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赤腳醫生被證明是醫改成功經驗,現在的醫療衛生體系卻排斥拒絕赤腳醫生,你怎麼看?

貓貓呵呵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這種做法還是欠妥,不同的醫療水平對準不同的消費人群,城裡大醫院解決大病及經濟條件好的人的看病和住院問題,而赤腳醫生則主要解決鄉村農民小病小災及經濟條件差的人看病問題。

赤腳醫生曾在我國過去幾十年中為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雖然赤腳醫生的醫學專業知識少了點、技能弱了點,但他們的勤勉務實的精神,為當地農民醫治疾病卻是費心了心血,功不可沒。

而且,我覺得未來赤腳醫生應該長久存在,並且要在提高素質等方面努力,國家為農村培育和輸送更多的高質量、合格的赤腳醫生,才能增強鄉村文章建設的硬件,為建立更加宜住的農村人居環境奠定堅實的基礎。


開偉觀察


當年,農村赤腳醫生髮揮了很大作用外。工廠特別較大工廠,還有"紅工醫“。以我所在廠七千多工人,大專院校醫生分配不過來,自己培養醫生,到地區醫院培訓,後回來頂崗看病。一個性臺的××,培訓後自學,七十年代成廠醫院院長。看病非常吃香,不但廠裡,即使廠周邊農村人也找他看病。八十年代允許私人診所,他停嶄留職,早就成為幾千萬富翁。還有一個姓周醫生,安醫大畢業,沒幾個找他看病。他們倆都八十多歲,現都健在。還有一個姓馬的紅工醫,現就在我們小區醫療站上班,分來的大學生還向他學習。赤腳醫生,紅工醫,歷史上都發揮過極大作用。並且走的路子是對的,特別中醫,都是祖傳,誰都上過本科院校?不懂的非說上院校才知道醫理藥理,根本不知道,實線同樣出真知。瞎噴。


老許76559


赤腳醫生是農村醫療的成功還是失敗還是讓事實來說話吧。

本人出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在我的少年時代正是農村實行“合作醫療”的赤腳醫生時期。哪個時候每個大隊配備一名赤腳醫生,記得小時候頭感冒發燒頭疼腦熱人們基本上都是找赤腳醫生看病。

好像是一九七六年的冬天,有一天我媽媽突然頭暈噁心不能起床(這是我媽媽的老毛病,當時鬧不清楚是什麼病,其實就是美尼爾氏綜合症),我父親讓我叫來村裡一個叫王萬倉的赤腳醫生給媽媽看病。王醫生一進門給媽媽號了脈量了體溫,撥開眼皮看了看說是嚴重的貧血。於是該赤腳醫生就給媽媽輸一種補血藥,而且裡面還加了一種降壓藥。隨著藥液進入媽媽的身體媽媽一陣不如一陣,不一會媽媽少氣無力的說:“娘呀!我不行了。”說著說著媽媽就臉色蠟黃雙眼緊閉呼吸急促休克過去。該醫生見媽媽如此狀況拔出針頭跳下地就走。父親看見媽媽快要死的症狀,趕緊套上馬車搬上媽媽飛快地跑到公社衛生院。到了公社衛生院醫生馬上給媽媽量了血壓,高壓才60左右。公社衛生院的醫生又問赤腳醫生:都給用的什麼藥?赤腳醫生便把用藥的處方拿出來給衛生院的大夫看。大夫看了處方後便指著赤腳醫生的鼻子說道:“你的膽子真大,你用這個降壓藥的時候也不給人家先測量個血壓?再遲來一會病人的命肯定沒了!”原來我母親本來就血壓低,不能用降血壓的藥。所以,我母親差一點就被該赤腳醫生給治死!

在哪個時候像這樣的事我們村還發生過好幾次。赤腳醫生給病人打針只用開水泡泡注射器消毒,大多數情況下給病人注射青黴素根本就不做p試。現在看起來有好幾個不該死的年輕人實際上是青黴素過敏而死亡的!那個時候農村人愚昧無知,死就死了反正稀裡糊塗不知道是咋死的!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是本人親生經歷過的真人真事!由上面的事實大家說說赤腳醫生制度是農村醫療的成功還是失敗?


弓長正滿


一九七二年九月我高中畢業回鄉務農,之後被推選為生產隊長。我所在的村離公社衛生院10公里,且都是要走爬山涉水的山路,若村裡人生病要到公社衛生院叫醫生去耒一趟要4小時醫生才到村,村民看病極不方便。為了解決村民看病不方便的問題,一九七三年下半年,我決定派另一位回鄉知青到公社衛生院學習醫療知識,學習三個月後回到生產隊當衛生員,村民有小傷小病就可就近免費醫治。生產隊付費培養赤腳醫生,當時在我縣屬首例。後來,大隊成立合作醫療站,我村的衛生員被抽調到大隊合作醫療站當赤腳醫生。一九七五年九月,他被推薦到廣東省湛江醫學院學習。我有這些經歷,我一直關注醫改,堅決反對”醫療私有化、市場化”,必須堅持公立醫院公益化。


吳輝智


我父親就是一名赤腳醫生,當年一根銀針一把草辛辛苦苦為人民服務了近四十年。當然不可否認,他們確實只培訓過一兩年就上崗了,但並不是說一無是處,大多數村民還是滿意的。特別是在防鼠疫防天花和最初的預防接種中,他們起到了良好的宣傳作用。我不清楚一些人詆譭赤腳醫生的目的是什麼,對,他們消毒不嚴格不達標,但你不看看當時的社會環境,那是什麼年代啊;對,他們技術不行,誤診率高,但你看看現在,就沒有誤診嗎?哪個醫院敢說誤診率為零。不要以一概全,當年你的父輩或者親戚就可能接受過赤腳醫生的診治,麻煩全面打聽一下,不要散佈不實言論。還有,我們領導說,村衛生室是非盈利機構,肩負著公共衛生服務的重任;但診所不同,以診治盈利為目的,兩者定位不同。


