京师。

也正是在这个环境下,努尔哈赤开始学习汉族文化,接触到了类似于《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书籍。也为他日后统一蒙古打下了基础。

但是,努尔哈赤并不甘心一辈子在李成梁的手下为奴,又见识到了李成梁的残暴,尤其是对女真人……

很快,转折点就到了……

二、脚底红痣

李成梁是辽宁总兵,他率领重兵坐镇广宁,他对付少数民族的策略就是平衡战术,哪个起来了,就拉其他的打这个。很多人说,大明之所以最后被清朝取代,跟李成梁的政策有很大关系,这个问题,我们后面会讲到。

既然是辽宁总兵,那地位自然不一般,有个三妻四妾也属正常,可是坏事就坏在小妾上。

某天,一个小妾给李成梁洗脚,然后发现李成梁的脚底有七颗黑痣,比较惊讶,李成梁得意地说:

“你看我脚底的七颗黑痣,正是因为它,才当上这么大的官!”

那个小妾突然想起了什么,就问李成梁:

“那么脚底长了七颗红痣会怎样呢?咱家的小罕脚底就有七颗红痣!”

结果李成梁听了之后,大惊失色,差点都踢翻了洗脚盆,心中有一个疑问了,这个疑问就对应刚刚收到的宫里的密旨:

“钦天监夜观天象,紫微星下凡,东北方有天子之气,着李成梁秘密查访,一有消息,即刻逮捕!”

当天晚上李成梁就安排好了人手,待天亮即捉拿努尔哈赤,并送往京城。

其实这道密旨的来由是这样的:

当时在位的是万历皇上,这个皇上比他爷爷嘉靖帝还过分,三十年没上朝,倒是留下不少“豹房”的风流故事。这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身穿龙袍的龙头人脚踏北斗七星,要抢他的皇位……

醒了后,就找人解梦,最后得出结论是龙袍龙头是帝王,北斗七星是七颗红痣,进来的方位是东北方向。

三、紫霞仙子

不知道周星驰的《大话西游》是不是受到了这个传说的影响,至尊宝脚底有三颗痣,是紫霞仙子碰到他后点下来的。

当然结局也非常的悲凉,至尊宝为了救紫霞仙子不得不变身孙悟空,可是变身孙悟空又会忘记紫霞仙子……

现在想来,仍然唏嘘不止。

努尔哈赤同样也遇到了他命中的紫霞仙子,这个人就是刚才提到的李成梁小妾!

这个小妾看到李成梁的脸色忽喜忽忧的,就知道自己失言了,努尔哈赤有危险。于是半夜偷拿出李成梁的令箭,偷偷找到努尔哈赤,告诉他快跑,努尔哈赤骑上一直跟在他身边的青马,一溜烟跑了。跟在他身边的还有一条大黄狗,也是后来人民传说中的“黄犬救主”的故事。

关于这个记载,杨角风(笔者)是从《清史通鉴》中查到的,并不是正史,而是传说。而且书中记载的比较潦草,并无法让我们进一步探明努尔哈赤逃离的真正原因。

毕竟七颗红痣的传说,这种情节只会出现在电影中,那么真实的历史中,到底是如何呢?

假如真的是万历皇帝下过这个密旨,那么未免太玄幻了点,而且为什么没有历史文献记载过呢?

其实努尔哈赤逃离李成梁麾下,更可能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脚底有什么七颗红痣,或者是万历皇帝的密旨,而更可能的原因是努尔哈赤给李成梁戴了一顶“绿帽子”!

也就是刚才提到的那个“紫霞仙子”小妾最终死于自缢!

这里面疑点就多了……

四、反目为仇

努尔哈赤逃离了之后,李成梁很快发现了小妾上吊后的尸体,但是还是不解恨,竟然扒掉衣物用柳条抽打。

后来的满族每到收黍子的时候,都要插柳枝,据说就是为了纪念这个小妾的。

这里面就有很多疑点了:

首先,小妾为什么会知道努尔哈赤脚底有七颗红痣呢?

再有,小妾为什么会这么在意一个李成梁府上的奴隶,甚至为了救他,而搭上自己的性命?

最后,李成梁为什么对这个小妾有这么大的恨意,竟然要扒掉衣物用柳条抽打?

总总一切都表明,这个年龄跟努尔哈赤相仿的小妾,被努尔哈赤俘获了芳心,并给李成梁戴了一顶足够让一个男人发狂的“绿帽子”。

这个小妾跟努尔哈赤的关系暴露之后,努尔哈赤急忙逃跑,而那个小妾也只能含恨自杀。

对于李成梁来讲,这件事打击也是非常大的,一方面是自己宠爱的小妾,一方面是自己信任的奴隶。他的肚量再大,遇到这种事,也很难咽下这口气,最后只能鞭打小妾尸体来发泄。

正是由于这件事对努尔哈赤的形象不利,作为后来的清朝统治者来讲,无法彰显清太祖的伟大。

于是也就编出了脚踩七颗红痣,万历皇帝做梦惊醒的典故!

当然,以上内容也纯属瞎掰,至于努尔哈赤到底脚底有没有七颗红痣,那个小妾到底跟他是不是清白的,已经无从查起了……

倒是李成梁,养寇为患,自己死后,再也控制不住努尔哈赤,最终结局,大家也看到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清史,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关注吧!


杨角风发作


自古以来,所有政治家的承诺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信,更别说这个承诺里居然还有“忠诚”二字!

努尔哈赤是否对李成梁发过誓,许过诺言,估计在正史上没有详细的记载,既然有这个说法,我们姑且相信。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努尔哈赤为什么要说永远忠于李成梁?

这个问题其实要与努尔哈赤的爷爷辈说起,那就说远了,简单一点的说,作为当时镇守辽东的总兵李成梁在一次针对女真部落的战斗中,利用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导致努尔哈赤祖父死于乱军中,而他祖父又与李成梁关系很铁。

李成梁觉得有愧于努尔哈赤,于是在辽东这个底盘上,就有意的庇护努尔哈赤,甚至是照顾他。当时的辽东底盘上,除了李成梁代表着大明朝外,那就是有一群的各种部落,那些部落之间经常的发生争斗,一是为粮食,二是为了女人。

作为辽东的总兵,李成梁的工作就是收拾那些不听话的女真部落,按照当时李成梁的军事能力来说,他是有能力全部剿灭各个部落的,但是李成梁不是一个单纯的武将,他有军阀的意识,那就是养寇自重,就是说,让这些部落存在,朝廷才会更重用他,而他在辽东的既得利益才能得到保证。

李成梁想了一个很好的策略:以夷治夷。就是用女真人来管女真人,培养一个相对强悍的女真部落来打压那些不听话的部落,这一招很好,成本低,效果好。李成梁选择的人选就是他有愧的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对于祖父和父亲的死没有丝毫的埋怨李成梁,至少当时没有,依然对李成梁非常的恭敬并执子侄礼,李成梁觉得努尔哈赤是个不错的部落酋长人选,于是刻意的培养并资助他。

努尔哈赤在李成梁明里暗里的支持下,慢慢的壮大起来,但他依然对李成梁非常的恭敬,甚至说出了题主说的那句永远忠于李家,这让李成梁很放心,放心的让努尔哈赤慢慢强大到足以统一整个女真部落。

万历43年,李成梁死了,努尔哈赤此时露出了自己的獠牙,在统一女真后,建立的后金,并直接向明朝叫板了,有名的七大恨书里面,很直接就提到了祖父和父亲的死与李成梁有关,所以他原来的那些所谓的承诺和誓言都是赤裸裸的谎言。

努尔哈赤作为历史上 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作为大清王朝的缔造者,这样的一代枭雄给敌人发的誓言和诺言,谁信谁受伤。


沉墨9527


一段爱恨情仇的因果大戏,拉开明朝灭亡的帷幕,也让辽东大帅李成梁被挫脊梁骨直到今天。

李成梁是谁,明中后期镇守辽东统兵大将,他在任时,精于用兵,明于决断,善用权术,将辽东边防外患治理的井井有条,蒙古被他打的不敢出门,女真人唯他马首是瞻。他在时,努尔哈赤一直没举兵,一是害怕,二是承诺。

努尔哈赤是谁,女真酋长,后金建立者,被追封的清太祖,他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推动清朝建立。

他们之间有何关系,明面上的主奴关系,实际上的养父子关系。

努尔哈赤很小的时候就被李成梁收养,名义上是他的侍从,其实李成梁与努尔哈赤之间的关系不仅仅于此,努尔哈赤的一生都和李成梁极其家族有关系,很小的时候努尔哈赤就进李家门,和李成梁的儿子一同学习。他们是伴读关系,在李府努尔哈赤,遍读兵法权谋书籍,并在先生指导下学习文化知识。这也是努尔哈赤作为一届酋长,后来如此鹤立鸡群主要原因。