懸壺濟世148863855


有些人以個別赤腳醫生的水平或個案來否定這項制度,其實是偏面和缺少全面眼光的。醫療的事故,難道現在醫院就沒有?我老爺子就是曾經的赤腳醫生,現在已八十多歲,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他做為大隊赤腳醫生,可以說村裡,還包括周邊幾個小村,沒有小孩大人生病是不經過我家老爺子的,醫術名聲水平可是賊響亮的。半夜有人生病來敲門是經常的事,我老爺會馬上背上藥箱過去,即使別的村也會過去。無需報酬,就是一點極低的藥費。一生沒有過事故,村裡人都說,除了無法開刀,沒有我家老爺判不出的病。就這樣一個普通的赤腳醫生,讓整村有了基本的醫療保障,能說不成功。有這個水平,也歸功於我老爺子是當過兵,是衛生兵。說到這,還是致敬老軍人!


東方欲曉158955045


不可否認60、70、80年代的赤腳醫生及大認衛生室當時為人民的生命建康做出了貢獻。但那與現在的新農合沒有可比性。單從人均壽命增長率就可說明一切。那時候野外村頭地邊溝內三天兩頭有破席捲著丟拋的死孩,現在1.嗎?那時候50多歲的農村人已成老頭老太,現在70多歲的人有幾個顯老的!那時候透視機就是很先進的,現在cT是普通的,……。回憶是必然的,但我不想念。因我的為抗日縣政府常年送過鹽送過情報的父親,因胃潰病只有53歲就胃出血離開了我們,我的母親因高血壓、心臟病53歲就拋下幼小的我們離開了人世,70年代我只有4歲的女兒因感冒在大隊衛生所輸液而喪命。從那時起,我大隊有較重病人需去縣醫院治療,我必親抬擔架翻山走12裡羊腸小道送往縣醫院。為此縣醫院院長免費為我隊培養了一位醫療水平較高的赤腳醫生。懷念那個時代是必然的,但用那個時代攻擊現在的新農合是錯誤的。甚至是別有用心的!


呼嘯高山


赤腳醫生產生在特殊的年代,說他特殊,原因就是文革時期。當時為了防病治病,國家又拿不出太多的錢,由縣裡主抓,公社(鄉)實施,大隊(行政村)落實。公社有衛生院,大隊建衛生所,生產小隊有衛生員。

衛生所的醫生沒有工資,由他所在生產隊(小隊)分給糧食。當時赤腳醫生的工作相當辛苦,不分白天黑夜,隨叫隨到。

本博高中畢業後,曾經當了三年多小隊的衛生員,主要隨赤腳醫生搞防疫工作。記得當時農村流行瘧疾,國家無償下撥防治藥品。每年春天由公社衛生院統一組織防疫活動,大隊赤腳醫生和小隊衛生員負責落實。把藥物分送到每個人手中並且看著吃下。還有就是春天是腦膜炎高發期,由赤腳醫生和衛生員自採三根(茅根、黃花苗根、野蘆根)外加綠豆熬水分發給各家小孩喝。

赤腳醫生的存在,在廣大農村還是有積極意義的。起碼解決了窮鄉僻壤老百姓看病問題,幾根銀針,幾味草藥,解決了當務之急。

至於當今醫療體系如何排斥赤腳醫生,純屬無聊。每一個歷史階段所產生的事情要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去看待。


吉祥如意


我父親就是一個赤腳醫生,我的父親為人善良,不善言辭,不會花言巧語。一輩子都在村裡給人看病,印象最深的就是經常半夜去看病,那時交通也不發達,他就騎自行車,有時十幾裡地,路過荒山野嶺,黑燈瞎火的,也得趕去病人家,那時電話很少,都是病人家屬來我家裡找,然後我爸自己一個人回來。我爸說,這些年黑路走得很多,也碰到過很多詭異的事情,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他一個人在沒有人煙的路上也會心裡毛毛的。但是他為了養活我們,仍然堅持著。十多年前去縣城坐人力三輪車,我爸經常多給幾塊,覺得車伕不容易。其實他自己又何嘗容易?在農村一邊種地,一邊要出診,家裡兩個孩子都在讀書,不是一般的負擔重!現在我們都已成家。父親也過了六十歲,到了孩子們身邊。可是,六十歲以上的赤腳醫生一個月只給三百,我覺得很少。現在三百塊能幹什麼?這對得起這幾十年為國家醫療做出貢獻的赤腳醫生嗎?座標黑龍江!我爸爸一輩子都在盼著能有退休金,可沒想到退休金是有了,可卻這麼少。三百。不知其他地方多少!


呀葫蘆


當年的赤腳醫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標誌,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是很成功的。

我上小學時,學校就響應國家號召,教授我們赤腳醫生知識,每年暑假期間的作業內容之一就是採中藥,開學時每個學生上交5斤幹中藥材,品種是學校規定的。教我們醫學知識的是醫院的醫生。一直到現在,幾十年過去了,我家裡的人和鄰居生病,一般不用去醫院,我自己就治療了。2015年本單位一個經理的病越治越重,我給診斷後一下就治好了。

1970年代是一個火紅的年代,社會崇尚多才多藝,我們那裡人人都有幾手手藝,我就會管工、無線電、泥瓦工、種菜、種果、養魚、民族樂器和赤腳醫生等手藝,生活非常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