那努尔哈赤为何会得李成梁如此庇护,收做养子?原因也很简单祖辈积德。

史料记载,努尔哈赤祖父,父亲都和李成梁关系密切,他们父子,曾多次作为明军密探向导,全心全意为李成梁服务。

但是后来发生一件不幸的事情,那就是努尔哈赤祖父父亲死在李成梁手中。

这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1583年时阿台兄弟联合蒙古部落,想夺取广宁,这事被图伦城主知道,于是他立刻汇报李成梁,当时辽东总督正想怎么和李成梁合计除掉王杲之子,李成梁借此开始讨伐之路。

当李成梁到抚顺时,先找图伦城主,在他指引下,李成梁部将围住古勒城,可因为古勒城地势难攻,明军连攻两天没攻下来,这让李成梁很生气,他责怪图伦城主。

图伦城主被责骂后,直对城门喊,太师(李成梁)命杀死城主人可以做城主,于是城主阿台就这样被自己人杀死,但李成梁却食言了,攻进城后肆意残杀,可这时努尔哈赤父亲进城找努尔哈赤祖父,不料他俩也被官军误杀。

也因此当时还是少年的努尔哈赤对李成梁充满怨恨,进而怨恨明朝。李成梁虽是军人,手段毒辣,可是也有军人义气,还有一份私心。


他看见孤苦伶仃的努尔哈赤因为自己父亲和祖父都死了,心里也不好受于是就主动收留努尔哈赤在自己身边,将他和自己儿子同等对待。

其实做领兵大将的人无不是心横手辣之辈,在这件事来说就我看来,李成梁是有二种心理动机的。

第一种:他真心觉得有愧努尔哈赤父亲和祖父,于是收留努尔哈赤。我觉得这种动机占40%。侧影之心绝对有但是不是决定因素。

第二种:李成梁需要培养一个名义上的对手暗地里的盟友,以保证自己的地位。胁外患儿而自重,这种动机占60%。原因很简单,国无外患,那需要大将统兵。如果自己培养一个不是很好控制吗。嗯事情就是这样的。


于是基于以上想法,李成梁悉心调教名义上的养子,未来的工具努尔哈赤,并在他回归部落之后,还给予他大量帮助,让他一点点统一女真。成为一个足够而又受控的威胁,以保证自己地位。

谁知这样的计划就是在刀锋上玩火。努尔哈赤不是圈养的狼,而是一个放到野外就会恢复野性的狼,当这条狼不受控制之后。明朝灭亡的序幕开始。

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李成梁去世享年90岁,之后的努尔哈赤开始完全不受控制,随后萨尔浒之战打响,直到1644年明朝灭亡!

大帅失误祸明庭,养子误国徒遗憾,狼本是狼那堪养,背恩负义当如是。


阿斗不傻


努尔哈赤的先人都非等闲之辈,从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开始就受到明朝册封。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都曾先后担任过明朝的官职,史籍中有的说是“都督”,有的说是“都督企事”。努尔哈赤的母亲是建州右卫都督王杲的长女,姓喜塔拉氏,名额穆齐,她生了三子ー女,即努尔哈赤、舒尔哈齐、雅尔哈齐和一个女儿。努尔哈赤为长子,生得龙颜凤目,伟躯大耳,声若洪钟,而且聪敏机智,喜爱习武,勤于劳作,因此颇受父母的喜爱。然而,努尔哈赤10岁时慈母便不幸病逝,他幼小的心灵遭到沉重的打击。继母纳喇氏为人十分尖刻,刻薄寡恩,弄得家里极不和陸,兄弟们都闹着分家。父亲塔克世听了继母挑唆,给他的产业极少,甚至不够维持正常的生活。

万历元年(1573年),15岁的努尔哈赤带着弟弟舒尔哈齐离开家,到外祖父王杲那里生活。王杲本名阿突罕,曾被明朝巡抚张学颜带往抚顺,教授汉文和武艺,并赐名为王杲。史书上说他“黠慧剽悍”,“有才辩,能解番汉语言字义”,是个文武兼备的人,以至于“建州诸夷,悉听杲调度”,成为当时建州女真的著名领袖。努尔哈赤对外祖父非常崇敬,而杲王对机智勇敢的外孙努尔哈赤亦十分喜爱,孜孜不倦地教努尔哈赤弓马骑射、汉语文化、兵书战策,可谓努尔哈赤的第一任最好的启蒙老师。

不幸的是,万历二年(1574年),由于反对明王朝在女真地区推行民族压迫政策,王杲带兵进犯明辽东首府辽阳,杀死指挥王国栋。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军攻破王杲屯寨,王杲只身逃走,最终被明朝捕获,被解送到北京,明廷将其处死,暴尸于京城的槁街。建州右卫也遭到明军的残酷掠杀,此时正在王杲家中的努尔哈赤兄弟也双双做了俘虏,机敏的努尔哈赤当即跪在李成梁马前,痛哭流涕,用汉语请赐一死。李成梁见他聪明伶俐、乖敏可怜,不仅赦兔了他,而且把他留在帐下做了书童,专门伺候自己。努尔哈赤从七八岁就开始练习騎射,到这时十六七岁,已是弓马娴熟、武艺高强。因而在李成梁帐下,每逢征战,他总是勇猛冲杀,屡立战功。李成梁对他非常赏识,让他做了自己的随从和侍卫。两人形影不离,关系密切,情同父子。

然而,努尔哈赤只是表面上对李成梁表示恭顺和效忠,实际上他对外祖父的被杀始终怀恨在心,只是慑于李成梁的威名,暂时不敢轻举妄动。私下里他早已另有打算,只待时机成熟再采取行动。在李成梁帐下生活了3年左右,努尔哈赤以父亲捎信让他回家成亲为由,借机离开李成梁,回到了别已久的故乡。遵照父命,19岁的努尔哈赤与佟佳氏结了婚。

经历了这种血与火的现实,无疑给以后努尔哈赤勃兴女真点燃了火花。但此时的努尔哈赤还需要面对生存的难题,他每天去挖人参、采蘑菇、拣榛子、摘木耳、拾松子,然后将这些东西运到抚顺、清河(今本溪北滑河坡)等地去卖,以此来维持生活。就在这一时期,努尔哈赤广交朋友,学会蒙、汉语言文字,逐渐受到汉人文化的影响,据说他十分喜爱读,《三国演义》及《水浒传》从中学习韬略兵法,渐知辽东山川形胜与道里险夷。


历史说是非


问题当中所说的“李家”应该是指李成梁,如果说努尔哈赤忠于李家,纯属无稽之谈,我是不信。要是真能忠于李家,那就不是什么清太祖,最多也就一方豪强。

先来说说李成梁。

唐末时,李成梁的祖上为了躲避战火跑到了朝鲜。明朝建立后,李成梁的高祖又从朝鲜迁回辽东,任铁岭指挥佥事。也算是,认祖归宗。

李成梁的人生轨迹很有意思,前四十岁庸庸碌碌,穷秀才一个。四十岁时才世袭祖上官职,世袭官职也是需要行贿的,据说行贿的钱都是借的。四年后,被调到辽东任总兵,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那会儿的辽东很乱,什么蒙古啦、女真啦,都是少数民族。自己人跟自己人打,自己人打完跟明朝打。为了金银珠宝,为了地盘,为了地位,总之很乱。

公元1570年,李成梁来了。你们不是喜欢打仗吗?来,我跟你们打。

李成梁,悍将一个,在辽东期间基本没有打过败仗。而且他对付蒙古、女真各部落很有一套,基本上就是谁强大,他就打谁;谁弱小,他就扶持谁;要敢联合,他就挑事儿。因此,那会儿在辽东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可以威胁到明朝的统治。

努尔哈赤跟李成梁又是什么关系呢?

努尔哈赤他爹觉昌安,是女真一个小部落的首领,是属于比较听话的那种,而且跟李成梁关系还不错。努尔哈赤年少时,在李成梁家待过一段时间,给李成梁当过侍从。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深受李成梁赏识。有史料记载,李成梁与努尔哈赤“谊同父子”。

后来,因为一次意外,也可以说是误会,觉昌安死在了明军手里。明朝觉得理亏,便给了努尔哈赤一块地盘、一个头衔(估计跟李成梁有关系)。之后,努尔哈赤凭借祖上留传下来的十三副铠甲,东征西讨,最终统一了整个女真族。

公元1606年,再次上任辽东指挥官的李成梁作出了一个让后世诟病的决定:放弃六堡。什么是六堡?就是六个堡垒:孤山堡、险山堡和沿江新安四堡。万历初年,李成梁分别将六堡迁至哈其哈拉佃、长佃、宽佃、长岭,其目的是遏制女真族,进可攻、退可守。然而,此时李成梁却放弃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理由是六堡“孤悬难守”。

李成梁的这个决定很奇怪,我们来捋一下当时辽东的情况。

公元1591年,李成梁被言官弹劾,最终被罢官。公元1593年,努尔哈赤同一建州女真(一部分女真族)。公元1606年,再次上任的李成梁放弃六堡。

按照李成梁之前的脾性,看到如此强大的努尔哈赤,规范性动作应该是出兵镇压,而不是放弃六堡。

历史走到这里,后世很多人都认为李成梁是汉奸,通敌卖国。不过,我认为,没有这种可能性。因为,李成梁不屑。虽然此时的努尔哈赤很强大,但在李成梁眼里最多是只猫。

那么,李成梁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愚蠢的决定呢?史料里没有过多的记载,我们有理由相信李成梁和努尔哈赤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以至于让李成梁觉得努尔哈赤再怎么强大也只是他李家的鹰犬,很乖、很听话。

在李成梁还没有被罢官的时候,努尔哈赤便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落步伐,然而李成梁却视而不见。不但如此,还为努尔哈赤提供帮助。比如,努尔哈赤攻打尼堪外兰时,李成梁将投奔自己的尼堪外兰交给努尔哈赤。而对于李成梁的帮助,努尔哈赤也予以回报。比如将自己弟弟的女儿嫁给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比如李成梁的另一个儿子李如松出征朝鲜时,努尔哈赤自动请缨,要求随同出征。

总之,努尔哈赤与李家的关系非同一般,在李成梁的“栽培”下,渐渐变得强大,不再是只猫。

客观来说,努尔哈赤还是很惧怕李成梁的。直到李成梁去世,努尔哈赤才建立后金。

努尔哈赤还是很给李家面子,在之后的萨尔许之战中,李如柏是南路军的指挥官,“未遇敌即溃”。就是说努尔哈赤都没理他弟弟的女婿,也可以说放了李如柏一马。虽然,李如柏最后还是受不了别人的非议,自杀了。

有人说,明朝的灭亡起因为李成梁。这么说也没错,收了个心腹,本想培养成自己的势力,谁成想覆灭了大明王朝。

文献参考《明史》、《清史》、《姚宫詹文集》等


喧嚣平原


我们了解了努尔哈赤为什么要效忠于李成粱,就知道努尔哈赤会不会永远效忠于李家了。

年少被俘

努尔哈赤在十多岁的时候被李成粱俘虏过,由此当了李成粱的仆役。既然向表示李成粱表示了效忠,那么李成粱也就放其出去自行发展了,也算是给自己“投资”。这也是努尔哈赤向李成粱表示效忠,才有的壮大自身实力,统一女真的机会。


七大恨

他纵容的努尔哈赤也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李成粱死后一年,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金,史称后金。之后1618年就打出了《七大恨》来反明,檄文里面的内容表示了原本是臣服大明的,结果大明如何如何,列出了七条大恨来反明。但是这个臣服大明的内容后来改了,说祖上并没有臣服大明。


其实说到这里很明显,努尔哈赤他向李成粱表示的忠心就是口头上的虚与委蛇而已,背后的实际目的就是为了给壮大自己创造机会,最后的《七大恨》檄文就可以很好的证明这一点,若是他永远忠于李家,为何最后李家的后人降了清?那么努尔哈赤也不会建立后金,而是拥立李成粱或者其后人建立唐了。所以他有没有做到,事实在说话。


淡看天上月


通古斯野猪不可信



满清丶蛮夷也


事实已经证明:螨清鞑虏说的话一个字都别信。古话都说死了: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要永远铭记在心……


民族之捍卫者


指望一个野猪皮鞑子信守汉家承诺,无异于母猪上树


博多通


说永远忠诚于谁,哪是不可能的,哪不变成了奴隶了么,忠诚对方,是以对方对自己的情况而定的,对方想治你于死地,你还忠诚他么?哪叫愚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